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学复习总结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或命题判断综合阐述题计算题名词解释绪论(04):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圈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的能力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土壤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第1章(01):粘土(次生)矿物粘土(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第2章(4):腐殖质、腐殖物质、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矿质化作用:有机残体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含氮、磷、硫的植物可以用的矿质营养元素。腐殖化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第3章(1):土壤酶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第4章(7):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形状之一。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土壤和黏土三类。P7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货土块。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中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团粒结构:系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第5章(8):土水势、基质势、水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入渗速率、土壤水分再分布土水势:指温度、压力、溶质浓度和力场恒定的土一水平衡系统所具有的能够引起水分流动而做功的能量。基质势:即为基模式。是指土壤受固相基质吸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水力势: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下所处的能态。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比水溶: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面积土壤的水量。土壤水分再分布:指土壤水分入渗结束后(积水层消失),进入土壤内部的水分在水势梯度作用下不停地由湿土层向较干土层运动的过程。第6章(6):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性、容积(质量)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交换性能,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壤内部不同层次之间气体运动的能力。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分别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土壤导热率:是土壤导热性能的衡量指标,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度是,每秒种经单位断面(1立方厘米)通过焦耳数.P107土壤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度的温度梯度下,每秒种流入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的土壤发生的温度变化。第7章(4):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阴离子专性吸附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交替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人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他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这种作用就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条件下,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就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阴离子专性吸附:是指阴离子进入粘土矿物或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壳中,与配位壳中的羟基或水合基重新配位,并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在固体的表面。第8章(6):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活性酸:土壤活性酸是指与土壤固定相处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潜性酸:土壤潜性酸是指被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交换性的致酸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交换性酸度:是指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释放到溶液中的酸量。水解性酸度:是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醋酸钠与土壤作用,使胶体吸附的H+、A13+释放到溶液中表现出来的酸度。土壤酸碱缓冲性:是指当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时具有缓和其酸碱性变化的能力。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使土壤溶液的pH值改变一个单位所需要加入的酸量或碱量。第9章(5):氨基化作用、铉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磷固定作用氨基化作用: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级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合物。氨化作用: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种简单的氨基化合物进一步分解成铉的过程。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0、*的过程.磷固定作用:土壤中各种磷化合物,从可溶态或速效态转变为不溶态或缓效态的过程。第10章(6):土壤物理机械性、
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土壤可塑性、土壤耕性、宜耕期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粘结性:原来是指同种物质或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起来,就是粘结性。不过,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土粒与土粒的粘结常常是通过水膜为媒介的。同时,粗土粒可以通过细土粒为媒介而粘结在一起,甚至通过各种化学胶结剂为媒介而粘结在一起,也归之为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粘附在外物上的性质。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型,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土壤耕性:泛指耕作中土壤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耕作后土壤的表现,包括土壤耕作的难易与耕作质量。宜耕期:是指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此时,耕作消耗的能量最少,团粒化效果最好。第11章(3):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土地退化:土地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作用而不再能正常地维持其经济功能和(或)原来的自然生态功能的现象和过程。土壤质量:与土壤利用和土壤功能有关的土壤内在属性。土壤学学习重点(1-2)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与土壤的关系“海洋水体污染”一水体富营养化一盲目施肥+土壤保肥性下降+水土流失“固废物污染”一农用一土壤二次污染“酸雨”一土壤酸化“全球气候变暖”一土壤呼吸作用“土壤荒漠化”一土壤贫瘠化、丧失利用价值“淡水资源贫乏”一土壤持水性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一土壤退化一生态环境恶化“森林锐减”一土壤退化一生态环境恶化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它有净化、降解、消纳各种污染物的功能;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界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土壤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①保蓄和提供养分;②机械支撑作用;③保蓄和提供水分;④对有毒物质的缓冲作用;⑤调节温度。我国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2、耕地严重流失3、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4、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学习重点(3-4)土壤层状铝硅酸盐矿物的种类及其差异种类:高岭组矿物;蒙蛭组矿物;水化云母组矿物;绿泥石组矿物高岭组矿物: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弱。如:高岭石、珍珠陶土等。蒙蛭组矿物:2:1型的晶层结构;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如:蒙脱石、蛭石。水化云母组矿物:2:1型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介于前两者之间。如:伊利石。绿泥石组矿物:2:1:1型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小。如:绿泥石。从北到南(西北到东南)我国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1)从北到南1:1型矿物逐渐增多,2:1型矿物逐渐减少2)从北到南氧化铁铝矿物逐渐增多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构成(非生命体部分)土壤中主要的化合物组成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腐殖化及其衡量指标腐殖化: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矿质化:有机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N、P、S等元素在这一系列特效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叫有机质矿质化。土壤有机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矿化的难易单糖、淀粉和简单蛋白质;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脂肪、蜡质;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C/N比)温度;土壤水分和同期状况;植物残体特性土壤腐殖物质的组分及其分离土壤腐殖质是一类以芳香化合物或其聚合物为核心,复合了其他类型有机物质(脂肪酸、蛋白质等)的有机复合体。学习重点(5-6)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比表面、带电性、吸水性、颜色、功能基团和阳离子代换量)及各组分的性质差异比表面很大;两性脱体,通常带负电;是亲水胶体;整体呈黑色;主要是含氧的酸性功能基团;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肥力3、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4、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4、土壤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平衡及其调控措施在农作制长期稳定不变的后期,土壤有机质的年积累量和年分解量相当,有机质含量保持的动平衡状态。措施:施用有机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应用少耕或免耕耕作技术,学习重点(7-8)质地基本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壤质土是理想的质地类型之原因它兼有砂质土(有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沙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和粘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它们对带正电荷的离子态养分有强大的吸附能力,使其不致被雨水和灌溉水淋洗损失)的优点,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土壤结构体的类型1)按结构体的形态分为三大类:板状(片状);柱状和棱柱状;块状和球状。按结构体大小细分后根据其稳定性分为:块状结构和核状结构;棱柱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团粒(粒状和小团块)结构团粒是旱地土壤理想结构类型之原因1)团粒结构不仅孔隙总量大,而且具有多级孔隙,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之间的孔隙为通气孔隙,有利于透水通气,团粒内部则有3〜5级大小不同的毛管孔隙,有利于保持水土,故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不仅通气状况良好,而且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土壤水、气、热状况协调;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种群、营养和呼吸多样性)1)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后生动物;原生动物;微生物2)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原核微生物(古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地衣)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一一病毒3)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4)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的多样性: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厌氧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土壤酶最主要种类(过氧化氢酶、磷酸脂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脲酶)当量粒径与土粒基本类别8.不同粒级土粒在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比表面积、孔隙状况、透水性、通气性、持水能力、保持养分能力、矿物组成、矿质养分含量和热状况)项目砂粒粉粒粘粒比大较大小表面积孔大孔隙为主大小孔隙比例适中小孔隙为主隙状况透透水性好,容易排水透水性适中,较容易排透水性差,不易排水水水性透透气性好透气性较好透气性差
气性持水能力蓄水抗旱能力弱蓄水抗旱能力较强蓄水抗旱能力强保持养分能力保肥供肥性差,前劲大而后劲不足保肥供肥性好,肥劲肥效均适中保肥供肥性好,肥劲稳且肥效长矿物组成原生矿物中石英,硅酸盐矿物中的正长石、白云母,水稻土的新生体一一铁锰结核,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硅酸盐矿物如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次生硅酸盐矿物及硅、铁、铝等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矿质养分含量养分贫乏养分较丰富养分丰富热状况热性土,温差大热量状况适中冷性土,温差小学习重点(9-10)微团粒结构是水田土壤理想结构类型之原因微团粒结构不仅含有较高的腐殖质和矿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大、保肥供肥能力较强,且具有微团粒结构的水田土壤淹水后,既有利于保水,又有一定的透水性;同时,微团粒内部孔隙可闭蓄有一定量得空气,为淹水条件下水气共存及水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土壤密度、容重及三相组成计算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土壤固、液、气三项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土壤孔性的衡量指标(孔隙度、孔隙比、毛管孔度和通气孔度)4..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多级团聚作用?)1、质地2、结构3、土壤有机质含量4、土粒排列5自然因素如何评价土壤的结构性(①类型、数量、孔性及其稳定性,②类型和孔性的层次分布)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总孔隙度;二是团粒和微团粒的数量、稳定性及孔性。好的土壤结构性,不仅总孔隙度较高,而且大小孔隙比例合理,并且具有多级孔隙。土壤结构体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创造良好土壤结构性的主要途径①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②加强水分管理,科学灌溉;③扩种绿肥,合理轮作;④施用碱性物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学习重点(11-12)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对耕作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比面因素、含水量)黏结性: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起来就是黏结性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型,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土壤过湿耕作,土壤黏着农具,增加土粒与农具之间的摩擦力,使耕作困难塑形范围内的土壤不宜耕作,否则不仅耕作阻力大,还会是土壤塑成大块和土条,达不到碎土的目的。土壤耕性及其宜耕期的确定(旱作、水田土壤宜耕期的确定及其原因)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体现。宜耕期是指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宜耕期的确定,一是看土色,外表白(十)、黑暗(湿),湿度正相当;二是用手检查,取一把土壤握紧放开手,看土是否松散开,能散开即为土壤宜耕状态;三是试耕后土壤为犁铧抛散形成团粒,不粘农具。土壤宜耕期除水分条件处还决定于土壤质地,粘性土家耕期短,沙性土壤则相反。3、土壤持水本质与田间持水量水分进入干燥土壤后,水分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而使部分水分在土壤中得以保持的本质是土粒表面和水分之间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学习重点(13-14)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质量及容积含水量、水贮量)土壤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容积含水量:指单位土壤总容积中水分所占容积分数水贮量:一定面积和厚度土壤中含水的绝对数量不同水分状况下(饱和和非饱和)土壤水势各分势的分析土壤含水量越高,基质势越高,反之越低。至土壤水完全饱和,基质势最大,与参比标准相等,即等于零。如何用土水势描述水分运动规律水总是由水土势大向水土势小处流动,以达到平衡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与区别土水势是指水从土壤中移向一参照状的纯水势时土壤所作的功。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关系:S与土水势中的基质势相等,但符号相反。同样可以用于判断土壤水的流向。区别:1.土水势一般有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溶质势组成;水吸力一般只有基质势和溶质势组成。2土壤水总是由土水势高处流向土水势低处,由土吸力低处流向土吸力高处。如何用土壤水吸力描述水分运动规律土壤水吸力是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土壤水总是有自吸力低处向吸力高处流动的趋势学习重点(15-16)土壤饱和导水率、内透水率及其相互关系土壤水分入渗的特点及其衡量指标土壤入渗:指地面供水期间,水进入土壤的运动和分布过程土壤入渗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供水速率,一是土壤入渗能力,当供水率小于入渗能力是,土壤对水的入渗主要是由供水率决定,当供水率超过入渗能力时,则水的入渗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入渗能力。土壤水分入渗的衡量指标是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水层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土壤饱和水与非饱和水运动的区别饱和水运动是指土壤水分处于完全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运动。由于水分饱和状态下土壤基质势等于零,故饱和水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是重力势和压力势梯度,其运动通道主要是土壤中的通气孔隙。非饱和水运动是指土壤水分处于不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运动。土壤非饱和水运动具有以下特点:①驱动力主要是基质势和重力势梯度;②水分运动的通道主要是土壤中的毛管孔隙,移动路径曲折而长;③同一种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因土壤含水量不同而异。土壤水分再分布的特点土壤水再分布:在地面水层消失后,入渗过程终止。由于土壤水入渗而进入土层的水分在水势梯度下还将进一步分布和运动,这个过程叫做土壤水的再分布特点:过程长;是土壤水的不饱和流;再分布与土壤的湿润程度和下层土壤的干燥程度、导水性有关;也受重力影响;对研究植物从不同深度土层吸水有不同影响如何利用地下水影响下的水分稳定蒸发理论指导滨海盐碱土的改良学习重点(17-18)SPAC理论以及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传统和现代观点SPAC: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植物从土壤吸水然后又经过叶面蒸发到大气中去,可以看作是一个统一物理过程的连续体系)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土壤通气性主要机制与相对扩散系数土壤通气性主要衡量指标(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商、土壤氧扩散率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联系生产实际阐述土壤水分调控措施1)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2)合理灌排,提高灌排效率3)合理耕作,改良土壤土壤空气和热量的主要调控技术(以水调气和调热)土壤空气调控:耕作、轮作、排水土壤热量调控:合理耕作并使用有机肥、以水调温,利用水的热容量大的特点来降低或维持土壤温度、覆盖或遮荫学习重点(19-20)土壤胶体的类型与构造土壤胶体分为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少量是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等);无机胶体(含水氧化硅胶体,含水氧化铁铝,水铝英石,粘土矿物)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构造:胶体分为胶粒和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又可分为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与胶粒形成胶粒结构,补偿离子层又可分为非活性补偿离子层和扩散层。土壤胶体电荷种类与影响因素1)电荷种类:永久电荷(不受介质pH值的影响,也不受电解质浓度的影响);可变电荷(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酸碱度);正电荷;净电荷2)影响因素:同晶异质代换作用;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及其特点P163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或不同胶粒上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称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1.是一种可逆反应遵循等价离子交换的原则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衡量指标(CEC、BS)及影响因素CEC(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影响因素1)阳离子交换能力(离子电价、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离子运动速度);2)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3)胶体性质。学习重点(21-22)土壤酸性类型及其衡量指标[pH(H2O)、pH(KCl)、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土壤酸性类型:1)、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所引起的。2)潜性酸:土壤潜性酸是指被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交换性的致酸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我国土壤的酸碱分级V5为强酸性5.0-6.5酸性6.5-7.5中性7.5-8.5碱性土壤碱性衡量指标(总碱度、碱化度)1)、pH土壤溶液中OH-浓度〉H+浓度,pH>7,土壤表现为碱性2)、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总量。3)、碱化度: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盐离子交换量影响4)交换性酸度:是指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释放到溶液中的酸量。5)水解性酸度:是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醋酸钠与土壤作用,使胶体吸附的H+、Al3+释放到溶液中表现出来的酸度。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因素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因素:影响土壤碱化的因素<1>气候因素。土壤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频繁交替的特点,是土壤碱化的重要条件。<2>生物因素。不同植被类型的选择性吸收不同影响着碱土形成,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对碱土的形成其重要作用<3>母质的影响。母质是碱性物质的来源。此外,土壤不同质地和不同质地在剖面中的排列影响土壤水分的运动和盐分的运移,从而影响土壤碱化程度。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1>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与土壤酸度关系密切,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随盐基饱和度增加而增加。<2>土壤空气中的co2的分压。石灰性土壤及以吸附性钙离子占优势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其pH的变化与土壤中的co2分压有密切关系。<3>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的pH一般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酸性土壤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4>土壤氧化还原条件。淹水或施有机肥促进土壤还原的发展,对土壤pH有明显的影响。土壤氧化还原性衡量指标(Eh)及其影响因素P181<1>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状况决定土壤空气中的氧浓度,通气良好的土壤与大气间气体交换迅速,土壤氧浓度较高,Eh值较高<2>微生物活动。微生物活动愈剧烈,好氧愈多,使土壤溶液中的氧压减低,或使还原态物质的浓度相对增加,Eh降低。<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过程,在一定通气条件下,土壤易分解的有机质愈多,耗氧愈多,Eh降低。<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根际土壤氧化还原电位。<5>土壤的pH。一半土壤Eh随pH值的升高而下降土壤酸碱缓冲性的原理(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酸性土壤活性铝或交换性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土壤产生缓冲性的主要原因)2)土壤溶液中弱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系统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存在4)在酸性土壤中,铝离子也能对碱起缓冲作用。学习重点(23-24)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及影响缓冲性的因素缓冲容量是指使单位土壤改变一个单位pH所需要的酸或碱量,是土壤酸碱缓冲能力强弱的指标。影响因素:1)土壤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种类不同,其阳离子交换量不同,缓冲性不同。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愈大,缓冲性也愈强。2)土壤质地从不同土壤的质地来看,粘土壤土砂土,这是因为前者粘粒含量高,相应的阳离子交换量亦大3)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虽仅占土壤的百分之几,但腐殖质含有大量的负电荷,对阳离子交换量贡献大。通常表土的有机质含量较底土的高,缓冲性也是表土较底土强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的意义(植物和微生物适宜的pH和Eh、酸碱性及氧化还原性与养分有效性、铝锰胁迫与毒害、氧化还原性与有毒物质积累)一一这题请大家结合课本复习,不知道怎样整,谢谢!1、植物和微生物适宜的pH和Eh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在中性至微碱性土壤上,有些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有不同的偏好,它们只能在某一定的酸碱范围生长,因为这些植物对土壤酸碱性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作为土壤酸碱性”指示植物”。土壤酸性调节应注意的问题及石灰用量计算土壤酸度通常以施用石灰或石灰粉来调节。1)石灰在土壤中的转化石灰施入土壤的化学反应有与CO2作用和与土壤胶体上吸附性铝交换作用。2)石灰需要量影响石灰用量因素有:(1)土壤潜性酸和pH、有机质含量、盐基饱和度、土壤质地等土壤性质(2)作物对酸碱度的适应性(3)石灰的种类和施用方法等。酸性土壤石灰需要量可通过交换性酸量或水解性酸量进行大致估算,还可根据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及盐基饱和度、土壤潜行酸量等进行估算求得。依据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计算式为:石灰需要量二土壤体积*容重*阳离子交换量*(1-盐基饱和度)。单位:千克/公顷学习重点(25-26)1、土壤氮素的有效性(速效、缓效和难效态)小分子的氨基酸可直接被植物吸收,蛋白质、腐殖质中的氮矿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是缓效氮。土壤全氮中不到5%为无机态氮,主要是铵和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气和氮氧化物等一般非常少。大部分铵态氮和硝态氮很容易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是速效氮。2、土壤氮素的矿化(氨基化和氨化作用)、硝化(亚硝化和硝化作用)有机态氮如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酶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再分解为氨,这就是有机氮的矿化作用,也称为氨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的作用下,铵首先转化为亚硝酸,再在硝化细菌作用下,将亚硝酸氧化为硝酸3、1.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淋失、反硝化)P195一)、淋洗损失铵(NH4+)和硝酸盐(NO3-)在水中溶度很大,NH4+离子带正电荷,易被带负电的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硝酸盐(NO3-)带负电荷,是最易被淋洗的氮形态,随着渗漏水的增加,硝酸盐的淋失增大。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氮还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由地表径流带走的氮除硝酸盐外,还有土壤粘粒表面铵离子和部分的有机氮。二)气体损失1.反硝化作用:在嫌氧条件下,硝酸盐(NO3-)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N2、N2O或NO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其实质上是消化作用的逆过程。通过反硝化作用损失的土壤氮取决于土壤中硝酸盐(NO3-)的含量、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土壤通气、水分状况及温度、酸碱度等因素。反硝化的临界氧化还原电位约为334mV,最适pH为7.0〜8.2的微碱性土壤。氨挥发:氨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特别表施铵态氮和尿素等化学氮肥时,氨挥发损失可施肥氮量的30%以上,这是由于土壤中的氨(NH3)和铵(NH4+)存在不平衡造成的。在碱性土壤中,NH4+转变为NH3而挥发损失,土壤pH值越高,氨挥发越快。4、土壤氮素调控的目标及其主要措施(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目标:通过科学合理施肥、耕作、灌溉等措施,发挥土壤氮素的潜在作物营养功能,以满足作物高产量、高效益和优良品质的需要。主要措施:1)、调控土壤氮素有效化速率及氮素的固定2)、合理使用氮肥,减少氮素的损失在施肥技术上,沙质土施用氮肥应提倡少量多次,水田土壤使用铵态氮深施,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频繁的干湿交替,以减少氮素的反硝化作用。3)施用有机肥时应注意C/N比5、土壤磷素的固定作用(化学沉淀、表面反应、闭蓄作用、生物作用)土壤磷素的固定作用:土壤中的水溶性或速效态磷转变为不溶性或缓态磷的过程6、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其调控措施(科学施用磷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土壤中的有效磷:(1)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2)较易分解的有机磷(3)一些易溶性的无磷化合物和交换性吸附磷有效性因素(1)全磷量(2)土壤胶体和质地(3)pH(4)土壤有机质(5)土壤氧化还原电位调控:(1)科学施用磷肥【集中施肥,较少与土壤接触面;施用于作物近根区;磷肥与有机肥均匀后施用;水旱轮作的磷肥施用时,要旱作重,水稻轻;酸性土壤施碱性磷肥,碱性土壤施酸性磷肥;豆科作物以磷增氮】(2)调节土壤酸碱度(3)增施有机肥(4)水改种稻学习重点(27-28)1、土壤钾素的有效性及钾素释放的影响因素(1)钾素的有效性:钾素的形态: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固定态钾、矿物钾;作用:加速CO2同化,碳水化合物合成,调节细胞渗透压、酶活性、增加抗性、果品的品质、缺素症状。(2)钾素释放的影响因素:土壤速效性钾含量一一土壤释放钾量与速效钾量呈反相关;土壤含钾矿物种类及非交换性钾含量;干燥、灼烧和冰冻;土壤质地;土壤pH2、土壤钾素的调控措施1)控制土壤湿度: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莹避免频繁的干湿交热;2)科学合理施用钾肥:1)砂质土施用钾肥莹提倡少量多次,2:1型粘土矿物为主的土壤最好采用钾肥深施;2)采用条施、穴施等集中施用技术,提高钾离子的饱和度,同时减少钾肥与土壤的接触;3)合理耕作:采用冬翻晒白,熏土等措施,促进K素释放。3、植物可吸收的土壤硫、钙和镁的主要形态硫的形态:①无机硫;②有机硫(90%):主要是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和谷胱甘肽等钙:矿物态40-90%;土壤溶液中的钙20-40mg/L;交换性钙20-30%.镁:矿物态70-90%;非交换性镁,矿物态镁中能为稀酸所溶解的镁5-25%;交换性镁10-500mg土壤溶液中的镁5-100mg/L4、影响土壤钙、镁有效性的因素土壤钙、镁有效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土壤质地、酸碱情况、有机质含量、施肥、土壤温度、湿度等5、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一、与成土母质有关二、与土壤酸碱度有关三、与土壤有机质含,等条件有关学习重点(29-30)土壤退化和土地退化的区别与联系土地是宏观的自然综合体的概念,它更多地强调土地属性,如地表形态,植被覆盖,水文和土壤。而土壤是土地的主要自然属性,是土地中与植物生长密不可分的那部分自然条件,对于农业来说,土壤无疑是土地的核心。因此,土地退化应该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中最集中的表观、最基础而最重要的,且具有生态环境连锁效应的退化现象,土壤退化即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因人类开发利用不当而加速的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土壤退化的分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我国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上列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6类主要类型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水土流失、肥力衰退及土壤污染)主要类型: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土壤性质恶化、耕地非农业占用土壤退化原因:自然因素包括破坏性自然灾害和异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标准附条件借款合同书
- 2024二级建造师劳动合同
- 2024商场日常保洁服务合同
- 教育培训岗位聘任合同
- 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7套【附答案】
-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合同范本2024
- 学术资源互享互惠协议
- 家庭长期发展规划协议书
- 省级总代理授权协议
- 2023年高考地理复习精题精练-中国的能源安全(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 2023年天津公务员已出天津公务员考试真题
- 2025年高考数学专项题型点拨训练之初等数论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第1课时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课件
- 通信技术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世界500强集团)2024年
- 国际贸易术语2020
- 国网新安规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节流孔板组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第六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课件】Unit4+Section+B+(Project)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