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_第1页
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_第2页
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_第3页
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_第4页
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新乡村建设实践与反思第一页,共49页。本次报告包括:

新乡村建设的渊源与背景学院概况及各部分工作基本经验及总结反思新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第二页,共49页。历史脉络中的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他教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

——陶行知第三页,共49页。我们有两个发现,那是真正的革命。其一是我们学会了评价农民。多少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农民从未受过教育,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我们发现农民所缺少的不是头脑,而是机会。我们的另外一个发现同样令人吃惊,那就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知识分子的无知,并且受到了我们自己农民的教育。

晏阳初骑驴下乡

第四页,共49页。

组织乡村,

乡村建设的第一要事;

由农业引发工业,

乡村建设的路向;

教育与合作,

乡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知识分子与农民,

乡村建设的两大“主动力”;

社会主义:

乡村建设的理想社会!

梁漱溟先生第五页,共49页。

圣雄甘地

我完全赞同这个主张,即开发某个国家的原材料,忽视更强大的人力潜能的任何计划都是畸形的,绝对不可能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厂文明的基础上,但它可在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乡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第六页,共49页。

评论与回应

“不是救济,而是发扬”“改良”还是“革命”?现在呢?第七页,共49页。历史乡建的现实启示

从现实和实践入手,对主流发展思路和习以为常的概念(如工业化、教育、知识分子等)进行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实践。采用综合、系统的认识方法和推进方式,同时将培训、试验、研究紧密结合。坚持“教育”和“组织”为两条基本主线。第八页,共49页。

乡村建设

----“三农”现实的影子失衡中国与大国小农农村三要素的外移双重过剩条件下的恶性循环第九页,共49页。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是预言,还是身边正在发展的现实?第十页,共49页。当前一些农村发展思路的现实困境

为什么实现了民主选举仍然不一定是民主治理?为什么组织起来仍然没有力量?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组织化、自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贾西津2005)对于一个其社会资本正在快速衰竭而其命运不管有没有选举都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分裂社区来说,由外界倡导的直接选举不是灵丹妙药。……一旦人们对本地的资源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控制,他们就会发展出他们自己形式的民主制度和程序。(戴尔·文2005)第十一页,共49页。

杨云标:“上访、维权斗争是成功的,但是它没有成效。我们获得了批复、胜诉,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每个上访者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并没有获得快乐的生活。”第十二页,共49页。

从“三农”问题到“乡村建设”

谁的选择?政府?第十三页,共49页。知识分子?

第十四页,共49页。

农民?

第十五页,共49页。学院简介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公益事业,实行“劳动者免费就学”。秉持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先辈的平民教育理想与乡村建设精神,继往开来、立足基层,通过研究实践国内外及历史上各种乡村建设思想,培养具有奉献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各种乡村建设综合人才,推广更多乡村建设和农村综合发展实践经验。第十六页,共49页。(一)教学培养与基地建设针对农民带头人和乡村工作者开展培训。第十七页,共49页。支持鼓励学员返乡后在家乡

开展乡村建设实践工作第十八页,共49页。收集整理各地乡村建设实践经验并开发各种农民培训课程。第十九页,共49页。做中学/以农民教育农民/在合作中学会合作第二十页,共49页。(二)试验区建设以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为主线并全程观察记录

第二十一页,共49页。

通过形成载体进而提高参与意识(以合作社卖农药为例)

提升社区凝聚力和整合能力

第二十二页,共49页。

减负与增收

第二十三页,共49页。探索适合农民接受特点的教育(学习小组、《田间地头》)、挖掘本土人才

第二十四页,共49页。寓教于乐老树绽新梅但闻锣鼓铿锵秧歌婉转小民筹大计喜看翟城冬暖乡建春来第二十五页,共49页。(三)生态建筑的研究与推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本土的环保建筑材料;第二十六页,共49页。采用简单工具和建筑施工方法,努力将建筑知识简单化、本地化。第二十七页,共49页。乡村建设,从厕所开始

第二十八页,共49页。(四)永续农业试验

开展各种农业中间技术的研发,探索适合乡村推广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第二十九页,共49页。宣传倡导可持续健康农业,并探索农民合作组织与城市健康消费的对接。第三十页,共49页。“拒绝有毒食品、保护国人健康;城市文明消费、农村和谐小康。”

第三十一页,共49页。(五)研究“一是为问题而研究,二是为实施而研究,三是为训练(而研究)。”(晏阳初)第三十二页,共49页。为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实践和推广提供资料储备与理论基础。第三十三页,共49页。(六)建立平台与公众参与网络“乡建学院的一个特点,不是关门的修道院,而是开门的全社会的研究所”第三十四页,共49页。各部分工作的联系

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永续农业、生态建筑和民间科学为三大思想和技术武器,以研究实验(研究部)为态度,以农民教育和训练人才(培训部)为手段,以表证推广(试验区)为目的,相互连锁,整体推进。第三十五页,共49页。基本经验及总结反思1、行动原则:

人民生计为本(基础/生活层面,从“识字班”到“生态厕所”)

互助合作为纲(公民教育、合作实践、合作文化)

多元文化为根(乡村文化“离村化”与“无根化”,其背后的消费主义。如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第三十六页,共49页。2、以“社区为本”,强调发展的基础

及可持续视角。第三十七页,共49页。3、挖掘和培养乡村内生力量,将各种资源在地化和本土化。第三十八页,共49页。4、引导乡村文化建设,寻找农民自信、自尊的基础(以山西寨子村“没白活”的妇女为例)

以文艺促进参与以参与促进合作以合作促进互助以互助促进发展

第三十九页,共49页。5、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破除以选

举为标志的民主迷信(合作社领导

的“能人”与“好人”)

6、在平衡中寻找一种中间策略与方

法(以“反乡建”的方式实现“乡

建”)第四十页,共49页。新乡村建设的限制与突破

1、乡村不可能孤立存在,乡村建设是在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浩荡洪流中的一种努力思路,其必然存在于上述已经固化的逻辑与情境之中。

(从风靡农村的《老鼠爱大米》到小燕丈夫的故事)第四十一页,共49页。第四十二页,共49页。

所以,我们应该:

1、理解自己所面的困境

2、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存在

3、讲究新的方式、方法第四十三页,共49页。2、乡村建设的土壤?(1)、“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与政府宏观环境的变化

“地方工业化”与“地方政府评价体系”政府拥有“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财政条件

“硬件投入、政策空间、总结推广”

与“软件支撑、民间力量、试点起步”(2)、对问题和限制的共同感受与理解(3)、技术层面为乡建提供改变的可能(技术是中立的,借鉴印度克拉拉邦民众科学运动经验)

第四十四页,共49页。3、农民的需求与我们的努力

(1)、理解其中的错位与张力(真假需求及背后、行为方式与内在逻辑,不浪漫化任何一方)(2)、“农民化”与“互相融合”

第四十五页,共49页。

(3)、乡建工作者的自我反思

A避免“自娱自乐”与“二元对立”。

B警惕教育和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教育本身是上升和“非农化”的,认识基础是抽象的,思维是外在化和“统治者化”的)

C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对待理念的态度和我们应有的心态。

第四十六页,共49页。4、可否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