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_第1页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_第2页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_第3页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_第4页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审理(上)作者:徐志远何亚平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农民选择定居于城镇而出售农村的房屋,而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更愿意购买农村房屋,如此形成了农村房屋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间的频繁交易现实。相对城市商品房买卖而言,农村房屋买卖则因法律和政策对农村土地使用及流转方面的规制,引发了大量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本文拟从纠纷的现实出发,结合现行法律规定与当前的审判实践,对此类案件的解决探寻可能的途径。

一、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房屋交易的房屋类型主要分为:宅基地房屋与“小产权房”两大类。

宅基地房屋系村民在审批的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用于住居,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房屋。根据“一户一处宅基地”的原则,虽大部分宅基地房产权未作权属登记,但村民享有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对附其上的房屋享有所有权。

而“小产权房”非法律概念,是指未经法定征地和审批等程序,由村集体或镇政府独立或与开发商联合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房屋,小产权房的产权无法取得像商品房一样的由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真正法律意义上的产权证书,权属保护力度相对较小。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甚至于农业用地上的农村房屋权属的原始取得与否,往往取决于建造者是否获得行政部门有关土地规划、建设审批。未履行合法审批程序,因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建造者无法基于原始建造行为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权,此类房屋无法进行出售;而获得合法审批程序,建造者能基于原始建造行为取得房屋权属证书,但根据我国有关农村土地管理法规及政策规定,购买者的身份亦受到严格的限定,不具备特定身份的购房者往往不能办理房屋产权及土地使用权登记。

通常情况,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村民间的农村房屋买卖,在不违反“一户一宅基地”原则的情况下,不存在权属变更的障碍。

而就城镇居民购买村民宅基房或小产权房而言,买卖双方实际履行,互不反悔,便可相安无事,维持现状。

但随着农村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农村房屋升值明显,亦或可能面临征地拆迁而将获得优厚的安置待遇补偿时,出卖方出于利益驱动而反悔,向买受方索要加价,甚至诉至法院,主张买卖无效,要求收回房屋,而由于农村房屋的买受人通常无法取得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房产证,产权难以在法律上得到承认,购房利益易受到损害。

二、当前农村房屋买卖纠纷的裁判(一)两则案例之比较:形似与神似1.案例一买卖行为无效;二审法院都对出卖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表现出否定的态度。

两案不同之处在于:“有效认定”案例中的购房者在事后将其户口迁入了诉争房屋所在地,身份已进行“非转农”变更,买方已经审批领取了产权证书。

由此可见,法院对农村房屋买卖的纠纷的处理,基本上秉持有限认定合同有效的原则,即坚持了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原则上应认定为无效;基于个案的不同,可有例外情形。

笔者认为,上述两案表明,评判买卖行为有效亦或无效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经过房屋所在集体组织的同意或批准,而在于购买者的户口性质,即城镇居民是否变更为农村居民,即是否“非转农”。而事实上,此种基于身份识别的评判易陷入“惟身份论”的先见主义,有可能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将合同法上认定合同效力的评判标准束之高阁。

(二)两种裁判之立场:有效与无效

理论界与实务界也一直存在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之争。1.主流的守成:无效合同论

主流裁判立场认为,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买卖合同为无效合同。主要理由在于:

其一,农村房屋买卖必然涉及宅地基及农村土地的买卖,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的。

其二,农村土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权利,与特定的身份关系相联系,不允许转让,此类买卖涉及到农村居民的生存权益。

其三,农村房屋买卖无法办理产权证书变更登记,买卖虽完成,但买受人无法获得所有权。“无效合同”认定的主要依据在于:

A、现行《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1款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第4款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同时,该法第63条规定,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该条规定应是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问题定性处理的基本依据。

B、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买土地的通知》第2条明确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C、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在2004年11月2日《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7年12月30日《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2007年12月31日《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7月8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发登记发放工作的通知》等明令城镇居民购买农村私房之合同无效的政策不断出台,各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停止办理农村房屋土地使用权的过户手续。

持此种观点者认为,在下列情况下转让农村住房或宅基地使用权的,应当认定为无效:其他组织村民或城镇居民购买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的,因不具备宅基地使用权人主体资格,违反国家规定,应认定无效;《土地管理法》规定,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应先经过集体经济组织批准,擅自转让农村住房和宅基地,未取得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应认定无效。

司法实践中法院的无效判决能够与现行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并且符合当前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其效果主要体现在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生存利益。

但无效认定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损害了诚实信用的根基,履行了多年的房屋买卖合同,双方基于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有时是出卖方主动要求卖房,出卖方可以随时利用最权威的司法途径来确认该种行为无效,无疑违背契约自由、诚实信用原则。易引发同类诉讼,引发连环诉讼和反悔性诉讼,不利于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还有司法干预当事人意思自治之嫌。

2.有限的突破:有效合同论

持“有效论”观点者认为:

A、虽国务院办公厅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的通知》明确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但《通知》不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不宜作为认定合同无效的依据。

B、农村房屋买卖不存在《合同法》第44条、第52条规定的无效情形,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C、《土地管理法》第62条第4款规定亦并未禁止村民出卖房屋,农民将自已宅基地上的房屋出售后,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立法精神隐含农民可出售宅基地房屋之意思,因而该规定即含许可之意。

因此,基于合同自治、维护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间的合同应属有效,持此类观点的较为少数。

而实践中,一些法院则在坚持“无效认定”原则的前提下,曾采取了一些突破性、折中做法。比如,上海高院规定:对于发生在本乡镇范围内的农村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该房屋买卖合同认定为有效;对于将房屋出售给本乡镇以外的人员,如果取得有关组织和部门的批准,可以认定合同有效;对于将房屋出售给本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