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_第1页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_第2页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_第3页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_第4页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2023/4/171第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评价方法:①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③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④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效果评价;2023/4/172第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职业有害因素识别内容:发现、确定未知、新的职业有害因素;辨别找出已知、确认的职业有害因素。2023/4/173第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识别和鉴定未知职业有害因素的原理与方法原理: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因果关系判断。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危害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职业接触该因素引发、加重、加速了职业危害的发展。2023/4/174第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未知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2023/4/175第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识别和筛选已知职业有害因素的原理与方法原理:1.利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相似性、相关性及系统性等基本特征。2.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必然性,发现事物性质、运动变化规律之间的相似性,利用事物运动和变化中的惯性。3.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2023/4/176第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1.类比法

2.检查表法3.工程分析法4.经验法5.检验、检测法

此外还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理论推算法、文献检索、专家论证等方法进行识别。2023/4/177第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职业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一)毒物的识别:2023/4/178第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粉尘的识别:2023/4/179第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1.噪声的识别:主要包括对声源、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布、噪声暴露时间特性等的识别。2.振动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产过程中接触振动的作业和振动源。3.高温作业的识别:高温作业的识别是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关于高温作业的定义,分析确定作业条件而识别鉴定是否为高温作业。4.非电离辐射的识别:非电离辐射的识别关键在于详细了解生产设备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充分考虑作业工人的接触情况,通过对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电磁辐射的辐射强度测定进一步识别非电离辐射。5.电离辐射的识别:电离辐射的识别除了明确放射源以外,进行个人暴露剂量测定、环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2023/4/1710第1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未知职业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①联系的时间顺序(temporality)②关联的强度(strength):相对危险度(RR)③剂量-反应关系(biologicalgradient)④关联的合理性(plausibility)⑤关联的一致性(coherence)⑥关联的可重复性(consistency)⑦关联的特异性(specificity)⑧实验证据(experimentalevidence)2023/4/1711第1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职业环境监测

Occupationalenvironmental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第二节职业环境监测2023/4/1712第1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环境监测的意义:1、评价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2、估计作业者的接触水平:2023/4/1713第1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多样性:种类多,同时存在多种因素★变动性: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不断变动★工人接触的间断性2023/4/1714第1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初步了解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查阅有关文献和参照其它单位的经验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确定监测对象★建立监测体系★拟订监测方案☆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周期☆监测记录表2023/4/1715第1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实验课内容1.采集气体和蒸汽:(1)主动采集:通过动力系统,主动收集一定量空气样,富集其中污染物;(2)被动采集:通过扩散或渗透,吸附有害物;(3)用可与待测物起化学反应的液体吸收,用颜色反应检测物的量;(4)用真空袋或真空容器采集,如惰性塑料袋、玻璃瓶、不锈钢桶(5)用直读式检测仪,直接检测空气中特定的有害物。2.采集空气中颗粒性物质:通常用滤膜采集空气中颗粒性物质。2023/4/1716第1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式(化学因素)1、个体采样(呼吸带跟踪采样):

不适合于采集空气中浓度非常低的化学物。2023/4/1717第1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定点区域采样2023/4/1718第1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采样的测定方式:1.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2.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3.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4.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5分钟2023/4/1719第1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23/4/1720第2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监测策略1.个体采样:不同工种的操作工的监测:同一工种班组监测人数:2023/4/1721第2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定点区域采样采样原则: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尽可能靠近作业者、呼吸带(高度1.5m);一个工作场所内1~3台同类生产设备,一个监测点,4~10台设2个点,10台以上至少设3个点;仪表控制室和作业者休息室内一般设1个点;一次采样时间:15min-60min,最短采样时间不应小于5min;每个监测点,8h,采样2次,每次同时采集2个样品;工作班内浓度变化不大,可在工作开始1h后的任何时间采样2次,在浓度变化大的监测点,2次采样应在浓度较高时进行,其中1次在浓度最大时进行。2023/4/1722第2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长期监测计划:(1)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次,不符合标准的,每3个月监测1次-直至合格。(2)预防行卫生监督:连续采样测定3次。2023/4/1723第2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采样数据表述:个体采样结果可以与时间加全平均容许浓度限值比较,定点区域采样结果可以与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比较。对于一组长期监测数据,可根据它们的分布特点,用适当的模型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经验表明,这些数据的分布肯定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简单地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差表示不合适。数据不多,可以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表示。2023/4/1724第2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对于区域采样数据,不主张不同监测点合并表示。因为监测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浓度低的点数据多,会掩盖问题严重性。如浓度高的监测数据多,往往会夸大问题严重性。对每一个监测点可以计算出平均水平和离散程度。进一步可结合工时法估计车间作业者的接触水平。2023/4/1725第2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卫生部《生产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测定年报表》规定常用统计指标有:

2023/4/1726第2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第三节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生物监测:是指系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血、尿和呼出气等)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含量或由他们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将测得值与参考值相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其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2023/4/1727第2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概念:它是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这些改变必须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作为生物监测的指标。分类:接触标志物、效应标志物、易感性标志物。2023/4/1728第2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反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或外源性化学物与某些靶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产物的含量。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如与外剂量相关或与毒作用效应相关,可评价接触水平或建立生物阈限值。2023/4/1729第2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效应生物标志物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2023/4/1730第3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既可以与遗传有关,又可以与环境诱发有关。如环境化学物在接触者体内代谢酶及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属遗传易感性标志物。当环境因素作为应激原时,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反应及适应性,亦可反映机体的易感性。易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以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2023/4/1731第3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生物监测的特点(一)反映机体总的接触剂量和负荷:(二)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2023/4/1732第3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生物监测策略(一)毒物代谢动力学:主要考虑生物半减期半减期长短与采样时间的关系半减期至适采样时间2h半减期太短,生物监测不适用2-10h班末或次日班前10-100h班末或周末>100h采样时间不严格2023/4/1733第3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监测项目和指标选择原则1.对已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待测物,按其要求选择。2.尚未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有害物,选择能够真实反映接触有害物程度或健康危害程度的生物监测指标。3.理想的生物监测检测指标应既有特异性,又有很好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同时应便于取材。若特异性差,但剂量-反应好,可联合使用。4.所选择的指标其毒代动力参数有助于采样时间的选择。2023/4/1734第3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生物监测样品的选择尿样、血样、呼出气、其它2023/4/1735第3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生物接触限值由于各国所制定卫生标准的基础不同,其名称及含义也有所不同。BEI,biologicalexposureindices(美国)BAT,biologicaltolerancevalue(德国)BLV,biologicallimitvalues(中国)我国颁布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化学物有17种2023/4/1736第3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五、生物监测的结果解释及局限性1.个体评价:所得的结果与生物接触限值或合适的参考值进行比较。2.群体评价:生物监测结果可以在群体基础上进行比较,即通过群组数据的统计分析作出评价。2023/4/1737第3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六、生物监测的局限性1.有些化学物不能或难于进行生物监测:2.生物监测方法学有待完善:如不能反映车间空气中化学物的瞬间浓度的变化规律。3.生物监测指标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2023/4/1738第3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第四节职业卫生调查2023/4/1739第3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职业卫生调查形式

(一)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目的:建立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2.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等。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的建筑设计布局是否合理等。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图、有害因素分布图、原材料清单等。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等情况。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作业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职业性有害因素环境监测,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职工健康检查等。......2023/4/1740第4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职业卫生专题调查1.调查目的: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2.调查项目:专题调查的项目可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工作有关疾病调查环境监测方法研究生物监测研究确定职业接触限值预防措施效果的卫生学评价2023/4/1741第4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职业卫生事故调查1.调查目的:尽快有效的抢救病人,预防事故的再次发生。2.调查内容: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检测生产环境中各种可疑有害因素的含量2023/4/1742第4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职业卫生调查步骤(专题调查)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人员等。

1.制订计划

2.查阅文献

3.拟订表格

4.试点调查2023/4/1743第4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实施阶段

在试点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计划,全面展开工作。现场调查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检查①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②建立严格的资料审核制度③应对调查员调查质量监督2023/4/1744第4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总结阶段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总结报告或论文。

1.资料整理与统计

2.调查汇总

3.论文撰写2023/4/1745第4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第五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运行项目按规范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三类: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职业病危害严重。2023/4/1746第4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概念: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对其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程度进行预测,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2023/4/1747第4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收集资料: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和技术资料;2、编制预评价方案:3、工程分析:4、实施预评价:5、预评价报告编制:2023/4/1748第4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23/4/1749第4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评价阶段应完成以下工作:1、工程分析:2、职业卫生调查:①收集资料:②类比调查:③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a)检查表法:

b)类比法:

c)定量分级法:计算劳动者作业危害指数,确定劳动者作业危害等级。2023/4/1750第5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评价内容和指标: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2、选址、总平面布置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4、建筑物卫生学要求:新鲜空气量,表面,通风散热,防湿排水,采光、照明;5、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6、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卫生设施;7、职业卫生管理及职业卫生经费概算。2023/4/1751第5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预评价报告编制: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做出评价结论,按规定格式编写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评价结论:对评价内容进行归纳,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建设项目是否可行。2023/4/1752第5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概念: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2023/4/1753第5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收集资料:2、编制评价方案:3、工程分析:4、实施控制效果评价:5、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2023/4/1754第5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23/4/1755第5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评价方案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诚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2023/4/1756第5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地点、规模、设计能力、定员、防护设施;②总平面布置:③工作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产量等;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⑤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存在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2023/4/1757第5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的方法及内容:1.现场调查:(1)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2)作业环境卫生学调查:(3)调查建设项目施工情况:(4)职业卫生管理调查: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②职业卫生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③职业健康教育、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健康监护情况;④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2023/4/1758第5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现场监测:测试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执行;测试条件:按设计满负荷生产状况;测试频次:连续三天,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取样品不能少于3个,测试结果取其均值(放射、噪声等物理因素测试结果除外)。3.职业性健康检查: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依据健康检查结果评价职业危害控制效果。

2023/4/1759第5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内容:①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和方法;②建设项目及试运行概况:③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浓度或强度,危害程度;④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评价;⑥评价结论及建议。2023/4/1760第6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23/4/1761第6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评价程序一般包括:①前期准备阶段

②评价实施阶段

③报告书编制阶段

④报告书审评阶段2023/4/1762第6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2023/4/1763第6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评价范围应包括用人单位参与生产的全部工程内容:主要针对正常生产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2023/4/1764第6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的重点内容:1.总论2.用人单位概况

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

4.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7.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8.现状评价的结论

9.现状评价的建议

2023/4/1765第6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有害作业分级评价

有害作业的分级评价是综合了环境接触水平与影响危害产生的主要接触条件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便于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2023/4/1766第6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分级依据:毒物危害程度级别、劳动时间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分级: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害、极度危害《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分级依据: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分级: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害、极度危害2023/4/1767第6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23/4/1768第68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生产性粉尘的工作环境评价《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分级依据: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作业时间内肺总通气量、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分级:3项指标综合计算指数,根据指数大小划分危害级别。2023/4/1769第69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高温作业评价《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分级评价依据:WBGT指数、高温作业时间;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2023/4/1770第70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噪声作业评价《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分级评价依据:实测等效连续A声级lw和接噪作业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Ls(接触限值),计算噪声危害指数II=(lw一Ls)/6分级:安全作业、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高度危害、极度危害。2023/4/1771第71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1.接触评估的概念:接触(exposure):指职业人群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接触评估(exposureassessment):根据研究对象的职业史,结合相关资料,通过询问调查、环境检测、生物检测等方法,定性或定量估算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强度的过程。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及危险度评价2023/4/1772第72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接触评估其主要目的是:

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亚群(如接触某化学的职业人群),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接触数据和接触情况。2023/4/1773第73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接触评估的内容包括:

①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包括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等;②接触途径、方式等接触条件评估:如认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③接触水平的估测:2023/4/1774第74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接触评估的方法(1)询问调查(2)环境监测(3)生物监测2023/4/1775第75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23/4/1776第76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

职业有害因素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预期的或实际的发生概率(probability)。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riskassessment):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过程。(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危险度评价

2023/4/1777第77页,共8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