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案例一)坪山区博明学校博明学校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歌曲《大航海》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一、郑和下西洋郑和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小名三保,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阅读教材第70页第1段内容,找出下列问题。(1)谁派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为什么称为“宝船”?(1)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的是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2)宝船:又称“西洋取宝船”,意为郑和下西洋是为皇室采办域外的珍宝。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阅读教材第72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点出西洋的地理范围。研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阅读下面材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扬明朝的国威。(3)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规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携带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阅读教材第72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说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及最远到达地。出发地:刘家港。最远到达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阅读课本,找出郑和船队所到过的国家和地区。占城——越南爪哇——印度尼西亚满剌加——马来西亚的马六甲一带榜葛剌——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古里——印度科泽科德天方——沙特阿拉伯麦加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一带假若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1.巨大的风浪,恶劣多变的海上天气。2.缺少淡水、食物等。3.在航海途中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4.海上迷路的可能。课堂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对比表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人数7次4次1次次数每次约2.7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17艘4艘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6米长24.5米,宽6米长34米,宽8米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印度设备航海图、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3.郑和下西洋的特点郑和的船只与哥伦布的船只比较图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根据上述图表,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率领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技术先进,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课堂讨论阅读材料: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由材料一得出,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由材料二得出,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由材料三得出,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航海技术的掌握;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航海人员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等。

(1)请你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2)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郑和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敬业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具有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典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5.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二、戚继光抗倭阅读教材第72页最后两段内容,找出下列问题:1.什么是倭寇?2.为什么明朝中期倭患严重?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4.明政府派到浙东抗倭的将领是谁?组建抗倭部队的名称是什么?戚继光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阅读材料:材料一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材料二“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倭寇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戚继光抗倭的原因。抗倭的主要地区:浙江、福建、广东阅读材料:材料一(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

抗倭斗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对比“岳家军”和“戚家军”,指出二者的异同点。相同点:都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著称。不同点:抗击对象不同。“岳家军”对抗的是我们国内的少数民族,他们与对抗对象之间属于民族内部矛盾。而“戚家军”对抗的是外国人,他们与对抗对象之间属于国家之间的矛盾。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2)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学习戚继光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材料,思考:如何评价戚继光?他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郑和和戚继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他们呢?(2)比较一下,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我问你答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987年4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葡萄牙殖民者是何时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