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_第1页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_第2页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_第3页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_第4页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参考7篇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1

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呢?〔4/3〕1/7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应稳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5〔判断〕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体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开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写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具体内容修订

根本训练,强化稳固。

〔3分钟〕1.出示几道分数乘法式题:(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题与另外补充的四道结果不为1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上面几组题,小组内检查并订正。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分钟〕请个别学生说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分子与分母的约分。

提示目标,明确重点。

〔1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分钟〕1.观察这些算式,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类,怎样分

2.通过观察发现算式的特点。

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4分钟〕让学生说说乘积为1的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8分钟〕1.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认识倒数。出示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理解倒数。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导学生对定义中关键要素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引导学生思考: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探讨求倒数方法。

(1)出例如题,让学生说说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在汇报时说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3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忆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②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①特征: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拟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②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拟,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④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局部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根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根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局部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1.66o

外项:2.4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1.6=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根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0.5=1.2: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根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根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3〕a︰8=9︰b,那么,ab=〔〕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局部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根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稳固新知。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百分数、百分比和百分率。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4、通过百分数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比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难点是弄清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7吨是8吨的几分之几?

〔2〕19米是100米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数关系。

〔1〕一头牛的质量是一头大象质量的23/100.

(2)一块石子的质量是23/100千克。

3.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六〔3〕班在期中考试中,数学科的及格率是80%,六〔2〕班的及格率是79.5%,你们知道哪个班的及格率高一些吗?〔板书:80%、79.5%〕

生:六〔3〕班的及格率高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都是100.

师:好,分母是100的分数很容易比拟大小。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继续调查统计、分析比拟时,经常要用到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百分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77-78页的内容。同时思考:

①什么叫做百分数?

②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①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分母相同,便于比拟哪个数所占的比率大〕

②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统计图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看成“另一个数〞。

③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

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1/100。

②完成方案的63/100。

③一堆沙子重87/100吨。

讨论:

a.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b.87/100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c.这三个都是分数,其中前两个才是百分数。

〔4〕小结:分数既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1〕说明: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例如:百分之五十二,先写52〔分子〕,再写百分号“%〞〔分母〕,即写52%,也就是分母和分数线去掉,换成百分号“%〞,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六十七点三百分之零点五

〔3〕小结: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不能约分,它的计数单位是(1%),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小于分母、等于分母、大于分母,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三.稳固练习

1.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读百分数〕

2.写出成语中的百分数

百里挑一〔〕百发百中〔〕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3.请大家判断

〔1〕一个苹果重30%千克。〔〕

〔2〕2.34%读作百分之二点三十四。〔〕

〔3〕21/100吨就是1吨的21%。〔〕

四.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最后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99%汗水+1%智慧

教学反思:

1.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以有过接触,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就是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为后面百分数与分数的比拟做铺垫。

2.为了提高学生对百分数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比拟两个班的及格率作为新课的导入,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的意义根底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究出百分数的意义,突出本课的重点。

3.在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的根底上,为了使学生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了更加清晰的、准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以上的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了解。

4.通过稳固练习,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和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第12页的例5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拟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7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8~69页的例1、2。“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全体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教材选择了一些常见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二〕核心能力

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理解“鸽巢原理〞的根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拟、说理等数学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活动,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重点

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

〔五〕学习难点

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一位同学任意抽5张,不要让我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但是老师却知道,其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种花色的,再找一个学生再次证明。

师:看来我两次都猜对了。谢谢你们。老师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学习完这节课以后大家就知道了。

2.问题探究

〔1〕呈现问题,引出探究

出例如1:小明说“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定有

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于2支。

就是不能少于2支。

〔2〕体验探究,建立模型

师:好的,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那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我们用小棒和纸杯分别表示铅笔和笔筒〕请大家摆摆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活动:学生思考,摆放。

①枚举法

师:大局部同学都摆完了,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摆的。能不能边摆边给大家说。

预设1: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4支铅笔,其它两个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4,0,0〕,这4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笔筒里。〕

师:对,也可以记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4支铅笔。还可以怎么放?

预设2:第一个笔筒里放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里放1支,第三个笔筒空着。

师:这种放法可以记作〔3,1,0〕

师:这3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笔筒里吗?

〔不一定〕

师:但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放进3支铅笔。

预设3:还可以在第一个笔筒里放2支,第二个笔筒里也放2支,第三个笔筒空着,记作〔2,2,0〕。

师:这2支铅笔一定要放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笔筒里吗?还可以怎么记?

预设:也可能放在第三个笔筒里,可以记作〔2,0,2〕、〔0,2,2〕。

预设4:还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师:还有其它的放法吗?

〔没有了〕

师:在这几种不同的放法中,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里要么装有4支铅笔,要么装有3支,要么装有2支,还有装得更少的情况吗?〔没有〕

师:这几种放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怎样说?

〔装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装2支。〕

师:装得最多的那个笔筒一定是第一个笔筒吗?

〔不一定,哪个笔筒都有可能。〕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目要求的根底上,通过操作活动,用画图和数的分解来表示上述问题的结果,更直观。再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

②假设法

师:刚刚我们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笔筒里至少放进了几支铅笔。怎样能使这个放得最多的笔筒里尽可能的少放?

预设:先把铅笔平均放,然后剩下的再放进其中一个笔筒里。

师:“平均放〞是什么意思?

预设:先在每个笔筒里放一支铅笔,还剩一支铅笔,再随便放进一个笔筒里。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因为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师:好!先平均分,每个笔筒中放1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这种思考方法其实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先平均分,每个笔筒里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较多的这个笔筒里的铅笔尽可能的少。这样,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我们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拟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将解题经验上升为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维,建立模型

①加深感悟

师:如果把5支笔放进4个笔筒里呢?大家讨论讨论。

预设:5支铅笔放在4个笔筒里,先平均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把7支笔放进6个笔筒里呢?还用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把10支笔放进9个笔筒里呢?把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里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难道这个规律只有在铅笔的支数比笔筒数多1的情况下才成立吗?你认为还有什么情况?

练一练:

师:我们来看这道题“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由此看来,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的数量多,就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是最简单的鸽巢原理。【板书课题】

介绍狄利克雷:

师: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屉原理。

②建立模型

出例如2:一位同学学完了“鸽巢原理〞后说: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他说得对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后汇报: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我们的想法呢?生答,板书如下。

7÷3=2本……1本〔2+1=3〕

师:如果有10本书会怎么样能?会用算式表示吗?写下来。

出示:

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10÷3=3本……1本〔3+1=4〕

师: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那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讨论,汇报:

8÷3=2……22+1=3

8÷3=2……22+2=4

师: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师:认真观察,你认为“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或“鸽笼里至少有几只鸽子〞可能与什么有关?

预设:我认为根“商〞有关,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引导学生再观察几个算式〕啊!果然是只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导总结:我们把要分的物体数量看做a,抽屉的个数看做n,如果满足【a÷n=b……c〔c≠0〕】,那么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b+1〕本书。这就是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

鸽巢原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做“抽屉〞。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和假设法,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思路,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开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查目标1、2】

3.稳固练习

〔1〕学习了“鸽巢原理〞,我们再回到课前的“扑克牌〞游戏,你现在能解释一下吗?〔出示课件〕学生思考,讨论。

〔2〕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题。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鸽巢原理,也叫抽屉原理,解决抽屉原理问题关键就是找准物体和抽屉,在一些复杂的题中,还需要我们去制造抽屉。

〔三〕课时作业

1.一个小组共有13名同学,其中至少有几名同学同一个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个抽屉,13÷12=1…11+1=2【考查目标1、2】

2.希望小学篮球兴趣小组的同学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最少从中挑选几名学生,就一定能找到两个学生年龄相同。

答案:8名。

解析:从6岁到12岁一共有7个年龄段,即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用7+1=8〔名〕【考查目标1、2】

第二课时鸽巢原理

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师芳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70页例3。本例是“鸽巢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鸽巢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两种“颜色〞看成两个“抽屉〞,“同色〞就意味着“同一个抽屉〞,这样就把“摸球问题〞转化为“抽屉问题〞。

〔二〕核心能力

在理解鸽巢原理的根底上,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鸽巢问题,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2.经历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践操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屉原理〞。

〔五〕学习难点

找出“抽屉〞有几个,再应用“抽屉原理〞进行反向推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鸽巢原理》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一个怎么样?看,这是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还剩下52张,请同学们任意挑出5张。〔让5名学生抽牌〕好,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们手里的牌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表演一个呢?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是刚刚这副牌,请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张牌才能保证至少有2张牌的点数相同呢?

在学生抽的根底上揭示课题。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利用“鸽巢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鸽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①猜测

出例如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预设:2个、3个、5个…

②验证

师:我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