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2019级高二年级下期10月联考试卷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岳阳县一中审题:岳阳县一中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君子文化未溃.何谓君子?据考,“君子”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流行于西周.《说文解字》中“君,尊也。从尹,发号",“君”本指奴隶社会中的国君,“子"是对男性的尊称。“君子"最初是对统治者的泛称,常常与被统治的百姓、民众相对立。后泛指有德行有修养的人,敦厚、儒雅、端庄、从容,具有道德隐喻性。君子的能指和所指皆增值,除却国君、诸侯、公卿大夫以及德才兼备的男子,还包括妻子对丈夫的爱称和品行高洁的女子等,品德成了君子的核心。藉此,君子的来源渠道更广泛,君子群体便日益壮大.从庙堂到民间,从贵族到平民,从精英到大众……君子的身份变迁昭示了君子文化的包容性.周公制礼作乐,一方面通过一系列仪式规定,保持政治生活稳定有序的运行,另一方面通过仪容、言行、道德、知识、修养的陶冶浸染,塑造出一个支撑起整个社会骨架的君子集团。君子集团居高位,锦衣玉食,制订规约,拥有话语权,甚或是话语霸权。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他们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做一个君子,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和信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君子还应具有英雄气度。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得富有文人雅趣,懂得享受人生.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君子文化风行于数千年前,在当下这个信息化、商品化、全球化的时代,它也一直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佩玉,以及梅兰竹菊作为“四君子”时常成为中国文人的珍爱之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仪式,并非附庸风雅,体现的往往是对“美好之质"的喜好和崇敬;即使不识字的农夫,大多明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动口不动手”等蕴含的道理,并身体力行。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是中国文化的血脉之根。一般认为,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这其实是误解。事实上,成不了君子,不意味着就会成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还有中间地带。要求人人成为君子是不现实的,但是,要求人人不是小人,却是必须的.君子并非完美无瑕,完美无瑕是对君子人格的理想化追求。正因为君子非圣贤,有瑕疵,才更具有亲和力、普适性和感召力。君子可能是邻家大叔、挚友、同事,抑或,我们有时的所作所为亦是他人心目中的君子。优雅的气度、出众的能力、美好的德行、深沉的内涵,具备这些必要因素,你就是君子.(摘编自《人民论坛》2019年05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来源渠道广泛、群体壮大,它的身份出现变迁,因而君子文化具有了包容性.B.周公制作礼乐是为了陶冶一个人的言行、道德、修养,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的君子.C。君子是指统治者,具有阶级身份标识;或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具有道德隐喻性。D。随着君子含义增值,最初的血统、性别身份逐渐弱化,品德日渐成为衡量的关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文章论述了君子的含义及其变迁,进而谈到君子文化及它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B。文章论证兼顾古今,既有对“君子”源起引证,又有对当今君子内涵的阐释.C.第五段通过列举君子文化在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来论证君子文化的意义.D。文章末段将君子和小人对比,以论证君子并非完美,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君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敛发毋髢,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该是对君子的要求。B。古代读书人要修身养性,有才学,富有人文雅趣,懂得享受人生,这样才能够达到内外兼修,成为君子.C.现代人佩玉,文人珍爱梅兰竹菊,人们践行有关君子的箴言,说明君子文化在中国人血脉中自然流淌.D.社会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君子,但必须不成为小人。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处于君子与小人的中间地带。【答案】1。D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因而君子文化具有了包容性”强加因果,第2段“君子的身份变迁昭示了君子文化的包容性”,是“昭示",非因果关系;B项,“为了陶冶一个人的言行、道德、修养,使之成为支撑社会的君子”说法片面,周公制礼作乐有两个目的,选项只是其中之一;C项,“君子”的意思不只这两个,第2段有“还包括妻子对丈夫的爱称”,而且“君子”的现代含义比古意更广。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将君子和小人对比”错误,原文是说“成不了君子,不意味着就会成为小人"没有对比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这样才能够达到内外兼修,成为君子"错。“修身养性,有才学,富有人文雅趣,懂得享受人生"只是对君子的内在要求,还有外在要求“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同时“君子还应具有英雄气度”.故选B。【点睛】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邻居伊北老黎搬进来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晚上下班回来,开了门,大家才发现进门过道里有人半蹲着在炒菜,弄得整个房间乌烟瘴气.炒菜的人看见住户们回来了,尴尬地笑了笑,嘴里咕咕哝哝地说了几句,大概是在跟大家打招呼。大家捂着鼻子过去了,他见没人理,便继续低头炒自己的菜。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我们都是外来客,我们买不起房子,但又不想住得太偏远,便只能不断压缩自己的物理空间。在这所较高档小区的大房子里,足足住了十户人家。最大的一家占地面积十多平米,最小的一家则只有五六平米。我们秉持互不干扰的原则,小心翼翼地在这套房子里栖居.别看地方小,我们这所房子的住户最低学历也是大学本科,有工作的,有考研的,每个人心里怀着一种莫名的清高,朝自己的理想奋斗,我们太需要一个家。可新近到来的老黎,却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从第一眼看到老黎,大家就感到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他头发油脏,衣着邋遢,他在公共走道里炒菜,电视声开得老大,他在水池边吸烟,他起得太早,而且每次都惊天动地;更糟的是,不久他爱聒噪的老婆也跟着住了进来.在这套房子里,没人理老黎,人们自觉地避开他,即使是狭路相逢,大多数人也会选择低眉—-装着没看见,各自走过。大都市特有的冷漠,每天都在我们这里上演。老黎心里似乎也明白,在这里,没人看得起他,他只是一个批发毛巾的,虽然有时候,他竭力想同周围的邻居说一两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可似乎谁也不肯给他这个机会.我们早出晚归的生活习惯,也导致大家跟老黎实在搭不上,直到七号搬了进来。七号特指在七号房住的人。没人知道这对情侣从哪里来,从种种蛛丝马迹看,那女的大概是大专毕业,但同时又是失业状态(因为她总待在房子里);男的大学毕业后找了份工作,过着紧张的早出晚归的生活。谁也没想到,白天大段空余的时光,竟然促成了七号女主人和与她相差不下二十岁的老黎的友谊。在洗菜池,他们总是长时间地聊着,他们讨论做菜的方法、讨论北京的天气、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发展到后来,他们甚至开始拼桌子吃饭,俨然一家人.七号女主人怀孕了,出于对母子健康的考虑,他们决定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七号搬家了,这在这座城市里,本是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可老黎却为这件事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帮他们找车,又是帮他们抬家具,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对年轻的夫妇.七号走了,老黎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中,他每天用意志抵抗着来自其他邻居的冷漠,时时刻刻,我们似乎都在提醒他,他跟我们不是一类人,他永远别想走进我们的社交圈。老黎是寂寞了。究竟谁可以满不在乎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之,老黎是不行,他是标准的中国人,他似乎还不习惯孤独的生活。一天早晨,我打开门,准备走出去,转头间,看见老黎正抱着一个笨重的大箱子朝门外走,我连忙把门拉得很开,让老黎先行。老黎缓慢而吃力地从我身边走过,偏过头,脸上有一种尴尬的笑—-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随即说了声,谢谢啊。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渴望。即便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他都感谢万分,他太需要别人的接纳.我连忙说,没什么没什么,赶紧躲开了老黎的眼睛,到底没与他有更多的交流。在人情淡薄的都市里,我似乎已经习惯了点到为止,习惯了自保,习惯了戴起面具过日子。一年后,老黎搬离了这儿,我再也没见到过他.后来听人说,老黎现在住在大杂院里.“那里才最适合他”,这是邻居们对于老黎的评判。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邻居”为题,但新搬来的老黎始终不能被大房子里的一些房客接纳,最后选择搬离,这一冰冷事实使得文章的题目充满了讽刺意味。B.七号女主人能跟和她相差不下二十来岁的老黎成为好友,表明老黎在环境的熏陶下慢慢适应了与邻居相处,而老黎的搬离也开始引发起大家深刻的反思。C。文章中的“我”是串连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着力描写了老黎初来和搬离时的情景,“我”既是事件的观察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使作品读起来更加真实可感。D。七号女主人搬走时老黎的依依不舍,忙前忙后;七号女主人搬走后老黎最终也选择搬离.这种种作法和表现充分说明老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真诚理解、和谐相处的渴望。5。本文开头结尾两次写到老黎“尴尬的笑”,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6.本文为何着重写到“七号"与老黎交往的一段内容,请简要探究其妙处.【答案】4。B5。文章开头写老黎尴尬的笑,主要是为了表现生活随意的老黎为自己给邻居生活带来的不便心存歉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邻居们对老黎这位新来的住户的排斥和轻视之情,文章结尾部分再写老黎尴尬的笑,主要是为了表现老黎终究不能融入邻居生活的狼狈无奈之情,也更加深刻地表现同一间房子里的人情的冷漠,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上前后照应,行文结构更加严谨.6.1.从老黎的角度看:①便于多方面展示老黎思想性格中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一面;②为下文七号搬走时老黎依依不舍以及七号走后老黎更感失落寂寞最终也搬走的情节做了铺垫。2。从邻居们的角度看:①以“七号”与老黎的和谐相处与其他邻居对老黎的冷漠构成强烈对比,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冷漠态度的否定。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真诚理解、和谐相处的呼唤。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其实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交往沟通的渴望,只是忙碌紧张的都市生活使人丧失了自我,戴起面具过日子,人情淡薄。作者矛头不仅指向邻居们清高冷漠的态度,更指向现代社会的病态根源。【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内容,鉴赏小说手法的能力.B项,“表明老黎在环境的熏陶下慢慢适应了与邻居相处,而老黎的搬离也开始引发起大家深刻的反思"错误,从文中“七号走了,老黎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状态中,他每天用意志抵抗着来自其他邻居的冷漠”“老黎是寂寞了"“老黎是不行,他是标准的中国人,他似乎还不习惯孤独的生活”“老黎缓慢而吃力地从我身边走过,偏过头,脸上有一种尴尬的笑——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随即说了声,谢谢啊。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一种渴望.即便只是一个举手之劳,他都感谢万分,他太需要别人的接纳”这些内容以及老黎最终的搬走都说明老黎始终没有完全适应与邻居相处,而且老黎的搬离并未引发起大家真正的反思,如文章最后,当邻居们得知老黎搬到大杂院的时候,“‘那里才最适合他’,这是邻居们对于老黎的评判”,邻居们的评判可以看出,对于老黎的搬离,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开头结尾两次写到老黎“尴尬的笑”的用意.首先要找到这两处老黎的“尴尬的笑",结合具体的情境分析这两处描写展现出的人物的心理,这属于内容上的作用,即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开头结尾都写到老黎“尴尬的笑”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先从内容上分析。小说开头说老黎刚搬进来的时候,在“进门过道里半蹲着在炒菜,弄得整个房间乌烟瘴气”,当看到住户们回来了,老黎“尴尬地笑了笑,嘴里咕咕哝哝地说了几句”,结合这些内容可知,“尴尬的笑”可以看出老黎此时内心是充满歉意的,他认为自己的行为给大家带来了影响,而面对老黎“尴尬的笑",邻居们的表现是“捂着鼻子过去了”“没人理",“从第一眼看到老黎,大家就感到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他头发油脏,衣着邋遢,他在公共走道里炒菜,电视声开得老大,他在水池边吸烟,他起得太早,而且每次都惊天动地”,这可以看出邻居们对老黎这位新来的住户的排斥和轻视。小说结尾写老黎抱着笨重的大箱子朝门外走,“我”“连忙把门拉得很开,让老黎先行",对此老黎“老黎缓慢而吃力地从我身边走过,偏过头,脸上有一种尴尬的笑——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随即说了声,谢谢啊”,这表现老黎终究不能融入邻居生活的狼狈无奈,再结合“我连忙说,没什么没什么,赶紧躲开了老黎的眼睛,到底没与他有更多的交流。在人情淡薄的都市里,我似乎已经习惯了点到为止,习惯了自保,习惯了戴起面具过日子”可以看出人情的冷漠。最后从结构上分析。开头和结尾都提到老黎“尴尬的笑”,刚进来的时候没有融入,最终还是无法融入,不能被邻居接纳,前后形成照应,让文章浑然一体。【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的作用。首先要找到文中所写“七号”与老黎交往的内容,然后从人物形象、行文结构以及文章主旨等几个方面分析作用。先看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在与“七号”交往中,老黎“在洗菜池,……长时间地聊着,……讨论做菜的方法、讨论北京的天气、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发展到后来,他们甚至开始拼桌子吃饭,俨然一家人”,由此可以看出七号与老黎的相处是和谐的,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老黎的热情好客,老黎的乐于助人;而这样的老黎却得不到其他邻居的认可,无法与其他邻居和谐相处,在其他邻居那里得到的是冷漠,七号与老黎的和谐相处与邻居对老黎的冷漠形成对比,表现作者对这种冷漠态度的否定,表现作者对和谐相处的呼唤。接着看结构上的作用。老黎和七号交往和谐,所以等到“七号”搬离的时候,老黎“为这件事忙得不亦乐乎,又是帮他们找车,又是帮他们抬家具,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对年轻的夫妇”,老黎又回归到当初的寂寞之中,所以老黎最终也搬走了,老黎与七号的交往为后文这些内容做出了铺垫.最后分析主旨方面的作用.七号与老黎的相处过程中,作者提到七号“女的大概是大专毕业,但同时又是失业状态(因为她总待在房子里)……谁也没想到,白天大段空余的时光,竟然促成了七号女主人和与她相差不下二十岁的老黎的友谊。在洗菜池,他们总是长时间地聊着,他们讨论做菜的方法、讨论北京的天气、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由此可知,并不是人们不想交往沟通,而是缺少时间,忙碌的都市生活让人们都丧失了自我,“在人情淡薄的都市里,我似乎已经习惯了点到为止,习惯了自保,习惯了戴起面具过日子”,作者要批评的不仅仅是邻居们的态度,更是将矛头指向现代社会的病态根源。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 B.三径就荒就:近于。C。悟已往之不谏谏:进谏 D。策扶老以流憩流:周游。8。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家叔以余贫苦 B.①田园将芜胡不归②景翳翳以将入C.①门虽设而常关②或植杖而耘耔 D.①知来者之可追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9。翻译。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答案】7。C8。B9.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C项,“悟已往之不谏”意思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谏”,劝止,挽回。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B项,两个“将”都是副词,就要,快要。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让;后一个“以”是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后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D项,前一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动词,到。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奚”,什么;“复奚疑”宾语前置,“奚疑”即“疑奚",“复奚疑"意思是“还疑虑什么呢”。参考译文: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回家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仓公者,齐太仓令,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意少时,喜医药,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尝已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齐中御府长信病,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不死。"曰:“此病得之,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闲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意。诸客坐,未上食。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脏,急治之。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见建家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意见其色,太阳色干,肾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意曰:治病,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B.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C。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D.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仓令,“太仓”古代设于都城储存粮食的总仓库,“太仓令"是掌管其总仓库的长官。B。黄帝,被称为医之始祖,据传起源于他的《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C.五色诊病,指古代中医通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五色”在古代医学治病中指青、赤、蓝、黑、黄五种颜色.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淳于意师从阳庆后,让阳庆家富足起来,而且阳庆本来也喜欢淳于意,于是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书全教给了他。B。中御府长信冬天出使楚国不慎掉入水中,从此染上热病不能受寒。淳于意妙手回春,给他服三剂药后病就好了。C。淳于意诊断齐王后的弟弟宋建患腰胁疼痛病后,宋建说有天黄家的女婿们在他家举方石,他也去试举,石头没有举起却落下这病。D。本文先介绍淳于意从师阳庆三年专心学医,再列举他两次成功治愈病人事例,充分说明他精湛的医术既得益于从师学习,也得益于他多年行医实践。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有疾,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不亟治,病即入濡肾。(2)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答案】10。C11。C12.A13。(1)你有病,四五天前,你腰胁疼得不能俯仰,不马上医治,病邪就会浸润肾脏。(2)如果不能精心切脉,所断定的死生时间及能否治愈,也往往会出现差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从文中来看,齐国名叫信的中御府长病了,淳于意给他诊病,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信对淳于意诊断的病情的认可,“然”是表示认可,可以翻译为“就是这样”,应独立成句,如果与“往冬时”放在一起,就变成转折连词“然而”,这与文意不合,排除AB两项;“入水中”的主语是“信身",“信"是说话人的名字,意思是“我的身子也淹进水里”,主谓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指青、赤、蓝、黑、黄五种颜色”错误,“五色”指“青、赤、白、黑、黄”,没有“蓝”。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让阳庆家富足起来”错误,文中说的是“庆年七十余,意得见事之。谓意曰:‘……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意思是“阳庆这时七十多岁,淳于意得以拜见侍奉他。他对淳于意说:‘……我家中富足,只因心里喜欢你,才想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书全教给你'”,“我家供富”意思是“我家中富足”,是阳庆自己说自己家富足。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1)中,“疾",病;“往”,在……之前;“要”同“腰”;“俛仰",俯仰;“亟”,马上;“即”,就;“入濡”,浸润.(2)中,“期”,断定;“往往”,常常;“失”,出现差错。参考译文太仓这个人,是齐国都城管理粮仓的长官,他是临淄人,姓淳于名叫意。在年轻时,就喜好医术药剂之方,用学到的医术方剂试着给人看病大多没有效验。到了高后八年(前180),得以拜见老师临淄元里的公乘阳庆。阳庆这时七十多岁,淳于意得以拜见侍奉他。他对淳于意说:“全部抛开你学过的医书,这些都不正确。我有古代先辈医家传授的黄帝、扁鹊的诊脉书,以及观察面部颜色不同来诊病的方法,使你能预断病人的生死,决断疑难病症,判定能否医治,还有药剂理论的书籍,都非常精辟。我家中富足,只因心里喜欢你,才想把自己收藏的秘方和书全教给你。"淳于意说:“太幸运了,这些不是我敢奢望的。"说完淳于意就离开坐席再次拜谢老师。淳于意学习了他传授的《脉书》、《上经》、《下经》,从脸色诊病术、听诊术、从外观测度阴阳术、药理、砭石神术、房中术等秘藏书籍和医术,学习时注解析体验,这样用了约一年时间。第二年,淳于意试着为人治病,虽有效,还不精到。淳于意一共向他学习三年,淳于意曾经治过的病人,诊视病情决断生死的人,都有效,已达到了精妙的程度。齐国名叫信的中御府长病了,淳于意去他家诊治,切脉后告诉他说:“是热病的脉气,然而暑热多汗,脉稍衰,不致于死。”又说:“得这种病,是天气严寒时曾在流水中洗浴,洗浴后身体就发热了。”他说:“嗯,就是这样!去年冬天,我为齐王出使楚国,走到莒县阳周水边,看到莒桥坏得很厉害,我就揽住车辕不想过河,马突然受惊,一下子坠到河里,我的身子也淹进水里,差一点儿淹死,随从官吏马上跑来救淳于意,我从水中出来,衣服全湿了,身体寒冷了一阵,冷一止住全身发热如火,到现在不能受寒。”淳于意立即为他调制液汤火剂驱除热邪,服一剂药不再出汗,服两剂药热退去了,服三剂药病止住了。齐王黄姬的哥哥黄长卿在家设酒席请客,请了淳于意。客人入座,还没上菜。淳于意见王后弟弟宋建容色异常就说:“你有病,四五天前,你腰胁疼得不能俯仰,不马上医治,病邪就会浸润肾脏.趁着还没滞留在五脏,迅速治愈。现在你的病情只是病邪刚刚侵入浸润着肾脏,这就是人们说的‘肾痹'。”宋建说:“你说对了,我确实曾腰脊疼过。四五天前,天正下雨,黄氏的女婿们到我家里,看到了我家的方石,就要弄举起,我也想要效仿去做,举不起来,就把它放下了。到了黄昏,就腰脊疼痛,到现在也没有痊愈。"他的病是因喜好举重物引起。淳于意所以能诊治他的病,是因看到他的容色,太阳穴处色泽枯干,两颊显示肾病部位边缘四分处色泽干枯,所以才知道四五天前病发作。淳于意为他调制柔汤服用,十八天病就痊愈了.淳于意说:医治病人时,一定先为他切脉后,才去医治。如果脉象衰败与病情违背的不给他医治,只有脉象和病情相顺应的才给他医治。如果不能精心切脉,所断定的死生时间及能否治愈,也往往会出现差错。(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唐王维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C。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D.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惜别之情。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第二句以“柳”字略点折柳送别特定场景,表现了送别的情谊。②对赵都督戍边报国的赞美之情.“忘身”“报国"两句体现出来赞叹之意。③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尾联表示不能像书生一样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当弃文就武,有一番作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D项,“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错误,“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意思是“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岂学”是反问,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因而这两句诗不能作牢骚语看待,更不能解读为“凄楚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看诗歌的标题,通过标题把握诗歌的题材。“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中“送”字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的通常情感是惜别、不舍,结合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可知,赵都督动身出发,而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诗人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然后看诗歌的内容.首联写赵都督动身出征,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由此表达对赵都督的赞美之情。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如果说颈联作正面抒情,那么尾联就是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间接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济世报国的决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问自答,告诉我们:心灵的净化超然能使外在的喧闹环境因之改变.(2)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4)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答案】(1).问君何能尔(2)。心远地自偏(3).春蚕到死丝方尽(4).蜡炬成灰泪始干(5).寄蜉蝣于天地(6)。渺沧海之一粟(7).好古人(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尔、丝、炬、渺、沧、粟、习。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17。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勖勉(xù)殒身不恤(xù)廖廓溟王星B.吐哺(bǔ)衡阳之浦(pǔ)箫索旋涡星系C.瞋目(chēn)遥岑远目(chén)腥红微波辐射D。饯别(jiàn)天梯石栈(zhàn)葱茏繁茂苍翠【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A,“廖廓”应为“寥廓”、“溟王星”应当为“冥王星";B,“箫索”应为“萧索”。C,岑(cén)、腥红应为“猩红”.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那时的我们还很小,那时的乡村离城市还很远,所以在他那
的描述下,我们每个孩子都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②优秀的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必须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③这十八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绘声绘色”指描写、叙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此题中“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1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守旧,捡回长袍马褂,而是要着眼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一年多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刻印证抓作风这一招,看似平淡,实则高明。C。一碗饭要20多元,点个菜要四五百元,拍个照甚至要上千元,更别说5A景区齐刷刷迈入门票“百元时代"……大好河山“看不起”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经济升级的瓶颈。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D项,“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和自己”之前缺介词“跟”,“跟”和“自己”构成介宾结构,做“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状语。故选D。20。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一处是()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一定对令尊的作品有独到见解.④今天,您能于百忙中幸而受访,我们深表感谢.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语言讲求运用得体。各级各类的考试中,有关语言得体方面的试题经常出现。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2)语言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3)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4)语言表达有分寸感。分析可知,D项,“幸而"改为“应邀”。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答案】(1).与苏轼夜游赤壁(2).与王昌龄伴舞琵琶【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仿写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做题时要先审所给内容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例句是“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句式特点是:与(历史文化名人)+动宾短语(4个字).依照这种句式特点,可仿写为:与苏轼夜游赤壁,与王昌龄伴舞琵琶。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该墓园由方形围沟和7座墓葬组成,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王韶墓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出土各类随葬品67件(组)。据悉,隋王韶家族墓园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墓主身份明确,出土物较为丰富,为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答案】①近日,②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③这座完整的隋代家族墓园,④为北周至隋家族墓葬研究⑤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是一则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导语部分是新闻内容总括,主体部分是对导语部分是解说和补充。这段文字共四句话,第一句“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韩家村发掘了一座完整隋代家族墓园——隋王韶家族墓园”是导语,交代事件,即“近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发掘了隋王韶家族墓园”,二三两句是对墓园具体情况的介绍,第四句是交代墓园的价值,“为北周至隋家族墓地的特征、成员的埋葬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由此可知,这段文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件,即发掘隋王韶家族墓园以及这座墓园的价值。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无论丰饶还是贫瘠,无论开遍鲜花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她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养育了人们,因为她随时随地都在牵动人们的心魂和情思。也许有人会像故事中脚踏实地的蚯蚓,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着这片土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土地的面貌;也许有人要学展翅高飞的鸟儿,到远方去寻找资源和友伴,将希望的种子带回家乡,播撒在大地上;也许还有人和甲虫一样,怀抱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助远方的伙伴建设他们的家园—-路径可能不同,做法可能相异,共同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之心和感恩之情。这片土地可能很小,小到只是我们足下的一乡一村。但人们对土地最初的认识和情感,正是来自于这一片片乡村的土地。对于从农耕文明的土壤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乡村是很多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代中国的诗人们以诗言志,乡思和乡愁是古代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迁要求市场补偿申请书
- 吉首大学《竞技武术套路3》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影片制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声乐基础训练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门店充电宝签约协议书范本模板
- 吉林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公共文化服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招聘与甄选》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型饭堂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大米居间销售合同范本
- 供电所2024年度工作计划3篇
- 《职称培训讲座》课件
- 《世界大学排名》课件
- 2024年-不同场合版化粪池清掏协议书
- 售后服务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课件
- 科普现状及科普工作思考问题
- 库存管理的有效预警机制
- 四年级上册英语沪教牛津版Module2测试题
- 温氏蛋鸡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