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结构设计楼盖和楼梯第一页,共103页。主要内容: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重点:单向板与双向板受弯构件的塑性铰和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二页,共103页。

2.1概述1楼盖是房屋建筑中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第三页,共103页。(a)单向板肋梁楼盖

2.1概述楼盖结构类型(typesoffloorsystems)柱主梁次梁第四页,共103页。(b)双向板肋梁楼盖

2.1概述梁第五页,共103页。

2.1概述(c)无梁楼盖第六页,共103页。(d)密肋楼盖

2.1概述第七页,共103页。(e)井式楼盖(f)扁梁楼盖

2.1概述第八页,共103页。2楼盖结构选型

按施工方法,混凝土楼盖可分为:

现浇混凝土楼盖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盖

按结构形式,现浇混凝土楼盖可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盖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

2.1概述第九页,共103页。3单向板与双向板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个方向或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2.1概述第十页,共103页。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略任一方向弯曲的板。

2.1概述第十一页,共103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1)对两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2)对于四边支承的板l/b≤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2.0<l/b<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l/b≥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注:-长边长度;-短边长度

2.1概述第十二页,共103页。4梁、板截面尺寸(承载力和刚度)

构件种类高跨比()备注多跨连续次梁多跨连续主梁单跨简支梁1/18~1/121/14~1/81/14~1/8梁的宽高比()一般为1/3~1/2,以50mm为模数单向板简支连续≥1/35≥1/40最小板厚:屋面板≥60mm

民用建筑楼板≥70mm

工业建筑楼板≥80mm双向板四边简支四边连续≥1/45≥1/50高跨比中的取短向跨度板厚一般宜为80mm≤≤160mm密肋板单跨简支多跨连续≥1/20≥1/25高跨比中的为肋高板厚:当肋间距≤700mm,≥40mm当肋间距>700mm,≥50mm悬臂板≥1/12板的悬臂长度≤500mm,≥60mm板的悬臂长度>500mm,≥80mm无梁楼板无柱帽有柱帽≥1/30≥1/35h≥150mm梁、板截面的常用尺寸

2.1概述第十三页,共103页。

2.1概述第十四页,共103页。5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弹性理论

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塑性理论

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结果比较经济,但一般情况下结构的裂缝较宽,变形较大。板和次梁:按塑性理论分析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主梁为楼盖中的主要构件,要保证使用中有较好的性能。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

2.1概述第十五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和板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结构的平面布置。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单向板:(2~3)m次梁:(4~6)m主梁

:(5~8)m结构平面布置方案

(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板厚:第十六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梁板结构布置原则:①为增强房屋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而次梁沿房屋纵向布置;主梁必须避开门窗洞口;当建筑上要求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时,主梁也可沿纵向布置,以减少主梁跨度。②梁格布置应力求规整,板的厚度一致,梁截面尺寸应尽量统一;柱网宜为正方形或矩形;梁系应尽可能连续贯通以加强楼盖整体性,并便于设计和施工。③梁、板尽量布置成等跨。第十七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荷载的传递:荷载板次梁主梁板次梁主梁柱基础第十八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荷载的计算:①板承受均布荷载支承在次梁或墙上,其支座按不动铰支座考虑。②次梁承受由板传来的荷载及次梁的自重,也都是均布荷载;次梁支承在主梁上,其支座按不动铰支座考虑。③主梁承受次梁传来的荷载及主梁的自重,都是集中荷载;主梁支承在砖柱(或砖墙)上时,其支座按不动铰支座考虑;当主梁与柱整浇时梁柱线刚度比大于5,可视为不动铰支座,线刚度比相当(小于3)则按框架梁计算第十九页,共103页。计算简图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页,共103页。(1)板1)计算单元:1m宽板带2)荷载:均布荷载3)连续梁:次梁、墙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

4)计算跨度:中间跨: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通常a为120mm(2)次梁

1)荷载范围:次梁左右各半跨板

2)荷载:均布荷载恒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自重、次梁自重活载:次梁左右各半跨板上活载

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第二十一页,共103页。

3)连续梁:时,认为主梁是次梁的不动铰支座,否则应取交叉梁系进行分析

4)计算跨度:中间跨:边跨(边支座为砌体墙):通常a为240mm(3)主梁

1)荷载范围:主梁左右各半个主梁间距,次梁左右各半个次梁间距

2)荷载:集中荷载

3)连续梁:当较小,可将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框架:时,应考虑柱对主梁的转动约束作用

4)计算跨度:与次梁相同,通常a为370mm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二页,共103页。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a)边跨(a)中间跨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三页,共103页。板和次梁的折算荷载为了考虑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对内力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减小活载的办法,即:

板次梁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次梁抗扭刚度对板的影响第二十四页,共103页。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恒荷载保持不变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连续梁的实际跨数5跨时:按5跨计算实际跨数<5跨时:按实际跨数考虑第二十五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活荷载不利布置规律:(1)求某跨跨中,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2)求某跨跨中或,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3)求某支座,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4)求某支座,与(3)相同活荷载不利布置(等跨或跨度差10%且各跨受荷相同的连续梁)第二十六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七页,共103页。活荷载在不同跨间时的弯矩图和剪力图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八页,共103页。内力包络图由内力叠合图形的外包线构成,它反映出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的依据。均布荷载作用下五跨连续梁的内力叠合图和内力包络图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二十九页,共103页。内力计算

连续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可按一般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内力。对于等跨连续梁(或连续梁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由附表查出相应的内力系数,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跨内或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在集中荷载作用下: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三十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

简单例子说明:

两跨连续梁,l0=6.0m,在每跨三分点处作用集中荷载,其中恒载G=50kN,活载Q=100kNABCQGGGGABCQQABCQQABCQQQ233.4166.6200.133.433.3233.4166.6200.133.433.3199.8299.7100.2第三十一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例题:某单向板肋型楼盖的主梁如图所示。承受由次梁传来的恒荷载设计值

G1=56.58kN,活载设计值Q=78.0kN,梁自重折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

G2=8.44kN,试作出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解:1.求恒荷载与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恒荷载:活荷载:第三十二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①②④③⑤项次荷载图GGGGGGABCD12QQQQABCD12QQQQABCD12QQABCD12QQQQABCD12跨内弯矩支座弯矩剪力M1M2MBMCVAVB左VB右VC左0.24495.190.06726.14-0.267-104.16-0.267-104.160.73347.66-1.267-82.381.00065.02-1.000-65.020.289136.6-0.133-62.56-0.133-62.56-0.133-62.560.86667.55-1.134-88.4500000.20093.60-0.133-62.56-0.133-62.56-0.133-10.37-0.133-10.371.00078.00-1.000-78.000.229108.240.17079.56-0.311-146.28-0.089-41.860.68953.74-1.311-102.561.22295.32-0.778-60.68-0.229-108.24-0.170-79.560.311146.280.08941.860.77860.68-1.222-95.321.311102.56-0.689-53.74第三十三页,共103页。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2.作弯矩和剪力包络图-36.42+168.91-36.42-166.72+231.79+168.91-250.44+119.74-166.72+231.79+115.21-27.81-170.83-170.83+65.020-65.02-65.02第三十四页,共103页。控制截面及其内力控制截面:对受力钢筋计算起控制作用的截面梁跨以内:包络图中正弯矩最大值(配正钢筋)负弯矩绝对值最大值(配负钢筋)支座:支座边缘处负弯矩最大值支座边缘处剪力值:支座边缘处弯矩值:(均布荷载)(集中荷载)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MCMVCV第三十五页,共103页。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设计步骤(1)平面布置(2)计算简图(3)内力计算,内力组合

(内力包络图)(4)截面设计(5)施工图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存在的问题(1)内力计算与截面设计不协调(2)浪费材料(3)支座钢筋过密,施工质量不易保证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2.2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按弹性)第三十六页,共103页。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1受弯构件的塑性铰(plastichinge)

塑性铰的形成

在钢筋屈服截面,从钢筋屈服到达到极限承载力,截面在外弯矩增加很小的情况下产生很大转动,表现得犹如一个能够转动的铰,称为“塑性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第三十七页,共103页。1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塑性转角及塑性铰的转动能力(plasticrotationcapacity)塑性铰转角: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1)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采用软钢(HPB300,HRB335,HRB400,

RRB400级钢筋)时,较大。(2)受拉纵筋配筋率。较低时,较大。值直接与塑性铰转动能力有关。(3)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极限压缩变形大,较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箍筋用量多或受压区纵筋较多时,都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三十八页,共103页。1受弯构件的塑性铰塑性铰的特点

(1)塑性铰实际上具有一定长度,分析时可认为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定值弯矩,即截面的屈服弯矩;(3)

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4)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限。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三十九页,共103页。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以矩形等截面两跨连续梁为例)两跨连续梁内力变化过程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页,共103页。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幅度

指截面弹性弯矩与该截面塑性铰所能负担弯矩的差值,通常以相对值表达: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考虑

(1)“充分的内力重分布”(2)“不充分的内力重分布”(3)一个截面的屈服并不意味着结构破坏(4)塑性铰截面不必考虑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必须满足平衡条件(5)一般调整幅度不应超过25%

2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一页,共103页。超静定混凝土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我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主要推荐用弯矩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和框架的内力极限平衡法塑性铰法变刚度法强迫转动法弯矩调幅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二页,共103页。弯矩调幅法截面弯矩调整的幅度:对结构的弹性弯矩值和剪力值进行适当的调整,用以考虑结构因非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应用弯矩调幅法应遵循以下规定:(1)纵筋:HPB300、HRB335、HRB400、RRB400;混凝土:C20~C45(2)一般不宜超过0.25(3)不应超过,不宜小于(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连续梁、板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值不宜小于简支梁弯矩值的1/3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三页,共103页。(5)应在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段适当增加箍筋数量受剪配箍率:(防斜拉)

(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用弯矩调幅法计算等跨连续梁、板内力(1)等跨连续梁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均布荷载: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四页,共103页。(2)等跨连续梁的剪力设计值均布荷载: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3)等跨连续单向板,各跨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均布荷载:公式适用于:的等跨连续梁、板相邻两跨跨度相差小于的不等跨连续梁、板跨度值:计算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取本跨跨度计算支座弯矩:取相邻两跨较大跨度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五页,共103页。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六页,共103页。已知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单跨钢筋混凝土梁,计算跨度为l0。在跨中承受集中荷载F,该梁在跨中和支座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均为Mu=42kN·m(即跨中和支座配有同样的钢筋)。试求:(1)刚出现塑性铰时的集中荷载Fe是多少?(2)极限荷载Fu为多少?(3)固定支座的弯矩调幅系数为何值?(已知按弹性计算时,跨中正弯矩M1=5Fl0

/32;支座负弯矩MB=3Fl0

/16。)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第四十七页,共103页。解: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1)按弹性计算求Fe支座B先出现塑性铰此时(2)求极限荷载Fu第四十八页,共103页。

2.2受弯构件塑性铰和结构内力重分布(3)求支座调幅系数在极限荷载Fu作用下,按弹性计算调幅系数为第四十九页,共103页。按塑性理论计算内力中几个问题的说明(1)计算跨度(两支座塑性铰之间的距离)

支承情况计算跨度梁板两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净跨长净跨长两端支承在砌体墙上一端与梁(柱)整体连接,另一端支承在砌体墙上注:表中

为板的厚度;

为梁或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

梁、板计算跨度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五十页,共103页。(2)荷载及内力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作用,以及活荷载的不利布置等因素,在按弯矩调幅法分析结构时均已考虑。(3)适用范围塑性理论方法不适用于下列情况:1)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

2)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

3)受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严重作用的结构

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二次受力的叠合结构

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五十一页,共103页。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控制截面及其内力支座边缘处剪力值:支座边缘处弯矩值:(均布荷载)(集中荷载)MCMVCV第五十二页,共103页。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的内拱作用工程设计计算弯矩一般减小20%周边支承在砖墙上时,内拱作用不可靠,内力计算时不考虑第五十三页,共103页。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的承载力计算跨高比l0/h较大时候,结构设计由弯矩控制,一般不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但跨高比l0/h较小时,需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梁的承载力计算跨内截面在正弯矩作用下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截面在负弯矩作用下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五十四页,共103页。板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连续板受力钢筋弯起式配筋第五十五页,共103页。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连续板受力钢筋分离式配筋第五十六页,共103页。2)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的温度收缩钢筋板中分布钢筋构造要求

位置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的内侧作用浇筑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收缩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内力承担并分布板上局部荷载产生的内力

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数量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

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五十七页,共103页。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垂直于梁肋的板面构造钢筋板嵌入承重墙时的板面裂缝分布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五十八页,共103页。次梁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次梁的配筋构造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五十九页,共103页。主梁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4)附加横向钢筋附加箍筋(优先采用)或附加吊筋

主梁支座处的截面有效高度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页,共103页。附加横向钢筋布置4单向板肋梁楼盖配筋计算及构造要求2.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一页,共103页。双向板的受力特点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二页,共103页。

试验研究弹性开裂与裂缝相交的钢筋屈服形成机构双向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三页,共103页。单块矩形双向板(单区格双向板)

均布荷载作用下,按附表计算板的弯矩和挠度: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当泊松比不为零时:支座截面不考虑第六十四页,共103页。

多跨连续双向板(多区格双向板)

(1)板跨中最大正弯矩计算(活荷载棋盘式布置)分为两种荷载情况:满布同向荷载满布反向荷载(2)支座处板最大负弯矩计算(活荷载近似按满布)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五页,共103页。棋盘式荷载布置1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结构内力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六页,共103页。

塑性铰线及其确定板中连续的一些截面均出现塑性铰,连在一起称为塑性铰线板的极限荷载:当板中出现足够数量的塑性铰线后,板成为机动体系,达到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而破坏,这时板所承受的荷载为板的极限荷载

板中塑性铰线的分布形式与以下因素有关:板的平面形状周边支承条件两方向跨中、支座的配筋量荷载类型等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七页,共103页。均匀受荷双向板破坏机构示例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八页,共103页。

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基本原理(1)极限分析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极限条件机动条件平衡条件

(2)极限分析的具体解法:

上限解法(满足机动条件及平衡条件):

1)机动法或功能法——利用功能方程求解

2)极限平衡法——直接建立平衡方程求解下限解法(满足极限条件及平衡条件):

1)直接选取弯矩分布方程

2)板带法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六十九页,共103页。(3)极限分析: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已定,求结构所能负担的极限荷载值极限设计:结构上所作用的荷载值已知,根据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值,确定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

极限条件平衡条件机动条件下限解法真实解上限解法找多种内力场,取其中最大荷载找多种破坏机构,取其中最小荷载(不满足极限条件)(未破坏)2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极限承载力分析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页,共103页。3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塑性理论计算

(1)将楼盖划分为不同的双向板曲格(2)从中央区格开始,确定荷载,选定和各值,求出该区格板的跨中弯矩、以及支座弯矩(3)将支座弯矩值作为相邻区格板的共界弯矩值,依次向外计算各区格板,直至楼盖的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

计算步骤

计算公式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一页,共103页。4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1)弯矩设计值:可考虑拱作用,使板内力有所降低(2)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长跨:方向(3)配筋计算:

板的配筋计算

板的配筋构造(1)按弹性理论计算时:正弯矩钢筋(中间板带,边板带)负弯矩钢筋(沿支座均匀配置)(2)按塑性理论计算时:配筋应符合内力计算的假定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二页,共103页。

双向板楼盖支承梁内力计算连续双向板支承梁计算简图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三页,共103页。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换算等效均布荷载第七十四页,共103页。中间板带与边板带的正弯矩钢筋配置4双向板肋梁楼盖的配筋计算与构造要求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五页,共103页。2.4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第七十六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1楼梯结构形式按施工方法分:整体式、装配式按结构受力状态分:梁式、板式、剪刀式、螺旋式第七十七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第七十八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第七十九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板式楼梯:楼梯水平方向跨度<3.0~3.3m时采用板式楼梯<3.0~3.3m优点:梯段板下表平整,支模简单缺点:跨度较大时,为保证安全,斜板设计较厚,浪费材料第八十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梁式楼梯:楼梯水平方向跨度≥3.0~3.3m时采用板式楼梯优点:经济、安全缺点:支模复杂第八十一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根据梯段宽度大小,梁式楼梯的梯段可以采取双梁式和单梁式:第八十二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当房屋层高较大,楼梯间进深不够时,可做成三折楼梯,该楼梯由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组成。第八十三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2.板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板式楼梯设计一般包括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的计算与构造第八十四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①梯段板斜板计算时,取1m宽斜向板带作为结构及荷载计算单元斜板计算简图第八十五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斜板内力的计算第八十六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斜向简支梁跨中弯矩和剪力为:★考虑梯段斜板与平台梁、板的整体性,斜板跨中最大弯矩近似取:式中:g、q表示作用在斜板上沿水平方向均布竖向恒荷载和活荷载设计值★梯段斜梁按矩形截面计算,截面计算高度取垂直于斜板的最小高度式中:ln表示斜板水平投影长度第八十七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②平台板与平台梁★平台板一般为单向板,支承于平台梁及外墙或钢筋混凝土过梁上。当平台外端简支于墙上时,取跨中弯矩为:当平台外端与过梁整体连接时,取跨中弯矩为:★板式楼梯的平台梁只承受平台板和梯段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平台梁的计算一般按矩形截面简支梁考虑第八十八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③构造性要求★斜板两端ln/4范围内按构造设置负筋,一般取跨中截面配筋的1/2,分布钢筋垂直受力钢筋布置,每个踏步下放置1Φ8。第八十九页,共103页。2.5楼梯和雨篷设计3.梁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梁式楼梯设计一般包括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