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专题报告_第1页
换热器专题报告_第2页
换热器专题报告_第3页
换热器专题报告_第4页
换热器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换热器专题报告

在消费规模和物流中转规模较大的城市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利用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可开发地块等建设近城而不进城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提高冷链干线与支线衔接效率。密切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冷库等设施向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中,推进城市冷链设施布局优化。构建生鲜食品供应链生态。鼓励龙头冷链物流企业、生鲜食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业务领域相互渗透,对接上游生产和终端消费,为客户提供集中采购、流通加工、共同配送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推动企业利用大数据发掘消费潜力、赋能上游生产,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供应链服务,辅助生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主体合理安排计划、精准组织生产,推动生产、流通和冷链物流企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健全销地冷链分拨配送体系(一)强化区域分拨功能扩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分拨服务范围,重点完善面向区域内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冷链配送网点的区域分拨服务网络,以及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面向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的分拨服务网络。推动城市群、都市圈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共用共营,构建高效分拨服务圈。(二)提升末端配送效能鼓励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厨房等整合最后一公里配送资源,面向商超、生鲜连锁店、酒店餐饮、学校、机关团体等开展农产品集中采购、流通加工、多温共配。鼓励城市群、都市圈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同城化冷链配送体系,补齐停靠接卸设施短板,加强城市通行政策协同,便利冷藏车装卸通行。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升级(一)提高冷藏车发展水平严格冷藏车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标准化车型推广力度,统一车辆等级标识、配置要求,推动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等,加快形成适应干线运输、支线转运、城市配送等不同需求的冷藏车车型和规格体系。研究制定标准化冷藏车配置方案,引导和规范不同容积车辆选型。有计划、分步骤淘汰非标准化冷藏车。加强冷藏车生产、改装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加快推进轻型、微型新能源冷藏车和冷藏箱研发制造,积极推广新型冷藏车、铁路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二)促进运输载器具单元化鼓励批发、零售、电商等企业将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作为采购订货、收验货的计量单元,引导冷链运输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筐)、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提高带板运输比例。加强标准化冷链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完善载器具租赁、维修、保养、调度等公共运营服务。鼓励企业研发应用适合果蔬等农产品的单元化包装,推动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倒箱,减少流通环节损耗。换热器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换热器行业周期性制冷设备相关产品行业本身无显著周期性的特点,其周期性与下游制冷设备整机制造行业的周期性存在一定关联。由于制冷设备属于耐用品,会受到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下游应用行业景气程度的影响,行业整体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二)换热器行业区域性制冷系统零部件行业的下游为制冷设备行业,主要是将相应产品销售给制冷设备制造厂商组成整机。下游制冷设备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内龙头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企业包括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美的集团、澳柯玛、星星冷链等。相应企业大多集中在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因此制冷系统零部件行业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三)换热器行业季节性制冷设备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直接下游客户主要是轻商制冷设备的生产企业,因此主要受到轻商制冷设备行业季节性波动的影响,由于每年的上半年和年底一般为轻商制冷设备的产销旺季,7-10月份则为其销售和生产的淡季,因此行业每年上半年以及四季度的收入占比一般较高,三季度业绩则相对平淡。在家用制冷设备市场,其季节性更易受到促销力度较大的电商节日如618、双11、双12的影响。在汽车空调管路领域,汽车整车的销量旺季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且整车厂商通常在每年四季度增加生产计划来应对春节假期产量减少的影响,因此,汽车空调管路的需求量受汽车整车销量波动而产生季节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二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低,而后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海外疫情的蔓延恶化,部分制冷设备及相关部件的生产订单由我国供应链承接,因此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自2020年三、四季度开始出现较快增长。换热器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制冷系统的四大核心部件是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部件,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合称换热器。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换热器是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热量传递的设备,促进制冷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空气交换以满足制冷环境条件的要求。节流部件是在制冷系统中进行流量控制与调节气压差的装置,控制高压侧向低压侧输送液态制冷剂的过程,达到制冷的要求。常见的节流部件包括毛细管、节流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等。各个核心部件共同作用,并由制冷系统管组件进行连接,使得制冷剂在不同核心零部件间流通,促进制冷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制冷系统核心部件经由制冷系统管组件连接,构成完整的制冷系统。创新面向消费的冷链物流模式(一)培育冷链物流配送新方式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销地冷链集配中心搭建城市冷链智慧公共配送平台,整合冷链运力资源,动态优化城市配送路径,提升城市冷链配送效率。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并城市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加大多温区配送车、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多种形式多温共配发展。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冷链末端配送业务。深化城乡冷链配送网络协同发展,共享共用末端设施网点和配送冷藏车,提高存量网络资源利用率。(二)鼓励发展生鲜农产品新零售支持快递企业加强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连锁商业、电商企业等拓展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辐射范围和消费规模。加强城市冷链即时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生鲜零售、餐饮、体验式消费融合创新发展,满足城市居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制冷设备市场发展概况及趋势换热器,制冷系统管组件等产品作为制冷设备行业的配套产品,其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制冷行业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其发展趋势。制冷设备通常分为家用制冷设备和商用制冷设备。其中,家用制冷设备主要包括家用冰箱、冷柜等;商用制冷设备又可分为轻商制冷设备、大型商用制冷设备、冷链物流系统等。随着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电商市场和新零售不断发力,市场对各类制冷设备的需求不断升温。从下游整机需求到上游压缩机、换热器供给,整体制冷产业链的市场规模都在稳步增加,中国制冷设备产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根据产业在线,2021年中国制冷设备市场规模达2,312亿元,较2020年增长11.0%。中国制冷设备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轻商制冷设备市场轻商制冷设备主要指冷链终端的小型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超市、便利店、饭店等场所的冷藏冷冻,包含食品展示柜、商用厨房冰箱、饮料冷藏陈列柜、葡萄酒储藏柜、带制冷功能的自动售货机、冰激凌机及商用制冰机等小型制冷产品,同时也包含应用于以上制冷设备的压缩机、换热器、节流部件、管组件、控制器等设备或部件。随着消费升级的持续,近年来冷链物流的兴起推动制冷设备向商用市场持续转移。与家用制冷设备市场相比,目前商用制冷设备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空间和潜力相对较大,成长性显著。根据产业在线,2021年中国商用制冷设备市场规模683亿元,增长率14.9%,约占据整个制冷设备市场份额的30%,增速显著快于家用制冷设备市场。商用制冷在生鲜冷链、新零售快速发展的带动下,行业边际逐步扩展,相关市场动态受到制冷产业圈内各企业的密切关注,尤其是轻商应用领域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家用冰箱冷柜企业进入。2021年轻商制冷设备市场规模达387亿元,同比增长18.7%,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轻商制冷设备可划分为轻商柜和其他轻商设备两大类,其中轻商柜产品应用范围广泛,主体地位稳固,占轻商制冷设备市场比例维持在8成左右。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反复、前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我国轻商制冷设备市场规模192.2亿元,同比下降8.0%。轻商柜是市场不断发展的产物,随着各大饮料、冰淇淋、速冻食品厂商的发展壮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形式逐步细分。快消产品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轻商柜市场发展,由于展示更加直观、存储温度更加专业,使用更加便利,轻商柜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大型超市、百货商店业态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滑,而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生鲜零售业态异军突起,支撑了轻商柜市场的持续增长。尽管目前轻商制冷设备规模相对较小,但轻商制冷设备处于食品冷链物流的末端环节,位于快消品进入消费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其性能对食品品质和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和民生息息相关,新增需求较为旺盛。同时,新冠疫情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疫苗接种的需求打开了医用领域对制冷设备的需求空间。根据产业在线预测,2024年中国轻商制冷设备销量将达到约2,072.4万台,复合增长率8.6%。总体而言,伴随着《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的实施,高效、节能、环保的制冷设备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轻商制冷设备的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轻商制冷设备的升级换代将促进轻商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二)家用制冷设备市场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国内家电市场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家用制冷设备领域,换热器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冰箱的市场规模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鲜商品的健康保鲜需要越来越高,从而促使冰箱需求量稳步提升。受到2020年上半年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影响,2021年我国冰箱行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涨幅逐渐趋缓,最终实现冰箱销量8,643万台,同比增长2.3%。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国外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冰箱行业实现销售7,558万台,同比下降13%。近年来以节能环保、健康保鲜、消费升级为核心,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冰箱市场的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消费的重要性显著提升,也给冰箱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在此趋势下,风冷冰箱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有着较快的发展。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4年我国风冷冰箱产品技术渗透率不到45%,但到2018年风冷冰箱技术渗透率已超80%。和普通直冷冰箱相比,风冷冰箱具有无霜、制冷温度均匀等优点,保鲜效果更为持久,符合消费升级、健康生活的趋势。和直冷冰箱不同,为满足风冷冰箱的特性要求,其蒸发器大多为翅片式换热器,这对翅片式换热器的发展亦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将带动家电需求进一步提升;国家也明确提出支持绿色智能家电销售,促进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因此,冰箱行业在未来还会长期维持稳健增长态势,进而对制冷设备相关产品的未来发展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加快城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一)推进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在消费规模和物流中转规模较大的城市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研究利用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可开发地块等建设近城而不进城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提高冷链干线与支线衔接效率。密切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冷库等设施向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中,推进城市冷链设施布局优化。(二)加快商贸冷链设施改造升级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改造,配套建设封闭式装卸站台等设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拨配送、质量安全控制等功能。鼓励商超、生鲜连锁店加大零售端冷链设施改造升级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引导城市商业街区、商圈、农贸市场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库。淘汰关停不合规不合法冷库。(三)完善末端冷链设施功能加大城市冷链前置仓等最后一公里设施建设力度。鼓励移动冷库、智慧冷链自动售卖机、冷链自提柜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领域广泛应用。推动末端冷链配送服务站点建设改造,完善新能源冷藏车充电设施布局,扩大城市冷链网络覆盖范围。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一)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夯实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基础,加快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冷链产品国内国际流向流量,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形成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二)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结合我国冷链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主方向,串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与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中部、华东、华北、东北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见附件),发挥通道沿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基础支撑作用,提升相关口岸国内外冷链通道衔接和组织能力。提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供应链协同运行水平,推动基地间冷链物流规模化、通道化、网络化运行。引导冷链物流要素和上下游产业沿通道集聚发展,加强设施联动、信息联通、标准衔接,推动形成冷链物流产业走廊。(三)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聚焦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完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寄递、信息等冷链服务功能,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打造运转顺畅的供应链,支撑冷链产品产销精准高效对接。丰富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应用场景,深化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业态、模式、组织与技术创新,提升协同化、平台化服务水平,拓展上下游产业价值空间。(四)完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针对冷链物流环境、主要作业环节、设施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