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水电站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_第1页
(用)中国水电站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_第2页
(用)中国水电站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_第3页
(用)中国水电站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_第4页
(用)中国水电站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都江堰的建设都江堰建设的启发现代水电建设引发的生态问题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的途径展望第一页,共27页。第一页,共27页。一.都江堰的建设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航运综合水利工程。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二页,共27页。第二页,共27页。历史背景有“天府之国”之称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这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岷江之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都江堰距成都50km,而落差达273m。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战国时期,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而巴、蜀在统一中国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李冰为蜀国郡守,根治岷江水患。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第三页,共27页。第三页,共27页。第四页,共27页。第四页,共27页。历史意义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水利生态工程。经过两干多年的发展,都江堰已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及城乡工业、生活用水为一体,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都江堰治水经验,就地取材,采用"竹笼"、"杩槎"、"干砌卵石"、"羊圈"等独特的工程技术,年年进行防洪和岁修,费省效宏,这一独创的河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防洪抢险之中。自汉代以来,在治理突发性洪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科学原理至今仍作为抗洪抢险的先进方法而被广泛运用。第五页,共27页。第五页,共27页。都江堰的修建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第六页,共27页。第六页,共27页。造福千秋的都江堰ABC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都江堰三大主体结构:A:。B:。C: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作用:防洪、灌溉第七页,共27页。第七页,共27页。1.宝瓶口的修建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1.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2.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都江堰的主体工程第八页,共27页。第八页,共27页。2.分水鱼嘴的修建为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内江),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外江)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第九页,共27页。第九页,共27页。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3.飞沙堰的修建第十页,共27页。第十页,共27页。第十一页,共27页。第十一页,共27页。分水鱼嘴示意图第十二页,共27页。第十二页,共27页。二.都江堰建设的启发都江堰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孕育出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历经千秋,经久不衰,造福于民,持续发展呢?第十三页,共27页。第十三页,共27页。修建时-“人水和谐”“以人为本”都江堰水利枢纽修建于水量大有泥沙的岷江上、中游交界处。利用山谷进入平原的良好条件,弯道环流之水沙运动规律,“深淘滩,低作堰”,鱼嘴导流,“四六分水”,飞沙堰自动排洪排沙,宝瓶口引水入渠利用岷江水量丰沛、径流均匀的有利水文条件,峡谷出口居高临下的自流地形,弯道环流、凹岸取水的有利河势,宝瓶口-离堆有利天然基岩控制断面作为进水口。成都平原的勤劳人民,加上李冰当年科学治水、执政利民的为官思想。天时人和地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十四页,共27页。第十四页,共27页。岁修制度与生态环境保护“深淘滩、低作堰”,使生态环境产生良性循环“淘滩”是指岁修时淘挖淤积于内江、外江进水口河床的沙砾卵石,以保证来年河道通畅无阻;“作堰”是指岁修时修复包裹鱼嘴的金刚堤、飞沙堰和后来修建的人字堤的堰堤。深淘滩,就不会使流入灌区的水量不足;低作堰又不会使多余的洪水流入内江灌区。正确地处理了引水与排洪的矛盾,使都江堰供水系统的生态环境,年复一年,得以良性循环,这是都江堰历二千余年而不朽的重要原因。第十五页,共27页。第十五页,共27页。筑堰原料就地取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都江堰岁修中,采用杩槎截江断流,采用竹笼装卵石砌堰,工程所需原料实行就地取材,这对于保护都江堰的生态环境也是十分有益的。都江堰岁修实行就地取材,在历代都江堰治理思想中是一种主流意识,在都江堰治理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意识不仅对于都江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实行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也减轻了受水群众的负担。以较小的投入可以换来极大的收益,因此虽年年岁修而民众少有怨言,乃至后来岁修成为一种地方民俗。有当地民众的自觉维护,这大概是都江堰与古代其它著名水利工程不同的地方,也是都江堰历两千余年而不朽的重要原因。第十六页,共27页。第十六页,共27页。植树种荆保堤与制订法规护河都江堰整修过程中,还注意采取一些措施对堰堤进行保护,主要是在堤岸上植树、种蔓荆,使其起到固土固沙作用,防止堤岸崩塌。都江堰的保堰意识中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主张不要轻易破坏工程体系中的天然结构。

离堆对岸有天然巨石成鸡爪状插于江中,俗称三道崖。三道崖使水流改变流向,因而对离堆具有屏障作用。同治三年(1864年),时任成绵道观察使的何咸宜,受木材商人请求,在岁修时组织劳力将三道崖加以凿平(因木商的漂木木筏常在三道崖脚处撞石受损)。结果导致“成属十余州县连年旱涝,冲毁农田不下十余万亩,地方受累无穷”,而且江水直冲离堆,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现“离堆崩塌一角,廊房倾圮,楹柱虚悬”的危险局面。第十七页,共27页。第十七页,共27页。

综观都江堰持续发展的历程,有三条历史经验值得借鉴:(1)“人水和谐”的治水之道是都江堰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基础(2)“以人为本”的治水之道是都江堰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保证(3)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都江堰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关键。都江堰在修建及历代岁修工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明显。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基本保持着它的原生态环境,这是它能永保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第十八页,共27页。第十八页,共27页。淹没损失较大泥沙问题复杂库区地质环境可能恶化对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物种群有一定影响水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三.现代水电建设引发的问题第十九页,共27页。第十九页,共27页。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水库蓄水及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大坝阻隔对生态的影响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开挖直接破坏植被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三废”污染及移民安置的影响扰动原地貌,使水体变得浑浊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景观很大影响视觉景观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景观的影响怒江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影响第二十页,共27页。第二十页,共27页。第二十一页,共27页。第二十一页,共27页。四.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协调的途径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水电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发展趋势决定需要大力发展水电水电资源总量在中国能源组成中仅次于煤处第2位;中国发展的要求需要发展水电中国的水资源特点需要综合性水利工程,也需要继续建设大坝

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此面临着水的供需矛盾尖锐、洪水、水土流失等问题,而大坝是具有防洪、水资源开发、清洁能源生产、航运等功能的基础设施,它也能为库区环境和当地旅游带来利益。贯彻“统筹区域发展"的方针,需要大力发展水电第二十二页,共27页。第二十二页,共27页。整体规划,长远发展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只看到水电开发的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生态平衡,将工程对当地的环境影响降

到最低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水电开发的相关责任制度,建立生态事故责任问责制,加强对水利建设过程中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途径第二十三页,共27页。第二十三页,共27页。树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严格减轻和防止水利设施的建设对当地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上造成的破坏,严肃生态补偿机制,在水利开发的过程中明确“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负责”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的水生物种在当地开展改善水质,保护鱼类等工作,建立生态保护措施,如人工湿地,沉淀池等设施,积极建设对生态和环境有利的大坝及水电站,并作为自然研究场所。途径第二十四页,共27页。第二十四页,共27页。加强统一管理对流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定时取样,观察,对当地的水质,防护等进行统一管理,保持流域内的生态多样性,并且与生态,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共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学习国外水电开发的成功经验及做法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不断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途径第二十五页,共27页。第二十五页,共27页。五.展望水电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清洁能源之一,为我国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