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_第1页
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_第2页
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_第3页
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_第4页
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类原料药专题汇报

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原料药工艺开发、安全环保、国际注册和营销等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市场运营能力。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示范,提升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抗抑郁类药物发展态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在广义上来说是属于精神疾病,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从2005年至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增加了18%以上,2017年,全球有超过2.64亿名抑郁症患者,目前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抑郁病治疗药物是指一组主要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岀症状的精神类疾病的精神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四环类抗抑郁药(TeCA)、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根据南方所数据,2015-2019年抗抑郁类用药规模不断增加,年复合增速为16.91%,至2019年全国抗抑郁类用药规模达到97.1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11.38%。推动重大装备攻关突破面向原料药生产前沿技术领域,引导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院所部署创新链,加快发展核酸反应仪等高端生产装备以及高端膜材料等专用耗材,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提高产业链自主配套水平。加强石化、化工、医药等行业先进技术共享,提升产业融合创新水平。心血管类药物发展态势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包括冠心病(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血压升高)、周围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以及心肌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多发病,目前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0》报告数据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18年,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66%和43.81%。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08-2018年这十年中,心血管疾病中心脏病及高血压患病率大幅增长,其中,2018年心脏病的两周患病率为19.2‰,高血压患病率患病增加至117.7‰。分城市和农村来看,城市地区的两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城市地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而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每5例死亡中就有两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到201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总体处于上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2018年,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2018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22.31人/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75.22人/10万,心血管疾病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增加其对治疗及药物的需求。心血管药物分类众多,主要有抗高血压药物,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力衰竭药物,降血脂、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改善循环以及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等。从药物销量角度来看,心血管药物仅次于抗癌药和降糖药,是药物市场排名第三的治疗领域。在2019年医院端及零售端心血管系统用药产品的排序中,阿托伐他汀钙是医院端的主要用药产品,2019年用药规模为128.96亿元。阿托伐他汀钙片是零售端的主要用药产品,2019年销售规模为21.94亿元。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态势(一)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及增速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医药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IQVIA2022年1月发布的《GlobalMedicineSpendingandUsageTrendsOutlookto2026》显示,2021年全球制药市场收入为14,23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2.34%,较2001年则增长2.6倍。此外,《GlobalMedicineSpendingandUsageTrendsOutlookto2026》指出,2022-2026年全球制药市场收入年均增速将达到2.5%-5.5%,预计2026年全球制药市场收入将达到17,500-17,800亿美元。(二)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特点2021年全球制药市场收入为14,235亿美元,其中美国为5,804亿美元,欧洲(含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2,095亿美元,中国1,694亿美元。此外,根据IQVIA预测,未来由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组成的新兴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制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兴医药市场2022-2026年增速将达到5-8%,显著高于发达市场的增速,2026年医药市场规模则到4,700-5,000亿美元。由于全球人口走向高龄化、新药价格越趋昂贵,使得医疗支出日益沉重,多国政府开始积极鼓励使用仿制药。仿制药仍会成为未来几年医药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仿制药的价格远低于原研药,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原研企业的相对垄断地位就不复存在,仿制药市场的特点是逐步向成本竞争靠拢,此时,控制成本就成为仿制药制药企业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但药品生产依然对原料药的供货质量和供货稳定性有非常高的门槛,具有一定技术储备、环保能力和成本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受益于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对这些原料药企业的需求也有望快速增长。医药行业的主要壁垒(一)医药行业政策壁垒我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其中,针对研发、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也分别制定了具体的行业规范。在研发环节,需严格遵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等相关规定,完成药物研发工作;在生产环节,需取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并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规范;在销售环节,医药流通企业需取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并严格遵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规范。近年来,国家通过推行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等多项医改措施,对医药行业的准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也被正式纳入2019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对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视及愈发严格的要求。此外,若产品进入欧美等国外地区市场,需进一步满足当地的监管要求,一般需通过当地的质量认证并取得产品许可。医药行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政策壁垒。(二)医药行业技术壁垒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通常需要将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加以高度融合与应用,对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制备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新药研发,需经过靶点发现与筛选、药物合成、理化性质及纯度研究、药理学研究、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研究、动物药代动力学等多项临床前试验与多期的临床试验才有望获批,每一个环节都是对药企技术实力的严格考验,因此自主研发能力与产业化能力都是药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进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因此医药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三)医药行业资金壁垒医药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药品从病理药理研究、临床试验、中试生产到产业化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设备等资源,新药研发周期通常超过10年,而最终的投资收益需要顺利获取新药的生产批文,并成功进入市场销售才能逐步实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周期长的特点,要求医药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对新进入者来说具有较大的资金壁垒。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一)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增强、国家对医疗健康行业的鼓励政策等,中国医疗卫生总支出正在稳步增长。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于2019年被正式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正式生效等一系列医药行业监管改革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医药企业与医药研发机构对药物研发的积极性。在全球老龄化和诊疗升级的大背景下,各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持续上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控制是各国共同面临课题。而仿制药具有与原研药相同的药用价值且价格低廉,发展仿制药一方面将有利于政府通过缩减医疗费用的开销来降低财政赤字压力,另一方面将有助于低收入阶层医疗保障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从而缓解潜在的就医困难等问题;因此,提升仿制药使用比例、降低药价成为各国共同的政策选择。(二)医药行业面临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环保政策空前收紧。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陆续出台,针对各类污染物治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2015年,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2016年,国家相继发布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和《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排污许可证、环境环保税等政策的出台,明确了企业生产运营期排污的法律依据。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我国环保监管的新常态,推动相关行业的长期优化。未来,我国环保领域的监管将长期趋严,给医药企业特别是原料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环保成本压力。由于医药行业技术含量较高,属于典型的技术、知识、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高端人才,且技术的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但产出不确定性高,对于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实施技术领先型的经营战略面临巨大的失败风险。因此,相比于欧美大型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不高,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不足,这也直接形成了我国的化学药品市场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市场占比小,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缺乏真正的核心产品的局面,不利于国内医药企业的长远发展。医药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医药行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型行业,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发和生产也必然对相应的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本身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周期长的特点。按照创新程度,化学药品可以分为仿制药和创新药。其中,创新药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对技术的要求最高,且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失败率高等特点,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流制药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创新药技术,具备较强的专利优势和技术优势;而仿制药对技术的要求相对于创新药要低,且具有投资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我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受限于制度、机制、资金、政策、人才等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阶段)总体上以仿制药为主,现阶段正在向创仿结合、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前进。尤其是在2015年我国药政改革后,化药注册分类改革、创新药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一系列创新药领域的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同时随着海归技术人才回流、配套产业完善、资金密集涌入,创新药的研发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进入药物创新发展的加速期。就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来说,其生产需要符合严格的技术标准,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的要求较高。我国的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现有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仿制药(首仿、抢仿)的研究上,虽然我国多数原料药尤其是大宗原料药的生产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以较低成本生产出满足美国FDA要求、欧盟CEP证书标准的产品的能力,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升级顺应原料药技术革新趋势,加快合成生物技术、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