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_第1页
《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_第2页
《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_第3页
《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用法初探《水经注》是一部古代地理名著,每一个地方名称都被详细记录并加以描述。其中,程度副词的使用较为频繁,这些副词在文本中起到了增强描述信息、表达作者情感、带出地域特色等作用。本文将从《水经注》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分类及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水经注》作为一部地理名著,它所记录的地方内容非常细致,但描述本身也较为平实,为了更加生动鲜明地表现叙述对象,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程度副词。这些副词主要包括“极”、“甚”、“稍”、“微”、“几”、“颇”、“过”七种,下面将分别讲述各自使用情况。1.“极”:表示程度最高或最大,“极其”、“极为”、“至极”等表达方式在文中非常普遍,例如《江表传》中的“故瓯令王道隆,至极贪纵”;《常山世系》中的“钟离诸赢族,极富盛”。这些用法中,“极”是最常用的程度副词,用于强调对比或强调情况的严重性。2.“甚”:表示程度非常高,强调强烈感受,例如《武侯新传》中的“新丰人大震,甚惊动牛渚”。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词汇的前面,可以加强其程度;同时,“甚”也可以与其他程度词联用,表达不同层次的强烈程度,例如“甚为”、“甚或”。3.“稍”:表示程度稍微高一点,有点、有些,例如《五略》中的“逆贼稍侵武城”。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前面,起到增强描述信息的作用。4.“微”:表示程度极小、微不足道,强调微小的变化、影响,例如《陈情表》中的“微行至大石,便复旋转”,反映出臣子之间微小的转移。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等前面,起到强调细微之处的作用。5.“几”:表示程度接近、差不多,强调程度的相似性,例如《岘山胜事》中的“几乎壑崿之间,果有一良田”。这种用法多出现在数量、面积等方面的描述中,与数字同时使用,进一步增强叙述的准确性。6.“颇”:表示程度稍有超过、略显,具有难以表达的含义,例如《京洛地名考异》中的“弘農淇陽,颇有木穀”。这种用法多用在地名的描述中,表达一些难以确定的含义,增强描述的神秘感。7.“过”:表示程度超过一定限度、过度,有过头、太过之意,例如《桂苑艺文志》中的“吴人好食鱼,若过香之意”。这种用法突出了一些地方或人物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作者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二、程度副词的分类依据程度副词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增强、减弱、修辞和与其他基本副词组合等四类,下面将分别分析。1.增强型增强型程度副词主要用于增强叙述的程度,强调实际情况,多出现在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的前面,例如《海内经》中的“岷州南至巴陵,广深秀丽,美不胜收;东自,益、贵,隆、回、桂蜀皆峥嵘,绝顶高拔,奇峭险峻,群山环抱,美不可言”。2.减弱型减弱型程度副词主要用于减弱叙述的程度,多出现在不及物动词和状语从句的前面,例如《洛阳名胜记》中的“东去十里许,又远南山,谓之千重顶”。这种用法多在对物品、景致、建筑等数量、面积方面的描述中使用。3.修辞型修辞型程度副词主要用于修辞的目的,多用于艺术氛围的创造中。这种用法多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前面,为描述增添更多的表现力,例如《北周志·河渠志》中的“江南全制图,至大清,延好水至明州”。这种用法多用于景致、建筑等方面的描述中。4.组合型组合型程度副词则是与其他基本副词组合使用的,在组合中增加强调和体现叙述意图的作用。例如“微弱”、“微小”中的“微”就属于组合型程度副词,其它还有“颇远”、“稍有”、“甚微”等。三、程度副词的作用程度副词的使用,可以使叙述更加准确、生动。它既能表现出作者对叙述内容的看法,增强描写的效果,又能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叙述内容的程度、差距、近似等性质。下面我们将从增强、减弱、修辞三个方面具体分析。1.增强作用程度副词的增强作用主要是在于使叙述的情况更加明确和生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其含义。例如《永嘉略》中的“建次年,燕雀传食而居之,积衣衾相望,极其燥热”(此处“极其”表示炎热到了极点);又如《真诚会志》中的“慈恩寺舍利塔,在泗州城中,呈方形,金砖实造,成就甚美,高有一百二十尺,每角各有铜有角,颇见奇特”(此处“颇”则表示景观的特别之处)。2.减弱作用程度副词的减弱作用主要是对叙述材料的程度进行适度的削弱,以达到更准确的表达效果。例如《酉阳杂事》中的“唐朝云:‘君速下罢,借作家客且往投泉,几日即还’”(此处“几”是对时间范围的模糊表达);再例如《北齐书·列传一》中的“天平初,拓跋绍嗣位长,颇图栀仪”(此处“颇”表示王位继承不是非常完美)。3.修辞作用在文本呈现之中,程度副词常常发挥一种修辞作用,起到美化、强化、暗示以及表现古文审美价值观等多重作用。例如《睢阳记》中的“石门壁极雄峻,峻若碣山,远临渊谷,幽显飘灵,行人不可胜观”(此处“极”是对“雄峻”的修辞);又如《汉书·禄山传》中的“禄山为人精明,足智多谋,已擢扬时,则使一州治三年,便五州笑马文卿”(此处用“便”来强化“五州”中规模之大,此外还突出了马文卿的经验不足)。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