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精读课件及课前预习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05 《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精读课件及课前预习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05 《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精读课件及课前预习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05 《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精读课件及课前预习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05 《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精读课件及课前预习学案(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南大学香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大学之道《礼记》任务一:

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作品简介《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此篇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宋元以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之道(

),在明(

)明德(

),在亲(

)民,在止(

)于至善(

)。

知止(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

)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宗旨,原则),在明(形作动,彰显,弘扬)明德(美德),在亲(亲近爱抚)民,在止(达到)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达到至善境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详);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大学的宗旨)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人),先治(治理)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动词,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动词,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使……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对外物之理的认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介词,从)天子以至于庶人(普通百姓),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本。任务一:

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再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三纲八目”分别是什么?

“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八目:

在“三纲”中,“明明德”是大学教育的起点,也是儒家修身的基点,“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问题二:在第一段中,“三纲”目标的确定后,会有怎样的

引领作用?“近道(接近大学的宗旨)”的方法是什么?三纲引领静、安、虑知所先后得问题三:“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三纲”“八目”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的?①“三纲”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是进阶方法。②在“八目”之中,修身是中枢环节,围绕这个环节,论述前后依次递进,往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应“三纲”中的明明德阶段,修身是前四者的发展终点;往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三纲”中的亲民阶段,修身是后三者的发展起点。三纲修身八目大学之道枢纽三纲格物止于至善亲民明明德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致知诚意八目正心大学之道内修外治枢纽任务三: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明确: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拓展探究曾几何时,清华学子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复旦研究生林森浩给室友投毒、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这些令人发指的案件,令人发指。为什么这些顶尖学府中的佼佼者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呢?

请结合《大学之道》所学,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

①《大学之道》开宗明义,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这些行为的发生,就是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