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_第1页
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_第2页
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_第3页
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_第4页
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小说-烙刻-《我们热爱和平》欧州或美国的士兵们在战壕里经常拿出来看的照片无非是两种:家人、恋人的;当红明星的。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看到的照片,除了前者外,还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那就是这张!《我们热爱和平》。战士们不仅喜欢这张照片,甚至可以为这两个孩子去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热爱和平》是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的印刷品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也传到了朝鲜战壕里、指挥部的地图旁边、野战医院里……志愿军战士们几乎人手一张,都是那种小型的印刷品,各种渠道送给志愿军的慰问包里,大都会附上这张小画片。看到那可爱的孩子形象,战士们激动地宣誓说:不惜牺牲生命,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孩子们!为了这些孩子,我们死了都值!一张照片,竞然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作者是谁?照片是怎么拍的?这幅照片是当时的《人民日报》编缉阙文摄制的,后来阙文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导演。这幅照片的影响之大,不仅作者没想到,很多人也都没想到。除了招贴画在大亍上和屋子里挂,还出现在信封、笔记本、明信片、搪瓷杯、茶叶盒、手帕和各种各样的慰问品上。现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里还有抗美援朝的专门展览厅,一进门就会看见这幅有几米大的照片。其不仅主题鲜明,情感朴素,以今天的眼光看,它也具备了招贴画的一切元素。看到它,就会想起了那个年代,就会引起我们很多往事的回忆。照片产生的年代时期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和平与建设是国家的主题。我们看看照片的作者阙文的回忆。那是1952年的儿童节前夕,当时我负责《人民日报》里“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图片栏目,根据周恩来总理“我们热爱和平,但也不怕战争”的精神,我们的总编辑邓拓找到我说: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取得了很大胜利,当前的形势是要求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团结起来,争取保卫和平,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制止战争,才能保卫我们的下一代。这个主题很抽象,不太好表现,又不允许搞“客里空”(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捕风捉影的记者形象,后来泛指新闻中虚构浮夸的作风)。我一夜没睡好,后来就想到了毕加索的和平鸽,又值儿童节,我就决定用儿童和鸽子来表现。我和北京北海幼儿园联系,了解他们那里养了一批鸽子,儿童们还经常到北海公园放鸽子,我就在5月31日到了这里,同时来的还有其他一些摄影记者,有青年报的,健康报的,体育报的。我一吆喝,大家就都去了。幼儿园的园长于陆琳带了一大帮孩子到了公园,每个人还抱一只鸽子,真是欢天喜地。最初我拍了几张觉得非常一般,因为只是在人物和鸽子的形式上、构图上作了些安排,看不出儿童内心对鸽子的热爱,缺少内在的联系。于是,我看看男孩又看看女孩,摸了一下他们的鸽子问:你们两个的鸽子谁的好呀?男孩高兴而俏皮地说:我的好!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鸽子,又看了一眼女孩的鸽子,然后紧紧地搂住鸽子,侧着脑袋,表现出一副非常得意的神情。他的这种行动使女孩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并立刻转过脸来瞧着男孩赶紧说:我这个也好!在这一瞬间里,两个人物的情绪都达到了饱和点,我就拍下了这幅照片。第二天正好是儿童节,这张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那时《人民日报》的报头在中间,照片在左侧的报眼这个位置上,按现在的话来讲那叫“黄金地段”,们正在团团围着看一封祖国小朋友的来信,他们都被那信里的天真情感打动了。年纪稍大些的杨景春正念得起劲时,忽然从信封里掉出一张纸片,哈,原来是张照片,两个抱着和平鸽的孩子歪着头在笑。来信的孩子在背面写着:“在你们保卫下的祖国儿童真幸福啊,叔叔!”战士们对照片爱不释手,大家纷纷议论着他们,祖国的孩子真象鲜花一样,长得多好!这俩孩子是哪里的呢?叫什么名字?杨景春听着,眼里闪出了泪花,因杨景春的两个儿子一个给伪保长摔死了,一个让美国人给炸死了。他英勇地作战,立了两次三等功。他和朝鲜孩子搞得很熟,敌机轰炸时他就奋不顾身地去救孩子。一天,七班的阵地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杨景春和战友们粉碎了多次敌人的进攻,情况很紧急,这时战士谭林富掏出了这张照片,班长看到了,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来宣誓,为了对得起这些可爱的孩子……四五个敌人朝战士谭林富冲来,当谭林富刺死最后一个敌人时,他自己也不行了,他从怀里掏出那张照片递给杨景春说:我不行了,给你,别忘了保卫孩子们!杨景春二话没说,把照片往兜里一放就冲上去了,一口气打死、刺死了十几个鬼子,在敌人群中拉响了最后一个手榴弹,他也奄奄一息。他抓住我的手费劲地说出了最后的话:可惜不知道那两个孩子在哪儿,要不把我那没地方寄的立功喜报寄给他们有多好…...我轻轻地掏出那张照片,我贪婪地看着这两个孩子,他们把和平鸽抱得多紧,笑得多幸福!你们知道吗,孩子,杨叔叔和谭叔叔为了你们,巳经献出了宝贵生命!……战士们把这张画当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这两个孩子陪伴着自己执行艰巨的任务。人们把它贴到坑道里,战壕里,甚至坦克和大炮上……朝鲜停战后,这幅招贴画又大量出现在工地上,鼓舞着战士们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作者萧琦当时19岁,是志愿军战地记者。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到总政编写《志愿军英雄传》中的《罗盛教的故事》。后来萧琦成了右派,再后来在潇湘电影制片厂工作。1999年,这些人包括拍摄者,主人翁萧琦等人一块在北京聚会了一把,算是了了一桩心愿。相对于许多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孟运后来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拍完照片的第二年我就随父亲去了长春,1953年我父亲参与一汽的筹建工作。我上小学也是在长春,后来我爸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总工程师。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是那个画上的女孩,大家对我挺好,我一直生活在幸福中。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跟妈妈到青岛去,那里的海军叔叔们认出了我,说这不是那个抱着鸽子的女孩吗?将来你当解放军吧,热爱和平的姑娘要为和平作贡献那。这句话被我记住了,初中毕业后我就报考了海军学校。但那时的政治学习、到农村劳动搞“四清”运动等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结果只呆了一年,我妈就把我转到了张家口的另一个军校去学习,不久“文革”开始,我们家又被批斗。江青点名批我妈妈,因为我妈是从延安来的,我也就上不学了,最后给我的结论是“受二月逆流思潮影响,犯了严重错误”。1975年,我进了工厂当钳工。后来清华大学开门办学,到我们厂招生,就把我给招上了,算是倒数第二代的工农兵大学生。这样我就在清华学了无线电技术,毕业后我又回到了这个厂子。1982年我到了中国科协工作,后来又学习了英语,1987年去了美国。由于“文革”误了我们那么长时间,我就发奋地学习、工作。到了美国,有一次我的车子坏了,来了几个中国人帮我修,但是还没弄好。这时来了几个美国人,他们很热情地帮我弄轮胎,一边还问我,“你是朝鲜人吧?”我说我是中国人。他们就说:“我去朝鲜打仗,你看我胳膊上还有刺青呢!我差点就留在朝鲜了,因为那里有我喜欢的姑娘!”他们不知道我就是那个画上的女孩,据说在交换战俘时,美国兵很喜欢志愿军给他们的那张画片。我没敢深问,不知道他们得知我就是那个画上的女孩的话,该是什么心情。1998年,我回到北京。孟运是幸福的。拍照片那会儿,她长得胖乎乎的,黄黄的头发,非常可爱。本来幼儿园女孩子们的发型都是统一的、剪得很短的“娃娃头”,只有孟运是梳小辫儿的,因为她是幼儿园园长于陆琳的女儿,有这一点“特权”。从美国回来后,孟运还翻译了一本18万字的小说《遭遇死亡》,巳经出版。目前她是北京华联汽车公司副经理,同时还兼任着北京职业商贸学院的秘书长。她的母亲于陆琳从北海幼儿园的岗位离休之后,创办了中华社会大学并任校长,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职业商贸学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孟运的父亲孟少农是中国著名的汽车专家,曾任一汽总工程师、二汽总工程师和副厂长,是中国汽车界笫一个学部委员(院士),他还促成和创办了吉林工业大学、陕汽职工大学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中国的汽车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个男孩叫马越,如今在贵州,照片上,马越比孟运个子要高,年龄也大两岁,模样也招人喜欢,是个小“帅哥”。我那年快6岁了,那天一大帮孩子每人抱了一只鸽子,我特调皮,老师怕我不听话,就给我一支红蓝铅笔头,我就特兴奋,光顾玩这个铅笔头了,鸽子也跑了!后来到真拍的时候,我就没法了。可是阙文叔叔觉得我好玩,就跟另一个孩子说,能不能把鸽子“借给”我,我就这样又有了鸽子。现在从照片上还能看见我的左上兜儿里还露着铅笔头呢。招贴画出来后,马越的名气也很大,收到了上千封信,还有许多人去看他。北海幼儿园也名气大增,参观的国内外宾客络绎不绝。马越经常被拉出去参加各种活动,坐上小汽车,俨然是个小超级明星。我那时收信都是论麻袋的,回信都是老师给代写,我签个名。后来我太调皮捣蛋了,父母就在假期人家玩的时候送我去挖煤!认为我辜负了大家的期望,要改造我。1953年他上了小学,同学们都知道他就是明星,对他有很大的好奇心,但马越却听得太多了,变得随意,没有礼貌,不守纪律,打人骂人。渐渐地,同学们也就疏远他了,少先队也没入成。小马越感到了孤独,自卑。三年级时他转到了东四区第二中心小学,在这里,马越变成了一个好孩子。马越入了少先队,为此《人民日报》还发了消息《马越入了队》,可见那时对他有多么关注。但是事情还没完1956年,马越的父母给共青团北京市委写信说:“我们的孩子马越10岁了,他现在巳经变成了一个极为调皮、傲慢不驯的孩子了,学校里都不愿意要他,我们真是没有办法。……请你们救救这个孩子吧,团市委很重视,派《北京青年报》记者于文涛去了解。于文涛写了一篇《马越成长中的风波》刊登在该报上,随后《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报》又转载了,不久作家冰心写了一篇《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的文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和大规模的讨论。马越确实变好了。他高中毕业时巳经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中学生优良奖章。当时北京市招生分数最高的清华附中只招160个学生,其中一半是保送生。马越说:这剩下的80个位子我也要占一个!果然如愿以偿。凭着马越的条件,考北京的名牌大学是不成问题的。但马越觉得自己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