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_第1页
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_第2页
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_第3页
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_第4页
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本文整合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若干方面的语音比较标准,选取了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几个方言点,将鄱阳方言与之进行一一对比,认为鄱阳方言仍属于赣方言,但正处在向江淮官话过渡的阶段。同时也为客、赣、通泰方言同源说提供了部分佐证。标签:鄱阳方言语音比较赣语江淮官话过渡一、前言本文所说的鄱阳方言,指的是江西省鄱阳县县治所在地鄱阳镇的方言。该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之东,是江西省建县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土地面积居第二位的县(市)。[1]1957年改名“波阳”,2003年恢复“鄱阳”县名。1945年《鄱阳县志稿》开始修订,内专辟“方言”一章,第一次对鄱阳方言进行全面的说明,认为鄱阳方言“属南方官话区”。后来的方言学者,如颜森(1986)、叶祥苓(1986)、刘纶鑫(1989、1999)、陈昌仪(1991)等,则都将鄱阳方言划入赣方言。至于鄱阳方言当归属哪个方言小片,各家的观点较为一致,但对该小片的命名却意见不一,今从陈昌仪(1991)“余干片”名。为了更好地了解鄱阳方言的性质,本文选取了赣语和江淮官话的几个点,与鄱阳方言在语音系统上相互参照比较。所列的点有:①南昌,江西省会和最大城市,也是公认的赣方言代表点,较全面地体现了赣语的典型特征:②景德镇,该市是距鄱阳最近的地级中心城市,两地人员来往非常密切,与鄱阳同属“余干片”③弋阳,陈昌仪(1991)将之与鄱阳同列入“余干片”下的“贵溪小片”④九江,江西境内的江淮官话代表点,亦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距鄱阳也不远;⑤安庆,安徽境内的江淮官话点;⑥泰兴,江苏境内的江淮官话点,属通泰区,鲁国尧(1994)、顾黔(2001)都曾指出通泰方言与赣、客方言关系亲密。各点间进行比较的语音标准主要有:①颜森(1986)、詹伯慧等(1991)、李如龙(1992)、王福堂(1999)、刘纶鑫(1999)、孙宜志等(2001)总结的赣方言语音特点。笔者对诸家标准进行了取舍整合,以之作为比较的基础;②鄱阳方言本身的一些特色;③赣语和江淮官话的一些区别性特征。二、声母特征比较(一)比较表序号特征南昌景德镇弋阳鄱阳九江安庆泰兴2精庄逢今洪音韵混同,知组三等与章组合流++++3泥、来洪音前相混++-+/-++-4泥、来细音前可分++++---5晓匣合口声母与非组合流++-+/---+/-6见系声母在古开口三四等韵母前全都腭化+++++++6见系声母在古开口三四等韵母前全都腭化+++++++7牙喉音声母开口二等字未腭化+++++/-+/-+/-8疑母开口细音韵字读声母+9影母开口洪音韵字读声母+++++++10匣母合口一、二等部分字白读为零声母++++--+11部分日母字声母有与细音前泥母相同的读音11部分日母字声母有与细音前泥母相同的读音+++++--(二)关于声母特征的说明特征1历来被认为是赣方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刚性的划分标准,实则并非为赣方言所独有,早在我国方言调查的始创阶段,就已发现在这点上客家话与赣方言是相同的。随着方言调查的进一步开展,在江淮官话的一些地区(如通泰方言、黄孝片一些地区)以及晋南、关中的一些地区也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与九江、安庆古全浊声母“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特征相比,区别仍是明显的。特征2实际上就是是否具有[ts]、[ts]、[s]和[t]、[t]、[]两套声母系统的问题。赣语区多数只具有其中一套声母系统,江淮官话区则多两套俱全。但从鄱阳县北部,具体地说从鄱阳镇北26公里的高家岭乡开始,就已具备了两套声母。所以如果以此作为赣语和江淮官话的区分标准的话,鄱阳正处在过渡地带上。之所以分两条列出特征3、特征4,是因为赣语和江淮官话虽都有泥来混同的现象,但具体情况又有差异,通过这两条特征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来。江淮官话内部也有差异:九江合并为[l],安庆合并为[n],泰兴则是来母逢今[i]韵“声母读1、n甚至脱落均可,相当随便”。[2]鄱阳方言老派洪音前声母[1]、[n]基本可分,新派则基本混同(程序,2006),这是与周边方言(无论赣语还是江淮官话)趋同的表现。就特征5而言,赣语大多合流,江淮官话基本不合流,而鄱阳方言可合可不合,又是处在过渡状态。泰兴话晓、匣母只在[u]韵母前才与非组合流。特征7不仅是区分赣语和江淮官话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区分中国南方方言

和北方方言的重要标准之一。上述江淮官话点在这一特征上表现的十分一致,牙喉音声母开口二等字多有两读,文读腭化,白读不腭化。这很清楚地展示了江淮官话处于中国南北两大片方言之间的过渡地位。特征8是笔者为与江淮官话比较而拟的。以往各家通常以“疑母开口洪音字读[]声母”作为赣语特点之一,但这在中国南部是个相当普遍的语音现象,赣、客、吴、湘、闽、粤六大方言以至江淮官话、西南官话都可以找到这个特点。改成特征8,可看出赣语与江淮官话在疑母读音上的显著差别。特征11在赣语区的表现主要是一些日母字声母为[n],如“软”字;而在九江话里则表现为日母、泥母在圆唇元音前都可能变成零声母,如“热”音[ai],“女”音[]。以上特征,各点全部一致的有两条,鄱阳方言与赣语相同而异于江淮官话的有五条,鄱阳方言与赣语相同,而江淮官话部分地区亦有此特点的有两条,鄱阳方言处在赣语和江淮官话过渡状态的有两条。三、韵母特征比较(一)比较表序号特征南昌景德镇弋阳鄱阳九江安庆泰兴1假开三主元音不高化++++--+/-2假摄字主元音为前a+++--+-3遇合二精组字韵母为i+3遇合二精组字韵母为i++++-4鱼虞有分韵的痕迹++++---5“五”字读+++----6蟹开一二等有分立痕迹+/-++----7蟹合一三止合韵母读7蟹合一三止合韵母读i/ui+++----8效摄一等与二四等分立+------9流摄字韵母读为u/iu/iu+++-+--10咸山摄一二等有分立痕迹++++-++11咸山宕江合流11咸山宕江合流++12臻开一梗开二(文)主元音是,或相近的e、++/-+13梗摄字有文白异读++----14“菜梗”的“梗”有u介音++++---(二)关于韵母特征的说明特征1是区分赣语和江淮官话的重要标准。在普通话里,“社”“姐”等字韵母主元音均已高化,与假摄其它字的韵母里读音上有了显著区别。江淮官话区也基本被同化,只有通泰方言尚在动摇之中。赣语则基本未受触动。特征2鄱阳方言处于二者皆非的情形,假摄字主元音既非前[a],也非后[],而是[]。如果从舌位前后角度看,鄱阳方言更接近江淮官话。特征3也是赣语多见而江淮官话所不具备的,但新派鄱阳方言正在向官话靠拢。特征4是指鱼韵的一些字韵母主元音为[e]或与之类似的音,与韵母y有显著不同。此特征在赣方言的临川片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赣北则已大大退化,南昌、景德镇和弋阳都只有“去”“渠”“锯”“鱼”四字韵母主元音读[e],鄱阳方言只有前三字如此。特征5实质就是遇摄疑母字(如“五”)可能读声化韵的问题。孙宜志等(2001)认为这个特征例外的点很多,不算赣方言的共同特点,不过从刘纶鑫(1999)所择重点调查点看,赣语区除鄱阳外无一例外都是声化韵。鄱阳“五”字读[u]上声,与官话同。特征6赣语区内部并不一致,但蟹摄一二等仍以分立者居多。弋阳表现得很明显,景德镇也有迹可分,南昌只在牙喉音几字如“该”“改”“开”等上略有迹象,鄱阳几乎毫无表现。特征7在赣语区内部还是比较一致的,而鄱阳方言这些字韵母读为[i]/[ui],与江淮官话点安庆、泰兴更为相近甚至相同。九江话里这些字韵母为[]/[u]。特征8赣语区内部情况也十分复杂。有效摄主元音一、二、三、四等三分的,如高安;有一等和其余三等两分的,如奉新;较多的是一、二等和三、四等分立的,如南昌等;也有四等全部合一的,以余干片为多。特征9在赣语区例外较少,流摄字主元音一般都是[e]、[]之间的前元音,江淮官话区九江也受其影响。而鄱阳流摄字主元音是[ə],与安庆同。泰兴流摄今已不独立存在,是其特色。特征10除九江外都普遍存在,虽然分立程度有所不同。并且一、二等字主元音基本上都是[on]/[an]之别。泰兴为[]/[]之别,当是受吴语影响所致。特征11在赣方言里极为罕见,一般赣语区宕、江摄主要元音都是[]/[o]。主元音是[a]的就笔者目前的调查仅限于余干片少数点,而在安徽境内的皖中江淮官话区却是相当常见的。这一点比较明显地显示出赣东北一些地区与皖中南地区在方言上的亲密关系。特征12南昌、景德镇、弋阳比较一致,主元音为[](景德镇部分为[],部分为[]);鄱阳与九江、安庆、泰兴相同,主元音为央元音[]。特征13在江西赣语区十分普遍,以余干片几个县市为典型。就贵溪小片铅山、横峰等处梗摄字没有文白异读的现象,陈昌仪(1991)认为此现象代表着更早期的原始赣语的读音。其理由有二:1.一些赣语区梗摄文白异读有两个层次,如余干有白读[、i、u]与文读[e、i]相对,又有白读[e]与文读[i]相对。而历史上曾隶属于余干县域的县大多无前者类型,因而可推断后个层次的白读比前个层次的白读更古老,是原有的;前个类型“大约代表两宋及宋元之间中原汉语的读音,来源于客家话。这是客家第三次大迁移大批涌入赣语区,给赣语留下的标记之一”[3]。2.就余干县本身而言,只有接近南昌、新建、东乡、万年的小片才没有后个层次的白读,且余干县城青年人前个类型的读者有明显扩大的趋势。不过就鄱阳方言的现实状况来看,恐怕不能支持此判断。理由也有两点:1.客家南迁,鄱阳地区是首选之处,而鄱阳方言却基本没有梗摄文白异读现象;2.极个别的例字,如“程”“生”二字韵母有白读[an]与文读[ən]相对,但在青年人口中也趋于消失。这正与陈先生所言余干的转变趋势相反。特征14是颜森(2002)提出的,从上表看,此标准亦可较清晰地区分开赣语和江淮官话。以上特征,各点全部一致的有一条,鄱阳方言与赣语相同而异于江淮官话的有四条,与江淮官话相同而异于赣语的有八条,与江淮官话相同,而赣语部分地区亦有此特点的有一条。四、声调特征比较(一)比较表序号特征南昌景德镇弋阳鄱阳九江安庆泰兴2阴去、阳去分立+-++--+3入声有塞音韵尾+++---+4阴入、阳入分立+-++--+5阴入高,阳入低+-+----6全浊上归阴平--+7浊去归阴平---+(二)关于声调特征的说明+----++特征1是全国汉语区普遍的现象,七个点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但具体变化情形可分两类:南昌、景德镇、九江、安庆是邛日上归去”,而鄱阳、弋阳、泰兴则是阳上归阴平。特征2各点有分歧:南昌、弋阳是阴阳去各独立成调,景德镇、九江、安庆是去声全归一个调类,鄱阳、泰兴则是阳去归阴平。特征3鄱阳方言与九江、安庆相同,有一个入声调,但只是一个已失去塞音韵尾的舒声调。且它们都处在入声消失的过渡阶段。泰兴近吴语区,在入声方面存古性质更多,有塞音韵尾,入声还有阴阳两个独立调类。特征4也是情形各异。南昌、弋阳、泰兴是阴入和阳入各成一调,景德镇、九江、安庆是阴入阳入字共一调,而波阳则是阴入为入声调,阳入归去声。特征5景德镇、九江、安庆不分阴阳入不可比,波阳阴入为高平调,阳入为降升调,低点没有阴入调高,而高点又在阴入调之上,亦不可比。特征6是包括波阳片贵溪小片各市县和其他一些赣语区的共同特征,亦为客家方言和通泰方言共同特征之一。特征7上表中只泰兴与鄱阳完全相同。以上特点,鄱阳方言与南昌、景德镇、九江、安庆均只有三条相同,与弋阳有四条相同,而与泰兴相同的多达六条。五、总结较之周边方言,赣方言自身特色不够鲜明,至今就赣方言是否可独立成一大方言仍有争议,而赣方言内部差别又比较明显,位于赣东北的鄱阳靠近官话区,与官话趋同的走势更盛。综合上述声母和韵母特征的比较结果,鄱阳方言同于江淮官话的特征比赣语多。鄱阳本地居民在语感上也倾向于认为本地话与南昌、景德镇乃至周边一些乡镇不属于一个类型。一般来说,声母是方言里较稳定的一部分,而韵母则是在语感上最能体现特点的部分。综合上述声、韵、调各项特征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鄱阳方言在声母方面保存赣方言特色最多,但已有一些特征出现了动摇;在韵母方面,鄱阳方言则是近江淮而远赣语,这可能也是当地人在语感上感觉鄱阳方言像官话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区别特征的重要性是有差别的,像古全浊声母今读情况是方言分区最重要的标准。在最关键的几项上,如声母特征1、特征7,韵母特征1等项,鄱阳方言仍是与赣语相同的,因此,归纳起来,我们认为,鄱阳方言本质上仍属赣语,但已出现了相当多的江淮官话特色,目前正处在由赣方言向江淮官话过渡的阶段。这与江淮官话南部边界南扩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上述各点在声调方面都自成特色,难以概括,但鄱阳与泰兴似遥相呼应,并且在最重要的声母特征1上,泰兴乃至整个通泰方言区都与赣语相同,颇可探讨一番。鲁国尧(1994)认为泰州方言为三四世纪汉语北方方言的“后裔”而具有吴语的底层,进而提出通泰、客、赣方言同源的假说;李如龙、辛世彪(1999)通过考察晋南关中方言“全浊送气”现象,认为它们和通泰方言、赣客方言之间存在源流关系,都是从古代的秦晋方言承传下来的;顾黔(2001)又为通泰和赣客方言补充了“全浊上归阴平”的共同特色。不过在通泰方言里全浊上白读归阴平的六调区,一般同时都有“浊去白读归阴平”的现象,而以前的论述中,并未在赣语区列出这样的佐证。现在我们发现鄱阳的声调演变类型也是“全浊上、浊去归阴平”,与通泰方言之六调区完全一致。例如康熙十二年(1673)王大经主编的《淮南中十场志》,记录了当时泰州所属的濒海十个盐场的风情,其卷一“风俗附方言”谓:“至于以'稻’为'滔’,以‘豆’为‘偷’,以‘咸’为‘寒’,以‘学’为‘鹤’,以‘地’为‘梯’,以‘丈’为‘昌’之类,则声之转也。”[4]如不明出处,我们有可能以为这是对鄱阳方言的描写。“全浊上、浊去归阴平”的现象,据辛世彪(1999)考察,赣方言只鄱阳一例;但据刘纶鑫(2000)描述,则都昌、崇仁、贵溪、铅山、余江和属客家方言的大余都有“浊去归阴平”的现象,而其中除大余外其他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同时具有“全浊上归阴平”的特征。这些方言事实证明,赣客方言和通泰方言同源的假说是相当有说服力的。注释:刘汉艳:《波阳县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