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咨询设计服务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坚持全文强制性规范的核心底线要求,强化质量安全和性能品质保障措施。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发挥技术方法类推荐性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释放创新空间,促进设计大国向设计强国的转变。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工程品质管控作用。深化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并跟踪评估进展情况,建立健全与建筑师负责制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研究起草建筑师负责制有关指导意见、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多类别、多层次的建筑师负责制工作清单,厘清责权利关系,规范执业行为。优化注册建筑师考试内容,强化继续教育中建筑师负责制的有关内容,提升建筑师综合协调能力。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勘察设计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推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支持政策,科学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坚持规范约束、标准引领坚持全文强制性规范的核心底线要求,强化质量安全和性能品质保障措施。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发挥技术方法类推荐性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释放创新空间,促进设计大国向设计强国的转变。(二)坚持品质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坚持把品质作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品质管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工程建设绿色产业链形成和延伸。(三)坚持人才为本、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完善各层级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坚持创新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招投标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勘察设计招投标机制,探索符合勘察设计特点的招标方式。倡导按质择优的评标原则,适度增加技术标权重,鼓励品质竞争,严防恶性低价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实施投标方案未中标经济补偿制度,保护创作积极性。探索评定分离制度,强化发包方自主定标权利和责任。推行专家评审意见公示制度,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智能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汽车产业增速放缓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并持续保持全球汽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地位。2008-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历史高点,分别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冠疫情、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汽车产业逐步进入调整期,导致2019年和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汽车产业逐步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加速由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的重心转移,短期内汽车行业増速放缓会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二)智能制造行业融资困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属于轻资产服务型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以获得满足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所需的资本支持,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资本不足的限制。此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快速发展,均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三)智能制造行业高端人才匮乏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和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均属于高技术密集性行业,并且汽车智能工厂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前沿方向发展,需要机械、电气、自动化、IT等复合型人才来支撑发展,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技术沉淀才能实现,目前行业内高端人才匮乏,人才成长将很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国内同行业企业规模、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较国际知名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显不足。稳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优化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逐步精简企业资质类别、等级。完善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考试制度,推进注册执业管理制度实施,培育壮大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进一步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检查及动态核查,加强对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的监管和核查惩戒力度。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一)我国汽车制造业市场巨大,预计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行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的推行,一批合资汽车生产企业的建立,我国汽车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1992年全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而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2000年全年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向世界汽车强国迈进。虽然我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但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分别为837辆、747辆、695辆、670辆和591辆,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73辆,不仅低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均汽车保有量水平将随之提升,因此未来我国汽车行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汽车产销企稳回升,汽车行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动力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此后受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出现下滑的情况,2020年分别下降至2,522.50万辆和2,531.10万辆。在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平稳并持续恢复的大背景下,2021年虽然汽车行业出现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等不利因素,但全年产销仍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发展动力。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0万辆和2,627.50万辆,相比于2020年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年连续下滑的趋势。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累计达到1,204.61万辆,同比下降6.32%。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496万辆。(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制造业添加了新的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由2016年的51.6万辆和50.7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4.5万辆和35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7.03%和47.34%,2021年更是同比分别增长了159.52%和157.57%。虽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达到265.36万辆和259.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8.46%和117.05%,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的加速,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能源新势力车企快速崛起,一汽、上汽、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传统车企也正在逐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入力度,华为、小米等IT企业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景象。(四)合资车企股比放开,带来国内汽车工厂建设的新局面1994年,我国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设置了外资企业持股比例50%的上限,为中国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赢得了时间,而自2022年1月1日起,这一产业政策红线退出了历史舞台。根据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2018年国家取消了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2020年取消了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起,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经过四年过渡期,中国汽车行业对外资实现全面开放。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开这一重大政策,叠加相关汽车产业政策等,将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大众、宝马、奥迪等知名外资车企均提高了在国内车企的持股比例,并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投资。(五)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将推动行业的需求汽车产销量的背后是汽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汽车作为重要大宗消费商品,一方面受益于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及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也始终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各大车厂积极投产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对智能化生产线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此外,考虑到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节约成本及加快生产效率的需求,传统燃油车厂同样需要加大自动化生产线和绿色工厂等新兴汽车产业技术方面的投入。先进的汽车生产线或汽车工厂通常需要涉及到专业的勘察设计技术、工程设计总包管理能力、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及提供集成解决方案的能力,行业内仅有少数几家资质齐全、项目经验丰富且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够胜任,对于同时具备智能装备制造和工程咨询设计及总承包工程能力的企业来说,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智能制造行业进入壁垒(一)智能制造行业资质壁垒行业智能工厂EPC和咨询设计服务属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我国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行了严格的资质管理,颁布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等一系列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要求从事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的企业需在注册资本、专业技术员和以往设计业绩等方面满足相应的要求,方可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开展相应业务。因此,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是新企业进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重要门槛。(二)智能制造行业经验壁垒行业要求企业对汽车工程工厂、工艺规划、材料及设备等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长期服务于此行业的企业在服务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沿技术的应用有比较敏锐的意识,在行业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相关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构筑了重要壁垒,后发进入者在这些方面与有经验的成熟企业相竞争难度较高。(三)智能制造行业品牌壁垒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成果对工程的质量事关重要,因此客户在选择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品牌良好的企业。拥有众多经典项目业绩的企业在行业内积累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而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而新进入的企业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匹敌,因此企业品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四)智能制造行业技术壁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业建筑,对汽车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和专业化,要求提供商能够及时掌握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要求行业内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对新进入者而言,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五)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壁垒行业是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相当数量的掌握汽车制造工艺、工厂规划设计、装备设计、智能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开展开展业务,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取得客户认可的必要条件。(六)智能制造行业客户资源壁垒客户通常会根据供应商的过往经营业绩、项目经验以及历史合作情况等确定合作对象,这将有利于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企业持续获取业务订单,并且汽车工程部分业务为汽车工厂改造类型的业务,客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原供应商提供服务,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粘性,行业新入者短时间内获得客户认可的难度较大。(七)智能制造行业资金壁垒总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模式,也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企业在开展总承包业务时往往需要向业主方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同时在设备采购以及施工环节还需要垫付资金,对企业的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因此较高的资金要求是新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一)智能制造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快速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和减少资源浪费,对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三项具体目标:一是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二是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二)制造业加速转型有利于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制造业增加值跃居全球第一的同时,还处在世界中低端,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依然显著;二是劳动力人口红利开始逐渐丧失,制造业成本显著提升,过去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智能制造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蕴含万亿级市场空间。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74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9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09%。根据数据显示,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60亿元增长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