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1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1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1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摘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户籍制度矛盾和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的。从教育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家庭的协调合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教系;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改变家长的外出方式。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就业的同时,他们的大多数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委托亲戚代养或寄养形成了农民工父母和子女长期处于两地分离的局面。从此,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一一“留守儿童”。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孩子。[1]大量的农民工父母“别家离子”,常年漂泊在外,无非是为了家里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事与愿违,就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外,孩子因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受教育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流动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才得到各方关注,专门针对其教育问题解决的政策法规也相继颁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适应了当前乡城人口迁移的态势。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没有纳入常规管理,社会只停留在呼吁的层面。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和他们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1数量多,涉及面广。1)农村中小学父母外出打工者众多。依2000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指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约为1980万,流动儿童为农业户口的约有1000万。1.1.1.22)多低年级学生家长比高年级学生家长打工人数。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家长外出打工的要高出10到30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10到20个百分点。[3]3)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4]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会持久存在。1)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乡城人口转移的经典理论是“一步转移理论”,即农村人口在乡城迁移时切断了与土地的联系,是一种永久性迁移。但我国的乡城人口转移走的是一条独特的“中国路径”:即农民在进行地域迁移和职业转换后,并没有一步成为城市市民,只是城市的农民工,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城乡二元分割体系决定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就业非正规化,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社会名声污名化,发展机会弱化和社会认同内卷化。[5]贸然采取家庭化流动的方式来解决其子女的监护和教育问题,对于农民工来说,不仅他们自身要承受城市失业、工伤事故、疾病等经济风险,其子女也要承担相当大的教育失败风险。处于动态留守即从流动到留守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成绩和情绪波动都较大。同时,农民工在城市永久性定居的愿望并不强烈,“据估计,1990年以来,每年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只有1000万至1500万(即约20%)选择长久居住在城市或举家迁入城市而成为定居性迁移者,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往往选择不在城市定居而呈候鸟式流动,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抽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结论。”(二)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1道德教育危机。留守儿童大都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外出务工,孩子往往就成了家中的“孤儿”。如果是由祖辈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过多的溺爱,这样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将来的人生,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果是托付亲戚监护,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亲戚们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由于长期缺乏管束,一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成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或被害人。2智力教育下滑。根据《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表明:从总体上看,留守儿童现在成绩和父母外出打工以前相比呈现了下滑的趋势,在班上排名上等和中等的人数有所减少,而中等和下等的人数则增加了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部分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3情感教育缺失。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可是在这个时候留守儿童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周宗奎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有失落感,有寄人篱下的不适感,他们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当的代表性。[7]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一)彭金兰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大力推进农村新课改,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杜绝“留守孩子”因厌学而辍学现象的发生。2注重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给留守儿童以特别的呵护和关爱。3建立健全家校联防育人机制。学校要向家长公布学校各科老师的联系方式,召开监护人座谈会,提高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和育子方式,并提醒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4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还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单位配合,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二)赵洪国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虽然经过国家的努力,现已逐步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征收高额借读费等不合理条件。2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3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研究。三、参考文献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华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