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复习教案_第1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_第2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_第3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_第4页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1

__题目: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古典概型复习教案

【高考要求】古典概型(B);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A)

【学习目标】:1、了解概率的频率定义,知道随机事件的

发生是随机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2、理解古典概型的特点,会解较简单的古典概型问题;

3、了解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并能运用于简单

的概率计算.

【知识复习与自学质疑】

1、古典概型是一种理想化的概率模型,假设试验的结果数

具有性和性.解古典概型问题关键是判断和计数,要掌握简单

的记数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借助于互斥、对立关系将事件分解

或转化是很重要的方法.

2、(A)在10件同类产品中,其中8件为正品,2件为次品。

从中任意抽出3件,则下列4个事件:①3件都是正品;②至少

有一件是正品;③3件都是次品;④至少有一件是次品.是必然事

件的是.

3、(A)从5个红球,1个黄球中随机取出2个,所取出的两

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是。

4、(A)同时抛两个各面上分别标有1、2、3、4、5、6均匀

的正方体玩具一次,向上的两个数字之和为3的概率是.

5、(A)某人射击5枪,命中3枪,三枪中恰好有2枪连中的

概率是.

6、(B)若实数,则曲线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概率

是.

【例题精讲】

1、(A)甲、乙两人参加知识竞答,共有10道不同的题目,

其中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甲、乙两人依次各抽一题.(1)

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

(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

2、(B)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血型ABABO

该血型的人所占的比(%)2829835

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输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

人,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

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

(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3、(B)将两粒骰子投掷两次,求:(1)向上的点数之和是8

的概率;(2)向上的点数之和不小于8的概率;(3)向上的点数之

和不超过10的概率.

4、(B)将一个各面上均涂有颜色的正方体锯成(n个同样大

小的正方体,从这些小正方体中任取一个,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三面涂有颜色;(2)恰有两面涂有颜色;

(3)恰有一面涂有颜色;(4)至少有一面涂有颜色.

【矫正反馈】

1、(A)一个三位数的密码锁,每位上的数字都可在0到10

这十个数字中任选,某人忘记了密码最后一个号码,开锁时在对

好前两位号码后,随意拨动最后一个数字恰好能开锁的概率是.

2、(A)第1、2、5、7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的一个车站,有

一位乘客等候着1路或5路汽车,假定各路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

性相等,那么首先到站的正好是这位乘客所要乘的的车的概率

是.

3、(A)某射击运动员在打靶中,连续射击3次,事件至少有

两次中靶的对立事件是.

4、(B)某产品分甲、乙、丙三级,其中乙、丙两级均属次品,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出现乙级品和丙级品的概率分别为3%和1%,

求抽验一只是正品(甲级)的概率.

5、(B)袋中装有4只白球和2只黑球,从中先后摸出2只求

(不放回).求:(1)第一次摸出黑球的概率;(2)第二次摸出黑球的

概率;(3)第一次及第二次都摸出黑球的概率.

【迁移应用】

1、(A)将一粒骰子连续抛掷三次,它落地时向上的点数依次

成等差数列的概率是.

2、(A)从鱼塘中打一鱼,共M条,做上标记后放回池塘中,

过了几天,又打上来一鱼,共N条,其中K条有标记,估计池塘

中鱼的条数为.

3、(A)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

两张上的字母恰好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是.

4、(B)电子钟一天显示的时间是从00:00到23:59的每一

时刻都由四个数字组成,则一天中任一时刻的四个数字之和为

23的概率是.

5、(B)将甲、乙两粒骰子先后各抛一次,a,b分别表示抛掷

甲、乙两粒骰子所出现的点数.

(1)若点P(a,b)落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记为A,求事

件A的概率;

(2)求P(a,b)落在直线x+y=m(m为常数)上,且使此事件的

概率最大,求m的值.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能力目标掌握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等差”的

理解、把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由__《红高粱》主题曲“酒神曲”引入等差数列定义

问题:多媒体演示,观察————发现?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

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例1:观察下面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由定义可得:

a2—a1=d

a3—a2=d

a4—a3=d

……

an—an—1=d

即可得:

an=a1+(n—1)d

例2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是3,公差d是2,求它的通项

公式。

分析:知道a1,d,求an。代入通项公式

解:∵a1=3,d=2

∴an=a1+(n—1)d

=3+(n—1)×2

=2n+1

例3求等差数列10,8,6,4…的第20项。

分析:根据a1=10,d=—2,先求出通项公式an,再求出a20

解:∵a1=10,d=8—10=—2,n=20

由an=a1+(n—1)d得

∴a20=a1+(n—1)d

=10+(20—1)×(—2)

=—28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12,a18=36,求通项an。

分析:此题已知a6=12,n=6;a18=36,n=18分别代入通项

公式an=a1+(n—1)d中,可得两个方程,都含a1与d两个未

知数组成方程组,可解出a1与d。

解:由题意可得

a1+5d=12

a1+17d=36

∴d=2a1=2

∴an=2+(n—1)×2=2n

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23,25,26,27,28,29,30;

②0,0,0,0,0,0,…

③52,50,48,46,44,42,40,35;

④—1,—8,—15,—22,—29;

答案:①不是②是①不是②是

2、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

1,则a等于()

A、1B、—1C、—1/3D、5/11

提示:(—3a—5)—(a—6)=(—10a—1)—(—3a—5)

3、在数列{an}中a1=1,an=an+1+4,则a10=。

提示:d=an+1—an=—4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

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

作业

P116习题3。21,2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3

1.如图,已知直线L:的右焦点F,且交椭圆C于A、B两

点,点A、B在直线上的射影依次为点D、E。

(1)若抛物线的焦点为椭圆C的上顶点,求椭圆C的方程;

(2)(理)连接AE、BD,试探索当m变化时,直线AE、BD是

否相交于一定点N?若交于定点N,请求出N点的坐标,并给予证

明;否则说明理由。

(文)若为x轴上一点,求证:

2.如图所示,已知圆定点A(1,0),M为圆上一动点,点P

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点N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的方程;

(2)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

G在点F、H之间),且满足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C: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作垂直于

AF的直线交椭圆C于另外一点P,交x轴正半轴于点Q,且

⑴求椭圆C的离心率;

⑵若过A、Q、F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

l: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4.设椭圆的离心率为e=

(1)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

且点A到此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求椭圆的方程.

(2)求b为何值时,过圆x2+y2=t2上一点M(2,)处的切线

交椭圆于Q1、Q2两点,而且OQ1OQ2.

5.已知曲线上任意一点P到两个定点F1(-,0)和F2(,

0)的距离之和为4.

(1)求曲线的方程;

(2)设过(0,-2)的直线与曲线交于C、D两点,且为坐标

原点),求直线的方程.

6.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

点为B.过F、B、C作⊙P,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m,n).

(Ⅰ)当m+n0时,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Ⅱ)直线AB与⊙P能否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7.有如下结论: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为,类比也有结

论:椭圆处的切线方程为,过椭圆C:的右准线l上任意一

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为A、B.

(1)求证:直线AB恒过一定点;(2)当点M在的纵坐标为1时,

求△ABM的面积

8.已知点P(4,4),圆C:与椭圆E:有一个公共点A(3,

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圆C相切.

(Ⅰ)求m的值与椭圆E的方程;

(Ⅱ)设Q为椭圆E上的一个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9.椭圆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顶点为,右焦点与点

的距离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的直线:,使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

的两点满足,若存在,求直线的倾斜角;若不存在,说明理

由。

10.椭圆方程为的一个顶点为,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满足,求。

11.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

B,过F,B,C三点作,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

(1)若椭圆的离心率,求的方程;

(2)若的圆心在直线上,求椭圆的方程.

12.已知直线与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为坐标原点.

(Ⅰ)若,求证:曲线是一个圆;

(Ⅱ)若,当且时,求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13.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A是椭圆C上的一点,

且,坐标原点O到直线的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较

y轴于点M,若,求直线l的方程.

1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过

其上一点的切线方程为为常数).

(I)求抛物线方程;

(II)斜率为的直线PA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A,斜率为的

直线P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B(A、B两点不同),且满足,求

证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III)在(II)的条件下,当时,若P的坐标为(1,-1),求

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15.已知动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满足|AB|=2,点

P在线段AB上,且

设点P的轨迹方程为c。

(1)求点P的轨迹方程C;

(2)若t=2,点M、N是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M、N

不在坐标轴上),点Q

坐标为求△QMN的面积S的最大值。

16.设上的两点,

已知,,若且椭圆的离心率短轴长为2,为坐标原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AB过椭圆的焦点F(0,c),(c为半焦距),求直

线AB的斜率k的值;

(Ⅲ)试问:△AOB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7.如图,F是椭圆(a0)的一个焦点,A,B是椭圆的两个顶

点,椭圆的离心率为.点C在x轴上,BCBF,B,C,F三点确定

的圆M恰好与直线l1: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点A的直线l2与圆M交于PQ两点,且,求直线l2

的方程.

18.如图,椭圆长轴端点为,为椭圆中心,为椭圆的右焦

点,且.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记椭圆的上顶点为,直线交椭圆于两点,问:是否存

在直线,使点恰为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离心率为,

且经过点.直线交椭圆于两不同的点.

20.设,点在轴上,点在轴上,且

(1)当点在轴上运动时,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2)设是曲线上的点,且成等差数列,当的垂直平分线

与轴交于点时,求点坐标.

21.已知点是平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1)求点的轨迹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在曲线上,过点作曲线的两条弦和,且,

判断:直线是否过定点?试证明你的结论.

2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

过、、三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点D为椭圆上不同于、的任意一点,,当内切圆

的面积最大时。求内切圆圆心的坐标;

(3)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证明直线与直线的交

点在直线上.

23.过直角坐标平面中的抛物线的焦点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用表示A,B之间的距离;

(2)证明:的大小是与无关的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24.设分别是椭圆C:的左右焦点

(1)设椭圆C上的点到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的中点B的轨

迹方程

(3)设点P是椭圆C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

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试探

究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

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椭圆的左焦点为,右焦点,直线过点且垂直于

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III)设与轴交于点,不同的两点在上,且满足求的

取值范围.

26.如图所示,已知椭圆:,、为

其左、右焦点,为右顶点,为左准线,过的直线:与

椭圆相交于、

两点,且有:(为椭圆的半焦距)

(1)求椭圆的离心率的最小值;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

求证:、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27.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左右顶点分别为,上顶点为,

过三点作圆,其中圆心的坐标为

(1)当时,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直线能否和圆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28.已知点A(-1,0),B(1,-1)和抛物线.,O为坐标原点,

过点A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C于M、P,直线MB交抛物线C于另

一点Q,如图.

(I)证明:为定值;

(II)若△POM的面积为,求向量与的夹角;

(Ⅲ)证明直线PQ恒过一个定点.

29.已知椭圆C:上动点到定点,其中的距离的最小值

为1.

(1)请确定M点的坐标

(2)试问是否存在经过M点的直线,使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

A、B满足条件(O为原点),若存在,求出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

是理由。

30.已知椭圆,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

(Ⅰ)若线段中点的横坐标是,求直线的方程;

(Ⅱ)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的值与无关?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直线AB过抛物线的焦点F,并与其相交于A、B两点。

Q是线段AB的中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O是坐标

原点.

(I)求的取值范围;

(Ⅱ)过A、B两点分剐作此撒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N

点.求证:∥;

(Ⅲ)若P是不为1的正整数,当,△ABN的面积的取值范

围为时,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32.如图,设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焦点为;以、

为焦点,离心率的椭圆与抛物线在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Ⅰ)当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与抛物

线交于、,如果以线段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

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使得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

求出这样的实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3.已知点和动点满足:,且存在正常数,使得。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E,F,且与y轴的交点为D。

若求的值。

34.已知椭圆的右准线与轴相交于点,右焦点到上顶点

的距离为,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I)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且与轴不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两点,使得,并说明理由.

35.已知椭圆C:(.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

两点,且为锐角(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k的取值

范围;

(3)如图,过原点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

相交于四点,设原点到四边形一边的距离为,试求时满足

的条件.

36.已知若过定点、以()为法向量的直线与过点以为

法向量的直线相交于动点.

(1)求直线和的方程;

(2)求直线和的斜率之积的值,并证明必存在两个定点

使得恒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若是上的两个动点,且,试问当取

最小值时,向量与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37.已知点,点(其中),直线、都是圆的切线.

(Ⅰ)若面积等于6,求过点的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点在轴右边,求面积的最小值.

38.我们知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进行判别,那么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类似的判别方法

吗?请同学们进行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设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的距

离分别为d1、d2,试求d1d2的值,并判断直线L与椭圆M的位

置关系。

(2)设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m、n不同时为0)的距离分别为d1、d2,且直线L与椭圆M

相切,试求d1d2的值。

(3)试写出一个能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

并证明。

(4)将(3)中得出的结论类比到其它曲线,请同学们给出自己

研究的有关结论(不必证明)。

39.已知点为抛物线的焦点,点是准线上的动点,直线

交抛物线于两点,若点的纵坐标为,点为准线与轴的交

点.

(Ⅰ)求直线的方程;(Ⅱ)求的面积范围;

(Ⅲ)设,,求证为定值.

40.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

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椭圆的左焦点为,右焦点,直线过点且垂直于

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III)设与轴交于点,不同的两点在上,且满足求的

取值范围.

41.已知以向量为方向向量的直线过点,抛物线:的顶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该抛物线的准线上.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设、是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过作平行于轴的直

线,直线与直线交于点,若(为坐标原点,、异于点),

试求点的轨迹方程。

42.如图,设抛物线()的准线与轴交于,焦点为;以、

为焦点,离心率的椭圆与抛物线在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Ⅰ)当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经过椭圆的右焦点,

与抛物线交于、,如果以线段为直径作圆,

试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使得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

求出这样的实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3.设椭圆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分别是椭圆

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且过椭圆右焦点的直线与椭圆C交

于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使得.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

不存在,说明理由.

(Ⅲ)若AB是椭圆C经过原点O的弦,MNAB,求证:为定

值.

44.设是抛物线的焦点,过点M(-1,0)且以为方向向量

的直线顺次交抛物线于两点。

(Ⅰ)当时,若与的夹角为,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点满足,证明为定值,并求此时△的面积

45.已知点,点在轴上,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点在直

线上,且满足.

(Ⅰ)当点在轴上移动时,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Ⅱ)设、为轨迹上两点,且0,,求实数,

使,且.

46.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上任一点,

MN是圆的一条直径,若与AF平行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

恰好与圆相切。

(1)已知椭圆的离心率;

(2)若的最大值为49,求椭圆C的方程.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4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

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

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

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

恒成立,则

A.b1B.b1C.b1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

+)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

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

-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

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

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D.点P1、P2都在l的

下方

剖析:x1=+1=,x2=1+=,y1=1=,y2=,∵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

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__)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

g(-x)=-g(x),

故有

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__)=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函数f(x)=(m0),x1、x2R,当x1+x2=1时,

f(x1)+f(x2)=.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f()++f()+f(1),求an.

解:(1)由f(x1)+f(x2)=,得+=,

4+4+2m=[4+m(4+4)+m2].

∵x1+x2=1,(2-m)(4+4)=(m-2)2.

4+4=2-m或2-m=0.

∵4+42=2=4,

而m0时2-m2,4+42-m.

m=2.

(2)∵an=f(0)+f()+f()++f()+f(1),an=f(1)+f()+

f()++f()+f(0).

2an=[f(0)+f(1)]+[f()+f()]++[f(1)+f(0)]=+++=.

an=.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

想方法.

【例4】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

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

f(x)+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

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

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

f(3)=f(1+2)=f(1)+f(2)=f(1)+f(1+1)=f(1)+f(1)+f(1)=3f(1)=

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__y=ax+by+cxy,其中a、b、

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

1__2=3,2__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

都有x__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__2=3,2__3=4,得

b=2+2c,a=-1-6c.

又由x__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

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

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

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

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xR),

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令px=u,f(u)=f(u-)=f[(u+)-],T=或的整数倍.

答案:(或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

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A,

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0,得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A,2a1或a+1-1,即a或a-2.

而a1,1或a-2.

故当B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

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又b0,-0.

①当-0,即01时,

函数x=-有最小值-1,则

或(舍去).

②当-1-,即12时,则

(舍去)或(舍去).

③当--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

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又b0,--.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

②当-1-,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的定义域为(0,+),且f(2)=2+.设点

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

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

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2+,a=.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x00,由点到

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PN|=x0,有|PM||PN|=1,即

|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1.解得t=(x0+y0).

又y0=x0+,t=x0+.

S△OPM=+,S△OPN=x02+.

S四边形OMPN=S△OPM+S△OPN=(x02+)+1+.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

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

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

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

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

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

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x2=2(舍去).

而V1=12(x-)(x-2),

又当x时,V10;当

当x=时,V1取最大值.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

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

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

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习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

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

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

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__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

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

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

b[-1,1],当a+b0时,都有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3)记P={x|y=f(x-c)},Q={x|y=f(x-c2)},且PQ=,求c

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2的图象关

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

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

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

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2.

y=x+,即f(x)=x+.

(2)(文)g(x)=(x+)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2,

a-4.

(理)g(x)=x+.

∵g(x)=1-,g(x)在(0,2]上递减,

1-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

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__)的函数

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

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

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

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

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

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__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

第3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

最值与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

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

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

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

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但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于涉及多个已知

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的知识接触尚少,从数学方

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

掌握还需时日,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归纳为主要手段,以

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观察、

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

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

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新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

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

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方法;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

件、线性目标函数、

可行解、可行域和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会利用图解法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相应解;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

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化归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

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________于生活而服务于生

活的特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用平面区

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

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

程探究,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

六、教学基本流程

第一课时,利用生动的情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中抽象

出数学问题,引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并为线性规

划问题的引出埋下伏笔.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类讨论,大胆猜

想,细心求证,得出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从而突破

本小节的第一个难点;通过例1、例2的讨论与求解引导学生归

纳出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具体解答步骤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重现引例,在学生的回顾、探讨中解决引例中的可

用方案问题,并由此归纳总结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

基本过程:理清数据关系(列表)→设立决策变量→建立数学关系

式→画出平面区域.让学生对例3、例4进行分析与讨论进一步

完善这一过程,突破本小节的第二个难点。

第三课时,设计情景,借助前两个课时所学,设立决策变量,

画出平面区域并引出新的问题,从中引出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

并让学生思考探究,利用特殊值进行猜测,找到方案;再引导学生

对目标函数进行变形转化,利用直线的图象对上述问题进行几何

探究,把最值问题转化为截距问题,通过几何方法对引例做出完

美的解答;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总结出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基本步骤.通过例5的展示让学生

从动态的角度感受图解法.最后再现情景1,并对之作出完美的解

答。

第四课时,给出新的引例,让学生体会到线性规划问题的普

遍性.让学生讨论分析,对引例给出解答,并综合前三个课时的教

学内容,连缀成线,总结出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一般解

答步骤,通过例6,例7的分析与展示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总结

线性规划的应用性问题的几种类型,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优化

理论,更好的认识到数学________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设计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6

一.课标要求:

(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①经历向量及其运算由平面向空间推广的过程;

②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

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④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

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2)空间向量的应用

①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②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

③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

三垂线定理);

④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

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主要涉及空间向量的坐标及运算、空间向量的应

用。本讲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形式为:以

客观题形式考察空间向量的概念和运算,结合主观题借助空间向

量求夹角和距离。

预测20__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将侧重于向量的应用,

尤其是求夹角、求距离,教材上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找距

离这方面的讲解,加大了向量的应用,因此作为立体几何解答题,

用向量法处理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

训练力度。

三.要点精讲

1.空间向量的概念

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做向量。如位

移、速度、力等。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表示方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并且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

示同一向量或相等的向量。

说明:①由相等向量的概念可知,一个向量在空间平移到任

何位置,仍与原来的向量相等,用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表示;

②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同一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

空间的平移。

2.向量运算和运算率

加法交换率:

加法结合率:

数乘分配率:

说明:①引导学生利用右图验证加法交换率,然后推广到首

尾相接的若干向量之和;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空间仍

成立。

3.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则这些向量叫做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平行于记作∥。

注意:当我们说、共线时,对应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可能

是同一直线,也可能是平行直线;当我们说、平行时,也具有

同样的意义。

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的充要

条件是存在实数使=

注:⑴上述定理包含两个方面:①性质定理:若∥(0),

则有=,其中是唯一确定的实数。②判断定理:若存在唯一实

数,使=(0),则有∥(若用此结论判断、所在直线平行,

还需(或)上有一点不在(或)上)。

⑵对于确定的和,=表示空间与平行或共线,长度为|

|,当0时与同向,当0时与反向的所有向量。

⑶若直线l∥,,P为l上任一点,O为空间任一点,下

面根据上述定理来推导的表达式。

推论:如果l为经过已知点A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

线,那么对任一点O,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

满足等式

①其中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

在l上取,则①式可化为②

当时,点P是线段AB的中点,则③

①或②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表示式,③是线段AB的中

点公式。

注意:⑴表示式(﹡)、(﹡﹡)既是表示式①,②的基础,也

是常用的直线参数方程的表示形式;⑵推论的用途:解决三点共

线问题。⑶结合三角形法则记忆方程。

4.向量与平面平行:

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

面内,我们就说向量平行于平面,记作∥。注意:向量∥与

直线a∥的联系与区别。

共面向量:我们把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

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y,使①

注:与共线向量定理一样,此定理包含性质和判定两个方面。

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

数对x、y,使

④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⑤

在平面MAB内,点P对应的实数对(x,y)是唯一的。①式叫

做平面MAB的向量表示式。

又∵代入⑤,整理得

⑥由于对于空间任意一点P,只要满足等式④、⑤、⑥之一

(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的同一等式),点P就在平面MAB内;对于平

面MAB内的任意一点P,都满足等式④、⑤、⑥,所以等式④、

⑤、⑥都是由不共线的两个向量、(或不共线三点M、A、B)确

定的空间平面的向量参数方程,也是M、A、B、P四点共面的充

要条件。

5.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么

对空间任一向量,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

说明:⑴由上述定理知,如果三个向量、、不共面,那

么所有空间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就是,这个集合可看作由向

量、、生成的,所以我们把{,,}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都叫做基向量;⑵空间任意三个不共面向量都可以作为空间向量

的一个基底;⑶一个基底是指一个向量组,一个基向量是指基底

中的某一个向量,二者是相关联的不同的概念;⑷由于可视为与

任意非零向量共线。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共面,所以,三个向量

不共面就隐含着它们都不是。

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

6.数量积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

则角AOB叫做向量与的夹角,记作

说明:⑴规定0,因而=;

⑵如果=,则称与互相垂直,记作

⑶在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时,要使有向线段的起点重合,注

意图(3)、(4)中的两个向量的夹角不同,

图(3)中AOB=,

图(4)中AOB=,

从而有==.

(2)向量的模: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向量的长度

或模。

(3)向量的数量积:叫做向量、的数量积,记作。

即=,

向量:

(4)性质与运算率

⑴。⑴

⑵=0⑵=

⑶⑶

四.典例解析

题型1:空间向量的.概念及性质

例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

量的一组基底,那么的关系是不共线;②为空间四点,且向量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那么点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是空间

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其中正确的命题

是()

①②①③②③①②③

解析:对于①如果向量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

组基底,那么的关系一定共线所以①错误。②③正确。

例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若与共线,与共线,则与共线;

向量共面就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共面;

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

若,则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

解析:A中向量为零向量时要注意,B中向量的共线、共面

与直线的共线、共面不一样,D中需保证不为零向量。

题型2: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例3.如图:在平行六面体中,为与的交点。若,,,

则下列向量中与相等的向量是()

例4.已知:且不共面.若∥,求的值.

题型3:空间向量的坐标

例5.(1)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1,a2,a3),=(b1,b2,

b3),它们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A.:||=:||B.a1b1=a2b2=a3b3

C.a1b1+a2b2+a3b3=0D.存在非零实数k,使=k

(2)已知向量=(2,4,x),=(2,y,2),若||=6,,则

x+y的值是()

A.-3或1B.3或-1C.-3D.1

(3)下列各组向量共面的是()

A.=(1,2,3),=(3,0,2),=(4,2,5)

B.=(1,0,0),=(0,1,0),=(0,0,1)

C.=(1,1,0),=(1,0,1),=(0,1,1)

D.=(1,1,1),=(1,1,0),=(1,0,1)

解析:(1)D;点拨:由共线向量定线易知;

(2)A点拨:由题知或;

例6.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

4)。设=,=,(1)求和的夹角;(2)若向量k+与k-2互

相垂直,求k的值.

思维入门指导:本题考查向量夹角公式以及垂直条件的应

用,套用公式即可得到所要求的结果.

解:∵A(-2,0,2),B(-1,1,2),C(-3,0,4),=,=,

=(1,1,0),=(-1,0,2).

(1)cos==-,

和的夹角为-。

(2)∵k+=k(1,1,0)+(-1,0,2)=(k-1,k,2),

k-2=(k+2,k,-4),且(k+)(k-2),

(k-1,k,2)(k+2,k,-4)=(k-1)(k+2)+k2-8=2k2+k-10=0。

则k=-或k=2。

点拨:第(2)问在解答时也可以按运算律做。(+)(k-2)=k2

2-k-22=2k2+k-10=0,解得k=-,或k=2。

题型4:数量积

例7.设、、c是任意的非零平面向量,且相互不共线,则

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