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1页
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2页
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3页
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4页
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第2页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Ⅰ目录TOC\o"1-2"\h\z\u222601前言 2191251.1任务由来和工程概况 2142691.2目的任务 2272251.3勘察工作依据及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 2253441.4初勘工作概况及主要结论 348701.5勘察阶段的确定 347841.6勘察范围的确定 329241.6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313411.7勘察工作布置、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 4189892自然地理条件 522802.1地理位置与交通 5302112.2气象、水文 5319973工程地质条件 6242253.1地形地貌 6290993.2地质构造 6321543.3地层岩性 69843.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6182883.5水文地质条件 7154613.6不良地质现象 75693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8140124.1土物理力学性质 86674.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8124443.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 825769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930084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0180185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0271745.1地震效应评价 1065745.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 11247805.5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 15224665.3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15260106地基评价及基础型式建议 1673836.1地基均匀性评价 16271406.2特殊性岩土评价 16108136.4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评价 16125486.5水土腐蚀性评价 16190216.6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16106926.7成桩可能性、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7114817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 1853418结论及建议 18184258.1结论 18287678.2建议 18Ⅱ附表1.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表1Ⅲ附图比例尺图号顺序号1、图例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1-101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2-1~3402~344、.钻孔柱状图1:2003-01~15040~189Ⅳ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测量技术小结5.室内岩土试验报告、波速测试报告6.外业见证报告悦来汇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第4页共18页1前言1.1任务由来和工程概况2020年4月,重庆悦瑞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重庆川东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其悦来汇项目场地进行工程地质详细勘察,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及有关的设计参数。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悦来大道旁。该项目由1#~16#商业和A1、A2、B1、B2商业及办公楼组成,A1、A2、B1、B2商业及办公楼存在3F的地下车库,1#~16#商业部分建筑存在-1F地下车库,设计室内地坪标高A1、A2、B1、B2商业及办公楼为249.00m,1#~16#设计室内地坪标高为229.90~251.00m,环境标高221.00~254.00m,设计地下室标高为233.40m。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拟建物位置、尺寸等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拟建工程概况表表1.1-1。表1.1-1拟建工程概况表名称设计地坪高程层数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形式荷载(KN/柱1#商业249.40-250.002F/-3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2#商业250.002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3#商业250.002F/-2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基45004#商业245.202F/-2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5#商业245.202F/-1~-4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50006#商业245.502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墙桩基础80007#商业239.601F/-2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80008#商业249.202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15009#商业244.402F/-2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250010#商业234.801F/-2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150011#商业248.802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150012#商业248.502F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13#商业239.202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14#商业229.901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15#商业224.801F/-1F吊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450016#商业245.202F二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5000A1商业及办公249.0017F/-3F一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8000A2商业及办公249.0023F/-3F一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8000B1商业及办公249.0020F/-3F一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2500B2商业及办公249.0016F/-3F一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1500车库233.40-3F一级框架-剪力墙桩基础2000按设计地坪标高和环境标高整平后,将在场地中部一带形成高度小于8.60m的土质环境边坡,将在场地东侧一带形成高度为5.00m左右的岩质环境边坡,将在场地南侧一带形成高度为5.00-6.30m的岩土质环境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西侧采用梯田式斜坡绿化,不形成环境边坡,北侧与已建道路相连,不存在环境边坡;基坑四周形成高度为2.50~15.80m基坑土质、岩质及岩土质混合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1.2目的任务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具体任务是:1)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界面坡度,对场地的类别和稳定性做出评价,并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并阐述其成因、类型、性质及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及治理方案建议;3)提供拟建建筑场地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合理的持力层,建议合理的基础形式;4)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埋藏情况,取水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查明场地岩土的透水性并提出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5)对形成的环境边坡及地下车库基坑边坡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6)对场地稳定性、建筑适宜性做出评价;7)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8)查明场地是否存在特殊岩土,并对特殊岩土进行评价;9)评价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及对相邻建筑的影响。1.3勘察工作依据及勘察工作执行的规范1.3.1勘察依据1、甲、乙双方签定的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3、拟建物设计总平面图(1:500);4、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1.3.2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建筑桩基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2017;9、《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利用资料:1、《张家溪(悦来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绿溪谷乐园)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编制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审查单位: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编码:KC(2016)-81-0067802C验证码(F713)。1.4初勘工作概况及主要结论2019年12月重庆北方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场地进行初步勘察,并提交了悦来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该报告初步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做出了评价。初勘报告的主要结论如下:勘察区无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按初步场平方案开挖后对现状斜坡稳定性有利;场地整体稳定。在本工程建设前结合最终建筑方案对该斜坡进行有效治理后。场地适宜工程建设。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场地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复杂场地,综合确定勘察等级为甲级。拟建场地内上覆第四系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泥岩与砂岩,岩层产状平缓,分布稳定,岩体较完整。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表3.3-1;挖方区土石比详见表5.3-1。本次布孔间距达40~50m,土石比计算及岩样强度统计仅根据钻孔得出结论,局部区域可能与勘察结论存在出入,建议施工期间加强土石方统计工作。场地地下水及各土层对建筑材料均具微腐蚀性。1.5勘察阶段的确定本场地于2019年12月进行了初步勘察,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满足渝建〔2013〕346号文。1.6勘察范围的确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的通知”,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见表1.5-2。判定结果为满足勘察范围。表1.5-2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0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勘察范围大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勘察范围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前、后缘边界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1.6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根据各结构物平面布置及平场方案,按照设计标高整平后,建设场地主要在场地中部一带,东侧和南侧一带形成环境边坡及地下车库形成基坑边坡。环境土质环境边坡最大高度6.30m,安全等级二级,拟形成岩土混合质基坑边坡2.50~15.00,安全等级一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1.6条,场地类别为复杂场地(详见表1.4-2),拟建建筑物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综合确定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甲级。表1.4-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场地环境情况复杂程度地形、地貌有两种地貌单元,地形坡角一般10~35°,局部地段为陡崖。中等复杂岩层倾角(°)岩层倾角为7°简单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中等复杂岩土特征种类较多,较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存在人工填土复杂土层厚度(m)0-35.20m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简单不良地质现象局部地段存在危岩及地面开裂中等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烈程度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28.00m强烈岩质边坡21.00占比约8%中等强烈对相邻建(构)筑影响程度较大中等综合确定复杂场地1.7勘察工作布置、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1.7.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甲级。2020年4月20日,甲方委托我院对该场地进行详细勘察,我院按照规范要求,布置了33条剖面线、108个钻孔,并于4月23日进场施工。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相关技术要求,钻孔主要沿拟建建筑物边线、地下室边线进行布置,勘探孔及勘探线间距一般为20~37m。建筑物控制性钻孔进入基底以下中等风化基岩10~15m,一般孔进入中等风化基岩下8~10m;边坡孔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3~5米,坡脚钻孔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少于3m。根据工程评价需要确定测绘范围为拟建场地及其周边20~50m以内。本次勘察拟对42个钻孔采取中等风化岩石抗压样品42组,变形样品12组,抗拉剪样品12组,取样钻孔约占钻孔总数的42%,满足规范要求。拟布置动力触探钻孔6个,波速测试钻孔4个。以上内容具体详见附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7.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院接受任务委托后,进行了现场踏勘,编制了《工程地质勘察纲要》。后于2020年4月20日进场施工,5月14日结束外业钻探工作,由于管网、邻近轨道等因素,取消ZK29、ZK99、ZK100三个孔,ZK79、ZK80、ZK87、ZK88、ZK91、ZK97六个孔因轨道及地形因素暂无法施工。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8-2:表1.8-2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单位完成工作量利用工作量工程地质调查(1∶500)Km20.19工程测量剖面km/条7.40/33控制点个3图根点个3钻探钻孔个9929进尺m3231.00864.60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m/孔47.00/6物探波速测井m/孔162.00/4水文地质钻孔水位观测孔99室内试验天然抗压件/组126/42饱和抗压件/组12642物性、抗拉剪样件/组9/9土样组/孔/水样组11.7.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严格按勘察纲要及有关规范执行,完成的各项工作均满足本次勘察需要。1.7.3.1工程地质测量:1、已有成果来源及利用:测量控制点为我单位原有资料,属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成果。已知点成果标志清晰完好、点位稳定,观测时对已知成果点坐标和高程进行了检测,位置较差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区域内的平面、高程的起算数据。已知点成果表:点名等级纵坐标X(m)横坐标Y(m)高程H(m)备注A1图根83282.01160462.844367.671A2图根85596.95362477.781332.360A3图根86084.57460188.086239.6612、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本区《勘察纲要》。3、作业使用仪器设备、软件中海达V30GNSS-RTK接收机1台套,标称平面精度:±1cm+1ppm;高程精度:±2cm+1ppm。4、地质工程测量 1)、在解算的已知测量控制点上,使用中海达HD-V60GNSSRTK接收机连接重庆市全球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网络RTK系统,求取平面、高程转换参数,其平面、高程数据均残差小于2cm,检查已知点坐标、高程在限差之内后(≤2cm),再按图根点精度(≤5cm)放样各钻孔的平面位置并同时测量其地面高程。2)、按设计的地质剖面线的平面位置和方位逐条进行剖面地形线测量,并将平距和高差记录在观测记录的电子手簿中。3)、质量评述:本次测量工作采用的方法符合测量规范要求,测量成果精度较高,完全能满足该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需要。1.7.3.2测绘:测绘范围面积约0.13km2,比例尺1:500,测绘包括以下内容:地层界线、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含水地层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斜坡、边坡稳定性和不良地质现象调查等;测绘精度要求在图上不低于3mm。1.7.3.3钻探:采用4台XY-150型回转钻机施工,钻孔直径130~91mm。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技术要求及钻探操作规程进行,由于准备充分,现场对质量、安全的管理措施到位,故本次勘察中未出现质量与安全事故,勘探钻孔施工顺利。因ZK29、ZK99、ZK100位于市政道路附近,管网比较密集,且均为边坡孔,基岩裸露,取消该三个钻孔,ZK79、ZK80、ZK87、ZK88、ZK91、ZK97六个钻孔现场搬迁难度较大,无法进行施工,未施工钻孔部位的岩土分层是通过原始地形图并结合周边钻孔资料推测的,基本能满足工程地质勘察评价需要,建议场地有条件施工时补充这些部位的勘察工作,钻孔施工终孔后,在地质技术人员确认编录后对钻孔及时采取封孔。同时本次勘察充分利用了初勘钻孔的资料,并对初勘局部钻孔进行了验证。4)本次采样及室内试验严格按相关的规范执行,采用钻探岩芯采集岩样,均及时密封送检。室内岩及水分析试验委托重庆地之源地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检测。5)原位测试(超重型动力触探):本次勘察选取ZK5、ZK11、ZK27、ZK53、ZK77、ZK94号钻孔对素填土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落锤式,落距100cm,锤击速率每分钟约15~30击,操作符合规范要求。6)水文测试:本次勘察对所有99个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操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结果客观可靠。并在张家溪取地表水水样一件作水质简分析。7)波速测井:本次勘察委托重庆地之源地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在ZK11、ZK32、ZK61、ZK85四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井。声波测试采用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RSM—24FD浮点工程仪和RSM-SY5智能工程仪。剪切波测试采用采用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生产的“RS-1616K(S)基桩动测仪”和“三分量检波器”,采用单孔法。测量间距1~3m。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成果可靠,重庆地之源地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协作完成。8)地质编录:现场跟班编录,并进行了岩体裂隙统计和地质调查工作、钻探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原始资料准确、客观。总之,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要求执行,均在现场技术负责人的指导和验审下完成,并接受业主和第三方见证单位(重庆南江工程勘察集团有限公司,见证员:魏华,印章编号:YKJZ-2310389-0035)见证下获得的各项指标真实可靠,质量符合要求,勘察工作完成质量良好。本报告的所有图件均采用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CAD2.0软件绘制。2自然地理条件2.1地理位置与交通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渝北区悦来大道旁,汽车可直通现场,交通较便利,地理位置较好。2.2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秋雨连绵,无霜期长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5℃,夏季长达4个月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6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m(1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降雨一般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2/3。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3.4m/s。勘察区内未见河流、湖泊等大型地表水体。拟建场地西侧约50m处为张家溪,张家溪流向为南→北,常年水流湍急;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属嘉陵江一级支流。拟建场地所在张家溪临近重庆市嘉陵江悦来断面,据《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悦来断面,20年一遇水位197.08m、50年一遇水位199.38m、100年一遇水位201.08m。洪水过境时,因洪水倒流进入张家溪溪沟中,张家溪段临近嘉陵江溪沟段洪水位也采用上述特征水位。勘察期拟建场地附近段其水位在186.25-189.00m。3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浅切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区,场地整体呈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坡角一般5~30°;场地北侧、东侧及西南侧基岩出露,局部形成陡坎,场地西侧为斜坡,坡角20~30°,场地中部地带多为台阶状,局部地段较平缓。拟建场地最高点高程为267.18m,位于钻孔ZK16号一带,最低点高程为214.40m,位于钻孔ZK44号附近一带,场地相对高差为约52.00m。地形地貌属中等复杂。3.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通过本次调查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场地内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场区内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270°∠7°,结合程度差,为软弱结构面。勘察区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为较发育:裂隙①:产状348°∠65°,裂隙间距每米1~2m,张开度1~10mm,延伸长度1~5m,裂面较平整,结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②:产状285°∠75°,裂面较平直,裂隙间距每米2~3条,延伸长度2~8m,张开度2~15mm,未见充填物,结合程度一般,为软弱结构面。裂隙③:产状215°∠75°,裂面较平直,裂隙间距每米2~3条,延伸长度2~8m,张开度2~15mm,未见充填物,结合程度一般,为软弱结构面。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地质构造简单。3.3地层岩性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内多被第四系全新统土层覆盖,局部陡坎部位可见基岩出露。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表明:勘察区主要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顺序分述如下:3.3.1第四系1)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场地内大范围填土呈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碎屑组成,稍密~中密,稍湿,碎块石含量约为10%~80%,粒径一般为2~50cm,局部最大块径可达1.00m,均匀性较差,架空结构明显,多次无序抛填形成,回填时间大于10年。填土在该场地中广泛分布,本次钻探揭露厚度0.50~35.20m(ZK21),位于场地中西侧一带原始地形冲沟附近。3.3.2侏罗系中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暗紫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易风化崩解,以粘土矿物为主,局部含灰绿色钙质团块,局部岩芯段含砂质较重。强风化段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中风化段岩芯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8~35cm,最长可达45cm,中风化基岩岩质较硬,本次勘察施工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7.70m(ZK16号钻孔),未揭穿,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勘察区主要岩性层。砂岩:褐色、褐红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强风化段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中风化段岩芯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9~33cm,最长可达60cm,中风化基岩岩质较硬,本次勘察施工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28.70m(ZK81号钻孔),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勘察区主要岩性层。砂质泥岩: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以粘土矿物为主。强风化段岩芯破碎呈块状、碎块状,中风化段岩芯完整呈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5~27cm,最长可达32cm,中风化基岩岩质较硬,本次勘察施工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6.400m(ZK60号钻孔),该层分布于场地局部地段。3.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基岩顶面埋深0.00~32.50m(ZK21),基岩面标高范围201.48(ZK21)~254.08m(ZK16),基岩面标高差异大。场地北东侧拟建B1#、B2#位置地形较高,基岩面顶标高较高,基岩面顶标高最高约254.08m左右。场地原始冲沟部位基岩面顶标高低。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将场地揭露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块状,岩质软。根据钻探成果,钻孔揭露强风化带厚度为0.70m(ZK63)~2.80m(ZK82)。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呈柱状、短柱状及少量块状,岩质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中等风化带顶界埋深为0.70m(ZK63)~2.80m(ZK82)。各孔风化带厚度及底界高程统计于钻孔数据一览表2。基岩面等高线图图3.4.13.5水文地质条件3.5.1地表水勘察区内未见河流、湖泊等大型地表水体。拟建场地西侧约50m处为张家溪,张家溪流向为南→北,常年水流湍急;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属嘉陵江一级支流。勘察期拟建场地附近段其水位在184.12~189.15m。拟建场地内现状最低高程为217.00m;最低设计整平高程为221.20m,高于张家溪最高洪水位201.08m;根据目前水位,张家溪水位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如果在洪水期嘉陵江水位倒灌,张家溪水位抬高,对本场地西侧岸坡会产生一定的侵蚀、冲刷作用。3.5.2地下水根据场地地层岩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主要赋存在第四系土层中;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堆积体内,其主要含水介质为素填土。素填土透水性强,属相对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以地表径流形式排出场外。孔隙水属上层滞水性质,水量受气候影响显著;旱季贫乏,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有暂时性地下水分布。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透水性差,为隔水层;砂岩为含水层。基岩裂隙水赋存在风化裂隙及砂岩层间裂隙中。由于地处斜坡地带,且地下水补给源单一,补给量匮乏,场地基岩裂隙水较贫乏。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岩层的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沿裂隙管道竖向运移至潜水位附近后改变为顺层间管道水平运移,以泉的形式出露。拟建场地及附近有无井、泉出露。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大,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构造裂隙及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向张家溪排泄。勘察施工过程中,在钻孔终孔后,将孔内水抽干,经24小时后进行水位恢复观测,未见孔内水位有恢复迹象;本次勘察期间在勘察范围内地下水贫乏。通过勘察期间观察及走访调查,雨季在土层较厚低洼地段可能存在暂时性上层滞水,且水量较大。综上所述,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地表水的排水防渗工作,作好地表水的截、排水和地下水的降、排水工作;并备好必要的抽排水设备,同时完善地表截、排水沟系统;若条件允许可避开暴雨、洪水季节施工。3.6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范围内无活动断层,场地内也未发现溶洞、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无采空区、古河道、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分布,场地北西侧一带为原始沟谷。在场地南西侧ZK50号钻孔一带陡崖处分布有危岩,根据现场调查,该处危岩体积约3.00~5.00m3,危岩分布标高约255.00-252.00m之间,根据设计整坪高程整坪后,该处危岩将消失不存在。在场地南西侧斜坡一带因土体内部变形,地面出现局部开裂、变形等现象,裂缝宽约10.00cm,长约3.00~5.00m,位于拟建场地边缘,对拟建工程影响小。场地西南危岩照片场地西南侧地面开裂照片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4.1土物理力学性质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块石等组成,碎块石直径约大小不等,含量约10%~80%,稍湿.结构稍密~中密,回填时间约10年。厚度大小不一,力学性质差。本次勘察在ZK5、ZK11、ZK27、ZK53、ZK77、ZK94号6个钻孔中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试验结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的要求以实测锤击数进行统计,其成果统计见表4.1-1。表4.1-1素填土重型触探(N120)试验成果表孔号触探孔段(m)统计厚度(m)N120平均值变异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N120变异系数ZK50.00-6.506.502.50.8543.700.497ZK110.80-6.005.204.70.289ZK270.90-10.009.104.50.320ZK531.00-9.508.504.10.375ZK770.90-8.007.103.90.419ZK940.80-7.006.202.500.725由表4.1-1可知,场地素填土层厚度加权平均值为3.70击,变异系数0.497,由测试结果可知素填土呈稍密状。测试值在平面和竖向上分布规律性较差,说明该人工填土的均匀性较差,填料级配不良。变异系数很大,表明在试验过程中,探头多次击到抛填的硬物上,局部孔段还存在架空现象。4.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中风化岩石室内试验:本次勘察选取中风化砂岩样10组、泥岩样30组、砂质泥岩样2组、做密度、抗压强度、变形、三轴压缩等试验。试验成果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统计(见表3.1.2~3.1.3),试验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的相关规定进行数理统计计算,进行数理统计时因二组砂岩样品(ZK14、ZK82)数据异常,未参加统计。统计公式如下: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式中:i——某个指标值;n——参加统计的数据量。4.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1.素填土由于场地内素填土均有分布,结构不均,稍湿,存在架空现象,碎块石块径变化较大,不能直接作基础持力层。据地区经验,建议天然重度取19.50KN/m3,综合内摩擦角30º,饱和重度取20.50KN/m3,饱和综合内摩擦角25º,人工填土的压实系数达0.94以上。经压实后的填土承载力特征值以静载试验确定。2.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地区经验值:泥岩取300KPa、砂质泥岩取300KPa、砂岩400Kpa。3.中风化基岩:由统计结果(表4.2.1~4.2.3)可知:泥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1)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天然重度取γ=24.80KN/m3;2)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取6.37MPa,饱和取3.97MPa;3)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φ=33°;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φ=0.9×33=29.7°;4)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凝聚力标准值:C=1410KPa;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凝聚力折减系数取0.3:C=0.3×1410KPa=423KPa;5)中等风化泥岩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σ=420KPa;中等风化泥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σ=0.4×420KPa=168KPa;中风化泥岩弹性模量平均值1.73×103MPa,泊松比平均值为0.31。砂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1)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天然重度取γ=23.7KN/m3;2)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取23.91Mpa、饱和取17.54MPa;3)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φ=41°;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取0.9:φ=0.9×41=36.9°4)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凝聚力标准值:C=4700KPa;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凝聚力折减系数取0.3:C=0.3×4700=1410KPa;5)中等风化砂岩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取:σ=1470KPa;中等风化砂岩体抗拉强度折减系数取0.4:σ=0.4×1470KPa=588KPa;6)中风化砂岩变形模量为平均值4.00×103MPa,泊松比平均值为0.20。砂质泥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1.场地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天然重度取γ=25.0KN/m3;2.场地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取6.98Mpa、饱和取4.36MPa;3.中风化砂质泥岩变形模量为平均值1.90×103MPa,泊松比平均为0.28。4.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压实填土取0.3,强风化泥岩、砂质泥岩取0.35,强风化砂岩取0.40,中风化泥岩取0.45,中风化砂质泥岩取0.45,中风化砂岩取0.6;挡墙后填土应分层碾压,达到中密状态,压实系数达到0.97,桩侧填土负摩阻力系数取0.30。5.水平抗力系数建议: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填土取6MN/m3;强风化泥岩、砂质泥岩40MN/m4;强风化砂岩取50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中等风化泥岩、砂质泥岩取60MN/m3;中等风化砂岩取300MN/m3。6.M30砂浆锚固体与岩石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中等风化泥岩、砂质泥岩与锚固体(M30)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400、440KPa;中等风化砂岩与锚固体(M30)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1200KPa。7.结构面(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因裂隙结合程度差,故边坡岩体裂隙结构面抗剪强度粘聚力c=50KPa,内摩擦角φ=18°;岩体层面结合一般,岩层层面抗剪强度粘聚力c=90KPa,内摩擦角φ=27°。岩土界面(填土与基岩面)粘聚力c=5(天然)、3KPa(饱和),内摩擦角φ=30°(天然)、25°(饱和)。8.岩体破裂角:采用45+φ/2与外倾结构面的较小值,中风化砂岩取65°,中风化泥岩取61°。边坡岩体类型III类,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泥岩、砂质泥岩取55°,砂岩取62°。9.边坡坡率:建议对第四系松散土层坡高小于5m放坡坡率按1:1.50分阶放坡;坡高5~10m放坡坡率按1:1.50进行分阶放坡,对强风化基岩放坡坡率按1:1.0放坡;对中等风化基岩放坡坡率坡高小于8m按1:0.50进行放坡,坡高大于8m小于15m按1:0.75进行放坡,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按外倾结构面倾角放坡,同时应加强对边坡的截排水及变形观测工作。4.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人工素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未经处理的人工填土不能做基础持力层;强风化砂岩:400KPa(经验值)强风化泥岩:300KPa(经验值)强风化砂质泥岩:300KPa(经验值)中风化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1.4(坚硬岩与较硬岩取小值),较完整呈取1.4~1.10,较破碎时取1.10~0.70。本场地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20,即:泥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取7.64Mpa,饱和取4.76MPa,砂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取28.69Mpa,饱和取21.04MPa,砂质泥岩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天然取8.37Mpa,饱和取5.23MPa。本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确定:fak=r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r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本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泥岩天然取2521KPa,饱和取1570KPa,砂岩天然取9467Kpa,饱和取69439KPa,砂质泥岩取2762KPa,饱和取1725KPa。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本场地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和砂质泥岩,现对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述如下:中风化泥岩饱和湿度条件下强度标准值3.97MPa,中风化砂岩饱和湿度条件下强度标准值17.54MPa,中风化砂质泥岩饱和湿度条件下强度标准值4.36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岩石坚硬程度分类泥岩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砂岩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砂质泥岩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级。据钻孔声波测井结果,本次测试场地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强风化砂岩岩层声波速度为2598~3098m/s,岩体完整系数为0.40~0.42,较破碎;较完整砂岩岩层声波速度为3319~4013m/s,岩体完整系数为0.60~0.65;较完整砂质泥岩岩层声波速度为2815~3184m/s,岩体完整系数为0.61,较完整泥岩岩层声波速度为2632~3196m/s,岩体完整系数为0.58~0.61;钻孔岩体完整性系数见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波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Kv岩体完整程度ZK1112.0~12.5砂岩2659~3027288245570.40较破碎12.5~25.9砂岩3319~3758362146750.60较完整25.9~32.5泥岩2709~2991293438200.59较完整32.5~34.3砂岩3384~3695367847090.61较完整34.3~39.0泥岩2715~3049292738110.59较完整ZK329.0~9.7砂岩2695~3098297945970.42较破碎9.7~33.7砂岩3402~3813370146630.63较完整33.7~45.0泥岩2697~3014288437870.58较完整ZK614.0~5.0砂岩2711~3079291345490.41较破碎5.0~22.5砂岩3473~3954378546950.65较完整22.5~30.7泥岩2798~3037298138170.61较完整30.7~34.3砂质泥岩2815~3184310239710.61较完整34.3~38.0砂岩3517~3819371446790.63较完整ZK8513.5~14.5砂岩2598~3047289745240.41较破碎14.5~19.8砂岩3477~3895371946850.63较完整19.8~28.8泥岩2632~2968289937740.59较完整28.8~32.8砂岩3512~4013380247160.65较完整32.8~40.0泥岩2679~3196301138240.62较完整5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5.1地震效应评价5.1.1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A1塔楼、A2塔楼、B1、B2塔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裙房及其它商业用房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之图A1及图B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的划分标准,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次勘察在4个钻孔中进行了剪切波、声波测试,剪切波测试成果见表5.2-1。表5.2-1剪切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岩性测试范围(m)Vs速度范围(m/s)Vs平均速度(m/s)Vse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m/s)ZK11素填土0.0~11.6136~157147148砂岩11.6~14.010831083-ZK32素填土0.0~8.8131~155143140砂岩8.8~10.010471047-ZK61素填土0.0~3.4139~160150149砂岩3.4~6.010951095-ZK85素填土0.0~13.4134~153144143砂岩13.4~16.010561056-拟建物范围内的现有土层主要为素填土。根据剪切波速报告素填土剪切波速Vs取145.0m/s(将要回填的素填土也参考该值),属软弱土;强风化基岩为极软质岩石,剪切波800m/s≥Vs≥500m/s,中风化基岩泥岩为极软质岩石,砂岩为软质岩石,剪切波Vs≥800m/s。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公式4.1.5-1及4.1.5-2计算: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1、地下车库基坑边坡永久支挡,基坑边坡与拟建楼结构脱开时,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见表5.2-2。表5.2-2各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物名称总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土体类别地段类别1#0>800Ⅰ00.20稳定基岩有利地段2#0-1.90145.00ⅠⅠ0.25软弱土不利地段3#0>800Ⅰ00.20稳定基岩有利地段4#0-9.8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5#6.00-16.0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6#0.00-6.6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7#1.60-7.0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8#0.00-2.00145.00ⅠⅠ0.25软弱土有利地段9#7.00-9.0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10#14.00-16.0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11#0.00-19.5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12#20.50-38.8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13#27.00-29.0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14#24.00-30.9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15#0.00-5.0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16#0.00--9.8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A1#0.00-4.5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A2#0.00>800Ⅰ00.20稳定基岩有利地段B1#0.00-2.80145.00ⅠⅠ0.25软弱土有利地段B2#0.00-14.50145.00Ⅱ0.35软弱土一般地段车库0.00-19.5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若各区车库和其上部高层和多层建筑在结构上为一个结构单元,不脱开,则按一个整体单元进行考虑,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见表5.2-3。表5.2-3各拟建建筑地震效应评价表建筑物名称总覆盖层厚度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设计特征周期(s)土体类别地段类别1#、2#、5#、6#、9#、10#、11#、13#、A1#、A2#、B1#、B2#车库0.00-36.0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3#、4#、7#、13#、14#、15#、16#2.70-26.40145.00Ⅲ0.45软弱土不利地段拟建建筑2#、5#、10#、11#、12#、13#、14#建筑位于斜坡地带,且下部土层为软弱土,属抗震不利地段,设计时应考虑抗震水平作用的影响。应对填土采用分层碾压夯实或采用强夯的措施进行压实;压实填土的施工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的6.3.3条,压实填土的质量(压实系数)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的6.3.4条确定。建议平场压实后再实测土层的剪切波速度,校核地震效应评价。5.2.2地震作用下岩土稳定性评价场地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无可液化土,不存在土层地震液化问题;场地西南侧一带分布有陡崖和一小型危岩体,如果发生地震,场地内陡崖及危岩体有可能会产生垮塌等现象,根据设计标高整坪后将会消失。场地人工填土结构稍密状,可能产生震陷,建议现状素填土及未来场平填土做压实处理;场地西南侧一带素填土存在开裂、变形等现象,在地震作用下,土体有可能产生滑动现象。按设计标高平场后,场地覆盖层厚度大,在地震作用下场地内填土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结构稳定不利;场地西侧边坡坡度较陡,在地震作用下,边坡可能沿着岩土界面滑塌问题;场地部分地段基岩面坡度陡,且上覆土层厚度大,地震时可能产生滑坡;建议加强支挡。由于拟建场地东高西低,地下室四周基坑边坡高度不一致,存在不平衡推力。拟建场地整平后,部分基底基岩出露,部分地段土层厚度大,建筑设计时应注意建筑有效嵌固问题。5.4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5.4.1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整个地势东侧、北侧、南侧较高,西侧较低,场地内因前期人工堆填多处形成台阶状的填方边坡和挖方岩质边坡,现将填方人工边坡和挖方人工边坡分别进行评价,其评价如下:填方人工边坡XBP1(代表性剖面4-4’):该段分布于整个场地东侧一带,边坡坡高7.00-11.00m不等,坡角45°,坡向68°,坡型基本呈直线,坡体组成主要为人工填土层,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显示,该段填土边坡未出现开裂、变形等迹象,处于稳定状态。填方人工边坡XBP3、XBP4、XBP5、XBP6、XBP7、XP9、XBP10(代表性剖面3-3’、5-5’、6-6’、7-7’):该几段边坡依次呈台阶状分布于整个场地,边坡坡高10.00-18.00m不等,坡角25-42°不等,坡向215-275°,坡型基本呈直线,坡体组成主要为人工填土层,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显示,XBP3、XBP4、XBP5、XBP6、XBP7、XP9、XBP10该几段填土边坡未出现开裂、变形等迹象,处于稳定状态。为了定量评价该西北侧边坡的稳定性,选择代表性剖面3-3’、5-5’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对上部土体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邻近场地及地区经验,结合钻孔中揭示素填土物质组成及土石比,综合确定滑体天然重度取19.50KN/m3,饱和重度取20.50KN/m3,岩土界面(填土与基岩面)饱和粘聚力取3KPa,内摩擦角取25°;天然粘聚力取5KPa,内摩擦角取30°;填土内部饱和粘聚力取3KPa,内摩擦角取25°;天然粘聚力取5KPa,内摩擦角取30°。计算过程详见附表1-1~1-4。公式如下:式中:K——稳定系数;Ri——作用于第i块段的抗滑力(kN/m)—作用于第块段滑面上的滑动分力(kN/m),出现与滑动面方向相反的滑动分力时,取负值;—作用于第块段的抗滑力(kN/m);—作用于第块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kN/m); —第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第块时的传递系数。从计算结果表(附表1-1)可知,3-3’剖面(现状)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688,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现状)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437,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现状)20年一遇特征水位静止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368,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现状)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降至现状水位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423,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从计算结果表(附表1-2)可知,3-3’剖面(平场后)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994,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平场后)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62,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平场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静止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534,边坡处于稳定状态;3-3’剖面(平场后)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降至现状水位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603,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建议结合张家溪(悦来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针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相应的防治设计和进行治理。从计算结果表(附表1-3)可知,5-5’剖面(现状)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368,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5-5’剖面(现状)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35,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5-5’剖面(现状)20年一遇特征水位静止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54,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5-5’剖面(现状)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降至现状水位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87,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从计算结果表(附表1-4)可知,5-5’剖面(平场后)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497,边坡处于稳定状态;5-5’剖面(平场后)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42,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5-5’剖面(平场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静止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269,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5-5’剖面(平场后)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降至现状水位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95,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应结合张家溪(悦来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针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相应的防治设计和进行治理,建议在斜坡中下部采用抗滑桩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填方人工边坡XP11(代表性部面15-15’):该段边坡分布于场地西南侧一带,边坡长约90.00m,坡高约20.00m,坡角约30°,坡型基本呈直线型,坡体组成主要为人工填土层,根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显示,该段边坡上部土体出现开裂、变形等现象,裂缝长约10.00m,宽约10.00cm,该段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为了定量评价该段边坡的稳定性,选择代表性剖面15-15’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过程详见附表1-5。从计算结果表(附表1-3)可知,15-15’剖面(现状)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318,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15-15’剖面(现状)饱和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021,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15-15’剖面(现状)20年一遇特征水位静止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98,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15-15’剖面(现状)从20年一遇特征水位降至现状水位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968,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结合张家溪(悦来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针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相应的防治设计和进行治理,建议在红线部位采用抗滑桩支挡,以中风化基岩为持力层。填方人工边坡XBP12(代表性剖面16-16’):该段边坡分布于场地2#建筑东侧一带,边坡坡高3.00-7.00m,坡角67°,坡向42°,坡型呈直线,坡体组成主要为人工填土层,根据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显示,该段边坡示出现开裂等迹象,稳定状态。挖方人工岩质边坡XBP2(代表性剖面3-3’、4-4’):该段边坡分布于拟建场地东侧一带,边坡坡高6.00-8.00m,坡长约195.00m,坡向为61°,坡角为71°,坡体组成上部为人工填土层,中下部为强中风化砂岩层,根据赤平投影图(图1)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段边坡为反向坡,目前未见开裂、垮塌等变形迹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挖方人工岩质边坡XBP8(代表性剖面16-16’、17-17’):该段边坡分布于拟建场地南中部一带,边坡坡高15.00-21.00m,坡长约100.00m,坡向为247°,坡角为85°左右,坡体组成上部为强中风化基岩,根据赤平投影图(图2)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段边坡为顺向坡,但岩层倾角较平缓,目前未见开裂、垮塌等变形迹象,该段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在该段边坡顶部分布有一危岩,根据现场调查,该危岩未见垮塌等现象,根据设计标高整平后,该危岩将清除不存在。总之,拟建场地除西南侧一带地面出现开裂、变形外,其它地段未见变形、垮塌等现象,场地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除XP10、XP11外,其余边坡均要被改造或挖除。5.4.2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南侧、东侧及中部一带形成高度不等的填挖方环境边坡,现将环境边坡分别评价如下:中部环境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中部13#建筑东侧一带及中部拟建道路西侧一带形成高4.60-5.00m的填方环境边坡,坡向向西,坡体组成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粉质粘土,该段边坡形成后上部土体因结构松散,易产生垮塌等现象,稳定性较差,因边坡高度不大,建议有放坡条件时采用1:1.5,无放坡条件时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应置于压实填土上。东侧环境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东侧一带形成高3.00-5.00m的挖方环境边坡,坡长300.00m左右,坡向为239°,坡体组成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边坡岩体类型为Ⅳ,边坡安全等级为Ⅰ级,该段边坡形成后强风化基岩强度较低,易产生垮塌等现象,中风化基岩根据赤平投影图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图3)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裂③④交线的影响产生局部垮塌等现象,因边坡高度不大,有放坡条件时建议放坡,无放坡条件时采用重力式挡墙或锚杆挡墙进行支挡,锚杆需进入稳定基岩3-5m。南侧环境边坡: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南侧一带形成6.00m左右的岩土质混合边坡,坡长100.00m左右,坡向306,坡体组成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及强中风化基岩层,该段边坡形成后上部土体及强风化基岩结构松散,强度较低,易产生垮塌等现象,边坡的稳定性较差,中风化基岩根据赤平投影图(图4)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图4)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裂交线的影响产生局部垮塌等现象,因边坡高度不大,有放坡条件时建议放坡,无放坡条件时采用重力式挡墙或锚杆挡墙进行支挡,锚杆需进入稳定基岩3-5m。拟建场地7#建筑西侧按梯田式放坡,坡率较陡,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应置于中风化基岩上。拟建场地5#、4#建筑西侧按设计方案放坡后,坡边坡率较陡,土体有可能沿岩土界面产生滑动,边坡的稳定性较差。5.4.3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按构筑物设计标高开挖整平后,将在地下室边线四周形成高度不等的基坑边坡。现将基岩边坡评价如下:北侧基坑边坡:位于塔楼B2#至12#楼之间(ZK009~ZK006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北侧一带形成高15.00m的基坑边坡,坡长为62.00m,坡向为150°,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岩体破裂角泥岩和砂质泥岩取59°,砂岩取63°,坡体组成为人工填土层和强风化基岩层,该段边坡形成后,土体及强风化基岩结构松散,边坡的稳定性较差,可能出现垮塌等现象,基岩根据赤平投影图(图5)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进行分析: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边坡形成后不会产生滑动等现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因边坡的高度较大,建议采用地下室边坡进行支挡。东侧基坑边坡:位于塔楼B2#至商业主入口之间(ZK009~ZK095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东侧一带形成高15.00m的基坑边坡,坡长为206.00m左右,坡向为242°,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岩体破裂角泥岩和砂质泥岩取59°,砂岩取63°,坡体组成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层,该段边坡开挖形成后因强风化基岩强度较低,易产生垮塌等现象,下部中风化基岩根据赤平投影图(图6)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进行分析:该段边坡为顺向坡,但岩层倾角较平缓,边坡不会沿岩层层面产生滑动,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裂隙交线的影响和岩体强度的控制,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因边坡高度较大,建议采用锚杆挡墙并加强地下室边墙进行支挡。南侧基坑边坡:位于商业主入口至1#楼之间(ZK095~ZK076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南侧一带形成高15.00m的基坑边坡,坡长为125.00m左右,坡向为306°,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岩体破裂角泥岩和砂质泥岩取59°,砂岩取63°,坡体组成局部地段为人工填土,大部分地段为基岩,该段边坡开挖形成后因土体及强风化基岩结构松散,易产生垮塌等现象,中风化基岩层根据赤平投影图(图5)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进行分析: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裂隙②③交线的影响及岩体强度的控制,产生掉块、垮塌等现象,因边坡高度较大,建议采用锚杆挡墙并加强地下室边墙进行支挡。西侧基坑边坡:位于1#楼至12#楼之间(ZK076~ZK006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西侧一带形成高15.00m的土质基坑边坡和岩质基坑边坡。现将土质基坑边坡和岩质基坑边坡分别进行评价。西侧土质基坑边坡(3-3’~12-12’):位于廊桥南端至12#楼之间(ZK102~ZK006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西侧一带形成高6.00-15.00m的土质基坑边坡,坡长为180.00m左右,坡向为82°,坡体组成局部地段为人工填土,该段边坡开挖形成后因土体结构松散,易产生垮塌等现象,建议采用桩板挡墙并结合地下室边坡进行支挡。西侧岩质基坑边坡(13-13’~19-19’):位于1#楼至廊桥南端之间(ZK076~ZK102钻孔之间),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在拟建场地西侧一带形成高15.00m的岩质基坑边坡,坡长为90.00m左右,坡向为34°,岩体类别为Ⅲ类,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岩体破裂角泥岩和砂质泥岩取61°,砂岩取65°,坡体组成主要为强中风化基岩,该段边坡开挖形成后因强风化基岩强度较低,易产生垮塌等现象,中风化基岩层根据赤平投影图(图6)进行稳定性分析:根据赤平投影图进行分析:该段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受裂隙②③交线的影响产生局部掉块、垮塌等现象,因边坡高度较大,建议采用地下室边墙进行支挡。5.4.4场地西侧张家溪岸坡的侵蚀冲刷拟建场地西侧紧靠张家溪岸边,若遇20年一遇(20年一遇洪水位为197.08)的洪水时,对整个场地的影响较小,本场地最低设计标高为220.20m,高于20年一遇的洪水位线,但张家溪岸坡部分将被淹没,在动水位作用下,目前岸坡稳定性将进一步下降。同时,岸坡坡脚前缘填方土体受张家溪水长期掏蚀作用,将进一步降低岸坡稳定性,因此,在施工拟建工程前,应结合张家溪(悦来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针对岸坡稳定性进行相应的防治设计和进行治理。在未采取防洪措施时,洪水淹没期不得使用。5.5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根据业主方提供的图纸及现场调查,本场地相邻建(构)筑物主要为场地南侧已建轨道6号线、场地东侧顺悦路已建市政管网。1、对已建顺悦路影响:按设计方案,工程建设后将在场地东侧基坑边线与嘉岚路之间形成高约15.00m的基坑边坡,基坑边坡与嘉岚路的平面距离约15.00m,无放坡条件。边坡类型主要为岩质,边坡高度大、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坡顶顺悦路的路基稳定性。该段边坡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挡,对该段边坡从上往下边开挖边支挡,采用信息法进行施工。该段边坡应加强监测工作,实施运行监测和效果监测,并结合日常巡视,如遇监测数据异常或现场边坡变形破坏,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启动应急预案。2、该场地南侧为已建的轨道6号线区间隧道,受拟建项目影响区域为已建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国博专线(左K9+259.623~左K9+487.228),长度227.605m。其中区间一:左K9+259.623~左K9+321.000为高架结构;区间二:左K9+321~左K9+487.228为暗挖区间。长度为166.228m。区间暗挖段隧道拱顶埋深为9~17m。包括浅埋和深埋隧道,隧道拱顶穿越岩层主要有砂岩和砂质泥岩,围岩级别为IV、Ⅴ级。区间以单洞双线的形式与高架桥连接。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钻爆法施工。该项目南侧基坑边坡开挖施工时,对轨道6号线的影响较大,严禁爆破作业,对基坑边坡边开挖边支护,该项目施工前对轨道6呈线区间隧道影响应作安全评估。3、对市政管网影响:拟建场地东侧及南侧红线附近存在多种市政管网,且密集分布,包括排水、污水、给水、电力、燃气、电信等,埋深浅,该工程施工时应对周围管网进行保护,避免拟建工程对地下管网造成影响。场地及其四周未发现其他已建建构筑物。综上,拟建工程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中等。5.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绘,勘察区内无明显的断裂构造通过,基岩稳定。场地地貌上处于剥蚀浅丘地貌区,目前场地大部分地段已进行回填,土层厚度大且基岩面较陡,填土结构架空明显、密实性差,将来可能存在填土内部不均匀沉降,对桩基不利。场地未见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南侧一带发布一小型危岩体,场地内部未见埋藏的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无市政管,对工程建设影响小。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总体贫乏,无统一稳定地下水位。场地西侧临河段存在稳定地下水位,但对河岸拟形成边坡基本无影响,也不影响基坑稳定性。场地现状整体稳定,但拟建场地西南侧一带存在一小型危岩体和地面开裂、垮塌等现象,建议场地开挖前清除西南侧危岩,对地面开裂地段清除上部土体或者采取支挡措施,拟形成的边坡有效治理后,适宜建筑。6地基评价及基础型式建议6.1地基均匀性评价1、场地第四系人工填土厚度0.00~32.50m,厚度变化大,回填时间约10年,无序抛填,结构稍密~中密,稍湿,架空现象明显,均匀性差,难以压实处理。2、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厚度0.50~2.80m,钻探岩芯破碎,强度相对较低,工程特性较差,均匀性一般。3、中等风化带基岩单层厚度5m以上,岩质较硬,承载力较高,且分布连续、稳定,工程地质特性好,均匀性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