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_第1页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_第2页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_第3页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_第4页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要素与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Summary: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的文化、经济和活动日益活跃,其空间形态和作用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今后,将进一步重视生态城市规划,完善科学、可行方案,为城市绿色、健康、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切实发挥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本文首先对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城市规划管理要素分析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城市规划管理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Keys:城市规划;管理要素;生态城市;规划措施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建设速度加快,但是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却日趋严峻。为保证城市的健康、和谐、高效运行与发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急需融入生态建设理念。1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历程(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萌芽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尝试引入以工业活动为主的城市规划模式,但未实施生态规划设计。这一时期,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污水治理等方面。(2)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发展的启动期。这一时期,我国城市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政府开始真正认识到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设立了环境保护专职部门。1979年,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颁布;1982年,北京和天津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许多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也由此展开,同时在许多国际生态城市规划学术研讨会上渐渐出现了中国学者的身影。这一时期,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研究初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由理论研究逐渐迈向少数城市试点试验。(3)2001年至今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全面发展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内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短板也不断显现出来。十八大以来,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成为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及依据,进而促进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纵观新中国生态城市规划萌芽期、启动期、发展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其呈现出从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技术到逐渐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让位于经济发展向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损失的平衡迈进,从理论分析向政策性、法律性成果转变的特征。2城市规划管理要素分析2.1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在开展城市规划过程中,重中之重就是结合生态环境把握城市发展的根本方向,着眼城市未来发展,使得规划方案更具科学性及可行性;精准辨析各项因素可能给城市带来的影响,确保规划方案真正与城市布局相匹配,突出优势功能。2.2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元素各种类型建筑物以及相关设施的设计、使用等均属于城市规划管理范畴。并且确保规划方案可行,既不破坏建筑位置,也不会在建设施工中出现任何差错,避免造成损失,影响整体效益。2.3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对象政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覆盖范围较广,管理者既有国家行政机关,也有非政府的组织机构。总体来说,城市规划管理本身内容多、过程复杂、综合性强。3城市规划管理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措施3.1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发展生态城市相对于城市与生态城市而言是一个较新的理论,不少人对其内涵与意义存在诸多误解,甚至认为生态城市建设会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前,需厘清生态城市的规划路径与建设脉络,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要素,合理、科学地规划城市人口规模、支撑产业、主导经济,统筹协调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对自然生态与资源能源的索取与补偿关系,集成区域特性与优势资源培育与发展生态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水平以及群体的公共利益。此外,利用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与舆论舆情有效引导人们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对生态环境的维稳与保护,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驱车并行。3.2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建议3.2.1注重生态环保作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美好家园,城市一方面应以良好的经济实力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与良好的从业环境,一方面也应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的幸福安居提供生态、绿色、和谐的环境。因此,在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科技力量与技术优势推动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减少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消耗与破坏。此外,城市建设应与自然环境“修补”同步,即通过植树造林、污染治理、退耕还林、垃圾无害处理、推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修复自然环境的创伤,切实打造生态与并重型城市。3.2.2科学定位规划在规划与建设生态城市时,应结合城市特色与区域优势资源做好科学定位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城市土地与资源的混合利用与综合开发,有机融合城市的生产、生活、消费等活动场所,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与优化设计,将城市打造成为高度杂糅性与生态性的平台载体,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并通过协调发展各种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加强各功能区的数据共享与跨区沟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型城市。3.2.3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取缔技术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与工业体系,建立适合城市自身特色的生态产业。通过新兴技术的引入吸纳大量的人才、资金、项目、资源,助推高新技术产业与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应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优选对自然生态环境干扰与破坏较小的产业,如通信产业、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以产业升级带动生态建设,创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3.3发展和推广绿色运动绿色运动兴起于西方国家,以绿色理念为切入点,全面整合多领域知识。通过合理运用绿色资源,降低煤炭使用率,促进环境效益提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包括风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应运而生,已经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取得显著进展。除此以外,绿色理念还要延伸至工业发展领域,积极改进工业生产模式,优化产品生产结构,既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也能获得理想的环境保护效益。结束语总之,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必然趋势,引领人类对自然形成科学认知,协调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管理中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和措施的应用水平,必须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业与施工人员多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积极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相关责任主体的生态城市规划意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环境下逐渐丰富和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管理手段和模式,从业人员可借助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事业良好发展。Reference[1]邬冠照.新时期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2020(14):120+123.[2]胡艳珍.城市设计下的城市规划精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