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教程培训_第1页
新能源教程培训_第2页
新能源教程培训_第3页
新能源教程培训_第4页
新能源教程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替代能源—可燃冰alternativeenergy

—flammableice成员:秦天明闫寒马晓东奚锦跃汤俊彦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123

4替代能源与可燃冰(形成和优点)可燃冰现状和分布可燃冰的问题(主要是开采上)如何解决开采可燃冰出现的问题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

一.替代能源与可燃冰(形成和优点)替代能源:为了能够更广泛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了替代能源的概念。狭义的替代能源仅仅是指一切可以替代石油的能源;而广义的替代能源是指可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石化燃料的能源(石化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大多数的新能源都是替代能

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可燃冰”如何翻译为英语?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Gashydrate,alsocalled"flammableice,"isalmostpuremethanemixedwithwaterturnedtoicebylowtemperaturesandhighpressuresinpermafrostorunderthesea.Gashydratesexistinvastquantitiesaroundtheworldbutsofarisn'tproducibleasanenergyresource.气水合物,又称为“可燃冰”,是近乎纯粹的甲烷与低温或高压下所形成冰的混合物,在永久冻结带或海底形成。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的气水合物,但目前还不能作为能量来源进行生产。在上面的报道中,flammableice就是指“可燃冰”,flammableice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被称为“沉睡的未来能源”。Flammableice是一种newenergy(新能源)以及cleanenergy(清洁能源)。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积极开发各种alternativeenergy(可替代能源)和renewableenergy(可再生能源),例如windenergy(风能)和solarenergy(太阳能),由于这类能源具有环保特点,因此也被称为greenenergy(绿色能源)。

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日本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二.可燃冰的分布黑海与里海等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可燃冰的开采状况世界上的状况1810年,英国学者戴维在伦敦皇家研究院首次合成氯气水合物。气水合物(GasHydrate)一词最早出现在戴维次年所著的书中。在这以后的一百二十多年中,人们仅通过实验室来认识水合物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可燃冰,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日本开始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2011年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但最先挖出可燃冰的是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英、德、加、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相继开展了本土和国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同时美、日、加、印度等国已经制定了勘查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计划。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在勘查和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能力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

2012年2月,苏格兰政府高级官员及一些专家表示,苏格兰海域深处可能蕴藏甲烷冰。他们推测苏格兰设德兰群岛西部海域蕴藏大量的甲烷冰,或许足够开发利用300年

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中国状况按照中国战略规划的安排,2006年—2020年是调查阶段,2020年—2030年是开发试生产阶段,2030年—2050年,中国可燃冰将进入商业生产阶段。中国在南海西沙海槽等海区已相继发现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标志BSR,这表明中国海域也分布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值得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同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已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实验室并成功点燃天然气水合物。2002年,启动中国海域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专题调查行动圈出南海北部7个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2005年4月14日,中国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首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碳酸盐岩标本仪式,宣布中国首次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被作为“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存在重要证据的“冷泉”碳酸盐岩分布区,其面积约为430平方公里。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发现了大量的自生碳酸盐岩,其水深范围分别为550米~650米和750米~800米,海底电视观察和电视抓斗取样发现海底有大量的管状、烟囱状、面包圈状、板状和块状的自生碳酸盐岩产出,它们或孤立地躺在海底上,或从沉积物里突兀地伸出来,来自喷口的双壳类生物壳体呈斑状散布其间,巨大碳酸盐岩建造体在海底屹立,其特征与哥斯达黎加边缘海和美国俄勒岗外海所发现的“化学礁”类似,而规模却更大。2007年首次在神狐海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证明南海可燃冰资源远景良好。2009年9月25日,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2011年11月,中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的可燃冰专题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已在南海圈定了25个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三.开采可燃冰存在的问题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开采会改变天然气水合物赖以赋存的温压条件,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在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对温压条件的控制,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的加剧、海洋生态的变化以及海底滑塌事件等(1)甲烷作为强温室气体,它对大气辐射平衡的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一方面,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蕴含的甲烷量约是大气圈中甲烷量的3000倍;另一方面,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进入大气的量即使只有大气甲烷总量的0.5%,也会明显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甲烷气体进行控制,就必然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除温室效应之外,海洋环境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还会带来更多问题。①进入海水中的甲烷会影响海洋生态。甲烷进入海水中后会发生较快的微生物氧化作用,影响海水的化学性质。甲烷气体如果大量排入海水中,其氧化作用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海洋形成缺氧环境,从而对海洋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带来危害。②进入海水中的甲烷量如果特别大,则还可能造成海水汽化和海啸,甚至会产生海水动荡和气流负压卷吸作用,严重危害海面作业甚至海域航空作业。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2)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还会产生大量的水,释放岩层孔隙空间,使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地层的固结性变差,引发地质灾变。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则可能导致海底滑塌事件]。近年的研究发现,因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而导致陆坡区稳定性降低是海底滑塌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钻井过程中如果引起天然气水合物大量分解,还可能导致钻井变形,加大海上钻井平台的风险。

(3)如何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水进行处理,也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奚锦跃小组alternateenergysource—flammableice四.解决开采问题的方案对于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