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_第1页
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_第2页
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_第3页
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_第4页
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渗水利湿药的学习资料第1页/共52页2概述药性特点: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肝胆经。第2页/共52页3概述分类: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疸。第3页/共52页4概述使用注意:利水渗湿药,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第4页/共52页5茯苓《本经》【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产云南者称“云苓”,质较优。第5页/共52页6茯苓第6页/共52页7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第7页/共52页8【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利水渗湿特点: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应用:小便不利、水肿、痰饮,五苓散,猪苓汤健脾和中脾气虚弱证-四君子汤,脾虚湿盛者尤为适宜-参苓白术散宁心安神心悸,失眠-归脾汤第8页/共52页9茯苓【用法用量】煎服,9~15g。【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处方用名】1.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切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2.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蒸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3.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用朱砂2%拌匀后用。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第9页/共52页10猪苓《本经》【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的根上。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云南等地。第10页/共52页11猪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肾、膀胱经。第11页/共52页12【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利水渗湿特点:利水渗湿、泻而不补;应用:小便不利、水肿、淋证、泄泻、带下、淋浊等。猪苓治湿胜泄泻,取其利水渗湿以实大便;“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第12页/共52页13薏苡仁【来源】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第13页/共52页14薏苡仁【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特点】

为种仁但不富含油脂第14页/共52页15薏苡仁功效主治利湿健脾特点:泄而兼补;应用:水肿、脚气;淋证;脾虚泄泻,+茯苓、白术、黄芪,参苓白术散清热排脓肺痈--苇茎汤、肠痈--薏苡附子败酱散利湿除痹痹证(湿痹)之筋脉拘挛--薏苡仁汤利水不伤正,补脾而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第15页/共52页16薏苡仁【处方用名】1.薏苡仁(薏米仁)、苡仁、米仁、生苡仁、生米仁(去壳晒干用,清利湿热宜生用)2.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用法用量】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

津液不足者慎用。

第16页/共52页17泽泻【来源】泽泻科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第17页/共52页18泽泻【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膀胱经。第18页/共52页19泽泻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小便不利--五苓散;水肿;淋证;湿泻泻热特点:泻肾与膀胱之热;应用:遗精、带下、小便淋浊。--龙胆泻肝丸在滋阴药中常加本品,以泻相火而保真阴--六味地黄丸现代临床报道,泽泻可用于耳源性眩晕、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等疾患。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用法用量】煎服,5~10g。

第19页/共52页20冬瓜皮【来源】葫芦科草本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第20页/共52页21玉米须

【性能】甘,平。归膀胱、肝、胆经。【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用法用量】煎服,30~60g。鲜者加倍。【临床研究】用玉米须,水煎服,治肾病综合征(中华内科杂志)。玉米须,开水反复冲泡代茶饮,治疗糖尿病(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第21页/共52页22荠菜

【性能】甘,凉。归肝、胃经。【功效】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应用】【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第22页/共52页23六淋(热淋、石淋、血淋、膏淋、气淋、劳淋)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第23页/共52页24车前子《本经》【来源】车前科草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第24页/共52页25车前子【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第25页/共52页26【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利尿通淋特点:甘而滑利、寒而清热,性专降泄。(热淋)八正散应用:①湿热下注之淋证②水肿、小便不利。渗湿止泻特点:利水湿,分清别浊而止泻;应用:暑湿泄泻--车前子散清肝明目应用:①肝经风热所致目赤肿痛,+菊花、决明子;②肝肾不足所致目暗昏花--驻景丸,+熟地黄、菟丝子清肺化痰肺热咳嗽,+瓜蒌、浙贝母、枇杷叶第26页/共52页27车前子【用法用量】

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虚遗滑者慎用。【附药】车前草即车前的全草。性味功效与车前子相似,且能清热解毒,又可用于疮疡肿痛。内服或用鲜草捣烂外敷。用量10~2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第27页/共52页28滑石

《本经》

【来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主产于山东、江西、山西、辽宁等地。【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胃、膀胱经。第28页/共52页29滑石功效主治利尿通淋特点: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应用:淋证(石淋)八正散清热解暑暑湿烦渴,六一散;湿温病,三仁汤祛湿敛疮湿疹湿疮;痱子(外用)

第29页/共52页30滑石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第30页/共52页31川木通【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多种植物的藤茎。第31页/共52页32关

木通【来源】马兜铃科藤本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第32页/共52页33木通【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脾、小肠、膀胱经。第33页/共52页34木通功效主治利水通淋特点:苦寒降泻、清热利尿;应用:淋证(热淋、膏淋)清泄心火特点:上清心火,下利湿热;应用:口舌生疮,心烦尿赤通乳利痹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痹痛

第34页/共52页35木通【用法用量】煎服,3~6g。【使用注意】关木通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不良反应】关木通所含的马兜铃酸为有毒成分,关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第35页/共52页36海金沙《嘉祐本草》

【来源】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生用。第36页/共52页37海金砂【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利尿通淋——特点:善止尿道疼痛及石淋,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活血通经——血热瘀阻所致闭经、月经不调。【用法用量】煎服,6~15g。宜包煎。

第37页/共52页38地肤子【来源】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第38页/共52页39地肤子

利尿通淋—善治热淋。止痒—湿疹,风疹,皮肤瘙痒,阴痒。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第39页/共52页40茵陈《本经》

【来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第40页/共52页41茵陈【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第41页/共52页42茵陈阳黄阴黄病机湿热熏蒸寒湿郁滞病程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颜色黄色鲜明如橙色黄色晦暗如烟熏舌苔黄腻白腻第42页/共52页43茵陈【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第43页/共52页44金钱草《本草纲目拾遗》

【药用】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第44页/共52页45

金钱草【性味归经】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第45页/共52页46虎杖【来源】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第46页/共52页47虎杖【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第47页/共52页48茵陈、金钱草和虎杖共同功效:利湿退黄。共同应用:湿热黄疸。小异点:茵陈: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为治疗黄疸的要药,阴黄阳黄均可用之。金钱草:清肝胆之火,又除下焦湿热,善消结石,尤善治石淋。虎杖:功与大黄相似,均为蓼科植物,以清利湿热为主,泻下作用较弱。第48页/共52页49茵陈、金钱草和虎杖不同功效:茵陈1.解毒疗疮——湿疮瘙痒。单用煎汤外洗,或配黄柏、地肤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