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15篇_第1页
中班科学教案15篇_第2页
中班科学教案15篇_第3页
中班科学教案15篇_第4页
中班科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科学教案15篇

中班科学教案1

设计思路:

新的《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

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兴趣。我设计的这个小火箭的科学活动

就重在于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火箭上天,让幼儿通过亲身活动,在获得大量丰富、具体的实际

经验及操作活动基础上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作用,积极

思考动脑,自主的加以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理解与掌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感受

大气压强的作用。

2、尝试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基础--对空气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准备:小火箭及发射器人手一个;记录表水彩笔人

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让幼儿自由尝试火箭上天的方法。

2、集体讨论

你用什么方法让火箭上天的?

你最喜欢哪一个方法?

3、幼儿再次探索、游戏。

二、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能飞起来?

2、把瓶盖盖起来

现在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三、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时用力大小的关系

1、请两位幼儿比一比,谁的火箭飞得高。

启发提问:为什么一样的火箭,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呢?

2、请幼儿操作,探索小火箭发射高度与拍打瓶子力气大小

之间的关系,填写好记录表。

3、小结:拍瓶子力气用得大,火箭飞得高;力气小,火箭

也就飞得低。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

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

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

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

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

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

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萌发对蛞蝓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兴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蛞蝓是害虫。

3、能对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蛞蝓,激发对动物的兴趣。

难点:能区别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收集关于蛞蝓的资

料。

物质准备:组织幼儿捕捉蛞蝓和蜗牛,每组一个盛有蛞蝓和

蜗牛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让幼儿讨论再告知正确的名称――蛞蝓。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蛞蝓和蜗牛的异同点。

小结:蛞蝓身体圆而长,没有壳,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

一对短,没有脚,而是在接触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种能动的肉足,

也叫腹足两只小眼睛长在长触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习性。

1、在什么天气、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为什么也叫它鼻涕虫?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欢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过冬天、夏天的?

小结:蛞蝓的身体会分泌粘液,它爬过后粘液留在地上就会

留下一条白线,所以也叫鼻涕虫,它生活在阴沟等阴暗潮湿的地

方,夜晚出来活动。喜欢吃蔬菜、果树等农作物。

三、认识蛞蝓对人类的危害。

蛞蝓在夜间爬出来活动,被它爬过的食物变脏,衣服变脆,

专门破坏农作物,是害虫,为了防止蛞蝓破坏植物,可在菜园和

果圆周围撒些石灰,它们就进不来了。

四、鼓励幼儿提出有关蛞蝓的问题,大家讨论。

活动延伸: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蛞蝓。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虽然常见到,但幼儿因怕

脏而很少去仔细观察。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

能力,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都应了解它,从而

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关注之情。此活动首先通过实物及幼儿自己的

发现让幼儿产生观察、探索的兴趣,并在幼儿产生好奇的时候对

蛞蝓和蜗牛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幼儿很快地了解到

蛞蝓的特性。活动中还让幼儿了解蛞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因此

这一部分要深入探讨,并可插入一些关于生态平衡的知识。

二、效果分析

幼儿的求知欲越来越强,对于不认识的的动物等特别好奇,

因而在实物的帮助下幼儿提问较多,但因为幼儿很少去仔细观

察,很多幼儿虽见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由于幼儿对蛞蝓有强烈

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能逐步地解开蛞蝓之

迷。现在幼儿的环境意识越来越浓了,当知道蛞蝓是害虫时,就

表示要消灭它,老师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了有关自然界生态平衡

的粗浅知识。幼儿对此兴趣较浓。

中班科学教案3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受水的特性。

2、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

的因素。

3、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水的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玩水,启发幼儿了解水的特征。

教学难点:

幼儿知道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引起发生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1、脸盆10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若干,扎了眼的塑料袋若干,

毛巾20条。

2、牛奶、水各一杯。

3、操作台、酒精灯、石棉、烧杯三个。

4、投影仪一台,幻灯片4张。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题

教师出谜语:手抓不起,刀切不开,早晨起来洗脸洗手需要

它。

(谜语:水)

2、听录音(水流)

(1)这是什么声音?(水流动的声音,学学:叮咚叮咚,

哗啦啦,双摆手)“那今天呢,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来玩水”。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感受水的特性。

水流到了江河上,流开小溪上,流到池塘里,那么,水它有

没有形状?

1、实验:水会流动。

(1)让幼儿动手自由嬉水(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小瓶,扎了

眼的塑料袋),让幼儿自己感受水的一些特性。

(2)要求幼儿在嬉水时把衣服袖子拉高,随时用毛巾把手

擦干净。

(3)提问:①小明捧一捧水,水会在你手心里吗?(不会)

②用手抓一抓,抓得住水吗?(抓不住)

③用塑料袋装水,水会怎么样?(流到了脸盆里)

④水是什么形状的?

(4)总结:水是会流动的。(请幼儿跟着老师集体说两遍)

2、实验:水没有固定形状。

(1)请幼儿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嬉水工具盛满水,让幼儿自

己感受和体会水的形状。

(2)要求幼儿在自己实验后,把手随时擦干。

(3)提问:①水装到脸盆里是什么形状?(脸盆的形状)

②水装到塑料袋里是什么形状?(塑料袋状)

③水装到瓶子里是什么形状?(瓶子的形状)

12下一页

(4)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幼儿说两遍)

3、实验: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1)教师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仔细观察,再让

个别幼儿上来尝一尝,闻一闻,然后扔两块小石头放到两个杯子

里,让幼儿观察。

(2)提问:①哪杯是水,哪杯是牛奶?为什么?②你用什

么方法知道的?(尝、闻)

③你能从哪个杯子里看见刚才的小石头?

(3)总结: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要求幼

儿说两遍)

总结水的特性:水是会流动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是透

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4、实验: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出示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等)

把决块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让幼儿仔细观察,冰块加

热后,化成水,水再加热会变化水蒸气。

总结:水受热变成汽,遇冷变成冰。

(二)水的用途

1、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事、什么时候、什么东

西都需要水?

(洗手、洗脸、洒水、入厕、拖地、擦桌子等)

教育纪儿节约用水

(1、关水龙头;2、洗手时不能开太大)

教师讲小故事:“一位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小

水滴叫他回来,他也没有听到,小水滴伤心地在哭泣”。

提问:我们怎么来帮助小水滴,不让他伤心?

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想法,并过渡到故事中,小水滴笑了,夸

我们是能干的小朋友。

(四)、看幻灯片

(1)让幼儿观察。小红洗四块手捐,分别放在图上的四个

地方,哪个手捐干的最快?为什么?

(2)启发幼儿知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水受热会

变成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冰块。

2、听音乐,《洗手绢》

师:“咱们今天认识了水,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手绢洗

干将,晾到院里最容易干的地方。”

3、听音乐,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了解恐龙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宝贵,学会感恩。

4.初步了解恐龙的小常识。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内容:

活动一:科学《探秘恐龙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绍自己收集的恐龙图片、资料,讨论自己知道的恐

龙。

(2)请个别幼儿分享讲述。

欣赏、感受

(1)观看恐龙化石。

(2)恐龙由哪几部分组成?

演示、讨论

(1)恐龙模拟视频,感受恐龙世界的壮观和神秘。

(2)利用课件和视频认识腔骨龙、异特龙、梁龙、甲龙的

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

(3)小结

肉食性恐龙牙齿锋利,吃肉凶猛,两腿行走。

草食性恐龙吃青草、树枝上的嫩叶等,草食性恐龙比较巨大,

牙齿扁平。

杂食性恐龙既吃肉也吃植物,还偷吃恐龙蛋。目前发现的恐

龙中,草食性恐龙最多,杂食性恐龙最少。

猜想、探究

(1)现在还有恐龙吗?它们都到哪去了?

(2)科学家对于恐龙灭绝的各种猜测。(看视频)

A、小行星撞地球假说

B、火山爆发假说

C、气候变化假说

D、海洋变迁假说

小结: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操作、游戏

分组活动:

(1)白色恐龙石膏像涂色

(2)恐龙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龙模型分类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观看录像及收集材料,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些

禽中之最。

2、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鸟类的愿望和好奇心。

3、丰富词:猛禽、水禽、鸣禽等。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环境创设:

收集“鸟类之最”的资料,以及有关鸟的分类资料。

重点与难点:

了解各种鸟类之最。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鸟又可以叫什么?(“禽”,初识汉字)

2.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

(1)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

(2)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

(3)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4)叫声婉转动听、悦耳的禽,叫什么禽?(鸣禽)

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水禽——鹈鹕、丹顶鹤、鱼鹰……

鸣禽——画眉、夜莺、黄莺……

(5)其他一些不属于以上几类的鸟,叫普通飞禽,如:麻

雀。

(6)不会飞的鸵鸟式比较特殊的一类禽。

3.哪一类禽是最凶猛的?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大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飞禽中最大的是什么

鸟?(安第斯秃鹰)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会飞的鸟类中最终的是什么

鸟?(鸨)

4.飞得最快的鸟是什么鸟?(针尾雨燕)

5.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6.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看完整的录像:这些都是鸟类之最。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透过猜猜、看看,比较黄豆、赤豆、绿豆,并说说其特

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豆罐(黄豆、赤豆或绿豆)。

2、相对应的豆制品及照片。

3、豆宝宝介绍自己的豆制品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幼儿摇摇、听听、猜猜豆宝宝。

师:“这天,我们那里有很多的豆宝宝,你们愿意和它们一

齐玩吗?”

幼齐:愿意。

师:“那好,我们轻轻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来,请你

轻轻地摇一摇、听一听、猜一猜里面藏了哪位豆宝宝?”(幼儿

自由交流)

(2)幼儿打开罐子,看看里面到底藏了哪种豆宝宝?

幼A:黄豆。

幼B:红豆。

幼C:我的是绿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透过摇摇、听听、猜猜,一

下子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了活动中,为下面的活动作

了铺垫。)

2、自由探索。

(1)听听、看看、说说三种豆宝宝的不同。

师:“老师这边也有三个豆罐子,我来摇一摇,你们听听会

发现什么小秘密?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齐:不一样。

师:“为什么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

幼A:因为里面装得豆豆不一样。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为有的是绿豆,有的是赤豆。

幼儿自由取出一粒豆宝宝,看看长得怎样样的?和旁边的小

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看看你的豆豆是长得怎样样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么

不一样啊?”

幼A:我的豆豆是红色的。

幼B:我的是绿色的,是绿豆。

幼C:我的是黄豆,比多多的绿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样的,我的是红色的,她的是黄

色的。

(评析:孩子们在简单愉快地氛围中自由探索、自由讨论,

透过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不是教师一味地

灌输孩子们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找到的、自己发现的,因此在此

他们也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识。)

(2)送豆宝宝回家。

师:“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那把你手里的豆宝

宝送到它们的家里去吧!”(幼儿根据豆豆的标记送它们回家。)

(3)幼儿讨论:你喜欢哪种豆宝宝?为什么?

幼A:我喜欢黄豆宝宝,它能够变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欢绿豆宝宝,我吃过的。

师:“对,豆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

此刻,我们就去参加一个豆制品展览会,看看你喜欢的豆宝宝变

成了什么?”

3、幼儿交流讨论:

(1)你喜欢的豆宝宝变成了什么?

幼A:我的变成了豆腐。

幼B:黄豆宝宝变成了豆浆。

幼C:我的是绿豆汤,是绿豆宝宝变的。

幼D:豆沙是红豆宝宝变的。

(评析:透过这一环节,发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

的,在家常见的、常吃的一些豆制品还是能够认出来的。孩子们

选取自己喜欢的食品,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同时激发了他们的

兴趣。)

(2)把豆制品送到相应的豆宝宝那里。

(3)看照片,请豆宝宝检查。(听录音)

(评析:孩子们自由选取,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送它

们回家,再看照片、听录音让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发现错误,

以他们为中心,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同时在集中注意力看听时,

对豆制品已经有了必须的认识。)

4、小结:小朋友们真棒,豆宝宝很开心,要谢谢你们。豆

宝宝不仅仅能够做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丰富的营养价

值,所以我们要多吃、常吃豆制品,让我们身体长得棒棒的!

活动评析:本次活动采用农村特有的资源:黄豆、赤豆、绿

豆,这三种豆也是孩子们常见的、比较熟悉的,较为他们理解。

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摇摇豆罐、听听声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

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让孩

子们在简单、愉快地氛围中,不仅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征和用

途,还明白了它们所做成的相应的豆制品,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

的主动性,以孩子为中心,自主性有了必须的提高。

中班科学教案7

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

的生活挂图。

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

过程:

1、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

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触摸观察。提问: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3)看一下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4)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结合河蚌实物总结介绍: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

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

(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同心环纹,宽窄和颜色深

浅相间,叫生长线,它的形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但不代表年龄。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

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

身体前进;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3、结合河蚌的结构图,让幼儿边观察边猜测思考问题:

(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2)河蚌有用吗?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4、结合幼儿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图,介绍河蚌的作用。

1)适合烧、烹、炖,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

2)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

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

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

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

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

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5、观看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河蚌的认识。

教师提问:

1)珍珠是在那种小动物的肚子里长出来的?

2)你喜欢珍珠吗?为什么?

3)我们如何来保护它?

6、教师小结。

提醒幼儿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小动物们都能快乐

地生活、生长。

中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

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

察能力。

3、激发了幼儿对蜘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

2、课件:图片-蜘蛛

3、ppt课件:巨型蜘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子,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

二、展开

1、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

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蜘蛛喜欢吃什么?

(2)小结: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

灌木丛等处,

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

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

(2)小结: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

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

(1)Ppt课件:巨型蜘蛛

(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

蜘蛛。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

察活动的兴趣。

小百科: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

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体长1~90毫米,

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

和胸板。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四个生长过

程。

2、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

【活动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毛毛虫生长演变图,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3、选取一段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直接导入活动: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好听的故事,让

我们来听一听吧!

1、结合课件,讲述故事《毛毛虫找妈妈》,让幼儿初步了

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讲述故事时教师运用生动的语

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2、提出问题:

①毛毛虫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卵是什么样子的?

②毛毛虫在草地上爬,它先看见了谁?蚯蚓妈妈是怎么对它

说的?

(出示触角)

③毛毛虫又爬呀爬,它又遇到了谁?蜗牛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翅膀)

④毛毛虫又看到了谁?小鸟怎么对它说呢?(出示六条腿)

⑤毛毛虫终于找到妈妈了,它的妈妈是谁呢?它长得什么

样?

⑥毛毛虫发现自己和妈妈长得不一样,觉得很奇怪,那蝴蝶

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呢?

二、说一说,做一做

1、请个别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过程。

2、幼儿操作,人手一份材料,给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排序。

3、教师小结(出示图谱):原来毛毛虫是这样长大的,它

先是一颗小小的卵,慢慢地变成一条毛毛虫从卵里爬出来,然后,

它又变成一只蛹,最后,它才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再产卵,

这样一个循环的生长过程。

三、游戏表演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教师表演毛毛虫的生长过程,运用生动

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幼儿表现。

四、欣赏各种蝴蝶图片,了解蝴蝶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

探索情感。

①播放课件,欣赏蝴蝶图片。

②介绍蝴蝶的相关知识。

五、延伸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寻找美丽的蝴蝶,看看它们还有哪

些秘密吧!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

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

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中班科学教案11

目标:

1.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

成对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它是中国的餐具。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

交流的兴趣。

准备:

1.每人一双筷子(多种材料的),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2.2.操作卡片"你喜欢的筷子"

过程:

(一)筷子的特征

1.这是什么呀?请你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用什么

做成的?

2.你的筷子和别人的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形

状、长短、粗细、材料等)

3.总结筷子是各种各样的,是两只成双的。

(二)了解筷子的用途和筷子的使用的方法

1.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

的?

2.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请幼儿回答示范,教师示范并指导

姿势。

3.我们都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可你知道筷子是什么人

最早开始使用的吗?

(三)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每张桌上都有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

你们只能用筷子夹,夹到一个就放到另一只手里,我们比赛看谁

夹得快。

2.检查泡沫塑料块情况和握筷姿势,分析讨论什么样的筷

子容易夹,什么样的筷子不容易夹,为什么。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在家也尝试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教学反思:

1、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进行活动,既方便又简单也很

实用,很贴切农村的乡土特色。

2、设计的活动能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水

平,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将自己的玩法与

同伴分享,气氛活动,孩子也很积极投入。

中班科学教案12

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

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吗?

C:水甜甜的很好喝。C: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T: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C: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T:糖在哪呢?

C:对啊,糖在哪呢?C:糖在水里不见了。C:我知道,糖

溶了。

T:那咸的水呢?

C:是盐。C;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T: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

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T: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C:在,糖在水底呢?C:怎么糖不会不见呢?C:有一点糖

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C: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

筷子搅动的

T: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C:哦,糖越来越小了,C:糖不见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没有了。C;跑到水里去了?

T: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C:盐也是溶解了。C: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

了。C: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

记录。

T: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汤勺......会溶解。

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

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C;"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

T: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C;"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

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T: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幼儿1那起方

糖放进水中,看了看说"老师我的方糖不会溶"幼儿2也那起方糖

放进水中,并用筷子搅拌后他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

见了,他高兴得直喊了起来,"哦方糖溶解了"幼儿1见了也拿

起筷子进行搅拌,结果方糖也溶解了。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

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T: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

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

什么呢

C:"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T:

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

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

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阶段:二

教学目的:

知道物体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溶解有快慢之分。

课前准备:

白糖,冰糖,温水,小勺,口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制作饮料的过程,引入活动主题。T:......为什

么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饮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却很

慢才喝到呢?C:"因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

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块一块的,所

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儿猜想,并做记录。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

慢呢?老师这里有白糖和冰糖,它们都一样是硬的,也一样多,

你们猜谁溶得快呢?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儿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结果。T:小朋友一

起来试一试。看谁溶得快。C:(先放白糖,溶解后再放冰糖)

老师,我不知道谁溶得快,谁溶得慢。C:先放冰糖溶了一会儿

后,再放白糖);老师,是冰糖溶得快。C:白糖和冰糖同时放)

老师,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进去一会儿就不见了。T为什么有

的说是白糖,有的说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较两个的快慢,

要怎样比呢?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对。要象我们比身高一

样两个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这样想""我也是"......幼儿一

致确定后采用此方法再次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阶段:三

教学目的:

探索使用各种方法使冰糖溶解得快些。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各种方法让冰糖溶解得快点。

课前准备:

冰糖,水(温水,热水)搅拌器(筷子,汤勺)玻璃杯,小

锤子,干净布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猜想活动引入主题。

1教师出示冰糖,提出问题:

T:上次活动小朋友得出冰糖比白糖溶解得慢,为什么它溶

得慢呢?

C:"因为冰糖是一块块的""冰糖比白糖大""冰糖硬硬的""

白糖是一粒粒小小的所以就溶解得快"......

T:小朋友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让冰糖也溶得快起来呢?

C:"把冰糖变得像白糖一样小就溶得快了""对,把它打碎,

变小小的""我用热的水,冰糖就能很快的溶了,我妈妈就是这样

做的""还可以把冰糖水拿去煮,它就溶得快"......

2小朋友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并把想出的方法和所

用的工具画出来。

二幼儿分组实验,老师参与到实验中,鼓励幼儿大胆使用

自己想出的方法和工具。

T:小朋友都想出用各种方法来让冰糖快些溶解,那到底行

不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分组实验,老师观察并记录

幼儿实验的方法,工具,语言,步骤及记录,随机指导幼儿。

三幼儿互相交流,讲述实验的结果和方法。

活动反思:

溶解的主题很受小朋友的喜欢,因为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

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引起

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

象,实验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

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有效的帮助

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萌发孩子用心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重点)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

杯功用。(难点)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

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

(一)玩纸船。“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

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样玩。”幼儿讨论后自

由选取地方玩。提问:

A你是怎样玩纸船的?

B你的纸船怎样了?

C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

能够保护纸的。

(二)折纸杯。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

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

B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

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

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四)延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

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

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

和交流的兴趣。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