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寓教于动 论文_第1页
劳动教育寓教于动 论文_第2页
劳动教育寓教于动 论文_第3页
劳动教育寓教于动 论文_第4页
劳动教育寓教于动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教育,寓教于动摘要: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因此,让学生通过参与适度、适当的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创造“新我”的成长快乐。劳动教育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需要,它理应成为我们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少的内容。 关键词:劳动教育,教学,兴趣,核心素养。 引言:

马克思认为,人之为人,正因为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人。那么远离劳动,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它不只反映在体质上,还反映在品质与意志上。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炼的人,是难以懂得生活真味的,他也注定无法担当“大任”。21世纪将是全球激烈竞争的世纪,培养和造就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新一代,显得刻不容缓。近些年来,因优越的物质条件,出现了不少娇男娇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心理素质较差,接受不了任何打击,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担心。因此,增强青少年一代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勇于拼搏、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途径,只有从加强劳动教育入手,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共识,实现劳动教育化,并切实地建立起这种教育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改变现状,收到实效。一、背景2022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课程的内容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等。“动手”指数很高,对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小学五到六年级学生要学会做2到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等等。7到9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用工具简单的清理家电,比如清洗空调滤网等。有一句话叫做:“劳动出真知。”让孩子把唐诗《锄禾》背的滚瓜烂熟,不如让孩子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活来的更加深刻。其实国家一直都是很重视学生劳动教育,早就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新劳动课程的特点是路径更清晰,标准更明确,要求更具体。从课程的内容来看,孩子们上好劳动课,有助于提升自理能力,增强自立本领。因此劳动入课,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不过,也有人担心,这课到底该怎么上?比如做饭,会不会成为新的“家长作业”?在有的地方,会不会变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上好劳动课,不光在于上什么,还要看怎么上;不光在课堂内,也在课堂外,在生活中。这需要创新方式方法,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良好配合。归根到底,劳动是一门人生课,上的是课,培养的是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到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从而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好。二、做法1.总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故而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能让孩子们真正的通过实践出真知,让劳动教育课堂因为孩子们的兴趣得到有效的延展。2.以“素质教育”为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为学生劳动教育提供思想奠基。教师将劳动教育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文化民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将激发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浓厚兴趣,劳动育人效果必将事倍功半。3.利用生活和劳动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技巧训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劳动课、义务劳动和各科教学中,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与劳动的简单常识;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和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技能,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劳动技能。这样为学生参加劳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顺利进行劳动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兴趣,劳动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4.通过各项教育活动,结合学校德育,渗透劳动教育。4.1、寓劳动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的表述:“在任何情况下,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种过程。劳动教育不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结合,是难以完成教育的任务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培养集体的方法》中提出:“劳动能教育人们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赋予个人和集体丰富的精神生活、给与他们思维的快乐,不能认为劳动教育同思想和教学无关。劳动能使人聪明,使人具有创造精神,使人变得高尚。”

学校的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必须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劳动教育。如通过古诗《锄禾》,思想品德课《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课的教学,成功地向学生灌输了“劳动光荣”“劳动成果得来不易”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不轻视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在数学“时间的初步认识”中,我精心设计了“你能在一分钟的时间完成什么劳动?”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吸收,加深时间量感的认知,发展数学思维,还可以将劳动教育精神渗透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借助数学文化,增强劳动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等课教学活动,融劳动教育与教学于一体,实现智能统一。 4.2、寓劳动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坚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我们班级制定了《班级一日卫生常规》、《课前课后整理常规》、《值日卫生制度》,每天分值日小组,轮流小组检查量化记评比,把竞争机制引进于清洁卫生劳动管理之中。这样,班级学生便会按时打扫校园卫生,随时注意教室整洁。课后进行室内整理的公益劳动,又将学生引导到保持清洁,珍惜大家劳动成果,相互督促齐抓共管的轨道上来。从而,在养成教育中增强了学生劳动观念,培养了劳动习惯,融劳动教育与日常管理于一体,实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4.3、寓劳动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因此,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途径。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做,易于见效。常开展的活动有以下几种:一是少先队活动。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举行革命红色基地远足活动,让学生在远足中,使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徒步远行的艰辛,感悟革命先烈艰辛的成长历程。中午各中队开展野炊活动,学生在农家灶台上煮饭、备菜、烹饪,体验生活,品尝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一粥一饭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且体会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默默付出。学校还定期举办珍惜劳动成果比赛,同学们讲的《劳动使我快乐》《我劳动、我成长》等故事包含着学生热爱劳动成果的深厚感情。二是班级活动。班级是学生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拟定班级计划、记载班级日志,编辑班级黑板报,手抄报等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治、自主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4.4、寓劳动教育于社会之中。人是社会的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颜元曾说:“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因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参观了农民伯伯种收小麦、稻谷的忙碌情景;了解播种管理、收割的全部过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知道农民为使粮食丰收所付出的劳动代价,也目睹了农民忘我劳动,感受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并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参加农忙抢收抢种,帮助父母,有困难的孤老人,这样不仅使学生树立了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了为社会服务的劳动热情。 5、重视家庭劳动教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出现了异化,这其中的变化,做父母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完全经不起风吹雨打、烈日曝晒,它只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父母们忽视了孩子不可能永远在“温室”里生存的事实。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讲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曾让兢兢业业为中国革命谋发展的人睡不着觉。孩子心理强不强,动手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精神面貌与命运。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热爱劳动,长大为人民立功劳的信心与决心,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与传承。三、小结: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领和指导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打开新的思维,跟上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走入普通的课堂,则可以改善传统课堂的单一性,不仅整合了身边可用的自然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的课堂换发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培养更多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添砖加瓦,认真落实劳动教育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劳动教育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五一劳动——拍摄者何言鑫妈妈五一劳动——拍摄者张嘉文爸爸五一劳动——拍摄者范晴萱爸爸五一劳动——拍摄者殷妙函妈妈图片为五一劳动节,家长反馈的“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图片。孩子们通过此次实践作业,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劳动意识。【参考文献】[1]姜宗慧.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J].中国科技纵横,2012(4).[2]李运定.落实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劳动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4).[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