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术_第1页
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术_第2页
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白菜三大病害防治技术

大白菜生长过程中主要发生病害是病毒病、软腐病、霜霉病,在大白菜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识别、预防这三大病害,发生病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1.大白菜病毒病1.1症状识别该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等,可为害白菜全株。幼苗期染病,病苗新叶叶脉透明,病沿叶脉两侧失绿,形成淡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称为花叶,此时新叶扭曲、病叶皱缩、植株畸形;成株期染病,叶片表现轻微花叶,叶背主、侧脉上产生褐色条纹和黑褐色坏死斑,严重时病株矮化、畸形,甚至不包心或结球松散。1.2发病规律由病毒侵染所致,气温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下时,易发病。大白菜7叶以前易感病,蚜虫发生高峰期、高温干旱天气易发病。1.3预防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选择适宜播种期,除净田间杂草,施足腐熟有机肥和化肥,做到氮、磷、钾合理配比施用;采用“三水出苗、五水定棵”技术,适时进行中耕和蹲苗,结合“两间一定”拔出病苗;从幼苗出土到7叶期以前,采用多种措施防治蚜虫。1.4补救措施发病初期用20%马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24%混脂酸·铜(毒消)水剂800倍液喷雾;全面清理田间病残体,带到田外深埋。2.大白菜软腐病2.1症状识别该病又称腐烂病、烂葫芦,主要危害叶片、根茎部,多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染病植株初期叶片萎蔫下垂,数日后外部叶片便不再立起而平铺在地面,心叶和叶球外露,根茎部及叶丙腐烂并流出灰褐色黏液,轻碰病株易折倒;染病株先在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逐渐扩大后变灰褐色,病部呈水渍状腐烂;染病株外部叶片边缘或叶球顶端叶可染病,最后沿叶脉发展,引起整株腐烂;腐烂病部均产生恶臭味,染病株入窖后,易造成烂窖。2.2发病规律由细菌侵染所致,高湿条件下或久旱骤降大雨或连雨天易发病。连茬地,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地,平畦栽培地,低洼地,大水漫灌或植株伤口多的地块发病重。2.3预防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播前翻耕上层土18~20cm,并晒土;施足腐熟有机肥,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在苗期用丰灵粉剂150~250g兑水100L灌根;避免大水漫灌,雨后或浇地后,及时中耕培土,莲座期和结球期及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及早防治黄条跳甲、小菜蛾、根蛆等害虫。2.4补救措施发现病株即拔除,并往病穴内填250g石灰;发病初期可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喷雾,根茎部是重点喷药区;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带到田外深埋,病深翻地。3.大白菜霜霉病3.1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大多在蓬座期至包心期发病,叶正面先出现黄色小斑,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的黄褐色斑块,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发生严重时,外围数层叶片全部枯死。3.2发病规律由真菌侵染所致,在气温20℃~24℃时,空气湿度越大,病害越重。在忽暖忽寒、多雨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病。在重茬、种植过密的地域植株生长不良、发生病毒病的地,田间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3.3预防措施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实行宽窄畦深沟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肥;避免大水漫灌和在晴天中午浇水,包心后不可浇水。3.4补救措施发病初期用72%霜脲·锰锌(无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用70%丙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