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陕西省铜川市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A.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B.宣告民盟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
C.表示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
D.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2.第
20
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党现在面临()
A.执政的考验B.和平演变的考验C.改革开放的考验D.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3.实现共同富裕是()
A.市场经济的要求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4.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的代表是
A.董必武B.杨匏安C.林伯渠D.吴玉章
5.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B.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挥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
C.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D.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议的召开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原因在于
A.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才有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B.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C.实事求是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D.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实事求是
8.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当家作主,其途径是
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B.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C.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D.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10.“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
1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
A.首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尔后形成历史唯物主义
B.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就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C.辩证唯物主义属于自然观范畴中的正确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属于历史观范畴中的正确的哲学
D.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互为前提的
1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最根本的是说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C.把一切工作与方针首先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立足于本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D.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14.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5.“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被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必然导致()
A.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
B.商品价格越来越高
C.商品价值不再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价值规律被彻底否定
16.因果关系是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
A.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B.确定的发展趋势和不确定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C.引起和被引起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D.实现的发展趋势和未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17.面对《红楼梦》,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性、选择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能够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18.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是()。
A.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政治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B.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C.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
D.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19.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新民主主义B.毛泽东思想C.三民主义D.邓小平理论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3.分析题(3题)21.结合材料1、材料2和材料3,说明在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
2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3.下列是有关收入分配差距的材料:
材料1
长沙市企业调查队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这些年来,该市各行业之间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特别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收入明显偏高,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在调查的16个行业中,航空业、烟草制造业、文教、出版业、电力生产业、电信业等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年均工资水平居前位,而煤矿开采业、制造业等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竞争激烈的行业年均工资水平则处于末位。
1999年,长沙行业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为25174.7元,2000年,差距为30711.7元,高低差距比例由6.55:1扩大到6.81:1。
从人均年工资的增幅看,工资高的行业基数大,增长幅度亦大,而工资低的行业基数小,增长幅度亦小,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下降的现象。一些垄断性行业的工资增幅达到了20.2%至31%,而日用电器制造业、煤矿开采业工资却呈降势。
材料2
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中国青年报
材料3
“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内部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评价指数为69分,低于70分的“黄灯”警戒线。城镇居民最高组与最低组之间的收入之比从2002年的5.2:1扩大到2003年的5.4:1。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评分从1980年的80分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72.7,接近“黄灯”警戒线。198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5倍,到2003年该比例扩大到3.2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的评价指数为64分,已接近60分的“红灯”警戒线。1992年贫困农民的收入上限与一般农民之比为1:2.45,2004年扩大到1:4.39。研究组专家据此提出,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收入过低问题,更明确地说是农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
贵州信息港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何种现象?
(2)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实质是什么?
(3)结合材料1~3谈谈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大应采取哪些措施?
四、5.简答题(2题)24.经济基础是如何决定上层建筑的?
25.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
五、3.分析题(0题)26.计算材料2中农业部门所能提供的绝对地租量。
六、单选题(0题)27.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州七号”航天飞船成功飞入太空,首次实现了()。A.载人飞行B.绕月探测C.天地对话D.出舱活动
参考答案
1.ABCD四个选项都是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影响。ABCD选项正确。
2.ABCDA、B、C、D四项都是党正在面临的考验。
3.BC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A项,单纯的市场经济不会导致共同富裕。故正确答案为BCD选项。
4.ACD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的代表是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杨匏安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的代表之一。ACD选项正确。
5.ABCD选项ABCD均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6.BD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BD选项正确。
7.A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AD选项正确。B选项的错误在于,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原因就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C选项的错误在于,实践的观点才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8.BD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A项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BD选项正确。
9.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10.A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题干中的这段话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同时表明了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选项C正确,但与本题无关,选项D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命题。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
11.C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而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进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后者着重研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行系统。
12.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丈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般规律的正确的哲学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即社会领域中的一般规律的正确的哲学理论。二者的产生互为前提,不存在着谁先谁后的时间差。同时也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限定咸自然观领域里的哲学。据此,D为应选项,A、B、C为淘汰项。
13.C
14.B一个完整的认识是对人的一次认识过程而言的,所以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就完成了一次认识过程。
15.A解析:“资本的产品”必然依据资本的意志进行交换,资本的全部使命就在于攫取利润,而在平均利润形成后,它只能获取平均利润,此时,商品必须按照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进行销售,即选项A。但是,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意味着对价值规律的否定:首先,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商品价值仍然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其次,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与生产价格总额是相符的。对于选项B,尽管资本努力攫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是它也不可能完全依据自己的意志肆意提高价格,商品价格要以客观的生产价格为基础,因此,B也是不正确的。
16.C
17.A
18.C解析:从历史观上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它既不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更不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产物,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
19.B
20.D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由统筹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也是由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所决定的。备选项A、B、C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项主要举措。只有备选项D是正确的。
2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差距但不能因收入差距的存在而否定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差距,但不能因收入差距的存在而否定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
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干锤百炼的骨于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经过长征,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干锤百炼的骨于,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23.[答案要点](1)材料1反映了我国一些地区各行业之间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收入明显偏高。材料2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85年起出现拉大现象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2)材料3反映了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城镇下岗、失业工人的低收入扩大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3)要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就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答案要点](1)材料1反映了我国一些地区各行业之间的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而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职工收入明显偏高。材料2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85年起出现拉大现象,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2)材料3反映了城镇内部、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也明显拉大。城镇下岗、失业工人的低收入扩大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农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3)要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就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对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然而,在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同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或消灭而立即变化或消灭的,而是变化或消灭得有快有慢、有早有迟。这是由上层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
25.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这是正确的;但旧唯物主义主张认识是直观的被动的反应是错误的。(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它把主体理解为单纯生物学意义上的、只是反映世界的人而不懂得主体是积极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把客体仅仅理解为认识的对象而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实习生自我鉴定
- 银行安全生产会议
-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范文集合七篇
- 感恩主题演讲稿锦集5篇
- 幼儿园防空防灾安全教育
- 防止金融诈骗讲座
- 学生会成员工作总结
- 2022年大学生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7篇
- 捐资助学倡议书范文汇编10篇
- 黑龙江龙江森工集团招聘笔试题
- 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教案及教学反思
- 《Python Web 企业级项目开发教程(Django 版)》课后答案
- 铜及铜合金物理冶金基础-相图、紫铜
- 智慧酒店无人酒店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 考研英语一新题型历年真题(2005-2012)
- 健身房会籍顾问基础培训资料
- 9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总结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武汉纺织大学
- 【高分复习笔记】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TSGD0012023年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高清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