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_第1页
【知识解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_第2页
【知识解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_第3页
【知识解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_第4页
【知识解析】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实证

史料1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①。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②。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③。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呈现

史料2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④”“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已,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⑤。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⑥。史料呈现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1)史料1主要讲述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设立制度局的设想。①指出了康有为由主张设立议院转向设立制度局的原因。②说明了康有为对制度局的设想,指出制度局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既具有议院的性质,又维护皇帝的权威。③说明了制度局未能建立的原因。史料解读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解读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2)史料2主要讲述了慈禧太后实行清末新政的变法诏谕。④点明了中国之前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局限在技术上,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⑤点明了清政府主张在制度方面进行变革,倡议各级官员各抒已见。⑥点明了清政府组建主持新政的团队,逐步推行新政。(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立议院转向主张设立制度局的原因,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提示原因: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史料运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史料运用(2)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提示共同之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侧重制度改革。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实质:维护清政府统治。点拨提高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1)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政府主导的重要改革。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并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2)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清政府从维护自身统治的角度出发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点拨提高(3)这两次改革是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迅速发展且对中国影响逐步加深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对其必须进行辩证、客观地分析和评价。(4)解读上述两则史料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