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_第1页
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_第2页
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_第3页
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_第4页
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中医脑病科应知应会一、常见病症临床诊疗及相关中医病证(一)急性脑血管病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诊断标准:TIA发作为一过性,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突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主要为偏盲、局限性瘫痪、局限性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构音困难等,发作通常数秒钟或1分钟,24小时内(多数1小时内)完全恢复。2.鉴别诊断:与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心源性脑缺血发作(AdamsStokes综合征)、偏头痛鉴别。3.治疗原则: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预防复发和保护脑功能。(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或血栓)形成>90%且反复发作有症状者,可选择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血栓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等。(2)预防性药物治疗=1\*GB3①.血小板凝集抑制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2\*GB3②.抗凝治疗:对频繁发作的TIA(颈内A系统)可起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如华法林,或使用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3\*GB3③.扩血管药物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氟桂嗪。=4\*GB3④.脑保护剂可酌情应用。4.TIA可见于中医的中风、眩晕、厥证范畴(具体内容见《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B.脑梗塞1.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要点:①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病史;②常有TIA中风病史;③突然起病(脑栓塞几秒或几分钟,脑血栓几小时),出现局限性神经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神经症状和体征可用某一血管综合征解释;④脑部CT、MRI检查可显示梗死部位和范围,并可排除脑出血、瘤卒中和炎症性疾病。腔隙性梗死诊断需依椐CT或MRI检查。进一步要明确脑梗死的病因,对患者必须进行全面的心脏血管检查。年龄大、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症状和体征者,可考虑脑血栓。有栓子来源时,多考虑脑栓塞。腔隙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血压史。2.鉴别诊断:可与其他脑卒中及颅内占位病变鉴别。3.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目的是维持生命功能及处理并发症。应注意监护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如血压≥200/120mmHg者给予温和降压;血糖>10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选用20%甘露醇、呋塞米或白蛋白脱水降低颅内压。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各种类型的感染。(2)改善脑血循环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4.5小时内,无①突然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检查可见出血,尤其是玻璃体膜下出血;②CT可显示脑基底部脑池,脑沟及外侧裂的高密度影,脑脊液均匀血性;③有条件可分别选择DSA、MRA、CTA等脑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病因。2.鉴别诊断:应与急性脑膜炎鉴别。3.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绝对卧床4~6周。避免用力;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应用镇痛、镇静、镇咳、镇吐药物。(2)降低颅压:对脑血管痉挛引起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可选用甘露醇、呋塞米、复方甘油等。因颅内血肿而病情加重者可采用减压术或脑室引流术。(3)防治再出血:①调控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或起病前水平,避免突然将血压降得太低。②抗纤溶药物:可以延迟动脉瘤破裂后凝血块的溶解,有利于血管内皮的修复,降低再出血率。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4)防治脑血管痉挛:①维持血容量和血压,避免过度脱水。②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尼莫地平、尼莫通。(4)手术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病灶,防止再出血。应在起病早期24~72小时依病情选择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动脉瘤可选择瘤颈夹闭术或弹簧线圈栓塞术,脑血管畸形可选择全切术等。4.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于中医的头痛、中风范畴(具体内容见《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二)帕金森病(PD)1.诊断标准:①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②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中必备运动迟缓一项,其余三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③左旋多巴治疗有效,=4\*GB3④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等。2.鉴别诊断:与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和帕金森叠加综合症(如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鉴别。3.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原则;用药剂量应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治疗既应遵循一般原则,又应强调个体化特点。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同时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①早期PD治疗(Hoehn&YahrⅠ-Ⅱ级)疾病早期若病情未对患者造成心理或生理影响,应鼓励患者坚持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医学体疗,可适当暂缓西药应用。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则应开始症状性治疗,根据个体化原则选用金刚烷胺和(或)抗胆碱能药、复方左旋多巴及DR激动剂。②中期PD治疗(Hoehn&YahrⅢ级)若在早期阶段首选DR激动剂或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治疗的患者,发展至中期阶段时,则症状改善往往已不明显,此时应添加复方左旋多巴治疗;若在早期阶段首选低剂量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往往也不显著了,此时应适当加大剂量或添加DR激动剂、司来吉兰或金刚烷胺,或COMT抑制剂。③晚期PD治疗(Hoehn&YahrⅣ-Ⅴ级)晚期PD患者的治疗,一方面继续力求改善运动症状,另一方面处理一些可能产生的运动并发症和非运动症状。主要是症状波动的治疗。症状波动包括剂末现象、延迟“开”或无“开”反应、不可预测的“关期”发作。其处理原则为:在复方左旋多巴应用的同时,首选增加半衰期长的DR激动剂,或增加对纹状体产生持续性DA能刺激(CDS)的COMT抑制剂,或增加MAOB抑制剂。(2)康复与心理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支持、饮食、营养和康复锻炼等辅助治疗措施。4.帕金森病可见于中医颤证范畴(具体内容见《中医内科学》相关章节)。二、脑病科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及外治疗法中风患者根据存在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