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_第1页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_第2页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_第3页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_第4页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页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疗

及检验方法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页

颅骨及脊柱检验1

颅神经检验2感觉系统检验3运动系统检验4反射检验5

第一章神经系统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页第一节颅骨及脊柱检验

一.颅骨检验望

注意头大小、有没有畸形及肿物。触检验头皮有没有浮肿、压痛扣不一样音调及出现叩痛听

偶然可听血管性杂音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4页二.脊柱检验

1.扪诊:压棘突有没有压痛及叩击痛。2.望诊:注意有没有畸形。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5页第二节颅神经检验一.嗅神经检验检验用物品检验方法检验条件①意识清楚②鼻腔通畅有气味但无刺激性,如松节油、香水、香皂、茶叶、香烟等。患者闭目,压闭一侧鼻孔,将检验用物品置于患者另一侧鼻孔试之。两侧分别测定。(视频-嗅神经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6页嗅神经检验4.试验结果:分别为一侧或两侧正常、减退或消失等。5.注:嗅神经损害及鼻病均能产生嗅觉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7页二.视神经检验视神经检验分为视力、视野、眼底三个方面视力检验视野检验眼底检验视敏度检验:主要检验视网膜中心视力1.普通检验法(床边检验法)2.视力表检验法视野定义、主要检验视网膜周围视力视野检验方法:1手试法2视野计法:方法检验内容:包含: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视网膜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8页正常眼底视乳头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色淡红,颞侧较鼻侧稍淡,中央凹陷色较淡白,称生理凹陷。动脉色鲜红,静脉色暗红,动静脉管径正常百分比为2: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9页常见视乳头病变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炎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0页三.动眼、滑车、展神经检验因为同司眼球运动,可同时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1页三.动眼、滑车、展神经检验1外观:眼裂、眼睑、眼球。2眼球运动:活动范围、复视34瞳孔:注意形状、边缘及大小眼球震颤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2页四.三叉神经检验1.感觉检验痛觉和温度觉触觉注意两侧对比。检验结果绘图表示,以确定感觉障碍类型。2.运动检验翼内外肌颞肌与咬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3页反射检验角膜反射

下颌反射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4页五.面神经检验外观:

观察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变浅,眼裂是否增宽,口角是否低垂或歪向一侧。运动:让患者作皱额、闭眼、吹哨、露齿、鼓气动作,比较两侧面肌收缩是否相等。味觉:舌前2/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5页六.位听神经(前庭、蜗神经)检验1.听力检验用耳语、钟表或音叉检验;用手掩住另一侧耳,声音由远至近,到听到声音,测其距离,再同另一侧比较,并和检验者比较。如要准确资料可用电测听计检验。音叉检验用于判断耳聋性质,判别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用频率128Hz音叉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6页。正常:气导>骨导(+);传导性耳聋时骨导>气导(-)。神经性耳聋时气导>骨导,但二者时间均缩短比较患者与正常人骨传导时间差异。检验者与被检验者骨传导时间相等为正常。RinneWeberSchwabach神经性耳聋时偏向健侧;传导性耳聋时偏向患侧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7页表:三种耳聋判别诊疗正常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林内氏试验气导〉骨导(+)气导〈骨导(-)气导〉骨导(弱阳性)不一定伟伯尔氏试验正中位偏向病侧偏向健侧不一定什瓦伯氏试验骨传导音正常延长缩短缩短音响障碍正常低音阶听力障碍高音阶听力障碍高低音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8页前庭神经检验损害时症状--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失调等。检验:较复杂。包含:眼震闭目难立征前庭机能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19页七.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检验均支配咽喉部肌肉,故同时检验。问诊:发音及吞咽

情况。检验:软腭运动吞咽发音咽反射味觉:舌后1/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0页八.副神经检验观察两肩是否对称,有没有肌萎缩及束颤。令患者转颈及耸肩,以检验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部运动功效。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1页九.舌下神经检验1观察舌在口腔中位置2伸舌:有没有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3检测舌肌肌力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2页第三节感觉系统检验注意事项:TEXTTEXTTEXTTEXT要求医生认真、仔细患者意识清楚、充分合作注意左右侧和远近端部分对比从感觉缺失部位查至正常部位或从四肢远端向近端检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3页一.浅感觉检验痛觉:大头针温度觉:冷水(5-10℃)试管热水(40-45℃)试管触觉:棉花束或毛笔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4页二.深感觉检验振动觉位置觉深感觉性共济失调闭目难立征(Romberg)氏征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5页三.复杂感觉检验是大脑皮质综合分析机能表现。惯用检验方法:皮肤定位觉实体区分觉图形觉两点区分觉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6页第四节

运动系统检验一.肌肉营养状态注意肌肉外形及体积,有没有肌肉萎缩、肥大。双侧对称部位比较,肢体远、近端比较。确定病变范围及分布特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7页二.步态常见异常步态:1.痉挛性偏瘫步态2.痉挛性截瘫步态3.跨阈步态4.慌张步态5.小脑共济失调步态6.深感觉共济失调步态7.鸭步8.癔病性步态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8页1.偏瘫步态病侧上肢内收、旋前,指、腕、肘关节屈曲,行走时无正常摆动,下肢伸直并外旋,足跖屈,举步时将骨盆提升,足尖曳地,往外作划圈样移步前进故又称划圈样步态,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等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29页2.剪刀步态行走时双下肢伸直,因内收肌张力高致双腿向内交叉,步态僵硬,形如剪刀,故又称“剪刀状步态”。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双侧锥体束损伤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0页3.跨越步态见于腓神经麻痹而足下垂患者,为使足尖离地患肢抬得很高,如跨越旧式门槛姿势。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1页4.慌张步态全身肌张力增高,走路时步伐细小,足擦地而行,因为躯干前倾,身体重心前移,故以小步加速前冲,可见于震颤麻痹患者。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2页5.小脑共济失调步态行走时两足分开过宽,腿抬得高,足落地沉重,因重心不易控制故摇摆不稳,状如醉酒,称为“醉汉步态”。小脑性共济失调者闭眼、睁眼时都很困难,闭目时更甚。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3页6.深感觉共济失调步态脊髓痨步态步态不稳,走路时两脚距离大,两目注意双脚。患者睁眼时走得很好,闭眼时行走不稳或甚至不能行走。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4页7.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因为骨盆带肌肉及腰肌萎缩无力,为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而脊柱前凸,步行时因不能固定骨盆,故臀部左右摆动,象鸭子走路,又称鸭步。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5页三.不自主运动震颤痉挛舞蹈样运动肌纤维性震颤或肌束震颤手足徐动症抽搐肌阵挛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6页四.主动运动或随意运动重点检验肌力、运动幅度及速度。检验方法:主动法:被动法: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7页3.肌力统计六级分级法: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8页4.瘫痪瘫痪—随意运动功效障碍。分类完全性瘫痪、不完全性瘫痪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39页五.被动运动(肌张力)肌张力检验方法:触摸肌肉硬度被动伸屈肢体,检验者以感知阻力来判断。异常表现:迟缓张力增强折刀状肌张力增强齿轮状肌张力增强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40页六.共济运动协调运动发生障碍。检验方法:指鼻试验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与检查方法概述第41页2.对指试验令患者伸出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对,先睁眼做,后闭眼做,重复试之。3.跟膝胫试验4.快复动作

嘱患者以前臂快速地作旋前旋后动作,或以一侧手快速连续拍打对侧手背,或以足趾叩击地面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病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