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
在执教《2、5、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
一、跨班级学习新数学学问,学问连接不上,不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
虽然2、5、3的倍数的特征看起来很简洁,探究的过程可能没有什么困难之处,但要内容让同学学懂,首先存在学问连接问题,整除、倍数、因数这些概念同学都从未接触过,因此,我在课开头支配了整除、倍数、因数新概念的介绍,在我看来,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同学一时难以把握。
二、为了表达“容量大”,教学延堂。
备课时也参考了不少资料,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将这一内容分成两节课来学习,一节学《2、5的倍数的特征》,一节学《3的倍数的特征》,我确定用一节课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容量大,我的设计内容多,相应的同学自学、展现、稳固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压缩的比较少了。而3的倍数的特征与2、5的又完全不同,同学接受起来可能会有肯定的难度,最好单独作为一课时学习。最终的环节达标测试拖堂了。
三、同学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展现未表达立体式。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要表达同学会学,学会,在本节课上,同学合作学习的热忱高,通过展现,发觉同学学懂了,总结出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在展现环节,同学讲的、板书的互相干扰,于是,我临时支配按先后挨次进行,没表达出高效课堂的“立体式”这一特点。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2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五班级下册数学其次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一个学问点,是在同学已经熟悉倍数和因数、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外表的特点就可以很简单看出——依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推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推断,必需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推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
因此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开头,我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同学猜一猜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同学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中,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后被同学补充到“个位上是0—9的任何一个数字都有可能是3的倍数,”其特征不明显,也就是说3的倍数和一个数的个位数没有关系,因此要从另外的角度来观看和思索。在问题情境中让同学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激发剧烈的探究欲望。接着供应给每位同学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全部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换角度思索3的倍数特征。接下来,经过进一步提示,引导同学观看各位上数的和,发觉各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测:一个数假如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我补充了一些其他的数,如49×3=147,166×3=498等,使同学进一步确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还可以任意写一个数,利用这一结论来验证,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数,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数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使同学熟悉到:找出某个规律后,还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进行检验,看是不是普遍适用。
为了使同学更好地把握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还把一些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经过不同的排列,再让同学推断,以加深对“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理解。如完成“做一做”第1题时,同学推断完45是3的倍数后,老师可以再让同学推断一下54是不是3的倍数。
利用2、5、3的倍数的特征来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其方法是比较简单把握的,但要形成较好的数感,到达娴熟推断的程度,也不是一、两节课所能解决的,还需要进行较多的练习进行稳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到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两种学习方式,同学通过自主选择讨论内容,举例验证等思索和小组商量,互相质疑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了数学学问。同学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在力量得到了激发。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体验到了学习胜利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进展。但最大的缺憾之处,最终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熬炼孩子的概括归纳力量。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学问简洁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洁了,老师注意的不应当仅仅是对学问的把握,更应当使同学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进展。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同学供应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机会,其宗旨也就在于培育同学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擅长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力量,敏捷运用学问去解决问题的力量,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简单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同学虽能死套规律推断,但同学的力量没能培育,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采纳了启发与发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同学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去发觉规律,形成技能,升华至应用于生活。
本课主要使同学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新的探究欲望,突出了对同学“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能在猜测、操作、验证、沟通、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阅历,也有助于制造性的培育。当然,培育同学的制造独特,仅仅停留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上是不够的,老师首先要具有制造精神,注意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敬重同学,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同学的创新欲望,同学的制造意识才能得以培育,独特才能充分进展。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够精确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纳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了一下
2、5的倍数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同学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呢?接着采纳数形结合的方法,同学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卡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圈起来,然后观看小组商量汇报。发觉3的倍数特征不像
2、5的倍数特征一样,看一个数的末尾了,引导同学是不是要看这个数其它的数位上的数呢?同学发觉也不是很难。教材中有提示,同学回家预习后也会清晰表达出3的倍数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找准学问之间的冲突并奇妙激发出来,这是一节课的出彩之处,刚开头我们先采纳课本上百数表来讨论,结果在一个班实践后认为效果并不是很抱负,由于数太多,让同学观看3的倍数的这些数时,并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结果,许多同学找了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东西,铺张了许多时间。在评课的时候,我们又商量是不是找一些数代表百数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同学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并观看这些数,这些数的个位分别从0到9都有,让同学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跟数的个位没有关系,然后从中又把像45和54,75和57,123和321等特别的数单独展现出来,让同学观看从中找出规律。结果我又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比上节课要好。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最大的缺憾之处,最终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熬炼孩子的概括归纳力量。而练习题方面,也应形式面多样化,如用卡片练习推断,或通过打手势的方法或先听老师——这样效率更高,课堂气氛好,课堂不是同步,同学的进展始终是教学的落脚点。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同学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感悟,这样才可获得最正确的效果。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4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藏,同学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讨论,本课注意引导同学经受探究的过程。上课开头先让同学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发觉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想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索方法,让同学猜想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同学很自然猜想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肯定是3的倍数”,还有同学猜想:“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肯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当说是了不得的。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当,由于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同学推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沟通这些数不肯定都是3的倍数。同学初步发觉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如今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究的方向,让同学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有几个同学显得很兴奋。随后用5颗算珠试验,发觉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同学中已经有一些谈论,他们都有了发觉。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看出其中的奇妙,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同学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试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试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发觉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假如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利用反例进一步证明3的倍数的特征,表达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惋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知了同学,而没有让同学自己举出反例。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同学得到稳固提高。
整节课只能说顺当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觉了自己教学上的缺乏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准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5
《2、5、3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是一堂练习课,本节课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2,5,3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以后学习分数,特殊是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学问的概念为基础,到进一步把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要用到质数、合数的概念,而最基础的就是把握2,5,3的倍数的特征。从开头学习2,5的倍数特征仅仅表达在个位数上,到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从只看个位转向考察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同学已经有了思路上的转变,思维的转折,观看角度的转变,以此让同学自主探究4的倍数特征,但由于与2,5,3的倍数特征又有些许不同,对同学依旧有肯定难度。
假如只是单一的做习题,势必有同学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子同学的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对老师的功底与教学策略有很大的挑战。因此课堂伊始,我直接开门见山式的先对前面学习的学问进行复习梳理,接着利用同学感爱好也是正在使用着的工具——“手机”的锁屏密码为线索,通过提示让同学解密码的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然后以破解后的密码1080,导出本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4的倍数特征。让同学带着趣味,自主的去探究。由于有了前面探究2,5,3倍数特征的基础在,所以在探究4的倍数特征时放手让同学通过操作,观看,思索从而有所发觉,体验探究的乐趣。接着通过计数器,让同学明白推断4的倍数特征背后的原理。最终在练习稳固中,渐渐娴熟应用所学学问,感知数学学问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何让练习课不仅仅只是做练习,让同学能在练习中获得对学问的理解以及思维上实质的提升,仍旧值得我在好好的去思索探究。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6
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看似一节学问简洁的课,但从教学实际来看,是我想得过于简洁了,老师注意的不应当仅仅是对学问的把握,更应当使同学站在跳板上学习数学,关注数学思维的进展。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同学的生活较远,有肯定的难度。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所以,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同学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利用同学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同学的原有认知,同学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剧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同学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想、否认、反思、观看、商量,使得大部分同学慢慢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但针对这样的环节,也有老师提出反对看法,他们认为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问的正迁移,还要防止负迁移的产生,要能正确地预见同学学习中可能消失的错误,实行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到达所谓“防微杜渐”的目的;他们满意于同学的一路凯歌,沉醉于同学的尽善尽美,视同学的过失为洪水猛兽。但是课堂就是同学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同学的权利,同学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老师如何看待同学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宝”。正式由于如此,我们的新课堂也召唤“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定伴随大量过失的生成,同学总会消失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当有意识地去避开同学犯错误。因此,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要有镇静冷静的心理、海纳百川的境界和沉着应变的机灵,给同学一个出错的机会和权利。
其次,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个位是0、5的数就是5的倍数。而3的倍数特征则不然,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只看个位,而要看它全部全部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在教学中,我和大多数的老师一样,更多的是关注两者的不同,注意让同学对两种特征进行区分,因此,教学中往往刻意对比强化,凸显这种差异。但这样的处理很明显在数论的角度上割裂了两者的共同点。事实上老师在引导同学发觉3的倍数的独特特征的同时,也应当留意引导同学归纳2、3、5倍数特征的共同点。别小看这寥寥数言的引导,实质它隐藏着深意。由于从数论角度讲一个数能否被2、3、5乃至被其它数整除,其讨论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即假如各个数位上的数被某数除,所得的余数的和能够被某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肯定能被某数整除。当然,学校生由于学问和思维特点的限制,还不行能从数论的高度去建构与理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行以作相应的渗透。事实上,正是由于有了老师看似无心实则有意的点拨:“其实3的倍数特征与2、5的倍数特征其实有一点还是很像的,不知同学们留意到没有?”同学才可能从2、3、5倍数特征孤立、割裂、甚至是互相对立的表象中跳离出来,朦胧地感受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2、3、5倍数特征可以看作是一样的,都是看它是不是谁的倍数,只不过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只需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2、5的倍数,而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要看它全部数位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7
《3的倍数和特征》一课是在同学自主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我从同学的已有基础动身,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2、5的倍数特征的复习,设置了“陷阱”,引导同学进行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可能是什么,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经受新知的产生过程。
一、引发猜测,产生冲突。
前一课时,同学在发觉2、5的倍数特征时,都是从个位上讨论起的,所以在复习旧知时,我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接下来我引导同学猜测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时,不少同学学问迁移,提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应当是3的倍数;3的倍数都是奇数。提出猜测,当然需要验证,很快就有同学在观看百数表后提出问题:个位上是3、6、9的数只是有些是3的位数,有些不是3的倍数;有些偶数也是3的倍数,而有些奇数却不是3的倍数。同学的第一猜测被自己拒绝了。既然没有这么明显的特征,那么在百数表里找出3的倍数,不少同学就开头了繁杂的计算,这个环节我给了他们时间渐渐去算,用意在于体会这种计算的不便利,从而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推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二、自主探究,建构特征
找3的倍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处理这个难点时力求表达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整节课中,始终为同学制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让同学自主探究并把握找一个3的倍数的特征的方法,引导同学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猎取学问。
在完成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全部3的倍数后,我引导同学观看发觉3的倍数的个位可以是0~9中任何一个数字,要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不能和推断2、5的倍数一样只看个位,打破了同学的认知平衡,然后我提出究竟什么样的数才是3的倍数这一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计数器,于是我给同学预备了简易计数器,让同学多次拨数后,观看算珠的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反应比较快的同学就有了发觉:所用的算珠个数都是3的倍数。在同学提出这个猜测后,全班同学再一次进行验证其次个猜测,这个验证也是在突破难点,同学在验证中把握难点。同时,我也让同学对比了之前所用的方法,体验这个新方法的快捷与简便,让同学的印象更深刻。这个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克服困难,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问题,到达了新的平衡,开发了同学的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自主探究,虽然用了许多时间,但我认为同学探究的比较充分,同学的收获会更多。
三、稳固内化,拓展提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虽然每个同学只操作了一两次,但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沟通,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经受了一个典型的通过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规律的过程。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无论是方法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均将对后继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初步感知3的倍数的特征后,我提出了问题:一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它就是3的倍数,对吗?你是否认为我们讨论出的结论对全部的数都适用呢?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意义在于通过“更大的数”和“任意找”两方面,使同学深切体验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这一要义,同时也培育了同学缜密思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8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同学通过摆火柴棒讨论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同学思索:“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老师对同学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班级的同学,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同学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当引导同学怎样去发觉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同学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同学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同学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限时2分钟。
〔结束〕同学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
吗?〔同学答不出〕
生2: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师:懂了。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那21253是不是3的倍数,能快速推断吗?〔生无语〕
师:看来,分类的方法许多。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关心我们发觉3的倍数的特征,是有价值的呢?〔同学陷入深思〕
以上同学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从单一分类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寻求3的倍数的特征,却没有意义。大部分同学是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受到启示,这是同学的阅历,却是一种负迁移。课前,我也想到了,那么是不是就肯定要先提示同学,不要走弯路呢?我认为,负迁移也是一种珍贵的阅历,经受过挫折,对学问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无需刻意回避。
教学片段二:
师:连续观看这些数,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限时5分钟。〔间续有同学举手,5分钟后,共有15位同学举手,巡察一遍。〕
师:谁来介绍自己新的分类方法?
生1:3、21、30;
6、15、24、33、42;
9、18、36、45、63;
12、39、48、57;
……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其次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第四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以此类推。
师:谁来帮他“以此类推”?
生2: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5,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8,也是3的倍数。
生3: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1,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4,也是3的倍数。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生4: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12、15、18等,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5: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很厉害。但是,我们需要验证。推断老师刚刚写的3的倍数〔前5个〕105、111、156、273、300。
生4:1加0加5等于6,6是3的倍数,105也是3的倍数。
生5:1加1加1等于3,3是3的倍数,111也是3的倍数。
……
〔一个同学依据规律回答,其他同学用竖式验证。〕
生6:3的倍数的特征是找到了,但这样的分类太乱。我一共分3类:
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3、12、21、30;
其次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6、15、24、42、51;
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9、18、27、36、45……,
这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那老师的这些数:339、504、918、1527、2442属于哪一类呢?
生6:339,3加3加9等于15,然后1加5等于6,分到其次类;918,9加1加8等于18,然后1加8等于9,分到第三类;1527分到其次类;2442分到第一类。全部3的倍数没有超出这三类的。
师:厉害!〔让其他同学说了两个四位数,用他的方法来推断是不是3的倍数,也许有三十个左右的同学能用这样的方法分析。老师又举了一个反例。〕
师: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生6: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假如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消失一位数,假如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真佩服你们!
其次天,有同学告知我他发觉了一种更快推断3的倍数的方法,不用把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比方538,3是3的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加8加一下,13不是3的倍数,538就不是3的倍数。我又说了一个五位数20xx,同学分析,6是3的倍数,不去管它,2加7是9,9是3的倍数,整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学的探究力量如此之强,是我没想到的,同学快速推断3的倍数的方法,事实上已经综合了许多的学问,尽管不能很明确地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又是一个同学新的探究的开头。
从本节课中,我有几点小小的感悟:
一、老师不要可怕同学探究的失败。同学第一次探究的失败,完全是正常的,这是他们运用已有的阅历,进行探究后的结果。尽管这种阅历的迁移是负作用的,但是从失败到胜利的过程,记忆是深刻的。负迁移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好好利用,要让同学积累对数学活动的阅历,同时能将“阅历材料组织化”。
二、老师要给同学制造探究的机会。同学的探究力量其实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最终一位同学对3的倍数的概括〔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假如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消失一位数,假如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尽管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它更具有横向的关联,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或许,这种类比联想更简单让同学理解新的学问,更何况是同学自己探究出来的。其实许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让同学进行探究,关键是老师如何给同学供应一个探究的载体,一种探究的环境。
三、老师对学过的学问要常常地进行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有些学问点分得比较散,所以老师要常常把同学学过的学问,在新知中不知不觉地再应用,再稳固。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与稳固中,同学会对旧知有更高的熟悉,更深的理解,也简单排解同学对新知的畏难思想。同时要常常地对各种学问进行串联,编织同学学问的网络,使同学熟悉到各种学问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以利于同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四、老师要常常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工具。人教版学校数学第一册同学就接触了分类《整理房间》,第七册《角的分类》、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让同学对分类有了更多的理解。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类:超市货物的摆放、自己书本的整理、性别之间、班级之间等等。对于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原则,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感悟。借助分类,有40%的同学找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同学完全是在观看、尝试、验证的基础上探究的,是自主的行为讨论。在学校数学中,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如集合、对应、假设、比较、类比、转化、分类、统计思想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对同学学习数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会让我们的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9
《3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由于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表达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简单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推断,必需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推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我确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同学的自主探究,使同学猜测——观看——再观看——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但上课的过程中,同学并没有根据我想的思路去进行,一个同学在我没有料想的前提下说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所以我预备让四人小组去合作沟通发觉3的倍数的特征也没有进行。只是让同学两人去再说一说刚刚那个同学的发觉,加以理解,稳固。
这节课结束后,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不好:
1、备课不充分。自己在备课时没有好好的去备同学,没有做好多方面的预设;
2、在观看百数表到后面总结3的倍数特征时,都应放手让孩子们多说,说透,这样更有助于熬炼孩子的概括归纳力量。老师不要焦急,同学能说出的尽量让同学说,多放手,信任同学。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0
1.以同学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老师利用同学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产生的负迁移,直接抛出问题,激活了同学的原有认知,同学自然而然地会将“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解决“3的倍数特征”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剧烈的探究欲望。本案例中,同学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想、否认、反思、观看、商量,大部分同学慢慢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2.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同学绽开探究活动。在上面案例中,老师留意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老师根据同学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同学紧紧围绕“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来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同学围绕问题绽开探究活动,并不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商量,逐步发觉、归纳规律、得出结论,培育了同学的探究意识和分析、概括、验证、推断等力量。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1
《3的倍数的特征》是同学在学习过2.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表达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简单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推断,必需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推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我确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同学的自主探究,使同学猜测——观看——再观看——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了3的倍数特征。
我从同学的已有认知动身,引导同学先进行合理的猜测,进而引发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验证,同学自我否认了自己的猜测。此时同学处于“不愤不启”的最正确的学习状态,他们迫切想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这样来调动同学学习的欲望,增添同学主动探究意识,有利于后面的探究学习。他们还认为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当你解决一个新问题时,一般没有人告知你解决这个问题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只有遇到问题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才清晰还需要哪些学问,然后,你要在原来的学问库中去提取并敏捷地应用原有的学问。
新课堂召唤“自主、合作、探究”,而真探究必定伴随大量过失的生成,同学总会消失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当有意识地去避开同学犯错误。由于课堂是同学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同学的权利,同学的错误是劳动的成果,关键是要看我们老师如何看待同学的错误,有个教育专家说得好:“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宝”。因此,我们老师在课堂中要有镇静冷静的心理、海纳百川的境界和沉着应变的机灵,给同学一个出错的机会和权利。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2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五班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中一个重要学问点,是同学在学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之后的新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很大差异,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表达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简单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推断,必需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推断,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我在本节课设计理念上,突出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方法为主线的原则,从现象到本质,从质疑到解疑。当然本节课也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进行做几点反思。
1、瞄准目标,把握关键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复习旧学问进行“热身”。由于同学已经把握了2和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就能推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尽管是负迁移。事实上,鲜亮的冲突让同学发觉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学问间的冲突冲突使同学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学问的冲突冲突,就能激发起同学探究的愿望,这样有利于同学对新学问的把握,有效的将新学问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育同学深化探究的意识和力量。
2、经受过程,授之以渔
猜测3的倍数特征是基础,在同学得出猜测后,我便引导同学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刚的猜测。验证也是有技巧的,30以内即可发觉3的倍数中,个位上可能是10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之前的推断已经站不住脚。之后连续探究,在100以内,基本可以发觉规律,但为了严谨,必需跳出百数表,在100以上的数中去验证这个规律。最终,引导同学理解这个结论背后的原理,为什么它的规律和之前的规律不一样?这样一来,同学不仅学会本节课学问,更把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3、追求本真,知其所以然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上,我考虑到同学的已有认知基础,我确定引导同学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背后的道理。这一尝试建立在我对同学学情把握的基础上,由于3的倍数的特征的结论一但得出,运用起来没有难度,后面的练习往往成了“休闲时间”,而进一步提升探究难度,无疑是开发思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中的透镜课程设计
- 2024年人教A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395
- 概预算课程设计河南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 爷爷奶奶课堂的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大型活动文印用品定制与制作合同3篇
- 2024年商业地产租赁合同模板下载服务3篇
-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11
- 2024年外研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01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位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3篇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件-第9章 大学生创业指导
- 2024-2030年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模式规划分析报告
- 企业文化塑造与员工激励方案
- 2024年01月2250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题答案
- 2024甘肃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华中农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11251丨操作系统(统设课)期末终考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贵州省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东南大学版三基内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