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_第1页
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_第2页
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一、背景与目的核桃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是严重危害核桃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水生真菌,属于镰刀菌科。在我国北方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核桃黑斑病在产区发生范围逐渐扩大,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核桃的品质和数量,因此对该病害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引起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的致病菌,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为深入研究核桃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二、材料与方法2.1材料从北京地区核桃树林中采集到病变组织样本,将样本分别置于铝箔袋中,标明采样地点、时间及病势等信息,运回实验室,先在表面擦洗去除细菌和真菌后,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划取样本,接种于PDA、V8和水培培养基上。2.2方法2.2.1致病性测定采用组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将培养良好的菌丝切碎,接种在核桃嫩叶片表面,每个处理重复3次。对照组插入与核桃剥壳劈开的切口处。接种后所有植株置于恒温恒湿条件下,24小时后拍摄叶片照片,并观察叶片是否出现黑斑。2.2.2分离与鉴定将采集到的病变组织切割成小片,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观察和记录菌落性状,筛选出单菌落进行传代培养。根据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记录菌丝、分生孢子和菌落特征。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2.2.3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进行测序,使用BLAST(NCBI)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对,选择最优的25个序列进行群体进化分析。三、结果3.1致病性测定通过组织接种法验证,将筛选出的十个真菌菌株重新与核桃进行接种,其中7个真菌菌株引起了核桃叶片出现片状黑斑,黑斑病情程度各异;而另外3个纯菌株和空白对照均未引起核桃叶片出现黑斑(如图1)。3.2.分离与鉴定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到10个真菌菌株,实验室培养出菌落规则、菌株表面滑润,分生孢子成串状或分离排列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鉴定得到了致病菌株为水生菌属Byssochlamysscribula。3.3.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落使用测序技术对16SrDNA序列进行测定,得到一个约1500bp的DNA序列,BLAST检索发现该序列高度同源于水生菌属Byssochlamysscribula中的一个亚种。进一步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与该种的同源性达到99.7%以上,因此确认为水生菌属Byssochlamysscribula。四、讨论核桃黑斑病的有效防治需要深入研究其病原菌,并探究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本研究从北京地区采集到核桃黑斑病样本,通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最终鉴定出致病菌为水生菌属Byssochlamysscribula,证明其为核桃黑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其同源性极高,已在国外相关文献中报道该病原菌的序列,因此可以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推断其物种和种间关系,为探究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机理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五、结论经过对北京地区核桃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证明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