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_第1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_第2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_第3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_第4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医疗生理盐水金属离子酸根离子盐Na+K+NH4+Mg2+Ca2+Zn2+Ba2+Al3+Fe2+Fe3+

Cl-

SO42-NO3-CO32-由

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金属阳离子酸根离子CaCO3、Na2CO3、NaHCO3它们会有相似的性质吗?有何不同之处?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颜色状态水溶性主要用途Na2CO3NaHCO3CaCO3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易溶可溶不溶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用作建筑材料和补钙剂[回忆]

实验室是用什么来制二氧化碳的?CaCO3+2HCl=CaCl2+H2O+CO2↑[思考]将稀盐酸滴到大理石地面会有什么现象?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否也能与稀盐酸发生类似的反应?向两支分别盛少量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加入约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现象化学方程式产生大量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探究产生大量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室为什么不用Na2CO3或NaHCO3与盐酸反应来制取CO2?下列三个反应有什么规律?观察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含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呢?CO32-或HCO3-的检验: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若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物质中含有CO32-或HCO3-。一定不要忘记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确认!

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中有无碳酸根。 家中有什么物质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药品吗?请回家试试!向两支盛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氯化钙溶液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

含CO32-的溶液能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a(OH)2=2NaOH+CaCO3↓Na2CO3+CaCl2=2NaCl+CaCO3↓探究[练习]要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CO3,可加

。适量稀HCl或CaCl2溶液除NaCl溶液中的HCl,加

。除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

。除CaCl2溶液中的HCl,加

。适量NaOH或Na2CO3溶液适量Ca(OH)2溶液适量Ca(OH)2最好加CaCO3

你知道美丽的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阅读]教材P73的资料。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溶解:沉积:

你知道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吗?他在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教材P73的资料。制碱工业——纯碱—碳酸钠—Na2CO3[拓展延伸]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得到纯碱。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CO2+NaCl+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小结填表归纳(见《评价手册P120》)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盐酸反应)主要用途Na2CO3NaHCO3CaCO3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苏打、纯碱小苏打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用作建筑材料和补钙剂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白色固体,可溶于水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1、生活中常说的食盐指的是什么?2、盐和食盐是一回事吗?工业用盐能用于烹调吗?请你思考氯化钠——NaCl不是。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而食盐只是盐类物质中的一种,特指氯化钠。工业用盐不能用于烹调。(完成《评价手册》P118双基要览)3、人为什么要“吃”盐?请你思考(完成《评价手册》P118双基要览)钠离子(Na+)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Cl-)胃液中的主要成分,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4、除调味外,你还能说出食盐的其他用途吗?请你思考(完成《评价手册》P118双基要览)融雪机洒盐融雪农业上用来选种医疗生理盐水腌渍食品食盐的用途工业作原料制取氢氧化钠、碳酸钠、盐酸等5、在自然界中,氯化钠是怎样分布的?请你思考海盐湖盐矿盐井盐(完成《评价手册》P118双基要览)6、如何从海水中制得精盐?请你思考海水粗盐蒸发溶解、过滤、蒸发精盐泥沙氯化钙氯化镁思考与探究粗盐提纯的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目的:去除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归纳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哪些?2、需要哪些仪器?3、实验过程中有几次用到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2、实验步骤和实验仪器:实验步骤主要实验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注意事项⑴溶解⑵过滤⑶蒸发⑷计算产率烧杯、玻璃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引流,防止液体流到外面搅拌,以防液滴飞溅转移固体一贴二低三靠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托盘天平、药匙制得的“精”盐制得的精盐“纯”吗?制得的精盐为何不“白”?制得的精盐为何不“多”?思考“盐”不“白”的可能原因:一般是由错误操作造成的!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滤纸,导致滤纸破裂2.滤液高于滤纸3.烧杯中原留有杂质

…………1.损耗在相关仪器和用品上。例如:烧杯、滤纸、玻璃棒、蒸发皿、泥沙……2.不恰当的操作。例如:称量错误、蒸发时液滴的飞溅等“盐”不多的可能原因:3、实验误差分析:⑴若计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则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⑵若计算出的精盐产率小于理论值,则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滤纸破损,部分泥沙未除去。食盐损失。如过滤时没有洗涤沉淀、液体洒到外面,蒸发时液滴飞溅出去。1、小明学习化学后,在家想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食盐,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它们的颜色B.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C.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D.分别闻它们的气味练习B2、为确定某一固体物质是碳酸盐,需要使用的试剂是()A.澄清石灰水B.稀硫酸C.纯碱溶液D.稀盐酸AD练习3、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练习小结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俗称和主要用途:2、化学性质:含CO32-或HCO3-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含CO32-的溶液能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3、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试样,加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复分解反应:AB+CD=AD+CB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D(2008年眉山市)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练习⒋氢氧化钠固体敞口一段时间后,发现它可以导电,这是什么原因?

⒌设计实验证明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是否有氯化钠。写出简要的操作顺序。⒊生石灰是用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而制得。怎样用实验方法判断在生石灰中有没有未分解的石灰石?⒏计算: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探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的CO2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解决问题]实验测的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填写下表:Na2CO3的质量/g变质NaOH的质量/g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2011第2次206第3次202.8第4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