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学论-答案_第1页
1-课程教学论-答案_第2页
1-课程教学论-答案_第3页
1-课程教学论-答案_第4页
1-课程教学论-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

A、实证主义

B、泰罗主义

C、唯科学主义

D、普遍主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参见教材P149。2、教学目标中要包括“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等,这在本质上是受()支配的。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普遍主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出之“行为目标”的经典著作《准备教学目标》。“行为目标”取向的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

参见教材P152。3、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的一个范例。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4、“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梅杰认为典型的“行为目标”应该这样陈述:“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

参见教材P152。5、“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艾斯纳

D、斯腾豪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12、下列关于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表述正确的是()。

A、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可以直接等同

B、根据“可接受性”原则,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

C、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只需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

D、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关系的必要要求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所以A错误。另一种借口所谓“可接受性”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故可以判断A错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所以可以判断D正确,C错误。

参见教材P179~180。13、下列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

B、90年代英国把“技术(信息技术)”正式规定为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之一

C、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D、技术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应将技术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故C错误。

参见教材P18414、()实现了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的统一。

A、“学生中心课程”

B、“教师中心课程”

C、“学术中心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学术中心课程”实现了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的统一。

参见教材P185。15、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

D、超越论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参见教材P186。16、“被动适应论”的典型代表是()。

A、杜威和博比特

B、博比特和查特斯

C、康茨和查特斯

D、赞科夫和康茨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被动适应论的典型代表为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博比特和查特斯。

参见教材P186。17、杜威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反映的是()的观点。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超越论

D、社会批判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典型的主动适应论包括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参见教材P186。18、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所包含的环节的是()。

A、确定课程价值观

B、确定课程实施过程

C、确定课程选择取向

D、确定课程内容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课程内容的选择大致包括四个环节:

(1)确定课程价值观,其核心是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2)确定课程目标,这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

(3)确定课程选择的三种基本取向之关系;

(4)确定课程内容,即选择出与特定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要素。

参见教材P193。19、班杜拉的“模仿学习说”体现着()教学方法。

A、共同解决问题型

B、实验型

C、提示型

D、自主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班杜拉的“模仿学习说”体现着提示型教学方法中的示范。

参见教材P197。20、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

C、自主型教学方法

D、教学对话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

参见教材P198。1、()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参见教材P145。2、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是()。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参见教材P147。3、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解为“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同时主张在课程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找一个“度”,把目标看作是形成的一般反应模式,并在教育领域内第一个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课程理论学者是()。

A、博比特

B、泰勒

C、贾德

D、布卢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泰勒强调,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指导教学过程的方式来陈述目标。这样的方式,在泰勒看来,应该是“即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这样,目标实际上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

参见教材P151。4、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的一个范例。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5、“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梅杰认为典型的“行为目标”应该这样陈述:“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

参见教材P152。6、“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艾斯纳

D、斯腾豪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7、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教育目标中,()的目标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A、“知识”

B、“评价”

C、“领会”

D、“分析”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C

【答案解析】:知识的目标最注重记忆的心理过程。

参见教材P156。8、如果按照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六分法,即“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课程设计人员通常应该从()层次起撰写课程目标。

A、“基本动作”

B、“体能”

C、“知觉能力”

D、“技巧动作”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六分法:即“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课程设计人员通常应该从第三层次起撰写课程目标。

参见教材P159。9、()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A、体验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

参见教材P164。10、“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艾斯纳给出了例证:“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参见教材P168。11、“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艾斯纳给出了例证:“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

参见教材P168。1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A、学习者的需要

B、教师的需要

C、学校的需要

D、社会的需要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

参见教材P170。13、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

A、杜威

B、斯宾塞

C、施瓦布

D、泰勒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1859年,英国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著名命题,这可以说是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

参见教材P178。14、下列关于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表述正确的是()。

A、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可以直接等同

B、根据“可接受性”原则,可以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

C、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只需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的逻辑体系的要求

D、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关系的必要要求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所以A错误。另一种借口所谓“可接受性”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任意裁剪,故可以判断A错误。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既要尊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又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所以可以判断D正确,C错误。

参见教材P179~180。15、下列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重视技术课程

B、90年代英国把“技术(信息技术)”正式规定为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之一

C、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D、技术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应将技术纳入到学校教育之中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在课程改革中强调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故C错误。

参见教材P18416、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

D、超越论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参见教材P186。17、下列不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典型观点的是()。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

D、超越论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课程论发展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