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上)习作例文教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四上)习作例文教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四上)习作例文教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四上)习作例文教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四上)习作例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出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1.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2.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

内容写清楚。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麻雀》《爬天都峰》。相信大家平时肯

定也读了不少写事的文章,从书中认识了许多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

来交流一下对“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认识吧。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四位同学的独特见解吧!

2.课件出示课本“交流平台”的内容。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想一想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以及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读了四位同学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把一

件事情写清楚。第一位同学和第二位同学认为要写清时间、地点、人

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第三位同学认为要合理安排记叙顺

序;第四位同学认为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

用心去想……

三、学习“初试身手”。

1.看图说话。

(1)读一读,找规律。课件出示课本“初试身手”中的第一幅图,引导

学生观察图画。

(2)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口头编写一个完整的故

事。

(4)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编的故事,然后全班交流。

(5)评一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生动,并为其颁发“故事大王”奖状。

(6)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初试身手”中的第二幅图,进行说

话训练。

2.尝试写话。

(1)回忆梳理家人做家务的过程。

(2)在小组内交流家人做家务的过程,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可

以引导学生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3)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点拨。要用上表示动作的词

语。

(4)课件出示语段,师生共同点评、分析。

(5)学生尝试写话,注意用上动词,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四、学习“习作例文”。

(一)《我家的杏熟了》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每年、这一年、从那以

后……)

(2)在这些时间里,杏熟了的时候,作者各写了什么事?

①每年麦收时节,“我”家的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②这一年杏

熟了的时候,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时从树上摔下来了,“我”说看

“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而奶奶却打下杏分给摘杏的孩子们吃;③从

那以后,“我”每年都把熟透了的杏送给乡亲们尝鲜。

2.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又多又好?

(2)邻居小淘淘嘴馋摘杏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奶奶又是怎么

做的?

(3)找出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哪句话说得最好?为

什么?

(4)文中两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读一读。

思考:两个“香甜”各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

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预设:第一句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第二句中的“香

甜”一语双关,既指杏香甜,又指快乐、幸福。

(5)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二)《小木船》

1.相信同学们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你都做过哪些手工?

2.如果你辛辛苦苦做好的手工作品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怎样?

3.让我们来看一下习作例文《小木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

写清楚的,注意批注。

4.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2)同学之间相处,每天都会发生些事情,作者选择了哪件事来写?这

件事与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有什么关系?

(3)选择好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把事情写

清楚、写具体的呢?

(4)如果不写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这两段在文章

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

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

(2)作者选择了“小木船”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

小事,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3)作者首先写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了围绕小木船发生的“我”和陈明之间的一件事,最后写“我”珍藏

着陈明送“我”的小木船。

(4)不写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开头一段点题,引起

读者兴趣——为什么“我”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结尾一段既承接

上文,告诉读者陈明确实跟着爸爸妈妈搬到外地了,又呼应了开头一

段。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体会作文提纲的作用。

小结:刚才同学们围绕这篇课文进行的讨论学习,正是作者在写这篇

文章之前所思考的。作者在考虑成熟后,将它们一一列出,就是作文提

纲。

起因经过结果

按一定顺序写

看听想

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交流平台”中

讲到的写事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可以读懂“初

试身手”中的两幅图,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图意。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

情的经过写清楚。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好一件事。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

总结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课文

中已经给出了参考题目,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

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能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改作文。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运用习作例文中的叙事技巧。

2.交代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万花筒实物。

3.3.向家长征集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或照片。

学生:

1.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自行回答文后的问题。

2.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拟写几个主题,或参考课文给出的题目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传阅万花筒,让学生感受习作主题的内涵。

导语:万花筒是老师小时候很着迷的一种玩具,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它。

(在班级里传阅)请大家说说,你透过万花筒的镜片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五彩缤纷”)是的,从万花筒里我们能欣赏到无数缤纷的“花儿”。

那么,“生活万花筒”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作答)没错,它实际是指生活

多姿多彩、丰富有趣。经常听到有人说,生活是平淡的。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

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亲历的、我们看到的、我们听说的……单说同学们亲

历的就不少,不信请看——

2.出示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中的种种滋味。

预设:教师可先展示照片,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回忆事件的经过,

再播放视频,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知自己丰富而精彩的童年生活。

过渡: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你们天真活泼的记录;童年就像一幅画,画

里有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就像一个梦,梦里有你们丰富的想象和憧憬。看

着照片上你们那多变的表情,听着视频里你们那或好笑,或难受,或让人哭笑不

得的话语,老师真是不得不感叹:你们的生活就像一支支万花筒呀!看,这次习

作的素材不就有了吗?

二、拓展思路,精选素材

1.结合学生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往事。

预设:采用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说清楚主题即可,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按一定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情感相

同、主题相近、事情发生的地点相同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发散思维,拓

展选材范围。

思考:(1)我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2)我是不是也有过同样主题的往事?

(3)在某个地点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

(4)我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写?

2.回顾课文要求,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事。

预设: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强调“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

均可以写。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身边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从电视、报纸上

看到的新闻,可以是同学、朋友、家人、邻居等讲述的奇闻,还可以是自己目睹

的发生别人身上的事。这些事或是在心灵上触动了自己,或是在情感上打动了自

己,或是具有传奇色彩。

3.出示参考题目,确定写作主题。

预设:出示课文中给出的参考题目,如果学生与某些题目产生共鸣,则可以

直接选择该内容作为写作对象;如果学生有别的难忘的事,也可以自拟题目。

三、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过渡:这次作文写什么,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可是怎么把这件事情清

楚地写出来,并且能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了。不如我们

先去看看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写的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思考:(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例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爬天都峰的起因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太高“我”

有点胆怯;经过是遇到一位同样来爬山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汲取力

量;结果是“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并合照留念。

(2)课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对“我”和陈明产生矛盾的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和结果,作者都做了清晰的介绍,尤其是将友谊破裂的过程完整细致地记录

了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这次矛盾持续的时间虽然长,但那属于矛盾产生后的

无变化阶段,因此可用“转眼几个月”将时间快速拉进,直接进行后面情节的描述,

这样写既不影响情节的推进,又能让文章更简洁。

3.再读例文,教师指导并归纳写作技巧。

过渡:这两篇文章的小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写得都非

常精彩。那么,他们是怎么把文章写得让人觉得生动又真实的呢?请大家再读一

读,品一品,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爬天都峰》主要写了“我”对天都峰的畏惧心理和爬上天都峰后大家

的表现,借此点明文章主旨。《小木船》的重点是“争吵”和“和好”两个片段,即

第3、4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详细,先写拿小木船“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不料

失手摔坏了;再写陈明哭,“我”争辩,却不小心把小木船踩得更碎,二人的友谊

就此破裂;然后写陈明搬走前向“我”道歉并赠送“我”新的小木船,二人和好,情

节写得十分曲折动人。

(2)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明确:《爬天都峰》一文采用了顺叙的手法,交代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全

过程,最后点明文章主旨,对文章进行升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

描写,此外还进行了恰当的心理、外貌、神态描写,将事情写得生动有趣。《小

木船》一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借由“小木船”引发回忆,然后叙述事情的经过。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

在记叙一件事情时,应当选择一定的记叙顺序,再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写清楚,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等进行刻画,做

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四、确定顺序,完成初稿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这次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有了一定的

认识了吧?材料有了,方法有了,还等什么?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叙写你们记忆

里那件印象深刻的事吧!

1.学生互相交流,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提示: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自己要写的

事。讨论作文中应该重点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或不写,重点内容应该从哪

些方面进行刻画,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

安排……重点交流这件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内容。

2.根据讨论结果,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列提纲时,可以标注写作重点、写作技巧、应该交代的内容,防止在

写作过程中疏忽大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明确,印象深刻的地方要醒

目标注。

3.练习草稿。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写作提纲,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

形成作文。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交代清楚;(2)叙述的顺

序有没有条理;(3)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

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点,哪些地方可以简写或删去。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叙事过程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描写生

动,情感真挚;(4)标题、开头、结尾夺人眼球。

【优秀习作范文】

避暑记

去年夏天,天气酷热难耐,我和妹妹待在家里,倍感无聊。

一天,妈妈出门买菜去了,我们按妈妈的吩咐乖乖地看电视,可是电视节目

一点儿也不精彩。“实在太热了!”我喊道。①妹妹说:“我们吃西瓜吧!”于

是,我们打开冰箱拿西瓜。当我触到冰冰的西瓜时,忽然想道:冰箱里凉凉的,

不正是一个很好的“避暑胜地”吗?②我高兴地叫起来:“我们到冰箱里去避暑

吧!”妹妹一听,也兴奋地跳了起来。

我们把冰箱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放在地上,取出隔板,我抱着妹妹钻进了冰

箱,哇,太舒服了!凉飕(sōu)飕的,身上的暑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我

们在里面嘻嘻地笑着、闹着,开心极了。过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但我们没

在意,继续闹着。渐渐地,寒气越发逼人,仿佛寒冬腊月似的。③

“姐姐,快出去吧!好冷呀!”妹妹叫道。我刚想打开冰箱门,门却自动开

了,一张疑惑的脸出现在我们面前。哎呀,是妈妈!原来妈妈回来后看到满地的

东西,觉得莫名其妙,便打开冰箱看个究竟。妈妈惊奇地看着冰箱里的我们,急

忙把我们拉了出来,气得脸都红了。她厉声问我:“为什么要钻到冰箱里?”我

结结巴巴地回答:“实在太热了,所以我们就想在冰箱里……避暑。”妈妈听了

张大了嘴,又生气又觉得好笑,过了半晌才说道:“以后别犯傻了,人待在冰箱

里是很危险的,曾经有个小孩捉迷藏躲在冰箱里,结果被冻伤了。”我和妹妹吓

得脸都白了。④

不知今年夏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不过,有一点得记住,那就是千万别

玩危险的游戏!⑤

句段赏析

①开篇点明酷热难耐的天气和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下文做铺垫。

②西瓜的“冰”给了“我”一个灵感,冰箱里确实很凉快。

③由“爽”到“寒”,写出了在冰箱避暑的感觉变化。

④作者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充分展现了“我”的天真稚气和妈妈的惊奇、哭笑

不得。

⑤提出建议,深化了中心。

总评:小作者生动地记述了“我”和妹妹突发奇想,在冰箱中避暑的趣事,故

事取材新颖,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充分表现了“我”的天真

稚气。文中的语言、神态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使其形象生动鲜活。收

玉米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忙碌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十一”

假期,正是农活最忙的时候,姥爷给妈妈打电话,说玉米已经熟透了,要掰玉米

了。①

我们来到了姥爷家所在的小村子,看见家家户户都正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剥

玉米,有的晾玉米,有的收稻子,还有的摘水果……到处是收获的繁忙景象。②

姥爷带我们来到田地里,只见满地的玉米棒像调皮的娃娃,乐呵呵地咧开嘴

巴,露出满嘴金黄的牙齿冲我们傻笑。③但看着这些瘦高的玉米秆上结着一个个

粗大壮实的玉米棒,把玉米秆都给压弯了,我又于心不忍。不行,不能让玉米这

么欺负玉米秆,我要充当“护秆使者”,把玉米一个个都掰掉!说干就干,我挽

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可是没多久,我就碰到了难题:一个个粒大饱满的玉米

好像粘在玉米秆上一样,怎么掰也掰不掉。无奈,我揪住它的叶子,喊着口号:

“一、二、三!”终于掰下来了,但我总感觉右手中指好痛,原来裂了个口子。

④没事儿,这点儿伤不算什么,我继续掰着,刚掰下几个,就发现伤口流血了。

因为当时没有纸,我就用叶子胡乱地擦了擦,心想:姥姥、姥爷年年掰玉米,手

上、身上的口子要比我多得多,他们那么大年纪了,都不嫌疼,我怕什么!⑤于

是,又动手掰了起来。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两行玉米终于被消灭了。看着掰下的

成堆的玉米,我开心地笑了。

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这次劳动虽然累,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有了收获,

再累也没关系!⑥

句段赏析

①开篇点题,并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②描绘村庄热闹忙碌的场景。③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玉米成熟的样子生动地

展现出来。

④描写“我”掰玉米的不易。

⑤心理活动,联想到姥姥、姥爷的吃苦耐劳,为自己打气。

⑥总结全文,抒发内心感受。

总评:这篇文章选取“收玉米”这一情节进行描写叙述,内容完整、充实。整

篇文章用明快的语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自己掰玉米的经过,表达了自己

收获劳动成果后的喜悦心情。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六、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总结:生活像一支万花筒,里面充满了稀奇古怪的事儿;生活也像一个调味

盒,里面充满了酸甜苦辣咸。生活中有笑也有泪,有苦也有甜,希望大家能把这

些事儿一一记录下来,让它们成为我们回忆之海里的颗颗珍珠,成为回忆天空里

的点点星光。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和天山的美丽景色,从中受到

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

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和天山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

陶。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颐和园和天山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课下同学们都通过资料了解了“颐和园”这个世界著名的皇家

园林,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课题:颐和园。齐读课题。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

3.这两篇习作例文是游记,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启

发和帮助。

二、学习《颐和园》。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颐和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通过预习课文,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公园?

(指名回答)

2.文中哪一句话能体现作者对颐和园的印象?(第一句)

像这样写总体印象的句子,作者总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齐读: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3.教师:既然是游记,作者一定会告诉你游览参观的顺序,你看——

课件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像这样告诉你走的顺序、走的线路,就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再读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

下来。

课件出示: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第2自然段

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

底。(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清晰)

教师:作者就是通过这四个过渡句去点明游览的景点,这种写作方法

值得我们学习。

4.过渡:就这样跟着作者走了一遍,结束文章,可以吗?

(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

具体而生动地描绘景点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

这也是同学们觉得最困难的地方。那我们今天就主要解决这个问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

5.下面就让我带你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一个景点、一个景点

细细地游览。

(二)学习“长廊”。

1.进了大门,绕过大殿,我们就来到了颐和园的第一站——长廊。

第一句话中很平常的字眼,却很关键(有名)。

2.长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长廊之最”,还申报了吉尼斯世

界纪录,猜猜看,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_______的廊”。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书中找依据。

3.“最长的廊”: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

(1)七百多米大约绕操场三四圈,这么长堪称“世界之最”啊,怎么

读才能读出长廊的长?

(2)指导朗读:重音强调,拖长音强调。

(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廊的长?

(列数字的方法)

4.“画最多的长廊”。

课件出示: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1)这句话中最让你感到震撼的是什么?(几千幅,还是列数字)

这句话也就是说,几千幅画——(都不一样),每一幅画——(都不

一样)。

(2)(课件出示画面)各色各样、五彩缤纷的画,有多少幅?老师

查过最权威的资料,横槛上的画竟有一万四千多幅呢!

(3)指导朗读:把你的感叹读出来(再读)。

5.“最美的长廊”。(这一种花……那一种花……)数不清的花,看不

完的花,竞相开放的花,的确美不胜收。

6.小结:长廊看似平常,却用它的长、它的画表现了世界独一无二的

美,它是世界之最,也构成了颐和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1.教师: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这时候观察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大家来告诉我,你们看见

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1)对比读:

指名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

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2)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

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

(3)小结:你看,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

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

心情,多有意思啊!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那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再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颜色变化:一座八角宝塔形(蓝)的三层建筑(红)

耸立在半山腰(绿)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黄)。那就是佛香

阁(黑)。

(1)指导朗读。

(2)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

观,佛香阁——金碧辉煌。(板书:高、美)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

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四)学习“昆明湖”。

1.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我们终于登上

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观察的位置又发生了改变,以

这时的视角又能望见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1)教师范读课文第4自然段。

(2)听完以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生)。

2.课件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

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名读)

(1)课件出示昆明湖的图片,结合图片再次读句子。

(2)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指名

回答)

教师:是呀!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

(3)假如此时你就坐在画舫里、游船里,你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指导朗读。

(4)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

的幻想?(比喻)

3.教师: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

第5自然段。

(1)课文是抓住昆明湖的哪些景点来写的?

(2)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在小组内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

也可以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些景点。

(3)指名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4)教师:通过他的介绍,你感受到他主要是抓住哪几个景点去介

绍的?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①教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它写出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

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

是相同的。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②教师:这么多的狮子,你能想象出它们的姿态吗?

出示小练笔: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它们有的

(),有的(),有的()……这么多的

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③点评学生的小练笔。

4.教师:现在让我们再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些美景。(课件出示图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清朝乾隆皇帝有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

风月属昆明。”你对本文介绍的颐和园有什么感受?(指名谈感受)

(五)小结游记的特点。

教师:欣赏颐和园美景的同时,我们从这篇游记中学到了什么写作方

法?你觉得对你今后写游记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作者游览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园林颐

和园,下面我们就一起再到西部,跟随《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走

进新疆的天山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3.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天山,教师结合课件适时补充。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

尔吉斯斯坦,全长约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

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43.8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

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

名叫“天池”的湖泊,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

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

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4.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

《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明确学习任务:下面我们就来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作者是按怎样的顺

序写天山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二)自读全文,理清游览顺序。

1.学生根据任务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2)指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

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鱼群等美景。

②描写方法——

课件出示: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

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b.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

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

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

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

的“白莲”。)

(3)第3自然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一自然段抓住了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

②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来衬托它的幽静。

以林间“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

密。

(4)朗读第4自然段。

①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学生用笔在书本

上做出标记)

②学生交流,教师演示。

“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

空的彩虹那么绚丽夺目”——绘其艳;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夸其

高。

(三)总结全文,归纳写作特点。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

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

繁而不杂。课文主要是由山外到山里,由高处到低处。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

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

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

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

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课文整合。

1.教师: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也明白了每篇课文的叙述和描写的顺

序。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1)这两篇课文的描写顺序有什么不同?

(2)从这两篇游记中,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

3.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

公园一角、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

用合理的顺序和借景抒情。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引导

学生掌握两篇课文的描写顺序和写作方法。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节奏较快,个别学生跟不

上,不能积极参与,发言较少。

教学建议: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激励性语言,根据课堂上出现的

学情,采取恰当的语言进行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与习作(人教部编

版)

习作例文与习作

活动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

情的经过写清楚。课本上给出了两篇习作例文(包括旁批和文后的思考题),旨

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写好一件事。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

总结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习作教学。课文

中已经给出了参考题目,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指导,然后拓展学生的选

材范围,争取让他们的作文素材更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习作例文的写作技巧,回答文后的问题。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能参考他人的意见修改作文。

重点难点:

1.学习并运用习作例文中的叙事技巧。

2.交代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4.万花筒实物。

5.3.向家长征集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或照片。

学生:

1.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自行回答文后的问题。

2.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拟写几个主题,或参考课文给出的题目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传阅万花筒,让学生感受习作主题的内涵。

导语:万花筒是老师小时候很着迷的一种玩具,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它。

(在班级里传阅)请大家说说,你透过万花筒的镜片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回答“五彩缤纷”)是的,从万花筒里我们能欣赏到无数缤纷的“花儿”。

那么,“生活万花筒”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作答)没错,它实际是指生活

多姿多彩、丰富有趣。经常听到有人说,生活是平淡的。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

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亲历的、我们看到的、我们听说的……单说同学们亲

历的就不少,不信请看——

2.出示学生生活中有趣的视频和照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中的种种滋味。

预设:教师可先展示照片,引导学生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回忆事件的经过,

再播放视频,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知自己丰富而精彩的童年生活。

过渡: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你们天真活泼的记录;童年就像一幅画,画

里有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童年就像一个梦,梦里有你们丰富的想象和憧憬。看

着照片上你们那多变的表情,听着视频里你们那或好笑,或难受,或让人哭笑不

得的话语,老师真是不得不感叹:你们的生活就像一支支万花筒呀!看,这次习

作的素材不就有了吗?

二、拓展思路,精选素材

1.结合学生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往事。

预设:采用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说清楚主题即可,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内容按一定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情感相

同、主题相近、事情发生的地点相同等,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思考,发散思维,拓

展选材范围。

思考:(1)我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

(2)我是不是也有过同样主题的往事?

(3)在某个地点我有没有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

(4)我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写?

2.回顾课文要求,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事。

预设: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强调“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

均可以写。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身边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是从电视、报纸上

看到的新闻,可以是同学、朋友、家人、邻居等讲述的奇闻,还可以是自己目睹

的发生别人身上的事。这些事或是在心灵上触动了自己,或是在情感上打动了自

己,或是具有传奇色彩。

3.出示参考题目,确定写作主题。

预设:出示课文中给出的参考题目,如果学生与某些题目产生共鸣,则可以

直接选择该内容作为写作对象;如果学生有别的难忘的事,也可以自拟题目。

三、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过渡:这次作文写什么,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数了。可是怎么把这件事情清

楚地写出来,并且能打动人呢?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了。不如我们

先去看看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写的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结合旁批,分组讨论。

思考:(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

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例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爬天都峰的起因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太高“我”

有点胆怯;经过是遇到一位同样来爬山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汲取力

量;结果是“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并合照留念。

(2)课文把事情写得很清楚。对“我”和陈明产生矛盾的时间、地点、起因、

经过和结果,作者都做了清晰的介绍,尤其是将友谊破裂的过程完整细致地记录

了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这次矛盾持续的时间虽然长,但那属于矛盾产生后的

无变化阶段,因此可用“转眼几个月”将时间快速拉进,直接进行后面情节的描述,

这样写既不影响情节的推进,又能让文章更简洁。

3.再读例文,教师指导并归纳写作技巧。

过渡:这两篇文章的小作者各自记叙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写得都非

常精彩。那么,他们是怎么把文章写得让人觉得生动又真实的呢?请大家再读一

读,品一品,认真体会文章中的精彩之处,好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爬天都峰》主要写了“我”对天都峰的畏惧心理和爬上天都峰后大家

的表现,借此点明文章主旨。《小木船》的重点是“争吵”和“和好”两个片段,即

第3、4自然段。作者写得非常详细,先写拿小木船“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不料

失手摔坏了;再写陈明哭,“我”争辩,却不小心把小木船踩得更碎,二人的友谊

就此破裂;然后写陈明搬走前向“我”道歉并赠送“我”新的小木船,二人和好,情

节写得十分曲折动人。

(2)总结归纳写作技巧。

明确:《爬天都峰》一文采用了顺叙的手法,交代了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全

过程,最后点明文章主旨,对文章进行升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

描写,此外还进行了恰当的心理、外貌、神态描写,将事情写得生动有趣。《小

木船》一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借由“小木船”引发回忆,然后叙述事情的经过。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

在记叙一件事情时,应当选择一定的记叙顺序,再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写清楚,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神态等进行刻画,做

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四、确定顺序,完成初稿

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这次习作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应该有了一定的

认识了吧?材料有了,方法有了,还等什么?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叙写你们记忆

里那件印象深刻的事吧!

1.学生互相交流,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

提示: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自己要写的

事。讨论作文中应该重点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略写或不写,重点内容应该从哪

些方面进行刻画,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

安排……重点交流这件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这是本次习作的核心内容。

2.根据讨论结果,列出写作提纲。

提示:列提纲时,可以标注写作重点、写作技巧、应该交代的内容,防止在

写作过程中疏忽大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明确,印象深刻的地方要醒

目标注。

3.练习草稿。根据交流的内容和写作提纲,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记录下来,

形成作文。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1)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交代清楚;(2)叙述的顺

序有没有条理;(3)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

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点,哪些地方可以简写或删去。

3.小组间交流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点评重点:(1)叙事过程完整;(2)内容具体,重点突出;(3)描写生

动,情感真挚;(4)标题、开头、结尾夺人眼球。

【优秀习作范文】

避暑记

去年夏天,天气酷热难耐,我和妹妹待在家里,倍感无聊。

一天,妈妈出门买菜去了,我们按妈妈的吩咐乖乖地看电视,可是电视节目

一点儿也不精彩。“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