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页/共20页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生物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海鞘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滤食性动物。研究发现,海鞘常与蓝细菌形成共生体,蓝细菌为海鞘提供营养并参与海鞘的防御活动,海鞘可供给蓝细菌生长所需的一部分氮素营养和提供抗紫外线的保护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鞘细胞中含多种细胞器,其中只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B.蓝细菌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海鞘细胞没有细胞壁C.蓝细菌细胞中不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还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D.蓝细菌和海鞘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海鞘常与蓝细菌分别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者之间为共生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一部分氮素营养和提供抗紫外线的保护等,后者为前者提供营养并参与其的防御活动。【详解】A、海鞘细胞为动物细胞,含多种细胞器,其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A正确;B、蓝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不是纤维素和果胶,海鞘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B错误;C、蓝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以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所有细胞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D正确。故选B。2.如图显示了丙酮酸(相对分子质量为88.06Da)由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方式。已知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可以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Da的分子自由通过。而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时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不消耗能量C.丙酮酸和H+(质子)能用同一载体协同运输,说明载体不具有专一性D.H+两次过内膜的方式不同,一次是协助扩散、一次是主动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2.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可以让丙酮酸通过(不需要消耗能量),可见该方式为协助扩散,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此为主动运输,A错误;B、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即此时丙酮酸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时消耗的能量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B错误;C、丙酮酸和H+(质子)能用同一载体协同运输,而不能转运别的物质,说明载体具有专一性,C错误;D、图中显示,氢离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而氢离子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过程,D正确。故选D。3.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A.15:1 B.3:1 C.5:1 D.8:1【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交配问题分析方法: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由交配,需要考虑四种交配方式,为简化计算,可先求出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然后根据配子的随机结合先求出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再求出显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详解】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由交配后,F1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其中aa花粉败育,进行自由交配时,F1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由于aa不能产生可育花粉,因此F1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aa的基因型频率=1/2×1/3=1/6,A_的基因型频率=5/6,所以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5:1,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某种植物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基因D能控制酶D的合成,酶D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1;基因R能控制酶R的合成,酶R能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2;两种紫色物质同时存在时可形成蓝色物质。所以蓝色的基因型为D_R_,紫色的基因型为D_rr、ddR_,白色的基因型为ddrr。【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ddR_,包括DDrr、Ddrr、ddRR、ddRr四种,A正确;B、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B错误;C、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C正确;D、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D正确。故选B。5.下列有关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山柳菊和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为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C.孟德尔“作出假说”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D.“提出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的3∶1性状分离比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有关系。【详解】A、选择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错误;B、为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错误;C、孟德尔“作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C错误;D、“提出问题”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F1自交后显性:隐性=3:1,D正确。故选D。6.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中的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掩盖另一对基因中显性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称为上位效应,其中的掩盖者称为上位基因,被掩盖者称为下位基因。如上位效应由隐性基因引起,称为隐性上位,由显性基因引起则称为显性上位,在某植物的杂交过程中子二代的花色和花型出现以下性状分离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植物F2代花色出现9:3:4的原因是隐性上位B.若F2代中的红花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其子代中红花所占比例为2/3C.该植物F2代出现12:3:1的原因是显性上位D.控制花形的两对基因中R对P为上位性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相互作用的实质上是不同的基因对同一生化过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当上位基因是隐性基因时,必需为一对隐性基因才能引起上位作用。当上位基因是显性基因时,存在一个以上显性基因即可产生上位作用;隐性上位(假设b为上位基因),9A_B_为一种表型,3A_bb和1aabb为一种表型,3aaB_为一种表型,所以表现型的比例为9∶4∶3;显性上位(假设B为上位基因),9A_B_和3aaB_为一种表型,3A_bb为一种表型,1aabb为一种表型,所以表现型的比例为12∶3∶1。【详解】A、隐性上位(假设b为上位基因),9A_B_为一种表型,3A_bb和1aabb为一种表型,3aaB_为一种表型,所以表现型的比例为9∶4∶3,该植物F₂代花色出现9∶3∶4的原因是隐性上位,A正确;B、若F2代中的红花(1AAbb、2Aabb)与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则其子代中红花所占比例为1/3+2/3×1/2=2/3,B正确;C、显性上位(假设P为上位基因),9P_R_和3P_rr为一种表型,3ppR_为一种表型,1pprr为一种表型,所以表现型的比例为12∶3∶1,C正确;D、若控制果形的两对基因中R对P为上位性的,则9P_R_和3ppR_为一种表型,3P_rr为一种表型,1pprr为一种表型,则与事实不符,D错误。故选D。7.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蝗虫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C.该蝗虫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只有两种基因型D.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YR、Yr、yR、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有9种,表现型有4种,且数量比是9:3:3:1。利用“拆分法”解决自由组合计算问题思路: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详解】A、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精原细胞染色体和体细胞相同,该蝗虫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该蝗虫体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A、a分离,XR、O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蝗虫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四种基因型,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D正确。故选C。8.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下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作父本B.基因B、b与W、w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B与b的不同主要在于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D.萨顿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1、果蝇的性别决定是XY型,其中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相同,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形态不同,是异型染色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该果蝇的两条性染色体相同,属于雌果蝇。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该果蝇的基因型为BbXWXw。【详解】测交是选隐性纯合的个体与杂合子杂交,根据“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可知,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应选择黑身白眼雄果蝇(bbXwY)作父本,A正确;基因B、b与W、w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基因B与b为等位基因,其不同主要在于构成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9.下图是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离心前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②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过程①中与35S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所以即使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也不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A错误;B、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b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B正确;C、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T2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这样才能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单链结构B.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C.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D.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磷酸—脱氧核糖—磷酸相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双链结构,A错。

除了末端,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两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B错。

DNA分子两条链之间中总是嘌呤与嘧啶形成碱基对,即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和胞嘧啶配对,C正确。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11.下列关于DNA和基因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在DNA上,DNA上所有序列都属于基因C.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D.基因并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基因在DNA上,DNA上存在非编码序列,DNA上并不是所有序列都属于基因,B错误;C、一个DNA分子有多个基因,故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C正确;D、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碱基序列,故基因并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D正确。故选B。12.如图A点时用32P标记果蝇精原细胞所有DNA的双链,然后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D段细胞中一定有2条Y染色体B.GH段细胞中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D.IJ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中a、b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CD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GHI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KL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CD段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只有1条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含有2条Y染色体,A错误;B、GH段细胞中着丝点不分裂,所以细胞中一定只有1条Y染色体,B错误;C、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再经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所以GH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D、IJ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只有4条染色体,所以含32P的染色体有4条;每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共4小题)13.将圆形滤纸片放入新鲜马铃薯匀浆中浸泡约1min,用镊子夹起,沥干后放入注射器内,向注射器加入2mL3%的H2O2溶液后。立即加入缓冲液调节pH,本实验分4组进行。记录各组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结果如下:组别pH12345.06.07.08.0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mL0.5min6.57.68.38.01.0min9.511.312.311.6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马铃薯匀浆中的H2O2酶只有在细胞外才能发挥催化作用B.实验中应该先加入缓冲液调节pH,再加入H2O2溶液C.马铃薯匀浆中所含有的H2O2酶的最适pH是是7.0D.若延迟记录时间,收集到的气体量最多的依然是第3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产生的氧气。【详解】A、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发挥作用,A错误;B、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马铃薯匀浆中所含的过氧化氢酶最适pH,因此应该先加入缓冲液调节pH,再加入H2O2溶液,确保实验是在预设pH条件下完成,B正确;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值=7.0时,单位时间内收集到气体体积最多,可见pH值=7.0是酶的较适宜温度,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介于6.0~8.0之间,C错误;D、由于各组所加H2O2溶液的量是相同的,只要H2O2全部被分解,各组收集到的气体量就是相等的,若延迟记录时间,可能多组试管内的H2O2都被分解了,D错误。故选B。【点睛】1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一个含有这样DNA的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后,若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3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1P的噬菌体为100个【答案】A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3)方式:半保留复制。(4)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解旋酶、DNA聚合酶等。(5)特点:边解旋边复制、DNA半保留复制。(6)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原核细胞的复制,主要在拟核处。【详解】A、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该过程增加了99个DNA,每个DNA分子含有鸟嘌呤=10000×(1-20%×2)×1/2=3000,至少需要2970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增殖的模板是噬菌体的DNA,B错误;C、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有2个,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有98个,比例为1:49,C正确;D、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大肠杆菌提供31P的原材料,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1P的噬菌体为100个,D正确。故选AB。15.某二倍体植物的抗虫与不抗虫性状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件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现用若干植株甲(Mmnn,♀)与植株乙(mmNn,♂)杂交得到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5种基因型B.F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2/3C.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植株杂交,F2中不抗虫植株占1/12D.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含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可选择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母本)杂交【答案】A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A、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中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植物就表现出抗虫性状,由于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该植物中抗虫植株有MMNn、MmNn、MMnn、Mmnn、mmNn共5种基因型,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植株甲(Mmnn,♀)产生的雌配子为Mn:mn=1:1,植株乙(mmNn,♂)产生的雄配子为mN:mn=1:1,F1中MmNn(抗虫):mmNn(抗虫):Mmnn(抗虫):mmnn(不抗虫)=1:1:1:1,抗虫植株中同时含有两种抗虫基因的个体占1/3,B错误;C、让F1中同时含两种抗虫基因的植株(MmNn)杂交,由于基因M会使花粉育性降低50%,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MN:Mn:mN:mn=1:1:1:1,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N:Mn:mN:mn=1:1:2:2,F2中不抗虫植株mmnn为2/6×1/4=1/12,由于基因N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所以致死个体的比例为1/6×1/4+2/6×1/4+1/6×1/4+2/6×1/4=1/4,所以F2中不抗虫植株占1/12÷(1-1/4)=1/9,C错误;D、欲利用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含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可选择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作父本与基因型为mmnn的植株杂交,若后代出现抗虫:不抗虫=1:2,可说明基因M的花粉育性降低50%,D正确。故选AD。16.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C.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2D.若Ⅲ-4与Ⅲ-5近亲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答案】ABD【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一)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二)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三)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2)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Ⅱ-4、Ⅱ-5患有甲病,Ⅲ-7不患甲病,甲病是显性遗传病,Ⅱ-5的女儿Ⅲ-7不患甲病,甲病位于常染色体上,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Ⅱ-5不患有乙病,Ⅲ-5、Ⅲ-6患有乙病,乙病是隐性遗传病,据题意,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假设甲病是由A/a控制,乙病是由B/b控制,Ⅱ-2的基因型是aaXBXb,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是A_XBX-,Ⅱ-4的基因型是AaXBXb、Ⅱ-5基因型是AaXBY,则Ⅲ-8基因型是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其有四种可能,B正确;C、Ⅱ-3基因型是AaXbY,其A基因来自于Ⅰ-2,其b基因来自于Ⅰ-1,C错误;D、Ⅱ-2基因型是aaXBXb、Ⅱ-3基因型是AaXbY,则Ⅲ-4基因型是AaXBXb,Ⅱ-4的基因型是AaXBXb、Ⅱ-5基因型是AaXBY,则Ⅲ-5基因型是1/3AAXbY、2/3AaXbY,若Ⅲ-4与Ⅲ-5近亲结婚,第一对基因正常:患病=1:5,第二对基因正常:患病=1:1,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1/3+2/3×3/4)×1/2=5/12,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17.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情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______mg/100cm2/h。(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______表示,也可以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________表示。(3)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由图丙可推知,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答案】(1)①.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②.18(2)①.c②.f和h(3)①.右移②.减少【解析】【分析】1、图甲中: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点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饱和点。2、图乙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供给线粒体,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图丙中: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小问1详解】图甲中c点为光补偿点,c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此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代表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12+6=18mg/100cm2/h。【小问2详解】图甲中:纵坐标表示净光合速率,a点表示呼吸作用速率;b点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饱和点,图丙中: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乙所示叶绿体所需二氧化碳全由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所需氧气全由叶绿体提供,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故可用图甲中c点表示,也可以用图丙中f、h点表示。【小问3详解】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温度由25℃提高到30℃时,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要想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只有增大光照强度,因而c点右移;由图丙分析可知,24点与0点相比,24点时密闭玻璃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经过24小时,全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二氧化碳释放,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将减少。18.图1为某雄性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c细胞属于______分裂中期。d细胞的细胞名称是______,a-e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图2中I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_______。(2)图2中a、b柱分别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3)下图甲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______。【答案】(1)①.有丝②.次级精母细胞③.b、c、e④.d(2)①.染色体②.染色单体(3)③【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2中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Ⅳ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小问1详解】图1中c细胞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这些细胞取自雄性动物,因此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e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a-e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b、c、e,图2中I的数量关系表现为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对应于图1中的d。【小问2详解】图2中b有为0的时候,可代表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始终与DNA数目相同,因此,c表示的是DNA数目,而染色体数目为DNA的一半或与DNA数目相等,因此a表示染色体的数目。【小问3详解】由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了着丝粒分裂而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的过程,因此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相同的,据此可推测,与图甲所示的精细胞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同时产生的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中的③。19.下面图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且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其中一条链上的A+T所占的比例为40%。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的场所有______。(2)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__酶,B是_______酶。(3)图乙中,由④⑤⑥共同构成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原则。(4)将该DNA分子置于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第三代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复制过程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_______个。【答案】(1)①.半保留复制②.细胞核、线粒体(2)①.解旋②.DNA聚合(3)①.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②.氢键③.碱基互补配对(4)①.1/4②.4200【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图甲为DNA的复制,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根据酶结合的位置以及作用可知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d为模板链,b、c为新合成的子链;分析图乙:乙为DNA分子结构平面图,①为胸腺嘧啶,②为胞嘧啶,③为腺嘌呤,④为鸟嘌呤,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小问1详解】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时,以原来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一条新的子链,故从图甲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洋葱根尖细胞能发生DNA复制(意味着含有DNA)的场所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的场所)、线粒体(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DNA)。【小问2详解】图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得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B是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小问3详解】图乙中,由④(鸟嘌呤)⑤(脱氧核糖)⑥(磷酸)共同构成的物质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即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小问4详解】将该DNA分子置于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产生的DNA分子一共是23即8个,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三代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分子只有2个(这两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不含15N),故第三代中带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所占的比例是2/8即1/4;若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根据题干“甲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且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其中一条链上的A+T所占的比例为40%”,由于单链中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比例和在双链中的比例是一样的,可知整个DNA分子中A+T所占的比例为40%,即整个DNA分子中G+C所占的比例为60%,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的数量等于C的数量,故G占整个DNA分子的比例为30%,可算出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1000×2×30%=600,复制过程共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600×(23-1)=4200。20.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可判断为红绿色盲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病,而另一种病属于___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Ⅱ-9的基因型为_______。(3)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2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①.乙②.常(2)①.AaXBXb②.AAXBXb(3)1/18【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1详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Ⅱ-6不患甲病,Ⅲ-11患甲病,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则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红绿色盲。【小问2详解】Ⅱ-6表现正常,基因型是A-XBX-,Ⅰ-1患乙病,基因型是A-XbY,则Ⅱ-6的基因型是A-XBXb,由于Ⅲ-11患甲病,基因型是aaXBX-,故Ⅱ-6的基因型是AaXBXb。Ⅱ-9的基因型为A-XBX-,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由于Ⅲ-14患乙病,其基因型是A-XbXb,则Ⅱ-9的基因型为AAXBXb。【小问3详解】Ⅱ-5、Ⅱ-6的基因型是Aa、Aa,Ⅲ-12的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