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1页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2页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3页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4页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精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精确翻译成现代汉语;积存文言词汇,疏通全文

【自主学习】

1、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伴随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才智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2、、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月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讨论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大,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擅长在冲突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拟鲜亮饱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纳故事或寓言作比方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颜色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状况下派遣唐雎出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冲突

3、你能读准它们吗?请给以下字注音:

雎()怫()跣()抢()

祲()缟()傀()挠()

4、小组分角色范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绽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绽开情节

【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

(1)内容:翻译课文,把握重点词句

(2)方法: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依托文本解释、工具书,疏通文意,个别语句及文言活用现象,教师点拨

(3)要求:15分钟翻译完课文(按成语接龙挨次进展,读一句,译一句)

1小组派代表翻译课文,留意程序

2假如小组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举手更正

3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对以下字词的理解产生偏差

2、合作沟通: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第一段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议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吞并安陵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④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告秦王的?

秦王以骄横、指责的语气对唐雎说话,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全都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对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⑤“秦王不悦”在故事情节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大事的全过程,推动情节的进展

3、合作探究课后1题

【反应检测】

1、检查注音

唐雎()缟素()怫然()免冠()

韩傀()休祲()以头抢地()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是西汉末年依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篇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绽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索: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第2、3段

二、依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答复以下问题

1.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专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由于当时的形势是敌强我弱,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所以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骟局

A.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以武力威逼,要唐雎屈服

布衣之怒是唐雎表示要效法专诸等人,刺杀秦王

秦王:你别惹毛了我,惹毛了我我杀了你:

唐雎:你别威逼我,威逼我我就和你舍命

3、文中怎样表达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①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②“秦王不悦”,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快乐,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之弱

③秦王嬴政当时尚未统一六国,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前两点学生根本上能够说出,第三点教师可做些点拨)

4.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唐雎表现了什么品质?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行抗拒的唐雎奉命出访,靠着自己的机灵英勇,面对野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终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准备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精彩地完成了使命

表现了他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5、安陵君能以五十里之地存的真正缘由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句子答复)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反应检测】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今义: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

3、阅读课文第2、3段,完成以下题

(1)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蔽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专心揣摩,方能领悟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以下句子的“潜台词”

①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你假如还不愿换地,我就要踏平安陵国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②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以下句中黑体字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绽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2、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自主学习】

读第四段答复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合作探究】

1、小组范读课文第四段

2、学生速译第四段

3、思索争论:面对唐雎严峻还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还击,秦王脆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白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学生齐读课文,思索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大、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大: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增加了文章的气概和语言的力气,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表达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3)文中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三、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非常鲜亮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反应检测】

一、找出说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

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这里可以看到秦王色厉内荏、前倨后恭的性格

2、古往今来,有很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劣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