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突破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突破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突破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突破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小说专题突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突破指导思想

回归真题,加强训练,认真研究考纲和考题,熟悉考点,并有意识进行纵横比较,考察各套卷之间的异同点,尤其关注考查角度、方式的变化,开拓思路,提升解题能力,做到“有备无患”。1.理解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F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邻居们》的主旨)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柱子提了什么要求)心中有纲手中有题近六年考题2014年:《古渡头》《鞋》2015年:《马兰花》《塾师老汪》2016年:《锄》《战争》《玻璃》

2017年:《天嚣》2018年:《赵一曼女士》《有声电影》《微纪元》2019年:《理水》《小步舞》《到梨花屯去》发现:每一年都考小说,近两年尤其热门,三套卷的文学类文本均为小说年份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叙述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特征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由表格可见,人物、情节及形式特征(将标题和线索归为“形式特征”的内容)为热门考点。因此我们以人物、情节、形式特征为例,考查小说题目的变化及趋势,为备考提供方向。人物形象2014年:《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2015年:《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6年:《战争》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玻璃》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2017年:无2018年:《赵一曼女士》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有声电影》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分)《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2019年:《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归纳总结1.2014-2016:人物形象特点、作用2.2018-2019:人物形象的变化(与情节发展结合)、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与人物形象特点结合)3.考点“综合化”:人物+情节、人物+手法4.启示:既要(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战争》)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玻璃》)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走,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老汪》)①朴实大方: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②推动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意思即可。思路点拨:(次要)人物(“我”)的作用,是小说阅读题比较典型的题目,本题重点思考“我”与主要人物、与情节发展、与结构、叙述角度、与环境、与主题的关系等角度思考即可得到答案。答题时注意先观点后阐释。5.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5.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理水》)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小步舞》)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考题验证小说描写了孙少安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6分)(3月28日周六测五《巴克莱家的台秤》)8.(1)对比写法。人们对巴克莱家的服从,与“爷爷”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爷爷勇于反抗的品格。(2)侧面衬托。格特鲁德的惊奇害怕,突出“爷爷”坚定、勇敢的形象。(或:人们用歌声来表达不满,反映“爷爷”揭露真相的行为具有感召力。)(3)场景烘托。流浪时落魄潦倒的场景,衬托出“爷爷”就算遭遇不幸仍要坚守正义的品性。(台秤称重的场景,衬托爷爷大胆、机智的特点)(4)言行描写:“爷爷”把格特鲁德的给的糖丢到地上用脚踩,并当众揭穿巴莱克家的阴谋。[每点2分。其中手法概括1分,具体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3月7日周六测《平凡的世界》①满足:能在县国营食堂摆最高层次宴席,一扫过去的窘迫与恓惶;②自责、愧疚:自己富裕后没能更好地照顾弟弟和妹妹;③痛苦:妹妹拒绝收钱,让他感到不安;④振作:看到蒸蒸日上的砖厂,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信心。(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且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我来改题1.《赵一曼女士》: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赵一曼女士形象的?正面描写:语言:①“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②遗书神态: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侧面描写:环境:①小兴安岭:钟声、歌声;②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他人:韩勇义、董宪勋、大野泰治等我来改题2.《小步舞》:请问“我”对舞蹈师心理感受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①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②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③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④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情节发展2014年:《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2015年: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2016年:无2017年:《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8年:无2019年:《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归纳总结1.2014-2017:某情节的作用、效果(笼统)2.2019:情节对环境、结构的作用(具体)3.考点“具体化”、“综合化”:对于情节本身的理解;把情节置于环境、结构中,即情节+环境、情节+结构4.启示:不能停留在笼统的套路上,要学会细读文本具体分析,明确把握某情节与另一小说要素之间的关系《古渡头》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马兰花》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运用反复,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的深刻意味。考题验证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的主旨。(6分)“老舍是文化型的伟大的小说家”,这是引导语,而小说又必然是反映社会现实的,所以,意在引导我们从小说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角度去展开思考,如新旧文化、新旧文明、新旧文化人、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北京的市民社会”——从北京小市民形象的角度,小说中各色人物的自私、狭隘、忍让、软弱等等揭示人性的弱点;“小说情节出人意料,结尾耐人寻味”——从小说情节的角度,如下第一点就分析的很好:我来改题1.《锄》:六安爷为什么坚持要锄地?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提到六安爷对于锄地的回应?第一问:因为六安爷舍不得种子和土地,锄地能给他带来享受,对于六安爷而言具有重要的精神意义,正如他所说的,是在“过瘾”。第二问:①首尾都提到六安爷对锄地的回应,照应标题“锄”,并形成结构上的呼应;②表达重复,强调了锄地对于六安爷的意义,表现其眷恋与无奈,丰富了人物形象;③吸引读者兴趣,引导读者思考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关系。我来改题2.《有声电影》:二姥姥这一人物对于小说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①造成“摇摆”效果,使情节更加曲折: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②节外生枝,丰富故事情节: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③推动故事发展,尤其是使情节达到高潮: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形式结构2014年:《鞋》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6分)《鞋》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015年:《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6年:《战争》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7年:《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2018年:《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9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归纳总结1.2014-2017:标题、线索、后记的作用2.2018-2019:文学体式的特点(如科幻小说、另类历史小说)3.“特征化”、“拓展化”:从具体文本架构到宏观文体特征、从单一文本阅读到综合整体阅读4.启示:除了微观分析,还得有宏观鉴赏,要学会从作品、作家、文体等方面评价小说(1)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好处:①做鞋是当时当地的规矩,这样的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②以鞋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③鞋是情感的寄托物,有助于主人公内在情感与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2)“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人物情感、作品风格),“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3)明暗两线有什么好处?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读者)。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时代背景),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答案分析角度】第①与修辞手法相关,第②与构思相关,第③与小说主题相关。(思考角度:标题本义、标题与环境、标题与情节、标题与人物、标题与主题、修辞手法)

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③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考题验证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用“忧伤而不绝望”评价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试举文中两例,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本文主要由作者的想象构成,但读完全文,我们似乎又亲历了伟大文豪曹雪芹的临终时刻。请结合全文,从小说“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忧伤而不绝望)①小说集中叙写了胡达老人的晚年状态,大儿媳刚死,虽儿孙满堂但晚年独住,作为一个老人,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淳朴善良的品性,让人不绝望;②爷爷逝世,鱼纹极度伤心,为爷爷守灵放礼花,这是令人忧伤的,但鱼纹与爷爷的深厚感情,爷爷逝世后表现出的坚强与成熟,让人不绝望;③乌回镇有光彩的老人胡达逝世,其精湛的手艺也随之而去,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所传达出的善意、暖意,让人铭记怀念,让人不绝望;④胡达老人逝世,这是令人忧伤的,但老人爽朗、善良、热情的品性在鱼纹身上得以延续,乌回镇的人情依然,让人不绝望。【解析】答对1点3分(解析“忧伤”1分,解析“不绝望”1分,引述例子1分),答对任意2点6分;“忧伤而不绝望”是就作品的内容、主题而言,小说虽然也有生活的悲苦,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爱以及人性的善良,让人感到温暖,所以“忧伤而不绝望”。(虚构与真实)(1)真实: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曹雪芹,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虚构的故事情节建立在真实人物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之上,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2)虚构:作者虚构了曹雪芹去世前的醉酒、焚稿等一系列情节,并生动地再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对《红楼梦》及曹雪芹的命运做出了生动的解读,表达了作者对曹雪芹命运的同情和哀叹,丰富了读者的审美体验。//(3)交织:本文创设一系列虚构的情节并注入真实人物曹雪芹的生活历程中,艺术地带领读者深切地感受曹雪芹所生活的时代,虚构与真实相互依存,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答题思路是:(1)真实;(2)虚构;(3)真实与虚构交织(见下)。答题方向是:这类题还是要从人物形象、情节、作者情感、读者趣味、小说艺术价值这些角度去分析。小试牛刀1.《小步舞》:莫泊桑以“细节描写”著称,请你结合小说进行分析。①景物细节: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②肖像细节: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③动作细节: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④语言细节:“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2.《赵一曼女士》:本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该奖项的一个重要评选标准为“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请你据此谈谈本小说的优点。①思想性:重点展示赵一曼女士“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同时也极为细腻地表现了她作为女性的浪漫、作为革命者的智慧和作为母亲的柔情,更好地激发了读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②艺术性:运用“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巧妙地融入文献档案,增强了真实性;历史和现实的交错,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时代近距离地审视主人公;历史和现实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深化了主题;③二者统一:本小说通过创新叙述方式,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读者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总结:综合化、具体化、拓展化、特征化2014: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2018: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2016: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7: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同学们的短板常常集中在三个方面:题型能力不行、理解能力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基于此,“阅读能力”,应该集中在以下训练:逼近文本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感悟迁移的能力。①逼近文本的能力:核心操作是紧扣文本,有效勾画。通过实现“紧扣”和“有效”这两个关键词,从而“尽可能理解”“逼近”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艺术效果等。②感悟迁移能力:要通过积累典型文本阅读体验、经典例题解答,完成知识储备、题型模型。核心操作是通过“积累”“感悟”实现“迁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