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说课稿_第1页
《六国论》说课稿_第2页
《六国论》说课稿_第3页
《六国论》说课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说课稿辽宁省海城市高级中学叶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六国论一、说教材《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示例篇目。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篇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学生的诗歌鉴赏力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示例、自主析和推荐作品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即古代散文结构虽散,但是内在思想逻和情感逻辑是前后贯通的。在鉴赏古代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脉络国论》是宋代散文,结构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借古讽今,是议论文的好范例。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纲的要求为:读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诵一定量的名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习鉴赏古代散文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苏洵其人其作能力目标:、提高文言文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积文言实词、词、特殊句式;、培学生理清文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确定教学难点:会作者借古今的写作意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三、说教法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诵读教学法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境教学法。设情境,出示战国征战图片以及六国、北宋地图,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兴趣,了解时代背景。、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提供探究的舞台,引导学生分4组读课文,互相质疑、析疑,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讲析法和点拨法。由于课堂时间及学生的精力有限,文言文中一些重要字、词、句式,学生很难准确地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点拨或者扼要得讲析也是很必要的。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文言文工具书来了解课文大意重实词、虚词含义作探究分为个组竞赛大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体务包括情茂地朗读课文点词虚词释义总结本段中的特殊句式;翻译课文回其他组同学的质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锻炼了表达能力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体现出了团队精神。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以明得失。以史为镜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析的。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二)苏洵简介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教师补充。苏洵10091066字允号泉唐宋八大家之一北眉山人人“苏与儿子“大苏苏轼)苏(苏辙)并称“三苏人诗称赞三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大器晚成的苏洵,据说27岁才发愤读,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京城,以所著文章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本文选自《嘉祐权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三)时代背景(略)出示战国地图,北宋地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介绍战国风云及北宋国情,教师补充。、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1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韩武遂予秦。前年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割温予秦。前年魏割阳予秦。(2灭六国时间表前年韩前225年魏前223年楚前222年赵、灭燕前221年齐(3)、国抗秦大事表前269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信君救赵秦兵解去。前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232年秦攻番吾,又

被李牧击退。、北宋建国后,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了军事上的衰。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败多胜少,致使北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大量纳银、纳绢。这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眼见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果将不堪设想洵为此心忧而救是写下了这篇醒世文章,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不忘,后事之师。(四)读课文,整体把握、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2请个组的同学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中心论-六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体握便于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散文的主旨)(五)作探究,突破重点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任务:1、重点实词虚词释义;、总结本段中的特殊句式;3、翻译课文4、回答其他组同学的质疑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调控课堂的速度,并应在教室适时走动,来调动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集中点拨、讲解(六)赏析课文,突破难点探究1第二段是从哪个方面论六国破灭的原因的?其中有几层意思?用了哪些对比的语句?比较因割地贿赂造成的双方的土地变化(对比)诸侯赂秦情(祖先和子对比)结果限与“无餍”对比割地赂秦的危害(引用、比喻)探究2、第三段是从哪个方面论六国破灭的原因的?齐国和燕国赵国为什么灭亡.齐与不助五国燕以卿为计不独完赵洎以谗诛探究3、第五段表明了作者怎样写作意图?引古(六国破亡)讽(六国下)结论: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七)课堂检测,巩固提高、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举以予人(6至丹以荆卿为计(7赵尝五战于秦、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情况

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A、日割月削B、以地事秦

“日词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侍奉“义作词:坚持正义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却,动词使动用法,------退却;击退。

C、义不赂秦D、不能独完E、李牧连却之六、说板书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