DB44T 1574-2015麻楝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44T 1574-2015麻楝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44T 1574-2015麻楝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44T 1574-2015麻楝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44T 1574-2015麻楝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案卷号件号2015-04-14发布2015-07-14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麻楝栽培技术规程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斯版本(包括所有的修适用于本文件。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选择10年~30年生、种源清楚、生长健壮和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母树,于11月至显年2月,萌果深c)冷藏:使用冰箱冷藏贮藏法保存,温度控制在5℃~10℃,可储存1年左右。播种宜采用新鲜的种子,千粒重12g~15g;种子发芽率≥70%。2容器呈“品”字形摆放,株行距(10cmcm36苗木等级地径(cm)苗高(cm)IⅡ胸径(cm)苗高(m)冠幅(m)枝下高(m)土球直径(cm)土球深度(cm)IⅢ4表2麻楝大苗规格与质量等级划分(续)胸径(cm)苗高(m)冠幅(m)枝下高(m)土球直径(cm)土球深度(cm)IⅡⅢ1ⅢIⅡⅢ4.6~4.9苗木分级在出田前进行,按规杆等级标然后起苗分类集中手庇荫背风处。容器小苗I级~Ⅱ级苗为出圃合格苗。同一批苗木中同等级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圃。地苗在移植前进行修剪,修剪后的冠幅宜至少与出圃苗木的规格相适应。容保持树冠匀称,并保护顶芽,根据株型保留1个~3个项芽,枝下高保留1.0m~1.558绿化大苗I级~Ⅲ级苗为出圃合格苗,同一批苗木I、Ⅱ、Ⅲ级苗百分率不得低于95%。苗木成批检验,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进行。检验结束后,填写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凡出圃的苗木,均应附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及产地检疫证书,向外调运的苗木需附调运检疫证书。6.3包装根据运输时间,可分粗包装(用箩筐等盛装)和细包装(用草帘、蒲包纸箱等包装)。根系部分宜填充湿润物。适度修剪枝叶、绑扎树冠,并用蒲包、草绳等保湿材料覆盖,用草绳缠紧土坨,防止运输时震散。6.4运输运输途中,采取保湿、降温和通风措施,忌日晒。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开包进行栽植或假植。7栽植7.1栽植时间以早春为最佳栽植时间。7.2小苗造林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原和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低缓坡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穴状整地,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或复合肥作基肥,每穴施有机肥1.5kg~3.0kg或复合肥0.1kg~0.25kg,基肥与回填土拌匀后种植。造林株行距(2.5~3)m×(2.5~3)m,密度为1100株/hm²~1600株/hm²。7.2.5栽植方法选择阴天或雨天造林。栽植深度为植株的根茎部与地面齐平。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