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_第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_第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_第3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_第4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厘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

体进行了比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

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

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

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

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

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二、学生分析:

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

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

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

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

单位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

物创设情境导入,设

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

疑引引出今天要学习

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

的内容《认识厘米》

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

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一、导入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

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

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导。

二、口述并出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这个环节为了培养学

示学习指导:情境图。思考并讨论:生小组合作意识,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感知1厘米、几厘米

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打下基础

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

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这个环节不让学生在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已有的知识中推理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新知。

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

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

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三、

行汇报展示)。

自研共探: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

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

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

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

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子的通过估、量、填写等

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练习,检查学生对本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情况,并及时巩固所

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学知识。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四、学情展示:做单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用到现实中去,同时

记作()。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笔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5\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

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

五、归纳小结: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

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五、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六、教学反思

课题:测量长度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

体进行了比较。这节课是教学生会使用基本的长度单位“厘米”进行对物体的测量。这部分内

容是学生以后学习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之重。教材首先让学

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个物体,使得到不同的测量结果,从中引起学生的思考,体现出建

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尺子。通过让学生对尺子进行看一看、摸一摸。使学生从尺子

的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的认识,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一系

列的认识尺子。使学生懂得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同时能够估计一些

物体的长度。

二、学生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对比较长短、高矮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

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测量、体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

的思维概况能力,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测量方法的掌握与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四、教学重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

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

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有利于知识的承前启后

一、掲题示标: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

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

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

情境图。思考并讨论: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

二、口述并出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要组成部分,

示学习指导: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的用处和

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重要的作用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

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

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通过估、量、填写等

么?练习,检查学生对本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三、自研共探: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情况,并及时巩固所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学知识。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

把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

刻度,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

是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用到现实中去,同时

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

四、

学情展示:

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时,将直尺的“0”

五、归纳小结:

刻度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线段的另一个

端点对着直尺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六、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厘米。

七、教学反思

课题:画线段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

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

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

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会用刻度尺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二、教学重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画指定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直

尺来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你能不能用刻度尺

为了让学生先找出线

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

段的非本质特征。只

一、掲题示标:习相关知识。

有去掉了非本质特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用刻度

征,学生才能更明确

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到记住线段的本质特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

征。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

二、口述并出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突出直直的,这是线

示学习指导: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

段的最基本特征,并

个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说

几厘米的线段。

说这句话。

(自学3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画5厘米长线段时你要注意从直尺的哪个

刻度开始?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停笔就是几

厘米的线段。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

三、自研共探: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行汇报展示)。让学生加深对线段的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体会。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

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

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放手让学生独立去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画,给学生以最大的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空间去发挥,这样才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不会限制在只会用尺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子画线段。

四、学情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

享受成功的乐趣

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一定长度的线段的画法:从直尺的“0”

五、归纳小结: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

直尺上的几厘米的地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米.用尺量

一、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教材安排了《比长短》及《认识厘米》,掌握必要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是打

开空间与图形这扇知识大门的钥匙。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年龄阶段。经

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段距离的测量经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

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2、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四、教学重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一、掲题示标:1、谈话引入:哪个同学能用尺子测量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

出黑板的长度?测量时你感到方便吗?那好奇心、满怀兴趣的

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参与学习。

离时通常用的单位“米”。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

度单位“米”,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

长度。并知道1米=100厘米。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导。

认真看课本第7-8页内容,重点看书中

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

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

二、口述并出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

来表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

示学习指导:开思维的闸门,萌发

有哪些?

创造力。孩子头脑里

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

米?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

初步感知

格?1米等于多少厘米?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

用什么作单位?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

示?记作什么?常见的尺子有哪些?

(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的小格?1米等创设的情境,选择的

于多少厘米?教具、学具等都取材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于生活的数学现实

三、自研共探: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中,使学生感到亲切、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有趣,使数学活动更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富有生气和活力,更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源于生活,应用于生

行汇报展示)。活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

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记作

1m.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

开思维的闸门,萌发

创造力。孩子头脑里

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

初步感知

四、学情展示:

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五、归纳小结:卷尺或米尺进行测量,从物体的一端开始,

一直量到另一端.物体较长时,用卷尺会更

简便一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课题:分米的认识与米、厘米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

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年龄阶段。经

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段距离的测量经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

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2、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

三、教学重点:认识米和分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米和分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1、直接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创设的情境,选择的

学习有关长度的新单位分米。教具、学具等都取材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认识长于生活的数学现实

度单位“分米”,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中,使学生感到亲切、

一、导入

体的长度。并知道1米=10分米。有趣,使数学活动更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富有生气和活力,更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源于生活,应用于生

导。活

认真看课本第9-10页内容,重点看

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什

二、口述并出

么?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什

示学习指导:

么?

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

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

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米、分米、

好奇心、满怀兴趣的

厘米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参与学习。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

什么?可以用字母什么来表示?记作

什么?

(2)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

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米、分米、

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

厘米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三、自研共探:开思维的闸门,萌发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

创造力。孩子头脑里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

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

初步感知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1米=10

分米=100厘米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五、归纳小结:

米、分米、厘米三者的关系是1米=10

分米=100厘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课题:复习厘米、分米、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对物体长短的比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直观的一些物

体进行了比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知识的基础。显得重中

之重。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初步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年龄阶段。经

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

的能力,段距离的测量经验以及初步的动手操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会用三种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2、知道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教学重点: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1、直接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单创设的情境,选择的

元长度单位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具、学具等都取材

2、口述并出示目标:通过学习我能于生活的数学现实

熟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中,使学生感到亲切、

会用三种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同时也有趣,使数学活动更

熟练掌握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富有生气和活力,更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活

导。

认真看课本第1-11页内容,重点看书

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能用手来比划1米、1分米、1

二、厘米的长度吗?你知道它们三者间的

学生从一开始就充满

口述并出示学关系吗?

好奇心、满怀兴趣的

习指导:2、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三个

参与学习。

长度单位吗?你能画出线段并量出它

的长度吗?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能用手来比划1米、1分米、1

厘米的长度吗?你知道它们三者间的

关系吗?

(2)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三

个长度单位吗?你能画出线段并量出

它的长度吗?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

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

三、自研共探: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

开思维的闸门,萌发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

创造力。孩子头脑里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也留下了米尺长度的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初步感知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要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统

一单位,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

作单位。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

长时,要将其一端和直尺的“0”刻度对准,

而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

米。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

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

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00

厘米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1)要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就要统一单

位,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

位。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长时,

五、归纳小结:要将其一端和直尺的“0”刻度对准,而另

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

单位。1米=10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00厘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一、教材分析

在此这前,学生已经学习的“表内除法”,初步知道了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是学生第二次

接触有关除法的知识。

二、学生分析

对于初步接触除法知识的学生来说要理解余数意义、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与除数

的关系等余数的知识,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有余数的除法

的含义。

2、通过具体情景,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把一定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三、教学重点: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直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启发学生自己提

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

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分的数就叫作余数,今出教学的要求,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请认真看

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这样既创设了问

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

一、导入

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体

题情境,激发学

会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

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又使学生明确这

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

导。堂课的教学目

标。

认真看课本第12-13页内容,重点看书

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让学生经历自主

1、分苹果和铅笔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二、口述并出剩下来的数叫什么?探究、尝试的过

示学习指导: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商

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相同吗?程,初步获得成

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要大还是要

小?

功的体验。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三、自研共探: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通过各种学习方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法,学生有合作

(1)分苹果和铅笔时出现了什么情

况?余下来的数叫什么?的机会和表达的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都相同吗?时间,自主地获

(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要大还是要

小?取新知识,充分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展示他们的个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性,体现他们的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主体地位,让课

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堂焕发出生命的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活力。

4.知识归纳:

(1)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能正好

“平均分”的情况,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

不能再分的情况。

(2)有余数的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

均分后还有剩余,剩余的数叫做余数。

(3)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里最多有几

个除数,商就是几,剩下的数作为余数,

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相

同。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第一关:读出下面的算式。

37÷5=7……2

读作:

65÷7=9……2

读作:通过各种形式的

35÷6=5……5

四、学情展示:

读作:练习,使学生对

第二关:填一填。(展示要求:采用学生

接龙的方式。)所学知识加以巩

70÷8=8……()

68÷9=7……()固应用。

27÷8=()……()

34÷8=()……()

78÷9=()……()

54÷8=()……()

第三关:练一练。(内容见同步课件)要

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第四关:课件出示,学生抢答。

A、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

人分()个,还剩()个。

B、有28个面包,每6个装成一袋,可

以装()袋,还剩()个。

C、手工兴趣组有36人,如果每4人为

一组,可以分成()组,还有()

人。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一些物品平均分

后没有剩余,有时一些物品平均分后不能

正好分完,还有剩余,有剩余的时候,我

五、归纳小结: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剩余的数

就是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前面部分的读法

与之前学过的除法算式的读法一样,后面

的部分余数是几,就读余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课题: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法小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有关除法的知识。上节课也

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要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试商的能力,懂得余数要比

除数小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的过程,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

趣。

四、教学重点: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直接揭示课题,

启发学生自己提

1、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请认真看老师板书出教学的要求,

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这样既创设了问

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理解

一、导入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会口

题情境,激发学

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生学习的兴趣,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

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又使学生明确这

的学习指导。

堂课的教学目

标。

认真看课本第14页内容,重点看书中

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把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分完后让学生经历自主

二、口述并出比较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了

示学习指导:什么?探究、尝试的过

2、除了这些分法,你还有其它的分法

吗?程,初步获得成

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是大还是小?

(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功的体验。

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通过各种学习方

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法,学生有合作

三、自研共探:

(1)把17根小棒按要求分一分,分完

后比较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你发现的机会和表达的

了什么?

(2)除了这些分法,你还有其它的分时间,自主地获

法吗?

(3)剩下的数比分的份数是大还是取新知识,充分

小?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展示他们的个

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

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性,体现他们的

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

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主体地位,让课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

行汇报展示)。堂焕发出生命的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

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

活力。

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通过比较上面各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大

小,我们发现随着分的份数的增加,每份

的数量在减少,余数也在变化,但余数始

终都比除数小。

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发现各个小对

子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

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

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学情展示:

五、归纳小结: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课题: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有关除法的知识。上节课也

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要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初步试商的能力,懂得余数要比

除数小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1.再次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熟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

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熟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设计意图

直接揭示课题,

启发学生自己提

1、直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请认真看老师板书出教学的要求,

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这样既创设了问

会的新本领是:通过学习,我能理解

一、导入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会熟

题情境,激发学

练口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生学习的兴趣,

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

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又使学生明确这

的学习指导。

堂课的教学目

标。

认真看课本第1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