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_第1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_第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_第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_第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章 消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消化系统

digestivesystem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腺:包括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和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胰腺、肝)。主要功能:消化(糖、脂肪、蛋白质)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一酯、水、无机盐、维生素)排泄(食物残渣)2023/4/16第一节消化管2023/4/16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一般分为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2023/4/16(一)黏膜(musosa)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此层各部结构差异大,为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

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吸收)。2.固有层

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富含血管及淋巴管,并可见腺体、淋巴组织和神经纤维。3.黏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收缩可使黏膜活动,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运行,有利于物质吸收。2023/4/16(二)黏膜下层(su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富含较大的血管及淋巴管,还可见腺体(如食管腺、十二指肠腺)及神经丛。

黏膜下神经丛:位于黏膜下层,由副交感神经节细胞、胶质细胞及无髓神经纤维组成,调节黏膜肌层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活动。

黏膜皱襞:黏膜和黏膜下层向管腔突出形成的结构。2023/4/16(三)肌层(musclelayer)

口腔、咽、食管上部、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其余部分的肌层为平滑肌。肌层一般为内环形、外纵形两层,胃部为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肌间神经丛:位于肌层之间,与黏膜下神经丛结构基本相同。可调节肌肉的收缩。2023/4/16(四)外膜(adventitia)

部分为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大部分为结缔组织及表面的间皮形成的浆膜(serosa)。2023/4/16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上皮:两端复层扁平,中间单层柱状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含小消化腺黏膜肌层:内环外纵,薄平滑肌疏松结缔组织,含黏膜下神经丛等。内环外纵(多为平滑肌,两端为骨骼肌)有肌间神经丛大部分为浆膜,部分为纤维膜2023/4/16

二、口腔

(oralcavity)(一)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口腔黏膜只有上皮层和固有层,无黏膜肌层。上皮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尚可见黏液性或浆液性的小唾液腺。2023/4/16(二)舌(tongue)

由表面的黏膜和深部的舌肌组成。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舌肌为纵、横及垂直交织排列的骨骼肌。舌乳头:舌黏膜在舌背部形成的乳头状隆起。依其形态结构可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2023/4/16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

舌背各处,呈圆锥形。上皮

浅层细胞不断角化脱落,与

唾液、细菌和食物残渣等共

同形成舌苔(验舌苔可断病邪之深浅)。舌苔的变化主要为丝状乳头的改变。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

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

乳头之间,呈蘑菇状,鲜红

色,上皮不角化。顶部上皮

内有时可见味蕾。轮廓乳头:10多个,位于界

沟前方。体形较大,乳头周

围黏膜凹陷形成环沟。沟两

侧上皮内多味蕾。固有层内

有较多浆液性味腺,导管开

口于沟底。叶状乳头:于人类已退化

(可见于3岁以下儿童)。轮廓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味蕾味腺2023/4/16味蕾:卵圆形的味觉感受器,顶部有味孔。主要分布于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的上皮内,成人为2000~3000个。主要由以下3种细胞构成:(1)味细胞:梭形,核椭圆,

HE染色浅(亮细胞),顶部有味毛深入味孔。(2)支持细胞:梭形,染色稍深(暗细胞),位于味蕾周边及味细胞之间。(3)基细胞:较小,呈矮锥体形,位于味蕾基底部,为其他细胞的干细胞。味蕾味细胞味孔2023/4/16

三、食管(esophagus)

各层结构特点:(1)黏膜:表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肌层为一层纵形平滑肌,黏膜皱襞为纵形。(2)黏膜下层:含有食管腺,分泌黏液。(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上1/4段为骨骼肌,中上1/4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下1/2段为平滑肌。(4)外膜:为纤维膜。2023/4/16食管的结构

黏膜

上皮:复层扁平

固有层:L.C.T黏膜肌层:一层,厚,纵行平滑肌

黏膜下层:L.C.T,含食管腺(黏液腺)

肌层:内环外纵

上段:骨骼肌中段:骨骼肌+平滑肌下段: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L.C.T)2023/4/16四、胃(stomach)

胃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及幽门四部分。功能:暂储食物,初步消化,下排食糜,部分吸收。2023/4/16黏膜:包括上皮层(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含大量胃腺)、黏膜肌层(内环外纵两层)。黏膜下层: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层:较发达,内斜、中环、外纵三层。环层肌在幽门处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外膜:为浆膜。

胃壁结构的特点2023/4/16(一)黏膜1.上皮

表面黏液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顶部充满黏原颗粒。分泌黏液。3~5日更新一次。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胃小凹,小凹底部有3~5条胃腺开口。2.固有层

有大量管状胃腺,按存在部位及结构分为为:胃底腺(分泌胃蛋白酶原,盐酸,黏液等)贲门腺(分泌黏液)幽门腺(分泌黏液)胃小凹黏膜胃小凹胃腺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2023/4/162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单管状,分颈、体、底三部分。开口于胃小凹底部。主要由主细胞、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组成,尚可见少量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胃小凹颈部体部底部

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颈黏液细胞

壁细胞主细胞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2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胃小凹颈部体部底部

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颈黏液细胞壁细胞

主细胞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多,分布于胃底腺的体部和底部。柱形或锥体形,核圆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充满有单位膜的酶原颗粒(HE标本呈泡沫状),内容胃蛋白酶原。婴儿主细胞还分泌凝乳酶。主细胞的超微结构:表面有微绒毛,基部胞质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酶原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rER=粗面内质网G=高尔基复合体zg=酶原颗粒m=线粒体BM=基板N=核nu=核仁2023/4/162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胃小凹颈部体部底部

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颈黏液细胞

壁细胞主细胞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或泌酸细胞。数量较少(总数10亿以上)。分布于胃底腺上段,体积较大,圆形或三角形,核圆位于中央,可有双核,胞质强嗜酸性。主要分泌盐酸与内因子。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较多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和线粒体。细胞内分泌小管:由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形成。腔面有许多微绒毛,扩大了细胞表面积。微管泡系统:即管泡状的滑面内质网。以上两种结构可以互相转化:分泌旺盛时,分泌小管的微绒毛增多而微管泡系统减少;分泌静止时则相反。静止期分泌期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

2023/4/162主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壁细胞胃小凹颈部体部底部

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

颈黏液细胞壁细胞主细胞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颈黏液细胞:又称副细胞。楔形,数量少,主要分布于胃底腺颈部的壁细胞之间。核扁圆,靠基底部。含黏原颗粒,分泌酸性黏液。胃内分泌细胞又称基底颗粒细胞。与肠道的同类细胞一起被称为胃肠内分泌细胞。2胃小凹颈部体部底部

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颈黏液细胞

壁细胞主细胞内分泌细胞黏膜肌层主细胞与壁细胞黏膜

单柱上皮:表面黏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固有层:LCT,含胃腺

贲门腺

胃底腺幽门腺

黏膜肌层:内环外纵

黏膜下层

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浆膜

胃的结构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内分泌细胞未分化细胞

2023/4/16五、小肠

(smallintestine)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段。(一)黏膜环形皱襞: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肠绒毛:为小肠特有结构,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环形皱襞和绒毛使小肠表面积扩大了20~30倍。环形皱襞小肠纵切面2023/4/162023/4/16

1.黏膜上皮

为单层柱状,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1)吸收细胞:高柱状,核卵圆形位于基部。细胞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使游离面面积扩大约20倍。微绒毛表面有层细胞衣,为吸收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内含双糖酶和多肽酶等,又可吸附胰酶,故微绒毛和细胞衣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吸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微绒毛吸收上皮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2023/4/16(2)杯状细胞: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形似高脚杯而得名。内含大量黏原颗粒,分泌黏液,润滑保护肠黏膜。超微像显示游离面纤毛少而短,顶部侧面与相邻细胞形成连接复合体。粗面内质网丰富,核上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黏原颗粒有膜包裹。杯状细胞2023/4/16

2.固有层

富含血管,淋巴管。有大量小肠腺和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嗜细胞,肥大细胞等),还有淋巴小结(十二指肠,空肠)或集合淋巴小结(回肠)。肠绒毛固有层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运送吸收的脂肪微粒。固有层中央乳糜管小肠腺回肠集合淋巴小结2023/4/16固有层中央乳糜管小肠腺

小肠腺:由小肠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直接开口于肠腔。构成肠腺的细胞除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外,还有帕内特细胞和未分化细胞。2023/4/16帕内特细胞(Panethcell):又称潘氏细胞。位于肠腺基部,锥体形,核卵圆形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明显特征是顶部胞质含粗大嗜酸性分泌颗粒。颗粒含防御素、溶菌酶、锌等。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免疫功能有关。未分化细胞:位于肠腺基部,柱状,较小,胞质嗜碱性,为肠上皮的干细胞。杯状细胞

帕内特细胞

浆细胞内分泌细胞2023/4/163.黏膜肌层

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2023/4/16

(二)黏膜下层

富含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保护肠黏膜。

(三)肌层

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

仅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余为浆膜。2023/4/16小肠结构特点

黏膜

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

固有层:小肠腺(有潘氏细胞等)

、淋巴组织黏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回肠集合淋巴小结空肠无特殊结构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浆膜(除十二指肠中段外)

2023/4/16

小肠扩大表面积的结构

环行皱襞:黏膜+黏膜下层绒毛: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纹状缘):细胞膜+细胞质中央乳糜管有孔毛细血管散在平滑肌

长而弯曲的肠管2023/4/16

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相关的因素

皱襞、绒毛、微绒毛

绒毛中轴有孔毛细血管中央乳糜管

酶类:微绒毛细胞衣内含多种消化酶柱状细胞顶部紧密连接:保证吸收的选择性表面积大:受体:微绒毛细胞膜上有与特殊物质吸收有关的受体2023/4/16六、大肠(largeintestine)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并排泄粪便。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皱襞2023/4/16

(一)盲肠、结肠、直肠

1.黏膜

光滑,无肠绒毛,表层上皮为单层柱状杯状细胞多见。直肠下端变为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中有大量肠腺,肠上皮除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外还有少量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无帕内特细胞。直肠下段固有层有许多静脉丛,瘀血曲张可形成内痔。黏膜肌层同小肠。大肠纵切面人直肠与肛管交界处2023/4/162.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富脂肪细胞。3.肌层

内环外纵。外纵肌沿长轴形成三条结肠带。4.外膜

大部分为浆膜,富脂肪组织,可形成肠脂垂。大肠纵切面2023/4/16

(二)阑尾(appendix)

结构与大肠相似,具有以下特点:内腔狭窄,肠腺短而少,杯状细胞少,富有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小结。黏膜肌层不完整。内分泌细胞较多。阑尾在消化管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盲肠阑尾2023/4/16大肠结构特征

有半月形皱襞

无绒毛

杯状细胞多

肠腺多,直而长,无潘氏细胞有结肠带、肠脂垂

2023/4/16消化道各段特点总结食管胃小肠大肠阑尾腔面纵形皱襞纵形皱襞胃小凹环形皱襞,绒毛半月皱襞小,不规则黏膜上皮复层扁平单层柱状单层柱状单层柱状单层柱状固有层胃腺肠腺肠腺短小肠腺黏膜肌层纵形内环外纵内环外纵内环外纵不完整黏膜下层食管腺十二指肠腺肌层内环外纵内斜中环外纵内环外纵内环外纵内环外纵外膜纤维膜浆膜浆膜浆膜浆膜2023/4/16第二节消化腺2023/4/16一、腺上皮和腺

(glandularepitheliumandgland)腺细胞(glandularcell):

以分泌功能为主的细胞。腺上皮(glandularepithelium):

由腺细胞组成的上皮。腺体(gland):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分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腺细胞合成的小泡状分泌物质称分泌颗粒(secretorygranule)。将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的腺体称外分泌腺(exocrinegland)。直接将分泌物释放入血液或淋巴中的腺体称内分泌腺(endocrinegland)。2023/4/16腺上皮和腺

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单细胞腺多细胞腺分泌部分泌物性质形状浆液性腺黏液性腺混合性腺管状腺泡状腺管泡状腺导管部是否分支单腺复腺2023/4/162外分泌腺的分类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蛋白质分泌细胞呈锥体形或柱状,核圆形位于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富含嗜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富含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具有这种特征的腺细胞称浆液性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与蛋白分泌细胞结构相似。核较扁位于基底部,核周质弱嗜碱性。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顶部胞质富含黏原颗粒。具有这种特征的腺细胞称黏液性细胞。蛋白质与糖蛋白分泌细胞的特征2023/4/16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形位于中央或一侧。胞质嗜酸性,常含脂滴。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较少。核旁高尔基复合体较大,胞质内可见溶酶体和脂褐质。无分泌颗粒。属于此类的细胞有肾上腺皮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颗粒黄体细胞等。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特征2023/4/16分为两种。小型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等。大型消化腺:位于消化管之外,借导管开口于消化管。如唾液腺、胰腺、肝脏。大型消化腺均由腺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腺上皮为实质,结缔组织为间质。包在外面的结缔组织形成被膜或深入实质将腺体分成若干小叶。间质实质二、消化腺

(digestivegland)2023/4/16

一般结构:唾液腺的实质部分由腺泡和导管组成。腺泡由单层立方或锥形腺细胞组成,为腺的分泌部。腺上皮与基膜间有肌上皮细胞(myoepithialcell),它具有平滑肌的特征,收缩可使分泌物排出。(一)唾液腺

(salivarygland)大唾液腺有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2023/4/162浆液性腺

黏液性腺

混合性腺

腺泡有3种类型:浆液性腺泡(胞质着色深,核圆,分泌的浆液中含淀粉酶);黏液性腺泡(胞质着色浅,核扁圆,主要分泌黏液);混合性腺泡(可见浆液性腺泡形成的半月↑)。闰管(intercalatedduct):

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纹状管:又称分泌管,单层柱状上皮,核靠近细胞顶部。胞质嗜酸性,可见质膜内褶形成的基底纵纹。小叶间导管:假复层柱状上皮总导管(复层扁平上皮)唾液(saliva):主要成分是水分和黏液,内含淀粉酶

、免疫球蛋白及多种生长因子。导管为腺的排泄部,可分为以下几个节段:2023/4/16腮腺为纯浆液性腺,分泌唾液的25%(左下图)。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分泌唾液的75%(右上图)。舌下腺为混合性腺,以黏液性腺泡为主,分泌唾液的5%(右下图)。黏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半月2023/4/16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腺泡纯浆液性腺混合性腺。浆液性多混合性腺。混合性、粘液性腺泡较多导管闰管长,有纹状管闰管短,纹状管较长无闰管,纹状管短分泌物淀粉酶多,黏液少淀粉酶少,黏液多黏液为主

三大唾液腺的特征比较2023/4/16(二)胰腺(pancreas)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

1.外分泌部

为浆液性复管泡腺,由腺泡和导管构成。

(1)腺泡:腺泡细胞呈锥体形,单层排列,外有基膜,无肌上皮细胞。核圆形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中含嗜酸性酶原颗粒,内含多种消化酶。电镜下,可见腺泡细胞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丰富。内分泌部腺泡细胞泡心细胞导管外分泌部2023/4/16

(2)导管

闰管(单层扁平上皮)

小叶内导管(单层立方上皮)

小叶间导管(单层柱状上皮)

主导管(单层高柱状上皮,富含杯状细胞)导管上皮分泌水和电解质。上皮之间散在有A、B、PP等内分泌细胞。

泡心细胞:是深入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扁平或立方状,着色淡。泡心细胞小叶内导管闰管2023/4/16

胰腺外分泌部腺泡

由浆液性腺细胞构成无肌上皮细胞泡心细胞

(centroacinarcell)

导管

闰管长

无纹状管

主导管为单层柱状上皮(夹有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2023/4/16

胰腺分泌水样胰液,每日1500ml,弱碱性,含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后两者在肠道被肠肽酶激活。胰腺细胞还分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防止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胰腺外分泌部的功能2023/4/162.内分泌部

即胰岛(pancreaticislet)。

或称郎格尔汉斯岛(isletsofLangerhans).

为散布于腺泡之间的岛状细胞团。100万~200万个。每个胰岛由数个至数百个内分泌细胞组成。细胞主要有A,B,D三种,此外尚有少量PP细胞等。胰岛2023/4/16A细胞(甲细胞,α细胞)占20%,分布于胰岛周围部,多边形,含大量分泌颗粒(圆形,有致密核心,直径约250nm),核圆形。分泌高血糖素,可促进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从而使血糖升高。A细胞2023/4/16B细胞(乙细胞,β细胞)占75%,分布于胰岛中央。分泌颗粒呈圆形,大小不一,有致密核心和周围明晕,直径约300nm),颗粒中心有结晶小体。核圆形。分泌胰岛素(insulin),作用与高血糖素相反(促进糖原合成、贮存,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利用,降低血糖)。B细胞2023/4/162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糖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即为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正常胰岛DM胰岛D细胞(丁细胞,δ细胞)占5%,分布于A,B细胞之间,圆形或梭形。分泌颗粒较大(直径约350nm)。分泌生长抑制素。能抑制A,B细胞的分泌和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其他:PP细胞: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polypeptide,PP),可抑制胰腺的外分泌和胃肠运动。G细胞:分泌胃泌素,可促进胃壁细胞分泌盐酸。D1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多肽。促进

A、B细胞的分泌。C细胞:见于某些动物。可能是其他

细胞的前身D细胞2023/4/162ABDPP

体积数量分布分泌物A细胞B细胞D细胞大小小20%75%5%周边中央A、B细胞间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其他细胞PP细胞:分泌胰多肽D1细胞:分泌血管活性多肽G细胞:分泌胃泌素

胰岛主要细胞比较2023/4/16是体内最大的腺,占体重的2%.有致密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从肝门深入肝实质,将肝分成50万~100万个肝小叶。肝内结缔组织总量约占肝体积的4%.(三)肝脏2023/4/16肝板肝血窦中央静脉胆小管肝小叶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组成2023/4/161.肝小叶

是肝脏的基本单位,占肝体积的96%.呈多角(六角)形棱柱体。长约2mm,宽约1mm。小叶界限不明显。

2023/4/16肝小叶(hepaticlobule)CV2023/4/16

肝小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

(占小叶体积的75%)。中心有一条中心静脉(CV)。肝细胞以CV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单层肝细胞板(肝板),其断面称为肝索。小叶周围的一层环形肝板称为界板。肝板之间不规则的间隙为肝血窦,由内皮细胞表衬,是扩大了的毛细血管。CV肝板肝索肝血窦界板2023/4/16

肝细胞(hepatocyte)是肝唯一的实质细胞。呈多边形,较大(直径20~30μm),胞质嗜酸性,核大而圆,着色浅,位于中央。核仁核膜清楚。部分有双核(↑)。肝细胞有三个功能面:

相邻肝细胞的连接面

胆管面

肝血窦面胆管面和肝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单个肝细胞的扫描电镜图2023/4/16

肝细胞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1000~2000个,占细胞体积的20%),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含多种酶。如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合成酶等),

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等多种水解酶),微体等细胞器,并含有糖原,脂滴,色素等内含物。线粒体胆小管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微体窦周间隙肝血窦2023/4/16线粒体(mitochondria):供能粗面内质网(rough-surfacedendoplasmicreticulum,RER):合成蛋白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酶)滑面内质网(smooth-surfacedendoplasmicreticulum,SER):合成、转运胆汁;糖、脂、类固醇激素代谢;解毒高尔基复合体(Golgicomplex):加工运输蛋白质、分泌胆汁溶酶体(lysosome):自噬、异噬、胆红素转运、储存铁微体(microbody):又称过氧化物酶体。有解毒作用肝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2023/4/16胆小管网

闰管:又称Herring管,位于肝小叶边缘,由立方上皮构成,为数条胆小管汇集处。

胆小管(bilecapillary)为肝细胞板内封闭式管道。由相邻肝细胞膜向胞质内凹陷成槽并对接而成。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封闭管腔,附近还形成缝隙连接。有微绒毛突入腔内。胆小管相互联系成胆小管网。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胆汁可溢入窦周间隙并进入肝血窦而形成黄疸(jaundice)。胆小管肝血窦连接复合体2023/4/16胆小管网CV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