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_第1页
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_第2页
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_第3页
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_第4页
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心理学专题赵建新第1页/共71页

老年心理学专题第2页/共71页前言第3页/共71页一、老年期心理变化观(一)消极的看法——老年丧失期观老年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主要指: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第4页/共71页(二)积极的看法——毕生发展观丘吉尔把老年当成有用的、满足的、享受的阶段赫鲁晓夫

第5页/共71页巴尔特斯的观点:

1、中老年也在发展

2、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

3、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

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个体差异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外界刺激第6页/共71页二、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的一个特征,但不同的心理机制老化的速度也不一样(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老化最明显的视觉和听觉

1、视觉退化

2、听力下降

3、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第7页/共71页(二)记忆的变化

1、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成年人记忆从50岁开始有明显减退,70岁以后减退更显著,过了80岁记忆减退尤其迅速。

2、老年期记忆下降的表现记忆广度减退或下降机械识记减退或下降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第8页/共71页3、老年期记忆下降的机制

1)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

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第9页/共71页(三)思维的年老变化存在个体性差异流体智力的衰退快晶体智力的衰退慢第10页/共71页三、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适应退休的过程分为6个时期:

1、退休前阶段(准备)

2、退休蜜月阶段(新鲜感、好奇感)

3、醒悟阶段(产生积极的、消极的看法)

4、再导向阶段(找到精神寄托、继续贡献社会)

5、稳定阶段(接纳身心的逐渐衰弱)

6、终点阶段(面对死亡)第11页/共71页(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1、夫妻关系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感到的快乐程度越高

2、与子女的关系与子女的接触次数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关系

3、与朋友的关系因为和朋友在一起时,你是自由的,而与子女在一起时,你有意无意地要注意自己是否符合对方的期望第12页/共71页(三)人格的变化

1、不安全感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方面

2、孤独感权势失落群体失落信息缺乏

3、适应性差

4、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

53岁以后刻板性就逐渐增强第13页/共71页5、趋于保守

6、回忆往事第14页/共71页(四)国外Richard按照老年期的适应情况,将老年人个性特征分为以下5个类型:

1、成熟型表现为有智慧,具有十分统一的人格,理解现实,积极参加工作,处处感到满意,宽厚待人

2、享乐型即隐居依赖型,胸无大志,不喜欢工作,满足于现状

3、装甲型是一类自我防御较强的类型,对青年持嫉妒心理,不承认老年人的价值,用繁忙活动来回避对老年期的展望和死的问题第15页/共71页4、愤怒型无法承认自己已经衰老这一事实,怨恨自己尚未达到人生的目标,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并表示出敌意和攻击性

5、自我谴责型把自己的不幸全归咎于自己,谴责自己,对一切事物都持悲观态度,孤独压抑,有时甚至会走上自杀之路第16页/共71页(五)死亡的来临老年期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解决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提出死亡过程可分为5个

1、否认

2、愤怒

3、讨价还价

4、抑郁

5、接受第17页/共71页四、老年人的消极心理反应(一)1、自卑有的老年人身患疾病,因为自己的一生没有什么成就,没有更好地安排家人的生活子女的工作,对自己做出过低的评价,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悲观孤僻,不想与别人交往,甚至伤心落泪,会不堪言。第18页/共71页案例:离休干部范老,原是某市领导,春节前原单位组织离退休干部开茶话会,通知范老时,范老思来想去没有参加,原因是觉得离休的人是无足轻重的人,没有必要再去凑热闹第19页/共71页建议:其实所谓“成就感”是来源于你个人的一些感觉。社会上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只要你完成了自己的事业,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去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就说明你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在世,不一定都要做大人物、当大官,也不一定要挣大钱,有丰功伟绩,只要自己觉得当年在工作岗位上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自觉有所成就,你就拥有了快乐的感觉。第20页/共71页(二)孤独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工作单位的一些老年人会和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远,再加上亲朋好友逐渐离世,就越发不愿与人交往,会产生一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心情郁闷,愁眉不展,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嘲笑自己,于是自我封闭。孤独会使人的思考和判断力下降,使人反映迟钝,加速衰老。第21页/共71页案例:王大伯是某高校的退休教授,在学校从事校报编辑工作,工作虽然枯燥,但是他感觉非常快乐,和同事的关系也相处的很好。老伴是大学教师,性格内向,回到家里很少与王大伯交谈,两个女儿非常孝顺,但是两年前都去美国读博士了,所以家里只有老两口相处。王大伯已经65,必须退休了他觉得自己在学校奋斗了一辈子,就这样突然退休赋闲在家,不能再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余热了,每天就看看报纸,翻翻杂志,儿女又不在身边,空虚寂寞感油然而生。所以每天在家回忆往事,渐渐地他失眠了,白天觉得全身没有力气,心情也不好,经常为了今后的事情发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逐渐消瘦,还无故对老伴发脾气。第22页/共71页(三)空虚寂寞退休以后,老年人一旦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告别了习惯的生活方式,虽然以前经常说“工作太累,早点退休就好了”,一旦真正退休了,每天不用早起赶时间上班,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反而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落寞感,觉得未来会变得非常渺茫,不知道干什么,无所事事,逐渐变得消沉,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会降低人的生理能力,加速衰老第23页/共71页针对孤独及空虚寂寞的建议:人到老年期,应当尽量使自己过得潇洒些,活得快乐一些。无论丧偶或是独居,都要尽量避免自暴自弃。人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所面临的是还要与别的人相处,越隔绝自己就越感到孤独,只有学会抛弃忧愁,接受别人,承认自己,爱别人,同时也别别人爱,建立自己的社交范围,扩大兴趣活动,才能使自己走出孤独,远离寂寞第24页/共71页(四)焦虑抑郁有的老年人心胸比较狭窄,经常为一点小事想不开,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久而久之,极易形成焦虑或抑郁症。

第25页/共71页案例:陈老离休后,身体还是健康的,可是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下肢抽搐,惊醒后就反复考虑这是否是瘫痪的先兆,从此就再也睡不着了。第二天晚上,陈老又怕再发生下肢抽搐的情况,担心自己是否会瘫痪,于是一整夜又没有睡好。一连几日,陈老便出现了紧张、焦虑,长期陷入了失眠的痛苦中第26页/共71页建议:老年人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精神崩溃,进而导致身体崩溃。比如缅怀自己所做的业绩,羡慕中年人大好的时机和光辉灿烂的前程,有的反感于当前不正之风,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所有这些不良情绪,我们都要适时加以调整。“夕阳照红霞,晚晴胜朝晖”,只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就能处事不惊,冷静地对待现实,达到心理平衡第27页/共71页(五)嫉妒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改变,处于劣势地位的老年人看到原来工作能力、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现在过得比自己好,再想想当年为了建设国家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和汗水,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丛而出现心理失衡,金钱嫉妒和社会地位嫉妒心理随之产生,易暴易怒,性格改变,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行为。第28页/共71页案例:有一位老人在操场锻炼时就用刀将停在旁边的轿车划烂,当保安人员将其送到派出所时,老人还在愤愤不平地嚷道:“老子当年流血流汗地干革命,到头来看着这些暴发户住洋房、开汽车,我就是不平衡,就是要划烂他们的车!”第29页/共71页(六)多疑:有的老年人常常无根据地乱怀疑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对一些善意的玩笑或无心的一句话就信以为真,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在指桑骂槐。此外,对自己身体上一些极微小的变化和不适应就会与不治之症联系在一起,产生疑病心理,到处去做检查,看医生,严重的可能发展成疑病症

第30页/共71页案例:和大妈丧偶多年,由于耳聋,加之左腿行走不便,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轮流在两个女儿家生活。但和大妈总是觉得女儿对她“图谋不轨”。有时她怀疑女儿将她的钱骗走,有时觉得女儿冷落了她。这使得两个女儿左右为难。第31页/共71页(七)虚荣每个人都会喜欢听恭维、赞扬的话,这是人的本性,但是有些老年人,一种是自尊心太强,争强好胜,另一种是自卑感过强,想想自己已经活到那么大年纪了,还一事无成,有时就把不是自己干过的事,比如一些别人的经历呀,业绩呀,说成是自己做的,往自己身上乱贴。而有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以前的丰功伟绩,老喜欢在人前炫耀,还会不失时机地亮一下自己认识某某有身份、有地位的亲戚朋友,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有的老人本来自己收入不高,却喜欢去和别人打一些赌注特别大的麻将,这也是虚荣心理的另一种表现。还有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年龄大,资格老,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尊重,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喜欢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发表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要求别人,尤其是晚辈事事顺从第32页/共71页(八)恐惧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想到自己正向死神一步一步走近,很多老年人虽然平时说“老了,惹人嫌,早死早好”,一旦真的想到死亡,还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情绪悲观,意志消沉第33页/共71页建议:老年病死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老年人如果没有病当然好,那么就定期做好预防健康工作,争取有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如果真的有病,那也用不着大惊失色,就要正确对待疾病,多了解病情及性质,掌握病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与医务人员配合,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心态,放得开,闲得住,善于运用心理调整及疗养休息,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第34页/共71页(九)退行老年人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与自己的年龄不相吻合,甚至表现出童年的思维及行为模式,就是常说“老小孩”,得不到满足就要刷泼耍赖,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无病呻吟,过度依赖别人第35页/共71页五、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1、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2、意识水平适度

3、受暗示性适度

4、心理活动的强度与外界刺激匹配

5、心理活动耐受力较高

6、心理康复能力强

7、心理自控能力强

8、自信心适度

9、社会交往适度

10、环境适应能力强第36页/共71页美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标准1、经常感到快慰、舒适;2、不为恐惧、愤怒、爱、嫉妒、罪恶或忧愁所困扰3、坦然面对不如意的事4、能以宽容、开放的心胸面对自己、他人,必要时还能自我解嘲5、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的能力6、能接受自己的缺点第37页/共71页7、保持高度的自尊心8、善于处理所面对的各种情境9、从生活中吸取乐趣10、经常感受人际关系的乐趣11、经常关心他人,热爱他人12、拥有永久的、良好的友谊13、相信别人,喜欢别人,也渴望别人爱自己,信任自己14、尊重别人的思想和意见第38页/共71页15、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16、乐于参与各种团体活动17、富有高度的责任心18、能自己处理所有问题19、谋求与环境的良好相处20、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21、充分使用自己的天赋22、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23、自我思考和自我选择24、全力投入工作,从而寻求快乐第39页/共71页六、心理变态的七项标准美国诊断分类统计手册(DSM—Ⅳ—TR)1.痛苦或功能不良。2.不适应性。3.非理性。4.不可预测。5.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6.令观察者不适。7.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第40页/共71页七、调整建议

●社会层面

第41页/共71页

●组织层面第42页/共71页

个人层面第43页/共71页(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适时,适度,适量(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四)坦然面对死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思考死亡的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更好地活着。第44页/共71页(五)注意影响退休满意度的因素

1、个人退休的态度:越自愿适应越快对退休的准备越充分,退休适应越快

2、良好的健康:退休者的大多数抱怨与健康有关

3、稳定的收入(正确看待中国目前退休者的工资低)

4、社会阶层:上层人士越来越喜欢退休的经验。社会阶层是一个综合的变量第45页/共71页老年人的自我调侃没心没肺能吃能睡喝酒不醉干活不累无事不愧三通一平想得通心血管通消化道通肚子平第46页/共71页(六)正确理解老年人的划分

60-----70年轻老人(有可能产生社会退缩)

70-----80中年老人(已适应)

80-----90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提高)老年人的四种年龄

1、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

3、社会年龄

4、心理年龄

第47页/共71页(七)注意预防退休震撼由于生活发生过大变化而产生的危机原因:

1、收入锐减

2、社会活动减少,生活范围大大缩小

3、时间的重新安排,如果不当容易形成空虚无聊感

4、朋友减少与亡故,社会刺激减少,产生孤单寂寞第48页/共71页你的心理衰老了吗?下面的一些情况,您不妨自测一下,是否已符合老化的表现:

1、记忆力逐渐减退,尤其记不住最近的事情2、遇到急事总是心情焦灼不安3、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事4、总爱说过去的事情5、对以往的生活总感到后悔第49页/共71页6、愿意独自生活,不愿旁人介入7、很爱接受新的事物8、对噪音十分烦躁9、不爱接触陌生人10、对社会的变化诚惶诚恐,爱发牢骚11、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12、喜欢夸耀过去的本领和功劳13、固执己见14、喜欢不适用的东西第50页/共71页以上的现象,能在自己的心理上找到13-14条者为极高的心理衰老;10-12条者为很衰老7-9条者为比较衰老4-6条者为有些衰老3条以下者,为基本无衰老,但需加以注意第51页/共71页(八)通用的观念调整

1、具有弹性的价值观

2、正确理解人生阶段

3、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4、注意非利益性交流

5、合理使用金钱第52页/共71页6、保持自身的爱好

7、注意自身性格的优势与劣势

8、理智地看待社会公平

9、随着时代共同成长

10、注意“知足”、“不知足”的辩证关系第53页/共71页(九)调整良好的人的特点1、对自身的力量和限制,有自知之明。2、尊重自我和他人3、具有适当的抱负4、满足自身的基本要求5、非批评或找茬的态度第54页/共71页6、行动的灵活性7、具有同不利环境斗争的能力8、对世界真实的理解9、与所处的环境融洽10、有适合的人生哲学(社会哲学、自我哲学)第55页/共71页结语第56页/共71页关于幸福的心理学第57页/共71页

在“三·八”节前,报社与我约稿,说谈谈女性的幸福,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幸福还与性别相关吗?后来报社又讲,不需要专谈女性的幸福,这与我想的恰好一致——幸福不分男女。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如果说人生真的有什么目的,或终极的目的与意义的话,我想说,堪负如此重大的意义的东西,对于每个具体的个体而言,这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更幸福的生活!”。我认为,人生的一切目标都是在努力的去追求自己这种幸福或“幸福”感。第58页/共71页

那么,如此一来,更多的问题就被引出来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幸福是具体的存在还是抽象的存在?幸福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还是一个追求的结果?幸福真的可以去追求、去获得吗?芸芸众生,每个人,忙忙碌碌,最终追求到的是幸福吗?哪些因素与人的幸福有关?……

我不敢再追问下去,害怕自认为清楚的思路,被无穷尽的问题所扰乱。还是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吧:第59页/共71页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种客观的境遇,同时也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政治家、社会学家更关注客观的一面,而心理学家则大多关注主观的幸福感。幸福是一种有形物化的“东西”,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感觉”,但往往这种“无形”需要借助“有形”,而且“有形”不会自动上升到“无形”。法国印象派著名画家塞尚说过一句话:“对于一个人而言,我甚至不需要车子、房子、妻子、孩子、票子……”,但普通的凡人,可能没有人敢去尝试如此的“无形”。于是奔向小康的中国人,大多在追求车子、房子、妻子、孩子、票子、面子等等诸如之“有形”。我想说幸福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也是来无踪,去无影的。第60页/共71页

幸福既是一种具体的存在,也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我们可以把幸福作为一种个人的、家庭的、乃至群体的、社会的、世界的追求;同时也可以把幸福当成一个哲学问题去考问,还可以把它当成一个心理学的命题去研究;微观下来,我们还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去“享受”幸福。这里有英国诗人葛里逊的诗歌,愿与您分享:第61页/共71页

能享受小事情的人是有福的人:平常的美丽、日常的小事、田野的阳光、枝头的鸟、早饭、午饭、晚饭、门口的报纸、路过的朋友。因此,那到远处寻找欢乐的人;是把欢乐遗忘在家里。第62页/共71页

幸福既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也是追求的结果。那些付出努力,最终达成目标,利己利人、利家利国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他们有过程的及结果的双重幸福;那些几经奋斗的人,屡战屡败,且屡败屡战的人,他们也不能说“不幸”,因为他们有“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过程的幸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必须要去追求,才可获得。但同时,幸福也要讲点机遇,讲点运气,讲点“玄秘”,它不是只要追求就能得到的。同时还该明了,往往过于刻意去追求幸福,反而偏离了幸福的轨道,这就是幸福的南辕北辙或幸福的“欲速则不达”。茫茫人海中的每一个平凡人,终其一生,痴心不改地去追求、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得到的不一定是幸福,但更不一定是不幸,更多的是处于幸福与不幸“之间”的东西。第63页/共71页影响幸福的因素这个题目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从多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的课题。首先,现代人的幸福当然与金钱有关。但不是一种正相关,更不是正比,简言之,绝对不是钱越多越幸福,当然更不会是钱越少越幸福。钱多了就变成与幸福无关,钱少了却肯定与“不幸”有关。中国学者最近的调查是,年薪2~3万元的人群最有“幸福感”;年薪10万元的人群“幸福感最低。怎么样,常识在这里出了问题了吧!总之,金钱与幸福在一定范围内呈倒U型曲线关系。第64页/共71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