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_第1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_第2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_第3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_第4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七篇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阅历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预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叙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竞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伴侣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会有什么感觉?

3、观看发觉:鞋底的隐秘

引导幼儿观看自己的鞋子,发觉鞋底的隐秘: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

请小伴侣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伴侣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老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就不那么滑了。

(2)沟通故事的因果

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简单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特别稳又简单刹车?

3、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爱的花纹。

三、情感训练:

把自己设计得美丽鞋底送给你最喜爱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剧烈的仿照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识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转变物体的大小,进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意幼儿参加劳动的愿望。我还关心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育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力量。

活动目标:

1、熟悉一些常见工具,培育初步的自我爱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转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情愿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预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熟悉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很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伴侣把他们找出来告知大家,好吗?

2、猜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依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试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试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简单“变”。

有的幼儿始终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平安训练。

4、师幼共同探讨

(1)争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关心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争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锐利的一面”,提示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看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知幼儿老师供应的刀是平安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急,不能玩。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玩石头

一、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玩石头的嬉戏,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通过找、看、摸、闻、滚等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3、通过石头嬉戏,发觉生活中的事物有这么多好玩的玩法,从而对四周事物产生探究的爱好。

二、活动预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开关不一、品种不一)的洁净石头若干;石头照片;欢快的音乐。

三、活动过程:

1、猜石头

师:我的这个口袋里藏着一个好东西会是什么呢?(幼儿看一看、猜一猜)让幼儿一起数一、二、三,老师出示口袋中的东西。

师: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原来是石头宝宝来我们这里做客了。

2、找石头

师:今日还来了很多的石头宝宝看看它们会藏在哪里呢?(老师出示照片,请幼儿找石头)幼儿找石头,请幼儿将照片中有石头的选出来贴到旁边空白的地方。老师与幼儿一起观看图中的石头,并讲解部分较典型的石头照片如:大大的、高高的、小小的等等,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师:我来问问石头宝宝,找出来或者没找完

师:老师这里还有另外的一些石头宝宝,看看它们又都藏在哪里,变成什么样了?老师出示另外一些照片:石桥、石狮、石桌椅、石房、台阶等等。幼儿看照片自由讲讲。

3、玩石头

师:小石头还带来了一个大礼包呢,猜猜看看是什么呀?

幼:是石头宝宝。

师:我来看看是不是石头宝宝?(老师稍稍打开看一看)真的是石头宝宝,它们还在睡觉呢,我们一起把它们叫醒好吗?(师幼一起叫石头宝宝宝起床,先轻一点渐渐地加大声音)石头宝宝醒了我们一起跟石头宝宝打个招呼吧!

师幼:石头宝宝你们好!

师:这么多的石头宝宝,它们有的躺在草丛里,有的躺在小桥上,它们都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走了许多的路都累了,出汗了,身上还有许多的灰尘,好脏啊,我们来给它们洗个澡好吗?

幼:好。

挑石头。谁坐得最好请谁先来挑。

洗石头。幼儿拿好石头一起边听音乐边徒手洗石头。

玩石头。幼儿相互观看争论并且玩石头。

取名字。

师:我们小伴侣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石头宝宝也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来给石头宝宝取个名字好吗?

老师出示一个石头宝宝,请幼儿观看后给石头宝宝取名字。可依据它的外形、颜色、质地、手感等。

幼儿给自己的石头宝宝取名字。师:这里还有很多的石头宝宝,请你们再来找一位一起到外面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在看看、讲讲、想想中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2、力量目标:能用语言或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情感目标:情愿探究大自然的神秘,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水的爱好。

活动预备:

1、阅历预备:对水蒸气、下雨、下雪、结冰的自然现象有肯定的了解。

2、物质预备: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及和故事内容相符的课件;小水滴宝宝图片;白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水的变化过程。

难点是能够画出并说出水滴的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爱好。

老师出示小水滴宝宝图片,提问:"看,这是谁呀?""十一长假的时候,许多小伴侣都和爸爸妈妈去旅行了,小水滴宝宝也要出去旅行了,你们猜猜它会到哪儿去呢?"

二、播放课件,通过课件和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1、观赏课件,幼儿初步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1)、幼儿观赏第一段课件,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水滴变成了是什么?它怎么变成水蒸气的?"

(2)、幼儿观赏其次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跟着云妈妈飘呀飘,一阵风吹来,它变成了什么?落到北极后它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观赏第三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变成云后飘到了哪里?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北极?"

(4)、幼儿观赏第四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落到北极变成了什么?"

(5)、幼儿观赏第五段课件,师提问:"小水滴旅行完回到了哪里?对妈妈说了什么?"

2、幼儿仔细听故事,进一步感受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1)、幼儿连续观赏课件,老师生动的叙述故事。

(2)幼儿争论:"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有几次变化,分别变成了什么?":小水滴一共变了三次,分别变成了云(水蒸气)、雨、雪。它多像一个奇妙的魔术师呀!

三、幼儿相互讲讲故事。

四、小水滴想把它这次旅行的过程画下来,小伴侣们情愿帮帮它吗?

1、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把小水滴的旅行过程画下来。

2、展现作品,并简洁介绍。

3、老师幼儿作品。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

2、知道抽丝的简洁步骤,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探究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活动预备

1、为每个小组预备:一个蚕茧,一杯热水,小苏打,小竹条,几种绕丝的工具:纸筒、缠线板等。

2、有关养蚕学问、抽丝录像、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3、丝巾一条,几种绕丝的工具。

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蚕丝的作用

1、出示丝巾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说说这条“丝巾”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儿猜想)

2、老师

这条丝巾是这种叫蚕丝的材料纺织而成的(出示蚕丝)

蚕丝是一种优质的纺织原料。

3、蚕丝还可以做什么呢?

(1)幼儿猜想后观看真丝织物图片

(2)幼儿再次回答:蚕丝可以做领带、衣服、被子等。

二、沟通争论蚕丝的来历

1、谁知道蚕丝怎么来的?

幼儿回忆已有熟悉:蚕丝是蚕吐出来的。(蚕茧只是蚕蛹的爱护体)

2、观看有关养蚕图片

3、老师

三、抽丝活动

1、观看录像,初步了解抽丝方法

(1)想一想人们是怎么把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呢?

(幼儿猜想抽丝的方法并实践)

(2)小伴侣讲了很多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方法,蚕茧毕竟是怎么变成我们所需要的蚕丝的呢?(观看录像)

(3)请幼儿说出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详细方法。

老师:

蚕丝从蚕茧内抽出来的详细方法,

摘乱丝——制溶液——浸泡——挑丝头——抽丝。

我们把对蚕茧进行处理变成丝这个过程就是抽丝的过程。

2、指导幼儿抽丝

师:今日,我们就一起当一回抽丝工人,我们来抽丝。

详细方法: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学习每个环节的详细操作方法。

(1)摘乱丝(看录像)

提问:现在谁来做个小老师,向大家介绍怎样摘乱丝?

(个别幼儿操作)。

(2)制溶液:是将小苏打浸泡在热水里。

这个溶液是小苏打溶液。

这个溶液内小苏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温度凹凸都将影响蚕茧抽丝效果。

由于温度比较高,所以热水就由老师来倒。等会在操作中我们必需要留意平安,别被烫伤了。

(3)浸泡:

让蚕茧浸泡在热水里充分浸泡,为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蚕茧压入水中(出示图片),直到蚕茧表面有一些绒毛消失为止。

浸泡时间也许为1分钟。

(4)挑丝头抽丝:

师:当我们挑丝时发觉有好多条蚕丝一起粘在上,此时,就需要我们把蚕丝进行,并找到丝头。

(5)有什么好的方法?

幼儿自由发表抽丝挑丝头的方法,并作好记录(用表1)

请看蚕丝的录像。

3、幼儿示范抽丝

学会找丝头抽丝了吗?老师这里刚好还有一个浸泡好的蚕茧,谁来试试找出丝头,请幼儿来做。

4、指导缠绕

当我们找到丝头以后,我们要将丝线粘在绕丝的工具接着开头缠绕。

(幼儿说一说自己猜想缠绕工具,并作记录。用表2)

5、幼儿小组抽丝活动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抽丝吧,但老师有一个几个要求:

比一比哪个小组抽的好、抽的长;

宁静操作,当音乐响起活动停止;并在音乐声中材料。

(2)幼儿操作,并做记录,老师指导操作方法。

四、沟通各小组绕丝工具与挑丝的方法,知道几种缠绕工具的好处与坏处。

1、大家都把丝抽了出来了,但是大家缠绕用的工具不一样,请每个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工具,

消失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幼儿争论缘由)调整自己的记录。

2、请每个小组介绍挑丝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并调整记录。

3、老师

我们的抽丝还真得离不开急躁、细致。蚕丝是最长的自然 动物性蛋白纤维,

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一般的蚕茧长度都在1000—3000米之间往往要用许多的时间才能抽完。

古代人们为了解决抽丝时间长的难题,他们制造了各种抽丝机器。

活动延长:

1、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2、相关学问与其他幼儿共同共享。

3、鼓舞幼儿到科学角连续学抽丝的方法,探究抽出好丝的方法。

4、要求家长协作关心幼儿查阅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的有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日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慢慢地,孩子们从关怀温度到关怀今日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进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舞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究天气预报的隐秘。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猎取天气预报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亲密关系。

二、活动预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

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共享阅历

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日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幼儿分组介绍

2、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亲密相关

原来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常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幼儿沟通:

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怀天气预报的

出示暖棚的图片:农夫伯伯为什么这么关怀天气预报?

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3、沟通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

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沟通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觉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日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篇6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运动会

二、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与试验,使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现象,培育幼儿观看的敏锐性。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皮球、橡筋、气球、弹簧、木块、铁片、弹性球、动物标靶、自制弹弓(每人一个)、纸制子弹等。

五、活动过程

拍一拍,捏一捏,感知不同物体的弹性。

幼儿自主选择一个皮球跟着音乐拍球,其中有些皮球是没有气的。

诱导幼儿按一按、捏一捏有气和没有气的皮球,共同找出缘由,知道皮球打了气会弹得高,原来空气也有弹性。

找一找生活中有弹性的物品。

(1)在一大堆物品中找出有弹性的物品(如拉一拉弹簧、橡筋、捏一捏气球、海绵等)。

(2)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有弹性的。如弹簧床、海棉枕头、沙发、床垫、吹气救生圈等。

玩一玩。

(1)橡筋的一端系在中指上,另一端系一只小球,并用同一只手拿着球向下投,用手掌收回小球。

(2)橡筋一端系着中指,然后一只手拿着球向前投,随后收回,重复投掷,可投向目标处。

(3)固定橡筋一端,另一端手拉着小球,拉到肯定的距离时放手,让球反弹回去,超过固定物的高度。

(4)将长橡筋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拍柄上,然后用球拍向上拍打小球,让小球弹上去又拉回来,反复拍打。

做嬉戏。

(1)看谁射中靶。

用力投掷玩一玩中的小球,使橡皮筋拉长,让小球能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