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_第1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_第2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_第3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_第4页
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2012年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文化生活》—主观题新课标全国卷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之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爱你了一颗野生龙脑樟树!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当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树原料体,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创痛龙脑提取方法,来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12分)【答案】: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试题立意】:本题涉及考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以我国科研人员广大中医药文化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对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进行“论证和探究”【解析】:结合材料,尤其是最后一段材料,联系设问中的“广大中医药”,可以确定属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别进行概括、总结、然后对应相应的知识做答即可。【难度】: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安徽卷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28分)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某网站开设“思想道德论坛”,引起网友关注。论坛中呈现的以下话题引发了同学们热议,请你参与探究。网友心声 践行道德不止步追求完美无止境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近年来,安徽好人和道德模范已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向标,成为道德建设中引起广告关注的“安徽现象”。超越感动,弘扬美德,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是网友们的共同心声。(3)请你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回应“网友心声”。(12分)【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解析】:本题以更高的道德追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原理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要求从文化传承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作答,材料中强调中华传统美德的历久弥新,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准确对待传统文化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其次要求从思想道德精神的角度作答,材料中强调安徽好人与道德模范成为指向标,说明思想道德精神需要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并且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争做先进人物的“粉丝”说明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考点定位】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新课标背景卷.(36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4)运用《文化生活》中相关知识,淡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6分)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尊重东道国的文化。跨越文化,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解析】:本题以企业对外投资面临文化为背景,考查如何应对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面对文化差异,首先我们要尊重其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其次要相互交流、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考点定位】必修3: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等。.(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2)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4分)【答案】(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解析】本题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文化惠民工程的了解,举例时要注意是文化惠民工程,不能列举其他非文化工程,并说明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本题较为简单。【考点定位】必修3: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等。(四)新课标山东卷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8分)【答案】: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育“四有”公民;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休系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思想道德建设。【解析】本题以学雷锋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分析设问可知,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即回答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其次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将学雷锋活动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即可,本问难度不大,只要对教材掌握较好即可以正确解。【考点定位】必修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新课标福建卷39、(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材料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10分)(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答案】(4)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②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⑤脚踏实地,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新课标浙江卷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2)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0分)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解析】第(1)问,注意三点:结合材料,知识限定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三分析对象为“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结合材料,要紧扣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在材料中的举措,“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两谱”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五星”活动主要体现了两个修养的统一【考点】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参考答案】(l)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W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紧紧抓住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保证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一碑两谱五星”活动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为村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③“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具有群众性的自我教育特点,自荐自评、互荐互评方式促进了村民自省自律,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七)新课标天津卷(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哥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者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8分)资料分享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答案】①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