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_第1页
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_第2页
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_第3页
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_第4页
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第1页/共51页第一部分简介

泵车电控系统的分类

1、第一代泵车电控系统

2、第二代泵车电控系统

3、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

第2页/共51页第一部分简介1、第一代泵车电控系统

主要特点:电控柜+操作盒

操作方式:按钮操作步进电机控制油门转速

第3页/共51页第一部分简介2、第二代泵车电控系统

主要特点:电控柜操作方式:文本显示器+薄膜开关/文本显示器小部分步进电机控制油门转速/大部分电控油门换向缓冲第4页/共51页第一部分简介3、第三代泵车电控系统主要特点:专用控制器

CAN总线遥控器电控换向

CAN总线旋转编码器适用对象:部分二代泵车

所有电控换向泵车

第5页/共51页第三代泵车电气系统

第二部分重要元气件一、专用控制器二、显示屏三、旋转编码器四、遥控器五、GPS

第6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一、专用控制器国内常见专用控制器有:德国IFM

芬兰EPEC

德国Intercontrol

三一SYMC

力士乐

3B6第7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一、专用控制器:1、专用控制器SYMC:国内第一款通用运动控制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32位CPU,运算速度快高可靠性、高防护等级

IEC61131-3标准开发环境丰富的通信接口针对三一量身定做左右对称结构第8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在使用上与PLC的几点重要区别:

所有接线采用安普接插件

无I/O点状态指示灯程序不能上载、暂无专用程序卡下载程序重新输入程序后,原永久保存的数据不会清0

输出点全部为大功率晶体管,有短路保护直接驱动比例阀、电磁阀

I/O点通过内部编程设定程序容量大,运行速度快第9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一、专用控制器:1、专用控制器SYMC

定义:SY

M

CSanY:三一Motion:运动Controller:控制器第10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端子号定义:

本控制器共有四个端子,两个34针、两个26针。将控制器正面向上,横放于面前,两个小三角标志在左。左侧大端子(34针)标记为A1,小端子(26针)标记为

A2;右侧大端子(34针)标记为B1,小端子(26针)标记为B2。

第11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功能开关量输入DI(46)模拟量输入AI(32)脉冲输入PI(6)开关量输出DO(44)脉宽调制输出PWM(16)模拟量输出A(2)8√32√√6√√16√√28√2√

主要I/O配置:第12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主要输入点原理图高电平输入低电平输入第13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主要输出点原理图高电平输出低电平输出第14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主要端子分布电源

+A1:22233031B1:22233031-A1:3233B1:3233

通讯CAN0H:A218CAN0L:A222CAN1H:B218CAN0L:B222第15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SYMC

端子拆卸方法:安普端子第16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IFM2、专用控制器IFM:第17页/共51页

主要特点:

52个I/O多功能端子,由软件设定。(DI、DO、PWM、AI、PI、FI、FB);

最多直接驱动四片电液比例阀;

CANopen和CAN2.0B总线协议;坚固小巧、防水、抗强电磁干扰;车辆专用接插件,耐极低温、抗震动和冲击。专用控制器EPEC3、专用控制器EPEC:第18页/共51页功能开关量输入DI(46)模拟量输入AI(32)脉冲输入PI(6)开关量输出DO(44)脉宽调制输出PWM(16)16√√16√√8√√12√√√√√专用控制器EPEC

I/O配置第19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二、显示屏1、显示屏SYLD

自主研发

5.7寸屏幕

32位真彩色

IP67防护等级

第20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二、显示屏1、显示屏SYLD

软键操作显示屏内容第21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二、显示屏2、IFM显示屏CR1505.7寸单色第22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二、显示屏3、EPEC显示屏AT3005.7寸单色第23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三、旋转编码器绝对型多圈

CAN总线接口第24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四、遥控器

CAN总线接口与控制器连接只需4根线所有臂架的控制由控制器完成臂架电流的调节也由控制器实现发射器与普通型一样第25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五、GPS--SYMT

三一自制一级锁机二级锁机安装注意第26页/共51页1.新SYMT模块同时具有RS232/RS485/CAN通讯接口,其安普端子接线如下:

07 ——

通讯地

03 —— RS232Txd09——RS232Rxd24—— RS485(+A)19——RS485(-B)02 —— Can(H)01——Can(L)2.供电电源24v/DC,接线为:26——

电源+25——

电源-第27页/共51页3、SYMT与6ES7_PLD连接方法具体如下:

SYMT(24)-接-PLD(3)SYMT(19)-接-PLD(8)4、如果SYMT是连接6ES7_PLD,端子仅四根线:电源线(25,26)

通讯线(24,19)第28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五、GPS--SYMT

一级锁机时,泵送排量为

50%

,发动机转速为

1200转;二级锁机时,泵送排量为30%

,发动机转速为

1200转。锁机及解除第29页/共51页专用控制器五、水平倾角传感器双轴输出

±3°报警

CAN总线接口调平第30页/共51页第三代泵车电气系统

第三部分工作原理

第31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1、换向控制信号传感器(SQ1、SQ2、SQ3、SQ4)安装位置:料斗水箱驾驶室SQ1SQ2SQ3SQ4左进右进左右第32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1、换向控制信号传感器(SQ1、SQ2、SQ3、SQ4)主油缸:SQ1SQ2感应块以左边油缸为例,两边油缸完全对称第33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1、换向控制信号传感器(SQ1、SQ2、SQ3、SQ4)换向信号波形:前进周期后退周期SQ2SQ3第34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2、换向控制基本原理:以SQ2或SQ4的前进过程中第一个上升沿为第一次降排量点,第一个下降沿为第二次降排量点,两次降排量的数值用参数控制,可实时修改;暂定以SQ2或SQ4的前进过程中下降沿为换向点,主缸换向和摆缸换向时间均以此点为基准延时换向;左右进电磁阀组切换点为第一次升排量点,延进T3后,再降主油泵排泵,并延时T4后升至设定排量。

第35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2、换向控制基本原理:SQ2排量DT2DT3DT4DT5第36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3、补油控制基本原理:所谓补油控制就是当两个主油缸的连通腔内的油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两个主油缸的同步状态时,对连通腔内的油量进行调节的方法;补油控制分A补和B补。第37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3、补油控制基本原理(A补):当程序检测到了SQ3的上升沿,但没有检测到SQ2的第一个上升沿或第一个下降沿时需要进行A补,即DT7得电;直到左进电磁阀组断电、右进电磁阀组得电时DT7断电。

前进周期后退周期SQ2SQ3第38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3、补油控制基本原理(B补):当程序先检测到SQ2的第二个上升沿后检测到SQ3的上升沿或者是检测到了SQ2的第二个上升沿但直到左右进电磁阀组切换时还没有检测SQ3上升沿,即判断需要进行B补。SQ2SQ3前进周期后退周期第39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3、行程变短故障处理:逐步分析首先,检查控制器上补油控制点是否有断续的电压输出,如有,则为补油电磁阀和相关线路故障。查找确认后,进行相应更换;如控制器补油输出点没有输出,则检查主油缸上接近开关

SQ1、SQ3其安装和信号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进行调整或更换;如SQ1和SQ3接近开关正常,则检查SQ2和SQ4是否有二次感应信号,如只有一次,则调整接近开关左右油缸分别点动憋压第40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电控换向工作原理:

4、电磁阀动作表(小排量):第41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泵送工作原理:

4、电磁阀动作表(大排量):第42页/共51页第三部分工作原理一、泵送工作原理:

5、与PLC控制原理差别:测速电路差别换向次数的测量电动换向:SQ2-P1或SQ4-P1

液控换向:PS3或PS4第43页/共51页主讲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