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爪产业工作汇报_第1页
锁爪产业工作汇报_第2页
锁爪产业工作汇报_第3页
锁爪产业工作汇报_第4页
锁爪产业工作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锁爪产业工作汇报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区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已开发出功率范围满足各类车型需求的电机产品。新能源汽车长里程需求倒逼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技术的提升,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不够,存在散乱现象,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电机比功率、最高转速、电机控制器比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速轴承、耐电晕绝缘材料、数字信号处理器、汽车级功率半导体IGBT以及稀土加工工业技术和产品亟待取得突破。汽车行业竞争壁垒(一)汽车行业市场进入壁垒汽车行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安全具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进入汽车整车厂商或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链体系前须履行严格的资格认证程序:①零部件供应商首先必须建立客户指定的国际认可的第三方质量体系,并在通过第三方的审核认证后才能成为潜在的供应商。②各大整车厂商和一级供应商还实行严格的供应商评审体系,按各自标准对配套零部件供应商在产品技术开发能力、装备水平、生产过程、生产经验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打分,并进行现场制造过程审核。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起供销合作关系。③产品需经过严格的质量先期策划和生产件批准程序,并经过严格的产品装机试验考核。新进入的企业通常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客户的认可,资质认证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较高的进入壁垒。正是因为以上严格的资格认证程序,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一旦确立,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入整车厂的供应体系后,双方一般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新进入的供应商形成了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二)汽车行业资金壁垒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行业竞争也较为激烈。一方面,由于整车厂商对上游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供应的及时性、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购建厂房、采购生产及检测设备、维持必要的库存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过程中均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全球汽车工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国内外整车厂商往往占据一定的谈判优势,其信用期限相对较长,这也对零部件供应商造成一定的流动资金压力。因此,行业竞争者若不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很难获得整车厂商认可。(三)汽车行业研发能力壁垒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每一款新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这就对整车厂商新车型的设计研发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消费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基于整体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步开发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步开发作为整车厂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共同进行产品试验的过程,国外这一合作体系相对较为成熟。由于受到开发实力及技术经验的局限,国内具备与整车厂商实现同步开发的零部件供应商仅有少数。但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而言,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尽可能多的参与整车开发环节,否则将可能逐渐远离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是否有能力支撑与整车厂同步开发以及能否顺应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成为零部件供应商能否进入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新进入者面临的壁垒。(四)汽车行业管理壁垒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更加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原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环节逐步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零部件供应商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向下游供货的持续性。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大、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特点。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与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服务贸易业,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汽车金融等。(一)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汽车行业全球汽车销量维持在高位全球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销量从7,497.15万辆增至9,589.28万辆,2018年起全球汽车销量呈现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全球销量下降至7,877.43万辆,2021年全球销量回升至8,268.48万辆,但仍低于2019年销量水平。2、汽车行业亚洲市场占比高,部分制造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汽车制造活动已经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同时亚洲市场在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8%,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带来机遇。3、汽车行业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技术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各国排放标准不断升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推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正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全球多国及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公布了燃油车禁售或停售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替代趋势十分显著。2021年度全球和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均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增长107.92%和157.57%,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的替代速度加快。(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1、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需求量迅速增加。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0-2021年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分别增至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压力加剧,中国汽车产业逐步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加速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稳增长、调结构的发展主题仍将继续。与全球汽车产销变动趋势一致,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是中国汽车市场20年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年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的影响,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9%和1.8%,而全球汽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5.7%和13.7%,国内汽车产销降幅远低于全球,中国汽车产销占全球比例突破3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3.4%和3.8%,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降局面,产销量占全球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2022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给受到了新冠疫情、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特别是2022年3月中下旬以来吉林、上海等地区新冠疫情的多点暴发,对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造成一定冲击。2022年5月,通过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举措。2022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度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产销量的增长不断扩大国内汽车保有量,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与2020年底相比,增加0.21亿辆,增长7.47%。从长期来看,我国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较低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现有车辆更新换代需求,为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空间。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汽车保有量是影响汽车销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人均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从居民可支配收入角度分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增长,2021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128元,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为47,412元,增长7.1%,农村居民为18,931元,增长9.7%。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汽车拥有量数据来看,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位居全球排名的第17位。而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远超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我国仍处于汽车消费的发展期。随着国内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提高。产量从2015年的37.9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4.5万辆,年复合增长率45.15%;销量从2015年的33.1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48.29%。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全年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局面,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0%。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变革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零部件需求提升,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销售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趋势逐渐明显,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逐年提高,近三年分别为4.68%、5.40%和13.40%,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随着下游汽车整车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总体有明显提高,但与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体现在总成水平,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总成水平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汽车工业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掌握着关键零部件技术和工艺,形成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竞争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产品独立开发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发展较慢,产品以配套为主,多数产品较为低端。在汽车锻造零部件细分领域,我国的锻造类汽车零部件企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锻造企业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技术、装备技术和自动化水平方面。锻造材料作为锻造零部件上游行业,特殊的材料构成和加工工艺往往决定了锻造零部件的性能,材料技术水平高低往往能够影响下游锻造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锻造零部件生产工艺对锻压、热处理、机加工、检测等装备要求较高,装备水平高低是下游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或整车厂审核的重要内容,国内锻造零部件企业相对国外厂商,装备从性能到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高端零部件产品市场仍主要被外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但随着我国锻造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部分企业进入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供应链体系,高端产品市场占比份额也有所提升,如高压共轨等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综合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向国际领先技术水平靠拢。建立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增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能力凝聚行业专业力量打造汽车领域高端智库。面向汽车强国建设对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的需求,联合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力量,官产学研共同参与,联合组建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理事会主要任务包括汽车创新战略高端研究与咨询,开展自下而上的国家汽车创新项目立项方向建议和重大项目评估,促进汽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联合相关国家高端智库,按照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模式,联合推动中国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增强战略研究能力和智库实体化建设,为汽车创新理事会研究决策提供支撑。依托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含智能网联汽车)的持续研究、定期发布和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路线图的国际影响力,借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等国际经验,吸纳国际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打造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交流平台,引领汽车技术和标准走向,提升国际话语权。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亟待形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配套的加氢站在局部区域建成运行。目前燃料电池中高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国内超薄、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阀件领域还处于空白期。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寿命还需要大幅提升,产业链还尚未形成。亟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培育力度。加快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以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导向,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增强应用技术供给,推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产业化技术之间的有效贯通。加快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汽车、信息、通信等领域专业力量,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加快覆盖智驾技术、平台技术、战略标准、产业培育、工程服务、投资基金、国际合作等业务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同时通过业务分工和资本纽带,整合地方资源,逐步推动区域分中心建设。创新中心未来重点研究中国L4级自动驾驶汽车共性技术模块、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系统体系架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研究、汽车人工智能支撑技术、人机交互及共驾基础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数据库及测评技术等七大共性技术,以及高精度地图基础平台、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基础平台、新型智能车载终端基础平台、智能计算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和信息安全平台等五大共性交叉技术产业化支撑服务工程。充分发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依托国联研究院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着力打造汽车动力电池协同攻关、动力电池检验测试评价、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行业共性基础工作组织四大平台。其中,动力电池协同攻关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围绕锂电升级工程,加强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依托优势单位设立分支机构和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焦燃料电池、纯电与插电混合动力系统、整车电控与集成以及新产品形态属性、轻量化等技术领域,布局多学科前沿引领技术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分阶段实现重点领域原创性突破和创新性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转化与升级。创新中心坚持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支持和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及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核心理念,逐步建立以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为核心、行业服务和模式创新为辅助的四大职能体系。为内外资零部件企业营造更加平等的营商环境强调各地区各部门招商引资面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地方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应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