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操作活动中的现象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为广大一线教师所青睐。但审视、反思一些操作活动,会发现很多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呢?一、操作活动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操作活动,是需要做好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意识不到,造成了课堂操作活动的失效。(一)现象现象一:教学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根据情境导出算式48÷2后,老师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算理。结果班里一部分学生没带小棒,只好在那里玩。一部分学生事先没按要求把小棒10根10根捆起来,而是1根1根或2根2根地摆,结果对48÷2的笔算除法的算理一无所获,大部分学生在做无用功。现象二:一位老师在教学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找最小公倍数”时,出示问题后,要求学生在人手一份的月历卡(10月份)上用“△”圈出老渔夫的休息日,用“○”圈出小渔夫的休息日,然后再找出老渔夫和小渔夫共同的休息日。由于老师的要求、提示说得较快,问题也没有板书,造成一部分学生在操作活动开始后,还在互相询问,不知从何下手。现象三:一位老师在教学新世纪教材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时,老师让学生调换位置,要求学生从前、后、左、右四面去观察茶壶,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小组在有序地观察,有的小组在争执是人转一圈还是让茶壶转一圈……(二)思考1.操作活动前,做好教具、学具的准备。现象一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小棒理解算理,这一思路很好,但是事先没把学具准备好,造成了课堂操作活动的流产。如果事先把小棒10根10根地捆起来,让学生明确48就是4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用小棒表示出来,就是摆4捆和8根。要平均分成2份,学生自然会想到先1捆1捆地分,每人分到2捆;再1根1根地分,每人分到4根,合起来就是每人2捆4根,即24根。学生就比较容易把分的过程与竖式计算一一对应,从而理解算理。2.操作活动前,应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要求。操作活动前,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活动的要求,必要时要板书给学生以提示。忽略了目的与要求,只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或盲目。现象二就是这样,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必要时,要组织学生讨论出操作的方法与步骤。现象三中的小组活动,出现的无序混乱现象,是由于老师在小组活动前,没有组织学生讨论操作的具体方法与步骤。我还观察过另外一位老师讲授此课,方法值得借鉴。老师先组织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每人观察四个面,怎么去做?充分交流讨论后,得出两种方法:一是每个人不动,组长转动茶壶一圈,刚好每个人都观察了茶壶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二是茶壶不动,每个人在组长的带领下,绕茶壶走一圈。老师还让发言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然后让每组自选一种,根据规则去做,活动有序且有效。二、操作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使操作取得实效操作活动,必须真正是学生主体思维的活动,在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多感官协作下,加上老师的指导,操作才会取得实效。但在实际教学中,常有“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一)现象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然后抛出问题:你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以此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拿出材料袋,根据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任意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操作探究。几分钟过去,有些小组的学生还毫无头绪,有些小组虽已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但却不知道怎么推导。老师只好一组一组地指导,后来时间不够了,老师就宣布活动结束,进行全班反馈。(二)思考在操作活动中,老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如,上述现象中的老师,当学生不能用任意一个三角形进行转化时,就要引导全班学生猜想一下,三角形面积有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当学生猜想出跟底和高有关后,让学生画出高,将三角形的顶点沿高向底边对折,然后沿折痕剪开,去拼去想。在学生推导过程中,可以出示下列问题:三角形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相当于拼成图形的什么?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以便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因为只要给学生思考的支点,学生就能自己去探究了。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老师还要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和学生共同经历整个探究过程,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这样才能使操作活动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效果。三、操作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提升与反思在动手操作后,教师要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及时抽象概括,完成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却过度依赖动手操作,结果阻碍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一)现象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移、看、想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一节课快过去,只剩下四五分钟的时间。老师急急忙忙出示了一些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题,就匆忙下课了。(二)思考有些操作活动,不仅是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操作活动中,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其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对后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起着奠基、借鉴作用。所以,在学生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在回顾反思中,让学生体会把新图形转化成旧图形,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使学生体验化归的思想。我们不能像上述现象中的老师那样,操作后只关注知识技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派遗合同范本
- 养殖社购销合同范本
- 借条正规合同范本
- 公司网络线路维修合同范本
- 加工蔬菜采购合同范本
- 利益联结机制合同范本
- 出租专用桌子合同范本
- 与社区合作社签订合同范例
- 二手房按揭买卖合同范本
- 公司许可经营合同范本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表(分单元含音标)
- 2025年江苏无锡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州市小学六年级上英语单词
- 武汉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元月调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
- 《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肌病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DCMM解析版练习试题附答案
- 《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准则》
- 金融企业会计第八章证券公司业务的核算
- 2024下半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行业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