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_第1页
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_第2页
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_第3页
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_第4页
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章呼吸供中等卫生教育职业使用第1页/共41页

学习目标

1、说出呼吸、呼吸运动的概念。比较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的异同点。2、叙述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说出胸内负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说出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3、简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说出影响肺换气的因素。简述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4、解释呼吸中枢的概念。说出延髓、脑桥对呼吸运动的作用以及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及氢离子浓度改变对呼吸的影响及作用原理。第2页/共41页

概述人体的呼吸过程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来完成:

(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第3页/共41页

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第4页/共41页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原理(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运动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第5页/共41页呼吸运动:指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活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呼吸运动形式:1.根据呼吸深度的不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2.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第6页/共41页肺内压:指肺泡内的压力

吸气时肺内压降低

肺内压<大气压

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肺内压升高肺内压>大气压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外界第7页/共41页胸内压概念: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内压形成原理: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若大气压为0,则:胸内压=-肺回缩力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2)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3)在呼吸运动和与肺通气之间起偶联作用第8页/共41页(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动力需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肺通气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弹性阻力,包括肺和胸廓的弹性阻力。二是气道阻力,主要是呼吸道气流摩擦阻力第9页/共41页

顺应性(C)=1、气道阻力气道阻力又称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流通过呼吸道时的摩擦阻力。

2、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对抗变形的力。

顺应性是指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大,不容易扩张则顺应性小,其相互关系如下:弹性阻力(R)1第10页/共41页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一)肺容量肺容量是指肺容纳气体的容积。在通气过程中,肺容量的大小决定于呼吸运动的深浅,其数值可用肺量计进行测定。第11页/共41页1、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的潮气量约为400~600ml。

2、补呼气量(ERV):在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约为900~1200ml。

3、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未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量称补吸气量。正常成约1500~1800ml。第12页/共41页4、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1)肺活量(VC)在最大吸气之后作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为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三者之和。一般正常成年男性的正常值约为3500ml,女性2500ml。(2)时间肺活量(TVC)时间肺活量是指受试者在作最大的吸气后用力作最大速度呼气,测定其在一定时间(如第1、2、3秒之未)所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值分别为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1秒未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低于60%则不正常。

第13页/共41页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1)余气量(RV):在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称为余气量。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2)功能余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功能余气量为补呼气量与潮气量之和,其正常值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500ml。,6、肺总量(TLC):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容量。即肺活量与余气量之和。肺总量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正常成人男性平均5000ml,女性约3500ml第14页/共41页

肺容量描记图第15页/共41页(二)肺通气量

肺通气量为单位时间内入肺或出肺的气量,是肺的动态气量,故能比肺容量更好地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1、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入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平均约为12-18次/min,潮气量约为0.5L,则每分通气量为6.0~9.0L。

第16页/共41页2、每分肺泡通气量肺通气的目的在于进行肺换气,而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每次吸入的气体总有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参与肺换气。因此,我们把这部分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其容积约为150ml。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安静时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为: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17页/共41页不同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时的每分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频率(次/min)潮气量(ml)肺通气量(ml/min)肺泡通气量(ml/min)

125006000420024250600024006100060005100

可见在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潮气量加倍而呼吸频率减半时,肺通气量保持不变,但是肺泡通气量都发生明显变化。可见对肺换气而言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数率高。第18页/共41页

第二节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呼吸气体的交换以扩散方式进行。气体交换的动力来自该气体的分压差

肺泡、血液和组织液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mmHg)肺泡气静脉血动脉血组织液

Po21024010030Pco240464050第19页/共41页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一)肺换气静脉血流经肺泡时,肺泡气中O2与血液中CO2经呼吸膜相互交换,经过肺换气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组织换气

动脉血流经组织细胞时,血液中O2与组织细胞中CO2相互交换,经过组织换气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第20页/共41页气体交换示意第21页/共41页呼吸膜示意图第22页/共41页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一)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换气效率降低。(二)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面积减少,肺换气效率降低。(三)通气/血流比值(V/Q比值)

V/Q比值增大或减小,肺换气效率均降低第23页/共41页(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O2的运输(一)物理溶解每100ml血液中仅溶解0.3ml,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约占O2运输总量的98.5%。当血液中Po2升高时,溶解于血浆中的O2进入红细胞,血红蛋白与O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O2分压低时HbO2O2分压高时第24页/共41页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一)物理溶解:每升静脉血液中溶解的CO2为1.3mmol(30ml),占CO2运输总量的5%。(二)化学结合:

化学结合约占CO2运输总量的95%,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碳酸氢盐形式占CO2总运输量88%,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第25页/共41页二氧化碳的运输第26页/共41页第三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一)脊髓(二)延髓(三)脑桥(四)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第27页/共41页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一)肺牵张反射

1、概念:由肺的扩张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调节,称为肺的牵张反射或黑一伯反射(Hering-Breuerreflex)。

2、意义:使吸气不致过长、过深,促使吸气及时向呼气转化。它与脑桥的呼吸调整中枢共同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第28页/共41页(三)防御性呼吸反射

防御性呼吸反射是指当呼吸道受到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可兴奋分布于呼吸道黏膜上皮内的感受器,而引起喷嚏反射、咳嗽反射等防御性反射,以清除刺激物,避免进入肺泡。第29页/共41页(二)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

动脉血、组织液或脑脊液中O2、CO2和H+水平的变化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称为化学感受性呼吸调节。化学感受器有两种:一类是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血液中PCO2、PO2和H+浓度变化的叫外周化学感受器。另一类是位于延髓呼吸中枢附近,感受脑脊液中H+浓度变化的叫中枢化学感受器。第30页/共41页1、CO2对呼吸的调节CO2对呼吸的作用是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反射性使呼吸加深、加快。但以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为主。当血液中PCO2升高时,CO2能通过血脑屏障与脑脊液中的H2O反应生成H2CO3,然后解离出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第31页/共41页2、H+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反之,则呼吸抑制。由于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故血中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增强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发挥作用。第32页/共41页3、低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当动脉血中PO2降至80mmHg以下时,可兴奋呼吸。这完全是依靠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而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一般低O2可以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兴奋呼吸中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低O2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但严重低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对抗不了低O2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使呼吸减弱,甚至停止。第33页/共41页

目标检测1、氧分压最高的是

A、细胞内液

B、肺泡气

C、毛细血管血液

D、动脉血第34页/共41页

目标检测2、肺换气是指

A、肺泡与大气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泡与组织的气体交换

D、肺泡内O2和CO2的交换第35页/共41页

目标检测3、时间肺活量第3秒末的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