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模式课件_第1页
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模式课件_第2页
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模式课件_第3页
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模式课件_第4页
语文研究性学习两种模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注重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语文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内部的研究性学习。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祝福》

先确定研究的主题(或专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然后以文本为主要依据,探究问题的答案。祥林嫂的死因

文本中直接出现的一种答案是鲁四家的短工提供的。他在回答“我”关于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询问时,连头也不抬,只是淡淡地说:“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祥林嫂果真是穷死的吗?

她勤快能干,时值壮年,“力气是不惜的”,“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何至于穷死!

梳理小说的情节,

看祥林嫂的命运变化

2.接下去的情节发展分几个层次?祥林嫂的命运有什么变化?

(1)祥林嫂被婆家捆回,并被卖到了贺家澳,尽管她进行了异乎寻常的反抗,“头上碰了个大窟窿”,仍毫无用处。但在贺家澳,日子还过得去,还有了儿子阿毛。用卫老婆子的话讲,“……她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2)然而,“好运”很快消失。不久,贺老六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了,大伯又来收屋……她不得不重回鲁镇。这时的祥林嫂,“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而且,鲁家已不许她插手祭祀了。(4)捐门槛回来后,她以为赎了罪,重获了新生:“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嫂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3.什么地方是小说的高潮?此时的祥林嫂有什么表现?

祥林嫂捐门槛以后,又逢冬至祭祖时节。“看四婶装好祭品……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随着四婶一声断喝,“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这真是致命的一击!这就是作品的高潮。至此,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彻底垮了。第二天,不但眼睛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到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简直是一个木头人。”

高潮是小说思想性最明亮的地方,也是主人公命运、性格的转折点。《祝福》的高潮揭示了导致祥林嫂之死的本质因素,那不是穷困,不是劳累,也不是丧夫、失子等意外灾祸,而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心灵的摧残——祥林嫂忍耐过,挣扎过,反抗过,但毕竟摆脱不了封建礼教“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罪名”。这种无形的判决仿佛是巨大的罗网,笼罩了整个社会。不仅鲁四、四婶、柳妈以及鲁镇的人们认为她有“罪”,就是祥林嫂自己也认为有“罪”——有“罪”,才需要赎“罪”。这就是祥林嫂悲剧的真正意义。二.鲁四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迫害祥林嫂的?

在小说中,作为祥林嫂主要对立面的鲁四,他主要不是作为封建地主对祥林嫂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尽管有剥削,但并不十分苛刻),他甚至没有打骂、呵斥过祥林嫂;而是以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的身份出现的。

鲁四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看他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到窗下的案头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寥寥数笔,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这个旧礼教的狂热维护者的形象。此外,从他痛骂的“新党”还只是改良派康有为之流来看,更可见他是一个十足的老顽固,坚持的是最陈腐的封建道统。1.当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帮佣时,鲁四“皱了皱眉”,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是在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在这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看来,寡妇本身就是一种罪孽。2.当祥林嫂夫家堂伯来的消息传出后,鲁四“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为什么“不好”呢?在鲁四眼里,寡妇的主权天经地义在夫家,祥林嫂未经许可,私自出逃,显然是一种违反礼教的行为。

3.当祥林嫂婆婆来时,鲁四明知祥林嫂不愿回婆家,也知道自己家里正用得着这个“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的女工,但按旧礼教的规矩,“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5.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家时,鲁四“照例皱过眉”。虽然他鉴于向来雇佣女工之难,并不大反对,但暗中却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伶,但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6.最后,当鲁四在鲁镇人们的祝福声中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并且毫无人性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很显然,这种指责的出发点就是旧礼教以及维护这种礼教的工具——封建迷信。而事实上,祥林嫂也正是在封建礼教以及封建迷信的摧残下才不得不走向恐怖的阴司。1.祥林嫂第一次婚姻,嫁了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这会不会出于她的自愿?显然不是。这是典型的封建婚姻制度下的产物。

2.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妇女有没有自己的主权?没有。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女人只是商品,主权属于父母、公婆或丈夫。因此,一方面祥林嫂不能不守节,而实际上又不容许她守节,另一方面她最终又不得不承担不守节的罪名。

3.祥林嫂守寡后为逃避被婆家出卖的命运,私下出逃,外出帮佣,这种举动能为当时的社会所容忍吗?不能。祥林嫂不仅遭婆家追逼,被捆回并卖到贺家澳,同时更受到包括鲁四等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反对,没有人认为祥林嫂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权利。

4.祥林嫂明明有自家的房子,但贺老六死后,又失去了儿子,大伯为什么能来收屋?“寡妇的身体极不自由,男子死后,公姑叔伯,甚至于毫不相干的人,都有管的权柄”。(周建人:《绍兴的结婚风俗》)在封建宗法观念下,女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祥林嫂丧子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在贺家澳生活的根基。

5.在对待祥林嫂再嫁再寡的问题上,普通的鲁镇人们与鲁四的态度有没有本质的区别?试举例说明。没有。不仅鲁四指责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就是柳妈和别的老女人,直至那些“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也持相同的态度,把她往死路上赶。例如,祥林嫂重回鲁镇后,她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而且脸上还常常流露出一种“鄙薄的神气”。由此可见,这所有导致祥林嫂生活灾难的各种原因,包括给她判“罪”的旧道德、旧理学,几乎都与封建礼教有关。从上述三个不同方向所作的探究证明,它们的结论是相同的,即祥林嫂是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的。鲁四之流的可恶,柳妈们的愚昧,祥林嫂的可伶,在封建礼教的罗网下,他们或是罪人,或是帮凶,或是牺牲品。他们各自深陷在不同而又相同的无知和可悲的境地。

上述例子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光有文本研究还不够,必须向课外、校外广泛开拓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查找文献资料,进行座谈访问、调查研究等,以了解封建礼教、封建迷信的各种表现。这对理解作品的主题,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是十分必要的。由外而内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简单例子

社会的一些商业广告,如“乐在骑中”——这是摩托车广告;“默默无蚊”——这是蚊香广告;“食全食美”——这是餐饮业广告,如此等等。究竟怎样看待这种语言现象呢?

简单地说它是语言污染,要进行批判甚至禁止这种语言现象显然是行不通的。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种语言现象

这些广告虽然不是成语,但明显借用成语的四字格的形式,运用谐音或仿辞的修辞手法,行商业促销之实。

我们能不能将此作为研究的对象,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一下作为习用的固定词组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