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必备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考研政治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1.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是
A.资本积累B.资本流通C.资本积聚D.资本集中
2.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面临的新考验主要是()
A.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B.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入建设C.工作环境由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D.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
A.是同我国生产力多层次结构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
B.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所决定的
C.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D.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外,还有
A.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B.党的建设理论
C.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D.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5.
6.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A.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7.有人认为,“整个世界发展过程是一系列突变的积累。”这种观点()
A.否认了量变的必要性B.否认了质变要以量变为前提C.在实践中容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D.容易导致“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
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
A.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
B.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
C.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
D.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9.14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
a.人际关系通过交往表现,又通过交往实现
b.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不同
c.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
d.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
e.人际关系一般是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是一个过程
10.《论持久战》中关于武器作用的观点主要有()
A.武器是战争重要的因素
B.武器不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
C.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D.人心向背与武器优劣共同决定战争胜败
二、1.单项选择题(10题)11.否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二元论D.经验主义
12.女人一旦得到男人的娇宠,不论长相如何都是会变得美丽的。也有句俗话说了: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同时,美丽只与绝对的“我”有关,这一绝对表现为:可爱并不反映美丽,可爱只创造美丽。在此意义上,超越现实经验的虚构和想象成为必要。对于所谓的美丽和可爱只是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这段话的哲学倾向是
A.意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主观的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虚幻的反映C.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D.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没有差别性
13.九届全国人大曾先后组织了六个执法检查组,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预算审查工作质量,增加预算监督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增设了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上材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执行机关
B.既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
C.既行使立法权,也行使监督权
D.既产生行政机关,也监督行政机关
14.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叶剑英
15.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指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C.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
D.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
16.人类意识和动物的心理活动共同具有的反射活动的形式是
A.无条件反射B.一切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系统D.一切反射活动
17.2005年7月7日,地铁和公共汽车相继发生多起恐怖爆炸事件,至少造成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的城市是
A.英国首都伦敦B.法国首都巴黎C.西班牙首都马德里D.希腊首都雅典
18.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通过
A.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B.本身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C.处在等价形式的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D.抽象劳动表现出来
19.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消灭民族资本主义
20.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100万元,其中购买劳动力部分为40万元,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50万元,生产出商品的价值为17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100%B.300%C.200%D.150%
三、3.分析题(3题)21.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阅读下列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材料1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秩序不是任何神或者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摘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材料2
霍布斯认为世界和人都是机器,把世界看做由因果链组成的大机器,世界只有物体存在,物体由因果关系连接为整体。人属于物体,人是世界这架大机器中的精巧小机器,人和钟表一样,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这些零件一个推动一个,造成人的生命运动。
——材料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4
慧能“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
摘自李锦全《中国哲学史》
材料5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天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咱这里”他认为“理”存在于天地万物完全毁掉之后,天地万物有生有死,有始有终,只有这个理是永恒的、绝对独立的。
请回答:
(1)“世界秩序是火”属于什么观点?“人是机器”属于什么观点?两种观点的关系是什么?
(2)“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是什么观点?错误之处何在?
(3)如何理解“风不动,幡不动,心动”?“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何关系?
2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10月18日,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社会信任问题的大陆消费者民意调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来体察民众对中国社会的信任度。上图是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的调查结果。
摘自:新华网、《新京报》《高校民调: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八成人怕“惹祸”》
材料2
2011年10月13日,一个两岁的佛山女童,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肇事车逃选后,三名行人经过小悦悦身旁,均没有停下脚步;几分钟后,又一辆货柜车碾过小悦悦,尔后,几分钟内经过的多名路人,均见死不救。最后,一位拾荒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其家长。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小悦悦已生命垂危。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3
今年夏天,31岁的年轻母亲吴菊萍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最美妈妈”。7月2日,浙江杭州滨江区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从10楼的窗台坠落,当楼下人们惊呼的那一刻,吴菊萍甩掉高跟鞋、伸开双臂冲了过去,在即将落地那一刹那,她接住了妞妞!
仅仅两个多月中,“最美爷爷”、“最美奶奶”、“抢修哥”,一曲曲道德楷模的颂歌,一个个最美好的名称,在中华大地被众口相传。这些由网民自发推举的平凡英雄,呈现的是平凡人的真情大爱。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优秀人物,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自:《道德之光在闪耀》《人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
请回答:
(1)材料1、2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为何要提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3)结合材料3,分析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应该如何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41)
23.阅读下列材料:
夏尔.傅立叶是19世纪初期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其学说的最大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制度;其二,设想了未来的理想的和谐社会。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认为:“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改良它,而在于消灭它。”在彻底否定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的基础上,傅立叶提出了未来理想的和谐社会的设想。
傅立叶认为,社会的和谐必须以充分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为前提。资本主义文明制度之所以不合理,就在于无论对于穷人还是富人,欲望全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满足。穷人连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都得不到,精神欲望的满足更无从谈起;富人虽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享受,但精神是空虚的。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文明制度既是穷人的不幸,也是富人的不幸。
在傅立叶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中,劳动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享乐,可使人的全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傅立叶看来,人并非天生厌恶劳功,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文明制度使劳动者丧失了对于劳动的兴趣。只要社会制度和谐,劳动就能恢复其本来的功能,满足人的竞赛欲、创造欲和多样化欲。与此同时,傅立叶还主张消除旧式分工,从而使长期从事一种工作而引起的单调乏味的感觉不复存在。
傅立叶的这一思想,后被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演化成为“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主张。
在批判旧制度设想新制度的基础上,傅立叶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文明制度是一种“暂时的疾痛”,可惜的是,这种“疾痛”多余地延长了许多年。早在古希腊斯巴达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条件,但由于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未能提出新社会的设想,致使人类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他本人如果早诞生几百年,或许就可以使人类少受几百年的苦难。
傅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应是宣传和教育。只要说服包括富人在内的所有的人全都相信和谐社会既是穷人的天堂也是富人的天堂,那么用不了多少年,和谐社会就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普及。
傅立叶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认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只能起破坏作用。
傅立叶认为,建立和谐社会所依靠的主体力量是以下四种人:第一、创办者,他应当拥有金钱;第二、谈判家,他应当拥有很强的活动能力;第三、宣传家,他应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以便通过宣传使美好的设想人人皆知;第四、发明家,他就是傅立叶本人。而在这些人中,国王、大臣、金融家、慈善家又是最重要的候选人。
请回答:
(1)傅立叶关于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由于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而多余地延长了许多年的观点以及和谐社会早在古希腊斯巴达时代就可以建立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判断傅立叶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并说明理由。
(3)傅立叶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途径以及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四、5.简答题(2题)24.简述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关系。
25.如何理解实践的概念?
五、3.分析题(0题)26.材料4中的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这些哲学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六、单选题(0题)27.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报告,着重论述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参考答案
1.CD
2.ABCD
3.ABCD【参考解析】: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多种所有制并存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都有重要作用。
4.ABC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ABCD四个选项均正确。
5.ABC
6.BCDA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论战的内容围绕着三民主义的三项内容进行。BCD选项正确。
7.ABCD【参考解析】:命题的观点是一种“突变论”的观点,夸大质变否认量变,在实践中容易导致“左”倾盲动。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8.ABCD四个选项均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ABCD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
9.BE
10.ABCD
11.C解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二元论错误实质的掌握。在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即世界有一个本原还是多个本原问题上,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哲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本原,故称其为一元论。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本原,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故称其为二元论。考生回答此题的误点在于,最容易将二元论的错误实质和不可知论的错误实质混淆起来。不可知论的错误实质是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二元论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关于二元论同不可知论的区别问题,是考生在复习中必须认真掌握的,否则这1分也难以得到的。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C。
12.A解析:这段话的结论是“美丽和可爱只是体现为绝对的主观性”,实质上就是认为,“美丽和可爱”作为一种意识,它是绝对的、主观的,只跟人的意识有关。这是否定意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C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与题干观点不符,题干没有涉及不同主体之间意识的差别性这一问题,D也为干扰项。
13.C
14.B
15.B[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科教兴国,战略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具体内容是坚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即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的增长。所以选择B。
16.A解析:高等动物神经中枢的活动往往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在条件反射中根据神经中枢活动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其中对实物信号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发生反射的方式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和五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所特有的。因此,正确选项为A。
17.A
18.C解析:本题考查相对价值形式的实现。相对价值的实现有两个关键项:一,是通过处在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实现的;二,是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
19.C
20.C
21.(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火只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把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物质统一性归结为某一种物质形态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2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霍布斯把世界和人都看做机器否认了人的能动性。材料1和2都属于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形态。(2)材料3反映的是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的本原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会导致唯心主义。(3)材料4是主观唯心主义慧能认为风和幡都不动只是人的心在动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由“心生”或取决于“心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材料5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朱熹认为理在事先没有万事万物先有理这样的“理”既不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也不是从客观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是虚构出来的一种精神。把这种“理”看做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所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材料4与材料5都属于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1)材料1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火只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把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物质统一性归结为某一种物质形态,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2属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霍布斯把世界和人都看做机器,否认了人的能动性。材料1和2都属于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两种不同形态。(2)材料3反映的是二元论,笛卡尔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的本原,它的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会导致唯心主义。(3)材料4是主观唯心主义,慧能认为风和幡都不动只是人的心在动,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由“心生”或取决于“心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材料5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朱熹认为理在事先,没有万事万物先有理,这样的“理”既不是对客观物质的反映,也不是从客观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是虚构出来的一种精神。把这种“理”看做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所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材料4与材料5都属于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22.材料1、2说明:第一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的缺失。第二见义勇为者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第三社会公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材料1、2说明:第一,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的缺失。第二,见义勇为者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第三,社会公德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3.(1)傅立叶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制度的更替看成是偶然的看成是因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而给人类带来的误会从而不懂得社会基本矛盾是决定社会制度产生、发展、更替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制度也必然灭亡。(2)傅立叶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夸大了人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了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抹煞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鼓吹英雄史观。(3)傅立叶把宜传、教育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决定性条件这是典型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源并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的更替要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另外变革社会制度的主体不是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4)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就是因为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受唯心史观的束缚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可以对资本主义制度做出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做出某些有价值的猜想但由于没有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真正途径和所依靠的真正主体故而只能流于空想。唯物史观创立后弥补了这些缺陷社会主义学说就被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可以转化为现实。本题全面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对立的把握。从傅立叶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他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张英雄创造历史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正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因为如此他的社会主义学说才流于空想。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历史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才能由空想转化为科学。(1)傅立叶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制度的更替看成是偶然的,看成是因思想家们的糊涂和疏忽而给人类带来的误会,从而不懂得社会基本矛盾是决定社会制度产生、发展、更替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制度也必然灭亡。(2)傅立叶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夸大了人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了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抹煞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鼓吹英雄史观。(3)傅立叶把宜传、教育作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决定性条件,这是典型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源并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是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之中。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的更替要通过社会革命实现。另外,变革社会制度的主体不是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4)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想,就是因为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受唯心史观的束缚,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可以对资本主义制度做出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做出某些有价值的猜想,但由于没有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真正途径和所依靠的真正主体,故而只能流于空想。唯物史观创立后,弥补了这些缺陷,社会主义学说就被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可以转化为现实。本题全面考查考生对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对立的把握。从傅立叶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他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主张英雄创造历史,否认社会基本矛盾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正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因为如此,他的社会主义学说才流于空想。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历史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才能由空想转化为科学。
24.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它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是相互依存、密切结合的。个体意识离不开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第二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既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反之群体意识也制约着个体意识。任何个体意识都受到群体意识的深刻影响。第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意识可以转化为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它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它是社会成员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映。群体意识是人类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和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映。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是相互依存、密切结合的。个体意识离不开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第二,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既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反之,群体意识也制约着个体意识。任何个体意识都受到群体意识的深刻影响。第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意识可以转化为群体意识,群体意识也可以转化为个体意识。
25.实践就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人主体所使用的工具是客观的物质的工具实践作用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效果。实践的客观性表明它与纯粹的思维活动、精神活动是不同的。只有坚持实践的客观性才能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二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没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它们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指导下的活动。所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只有坚持实践的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第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作为实践的主体的人都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并且是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实践又具有历史性只有坚持社会历史性才能既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实践的三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人们的客观性活动受着人的能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认购合同书范本
- 赠与个人财产合同书
- 电脑期货委托买卖合同
- 2025标准借款合同协议样本
- 法国餐馆转让协议书
- 动叶可调轴流电站用风机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多功能气象卫星接收系统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组织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楚雄师范学院《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市元氏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教案
- 《扫黑除恶主题班会》班会
- 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模板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课件
-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外国美术史1-史前美术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临床检验基础练习题库(含答案)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核心知识点
- 2024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产直通率记录表
-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